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们收到这样一款产品推荐:zuo.com 的移动端产品“小坐”。这是一款2月2日上线苹果官方App Store的社交类应用,它通过出行线路来连接用户,发现、分享路途中有趣的事情,并通过一些话题和交流来让用户成为同一线路的好友关系。
小坐是一款创新的产品,不管是产品的逻辑创新还是UI交互的创新。之前虽然有像反色这种缘分社交的应用,但以用户生活轨迹来打造线性社交圈的产品国内似乎还没有。而且小坐的UI设计清新简约,界面以苹果的银灰色调为主,信息流采用了虚线打孔设计,再配有拟物化的按钮设计,整体用起来让人感觉很舒服。
小坐(包括坐网)的创始人魏志成(Paul Wei),本科为香港浸会大学计算机系,硕士就读于香港理工大学设计系,11岁做个人站长,17岁做Windows Mobile软件和论坛。2012年,开始专心做zuo.com。现在Zuo 团队成员发展到12人,小坐上线一个半月以来,用户数约4万,日活跃用户3000,周活跃用户1W以上。
小坐这款产品的基本逻辑,就是通过用户输入自己的出行线路(公交、地铁、飞机、火车等),然后App会自动找到与他同线路的人。用户可以像发微博一样拍照发某一线路的新鲜事,或者发布线路话题来邀请同路好友参加,比如自驾到某地,或者在地铁2号线附近看电影等。当然,你也可以查看所有用户上传的线路信息,或者只查看与自己同路的动态。另外你可以管理自己的线路,查看各线路上的乘客,或者留言、评论或聊天。
当然,由于刚刚上线,小坐在产品的打磨上还有所欠缺,比如一些功能隐藏的过于深,你要想完成某个操作,必须点击四五次才行。另外产品细节上的一些逻辑也让用户摸不着头脑,比如主页上方中间的“动态”和“顺路”,我切换到“顺路”,竟然出来的是这条路上有哪些活动(比如话剧、电影、团购等),而要想查看我自己路线上的新鲜事,则需要在左上角顺路里找到我的线路动态。这样的小问题还有聊天系统等,但总体来说,不太影响使用体验,可能是产品的创新性掩盖了某些细节上的不足。
说小坐是一款社交应用,是因为它就像微博一样发布新鲜事,同时又像豆瓣一样发布想参加的活动,看看有没有好友同去。Paul 告诉PingWest,小坐主要解决用户的两个问题,一是 发现、记录、分享日常出行路上有意思的新鲜事和去处,二是更好、更方便、更低成本地线下找人一起玩乐。对于第一点,我们很好理解,小坐甚至在这方面做得也不错,但对于第二点,我们之间产生了重大的分歧。
首先,按照Paul的分析,用户线下活动主要有五个步骤:
A. 查找,选择去哪里,玩什么
B. 前往地点花在路上的时间、交通费
C. 前往地点的心理成本(不知道怎么去、麻烦、去一个不熟悉地点的心理压力等等)
D. 有没有人一起去,谁有兴趣、谁方便和我一起去
E. 消费玩乐的价格
一般的消费导向类产品,如大众点评、美团,很好的解决了 E 这个步骤,同时也提供了A 的基础解决方案。而小坐要解决的,就是A、B、C、D这四个步骤用户面临的问题,同时小坐的产品模式也很容易去解决这四个问题。
我同意Paul 的说法,但我个人认为,小坐应该先把“分享新鲜事”这个需求解决了,至少现在小坐做得不够好,而且还可以做得更好。当社区氛围逐渐形成之后,再去考虑与 O2O模式结合的问题,这样用户有了需求之后再去满足,要比没有需求硬是把用户往上推要好很多。所以我觉得Paul 在这方面有的急了,社区类产品不是简单的工具,它需要精心的运营。
而Paul 也认为,目前App上的大部分用户都没有这个需求,但他们认为,小坐引入这些个性化的“线下活动信息”,反而能起到一种助兴作用,让用户有机会去尝试一些新东西。Paul 还说,小坐是通过“同一线路”和“新鲜事”的功能,来达到陌生人之间破冰的目的,打破沉默,引入话题。而“线下活动信息”,则是起到引导用户进入线下的功能,即“见面”。
当然,Paul 的这些判断理论上并没有错,但我觉得他忽视了社交的前后逻辑和轻重缓急的问题。小坐的“新鲜事”功能还没有做好,根据用户的使用情况,未来产品在这方面演化的可能性和方向都非常多。而小坐的“线下活动信息”,用户刚开始并不能很快用上,这就会成为一种信息干扰,反而不能很好的引导产品的演化。
Paul 称,他们目前也在不断的尝试过程中,并且会和用户进行沟通,通过大量的用户数据来验证一些产品的判断和尝试。不管是“新鲜事功能”,还是“线下活动信息”功能,他们都在不断的完善中。鉴于这是一款很创新也很有趣的产品,我还是很期待小坐这款产品的未来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