智慧城市应回归“人性化”

当前,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智慧城市建设热潮。

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全国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85%的地级以上城市都在开展智慧城市创建工作,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智慧城市试验场。

各地在推进的过程中,如何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打造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6月29日,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同济大学联合主办的2016全球智慧城市高峰论坛暨国际智慧城市博览会上,来自行业的多位重量级“大咖”,纷纷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支招。

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智慧城市在建设过程中,规划要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相结合;建设要与提升城市运行效率、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相结合;管理要与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实现城市的精细化精准化管理相结合,打造具有自我纠错能力的城市。

部分城市:陷入“技术为中心”误区

建设智慧城市,是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重大举措。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自2012年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以来,已有277个城市相继开展智慧城市创建工作。不少城市遵循一城一策、产城相融合、共享协同等原则,走上了各具特色的“智慧”探索之路,并涌现了很多创新“闪光点”。

但是,一些城市在实践中也遭遇很多问题。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在谈及当前智慧城市的建设误区时表示:不少城市混淆了“手段”与“目标”,将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手段,作为智慧城市的创建目标;混淆“商业品”与“公共品”,将电子商务、智慧产业、智慧旅游等本该企业提供的商业品作为政府提供的公共品;混淆政府“自身建设”与“服务能力”。

当前,不少城市将智慧城市简单理解为信息化城市、数字城市的延续,盲目上马各种智慧应用项目。这为信息平台的闲置、信息孤岛的产生等埋下了极大隐患。

“一些城市建立了大数据中心,却没有对数据进行分析,产生价值。在社区层面,提起智慧不是O2O就是社区管理平台。在家庭层面,智慧演变成遥控家电设备和窗帘……这种以技术为中心的建设理念,显然是未能理解智慧城市的内涵,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朝晖在谈及当前智慧城市出现的问题时如是说。“在智慧地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信息化只是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

政府:完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如何走出智慧城市的建设误区?当前,回归智慧城市“以人为本”的建设初衷显得尤为重要。

2014年,八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智慧城市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建设实效。其一方面帮助城市政府提升治理能力,如基础设施的感知能力、城市运行的协同能力等,提升政府的战略决策和谋划能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为生活其中的人们创建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一方面通过开展各种智能应用,提高城市市民的便捷感,有效破解城市发展难题。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当发挥好引导作用,在软环境的营造方面下功夫。

“政府在推进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应在公共品上下功夫,并建立节能减排型、减灾防灾型、政府管理绩效型、治理城市病型等不同类型‘公共品’的智慧城市。其中,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型智慧城市成为我国智慧城市的主流。”仇保兴表示。

“城市治理要坚持人本观,实现人民城市为人民;实现物理城市与虚拟城市的协同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周成虎表示。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用智慧政府引领智慧城市建设。需大力发展服务型电子服务,主要包括民生服务和购买服务,提升政府民生服务能力。如围绕医疗、教育、社保、就业、住房等领域,构建跨部门的大型综合应用系统,促进共享发展;二是大力发展监管型电子服务,提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三是大力发展约束型电子服务,提高政府公权力的制约能力;四是在智慧城市整体框架下,重点建设好服务于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平台;大力发展智慧经济,培植智慧产业,增强城市的经济能力。

企业:智慧应用走向智慧场景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投融资、建设、运营、监管等多个方面,涉及政府、企业、市民等多个主体。

企业投入其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体验场景为突破口,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

IBM公司曾帮助斯德哥尔摩建立了智慧交通系统。其本质是识别车辆并收取拥堵税,疏解交通压力并带来节能减排。

三井不动产联合日立电器等20多家企业,成立多方参与的城市设计中心,建设社区统一的能源管理系统,并开展住宅太阳能利用、能源可视化管理、社区电动自行车共享等多个应用项目,推动日本柏之叶县的智慧城市发展进程。

周成虎在分析世界各地智慧城市的建设特点时表示:“欧洲利用智慧手段开展环保事业,美国使用大数据创造新的商业机会,日本、韩国等开展综合性的智慧管理,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各国都利用智能技术改变原有的生活形态和空间形态,创造新的生活场景,形成各具特色的智慧城市。”

目前,国内的百度、阿里、腾讯等IT巨头,在智慧城市“跑马圈地”的过程中,也纷纷“落子”场景上。其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在交通、餐饮、零售等与用户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创新商业模式,打造各具特色的智慧应用。

刘朝晖表示,智慧场景以用户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了解不同人群的诉求以及关注点,有效解决他们的问题。以体验来创新、综合解决问题,建立一个个小的应用场景,让其链接起来,就形成了完整的、各具特色的智慧城市。

除了关注应用场景之外,企业在参与智慧城市创建的过程中,还应当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吉林省四平市常务副市长魏启生表示:“资金投入和运营模式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长远问题。企业在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建立清晰、明确的商业运营模式,实现企业的可持续、良性发展。”

====================================分割线================================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时间: 2024-09-20 08:48:50

智慧城市应回归“人性化”的相关文章

中兴通讯徐明:中国智慧城市应以人为核心让信息惠民

发展智慧城市已被国际上公认为是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作为智慧城市的坚定推动者,中兴通讯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中国特色,中兴通讯副总裁徐明在刚刚过去的高交会"2014中国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指出,由于中国"新四化.大政府.大城市.大安全"的特色,智慧城市的建设更要接地气,适应中国国情与时代特征. 中兴通讯副总裁徐明 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城市所承担的功能比国外更多,管理边界更大,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更为复杂,所需

国务院参事仇保兴:智慧城市应聚焦“公共品”属性

11月24日,由国务院参事室主办.新华网承办的"2016国是论坛"在北京首都大酒店召开.本届论坛聚焦"新常态.新经济.新动能".图为国务院参事仇保兴发表主旨演讲.新华网 陈杰 摄 11月24日,由国务院参事室主办.新华网承办的"2016国是论坛"在北京首都大酒店召开.本届论坛聚焦"新常态.新经济.新动能".国务院参事仇保兴在"数字经济--引领新趋势"主题论坛圆桌讨论时发表主旨演讲.他表示,建设智慧城市必须先

智慧城市应提供优质公共品 治理城市病

智慧城市应提供优质公共品治理城市病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城镇化取得巨大成就.1978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只有18%,而截止到2014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7491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 但城镇化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在12月26日举办的中国经济年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表示,城市发展"应该从灰色化走向绿色化",要讲究凝聚性和系统性.在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的基础上,用"互联网+"的理念打造智慧城市,"中西结合"才

智慧城市应以人为核心 与利益相关方一起寻解决办法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人口聚集,城市面临着诸多管理难题,比如环境污染.应急突发事件.违章停车.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等等,面对这些或大或小的事件,"城市智慧中心"充分发挥当前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同时应用整合智慧城市多项创新能力,为政府提供了全新的治理模式,也为市民更好地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提供了便利的服务平台. 在社会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城市建设由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转型,空间生产的主体由国家和集体向个人.企业和社会组织等转变.新型城镇化把人的城镇化作为核心,强调多元社会主体参与,优化城市综合治理体系.

响应绿色建设 智慧城市应寻找低碳发展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八部委印发<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科学制定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这是国家首次就智慧城市出台全局性指导意见.意见在指导思想中重点强调了要按照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总体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的"八字方针",走低碳绿色道路成为今后助力新型

智慧城市应向十大要素发力

智慧城市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新路径,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动力,是经济新常态下的新增长点.为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健康快速发展,笔者认为今后应向十大要素发力. 一是目标融合.智慧城市体现在城市现代化,是城市发展模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特征.因此,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要与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新型城镇化.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高度融合.不仅战略方向要融合,重点任务更要融合,不能仅从智慧城市的概念出发而形成自成一体的目标.方向和重点. 二是功能完善.国内外的实践经验都表明,智慧城市的推

把握城市新常态 迈向智慧城市2017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历经五年政策设计.试点建设.行业聚力和社会关注,已经从理念探讨.定义辨析.初期尝试.跨界融合.模式完善到新的思维创新.质量与安全正逐渐成为核心主题之一."城市大脑"是从综合技术整合向城市深度认知转型的标志性体现,善用其思维来创新实践是提升智慧城市发展质量的有效路径.围绕智慧城市建设的突出问题,凝聚全行业要素构建新时期的发展要略是实现智慧城市事业化的唯一途径.坚持"神经网络"和"毛细血管网络"等感性理论,回归"城市大脑&q

解析2016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新趋势

日前,众多媒体发布了2016年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五大趋势,引发业界广泛关注.究竟这五大趋势会给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变化和影响?对此,中国城市报记者特约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宁家骏.中国区域经济学会智慧城市发展委员会秘书长张黎明二位专家予以深度解析. 趋势一: 互联网企业争相布局智慧城市建设 互联网企业将会以行业应用和云计算为切入点,通过开放的合作模式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同时,国家层面将通过财政改革.购买服务和政府引导等多种模式推动企业参与智慧城市的发展.目前,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呈现合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智慧城市发力的8个支点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近40次提及"创新",并将其与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深度结合,符合我国总体发展诉求,是促进新增就业的关键,是激发新动能.新旧动能转化的关键,是保障中国为世界经济增量持续作压舱石的关键.智慧城市,作为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的三大城市目标,是我国政府在城市领域实施的重大创新.历经五年的努力,中国从学习了解国外做法到一跃成为世界创建智慧城市的大国.世界智慧城市创新的主试验场和世界规模最大的智慧城市产能市场,得到美国.新加坡和欧盟一些国家的高度关注.建议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