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12个骗人的“神话” IP模型的演变

  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是松散的、自律的、志愿的民间学术组织,成立于1985年底, 其主要任务是负责互联网相关技术规范的研发和制定。

  IETF是一个由为互联网技术工程及发展做出贡献的专家自发参与和管理的国际民间机构。它汇集了与互联网架构演化和互联网稳定运作等业务相关的网络设计者、运营者和研究人员,并向所有对该行业感兴趣的人士开放。任何人都可以注册参加IETF的会议。IETF大会每年举行三次,规模均在千人以上。

  IETF体系结构分为三类,一个是互联网架构委员会(IAB),第二个是互联网工程指导委员会(IESG),第三个是在八个领域里面的工作组(Working Group)。标准制定工作具体由工作组承担,工作组分成八个领域,分别是Internet路由、传输、应用领域等等。。IAB成员由IETF参会人员选出,主要是监管各个工作组的工作状况,它必须非常认真的考虑Internet是什么,它正在发生什么变化以及我们需要它做些什么等问题。互联网工程指导委员会(IESG)主要的职责是接收各个工作组的报告,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审查,然后对他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标准、各种各样的建议提出指导性的意见,甚至从工作的方向上、质量上和程序上给予一定的指导。

  IETF基本上不太涉及应用领域,但仍设立了一个应用领域。另外凡是没有归到以上那些领域的研究课题,都把它归至此类。IETF实际上有上百个工作组,这里是真正完成工作的地方。

  自从IP协议首次出现在早期试验者们的一系列文档中直到现在,已经有30年了。从那时起,无数的工程师已经开发了依靠IP作为人与计算机之间通信连接的数不清的系统和应用。

  不过难点也就在这里:IP一直在继续的演变中,但却没有人细致地记录下所有的这些演变。

  “IP模型不是一件静物,”IAB(互联网架构委员会)的成员之一、微软的一位软件架构师Dave Thaler说。“多年来,有些事情已经发生了变化,而且还在继续变化之中。”

  最近,Thaler在IETF的一次工作会议上做了一次演讲,题目就叫“IP模型的演变”。

  “自1978年以来,很多应用程序和上层协议都是围绕着各种假设而研发的,这些假设没有在一个地方全部列出,既不那么众所周知,也没有考虑到IP的演变,有些假设甚至越来越显得不成立了,”Thaler说。“IAB的目的就是要收集这些假设——或者说是越来越像骗人的神话——把它们列出来,并解释哪些假设还是正确的,哪些已经不正确了,从而对互联网社区提供一种指导。”

  下面所列的关于互联网工作原理的一些“神话”,就采自Thaler的演讲。

  1. 如果我能接触到你,那你也能接触到我

  Thaler给这个神话起名叫“可到达性的对称”,许多互联网应用都假设,如果主机A可连接主机B,那么主机B也一定能够连接主机A。采用了这一假设的应用就都具有请求-回应或者回叫功能。然而这一假设并非全真,因为有像NAT(网址转换)和防火墙这类中间设备处在IP通信的途中,因此在802.11 WLAN或者卫星链路中并不总能保证产生回应。

  2. 如果我能接触到你,你能接触到他,那么我也能接触到他。

  Thaler称此理论为“可到达性的传递性”,有些转发应用会用到这一假设。和第一个假设一样,这一假设今天也并非总能成立,原因还是有NAT和防火墙等中间设备以及802.11和卫星传输的存在。

  3. 组播永远行得通

  组播允许你同时与很多系统进行通信,只要接收者能够认可这一通信就行。许多应用就假设组播在所有类型的连接中都能工作。但是在802.11 WLAN或者在Teredo和6to4隧道中,组播就行不通。

  4. 两个系统间发起通信所花费的时间就是通信时延

  Thaler认为,许多应用都假设,第一个包到达目的地的端到端通信一般都要经历一段延后时间。例如,很多应用一般会先去ping服务器,然后再选择一条最先回应的路径。然而,第一个包还会有额外的延迟,因为它还要查找一遍。所以根据这一假设而开发的应用就可能选择的是较长的路径和较慢的回应时间。而现在的很多应用,比如Mobile IPv6和协议无关组播则会在一条路径中发送数据包,然后马上切换到一条较短、较快的路径上去。

  5. IP地址很少有变化

  许多应用都假定,IP地址是长期稳定不变的。这些应用是要解决域名和地址的对应关系,然后好将其缓存起来,而不必去关心域名/地址关系的寿命问题。今天,这种假设并不总是对的,这是因为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漫游机制和无线通信的普及。

  6. 一台电脑只有一个IP地址和一个网络接口

  Thaler认为,这个假设从一开始就是不对的。自打有互联网开始,网络主机就有好几个物理的网络接口,而每个接口都可以有好几个逻辑网址。今天,计算机要在同一个接口上处理有线和无线接入、IPv4/IPv6双模和多模IPv6地址,所以这一假设早就成了一种杜撰。

时间: 2024-09-30 04:19:27

互联网12个骗人的“神话” IP模型的演变的相关文章

TCP/IP模型的一个简单解释

TCP/IP模型是互联网的基础. 想要理解互联网,就必须理解这个模型.但是,它不好懂,我就从来没有搞懂过. 前几天,BetterExplained上有一篇文章,很通俗地解释了这个模型.我读后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第一次感到自己理解了互联网的总体架构. 下面,我按照自己的理解,写一下互联网到底是怎么搭建起来的.说得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 什么是TCP/IP模型? TCP/IP模型是一系列网络协议的总称,这些协议的目的,就是使计算机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交换. 所谓"协议"可以理解成机器之间交谈

TCP/IP模型的简单解释

TCP/IP模型是互联网的基础.想要理解互联网,就必须理解这个模型.但是,它不好懂,我就从来没有搞懂过. 前几天,BetterExplained上有一篇文章,很通俗地解释了这个模型.我读后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第一次感到自己理解了互联网的总体架构. 下面,我按照自己的理解,写一下互联网到底是怎么搭建起来的.说得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   什么是TCP/IP模型? TCP/IP模型是一系列网络协议的总称,这些协议的目的,就是使计算机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交换. 所谓"协议"可以理解成机器之间交

《精通Wireshark》—第1章1.3节TCP/IP模型的分层

1.3 TCP/IP模型的分层 如下所示,TCP/IP模型中包含了4层,每一层均包含了一系列对应的协议.每个协议都自己的作用,这些协议也都是通过这个模型来对接业界标准的. 第一层是应用层,这一层直接和用户及其他网络层协议进行互动:这一层的重点在于将数据通过用户可以理解的方式呈现给用户.应用层也会追踪用户连接的Web会话,并且使用一系列的协议帮助应用层连接到TCP/IP模型中的其他各层.在本书当中,我们会介绍下面几种非常常用的应用层协议: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文件传输协议(FTP): 简

《VMware 网络技术:原理与实践》—— 2.4 TCP/IP模型

2.4 TCP/IP模型 和OSI模型类似,TCP/IP模型使用分层方法分解和隔离功能,但是用4层代替7层--分别是应用层.传输层.互联网层和网络接口层,如图2.3所示. 和OSI模型一样,我们从下往上研究各个层次. 2.4.1 网络接口层 网络接口层定义了主机与网络的连接方法,包括物理连接本身和用于数据传输的物理介质细节.有些令人困惑的是,以太网既是关键的网络接口协议,也是我们所关心的物理介质.以太网将在第3章中详细介绍. 2.4.2 互联网层 互联网层定义了整个网络中编址和数据交付的机制.在

互联网业务安全之通用安全风险模型

互联网业务安全之通用安全风险模型 作者: 扶夙@阿里安全 ​ 业务安全从流程设计维度可划分为账户体系安全.交易体系安全.支付体系安全.用户信息存储安全.后者对普通用户而言基本属于透明状态,对于电商/互联网金融/社交媒体更多面临的业务安全风险集中在账户/交易/支付三个维度内. 1 账户体系安全 账户体系安全在具体的业务细分中,最直接的业务体现则为注册.登录.找密三个主要入口.针对黑产或灰产抑或"羊毛党"的技术面分析主要有以下攻击.薅羊毛行为. 1.1 垃圾注册 垃圾注册主要指通过程序或者

《精通Wireshark》—第1章1.2节TCP/IP模型概述

1.2 TCP/IP模型概述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网络领域最重要的话题.要想理解这些技术之间是如何关联起来的,读者就必须理解TCP/IP模型的基本概念.即使是计算机世界也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规则和规范才能完成通信,这就是网络协议的作用之所在了.网络协议的作用正是管理数据包/数据分段/数据帧如何通过主机之间的一条专用通道进行传输. TCP/IP模型最初称为DoD模型,因为这个项目当初是由美国国防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Defense)负责统筹的.TCP/IP模型涉及当

《VMware 网络技术:原理与实践》—— 2.5 OSI和TCP/IP模型的对比

2.5 OSI和TCP/IP模型的对比 OSI和TCP/IP模型有很多共同之处,因为它们描述了同样的一组事物,只不过是方式上不同.图2.4展示了两个模型之间层次的对比,相互的映射,以及每层上协议的示例.

Linux CentOS6/Ubuntu 12.04添加多IPV4 IP地址方法

有些Linux VPS主机,我们在拥有多个IP地址或者说购买第二个IPV4地址之后,我们在使用的时候是直接解析的,比如我们想用哪个IP对应某个域名的时候直接域名解析到这个IP,不要在服务器中设置配置文件.但是,有些VPS在添加新的IPV4后是需要设置的.     在这篇文章中,老左将记录今天在给公司的这台机器添加新的IPV4地址的时候并没有直接默认可以解析,而是需要配置文件的,把过程记录下来,分别基于CentOS6/Ubuntu 12.04两个环境系统进行的配置,万一以后有需要的时候还可以复制使

详解互联网运维需要把握的四力模型

最近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和企业一对一的去沟通运维,去了解运维,特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信息.以前的方式是我讲,大家听,这次是他们讲,我听,同时在讲讲我的具体理解.超过20家的受访企业大致分布如下:互联网:40%,传统行业:24%,银行:24%,运营商12%. 其实这样的计划看到很多传统企业/银行和运营商都非常关注互联网运维是怎么玩的?我根据最近的访谈情况,提出运维的四力模型,从这个模型里面,我们来看看到底还有什么样的信息. 传统的维护走向运维是有两种作用力产生的: 1.结构力 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传统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