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国内云计算市场正在经历美国云计算市场三年前所经历的价格战时期,价格战之后,云计算市场将会迎来巨头之间相对稳定的竞争局面,那时的竞争,将要靠各自的云服务生态来对决。
如果找一个词来形容2016年的中国云计算市场,“价格战”再适合不过。
在12月的云栖大会广东分会上,阿里云宣布了2016年以来第18次降价:新用户华南区云服务器优惠至7折,中国各大区云数据库全系调价,平均降幅20%,云服务器独享实例最高降幅30%,并推出“免费套餐”计划,获得邀请码的新用户可在半年内免费使用30款云产品。
当然,如果只是阿里云一家降价,那肯定不能称之为“价格战”,在此之前,腾讯云、百度云、青云,以及国际巨头亚马逊AWS、微软Azure等云厂商的云服务器、云存储、数据库以及云安全等云计算相关服务几乎都参与了你来我往的“价格战”。
从云计算在国外市场的发展来看,“价格战”是云计算市场走向爆发的必经之路。亚马逊的AWS自2006年上线之后,先后经历了超过50次的降价,尤其是在2013年,美国云计算市场与当前国内类似,在IaaS领域竞争激烈,AWS与Azure、Google 以及其他大小云计算厂商之间经历多次价格战才站稳脚跟。
与其他行业,如智能硬件行业的“价格战”有所不同,云计算市场的价格战并未对云计算厂商造成放血的伤害。
从成本角度来说,云计算服务与此前的互联网产品有类似的地方,即属于规模经济,用户数量的大幅提升带来的成本增加远低于其数据中心建设、软件开发以及运维等方面的成本,反而会更进一步摊薄成本。
从技术角度考量,降价也是云计算产业技术升级带来的技术红利,如阿里云飞天操作系统的技术升级与成熟应用是降低了阿里云的云计算应用成本,而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将这种技术升级的红利释放给市场吸引用户当然是不二之选。
当然,云计算服务的价格下降,已经是云计算厂商扩大市场、吸引更多用户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今年阿里云双十一的促销活动中,阿里云全天销售超过1.9亿元,这一数字几乎接近阿里云第二财季营收的10%。
此外,云计算市场这种价格战还有一方面原因就是IaaS层面的服务同质化非常严重。
因此,在进行价格战的同时,各家云厂商也早已依托自己的优势开始构建自己基于PaaS层面的云服务生态。如腾讯云在今年7月就基于微信服务推出了“亿元微信生态扶持计划”,希望提供基于微信生态的云解决方案。而网易则称之为场景化云服务,先后向市场推出了包括即时通讯云、视频云、容器云等等一系列云服务。
这些云服务生态的建设一方面是从行业角度出发,如阿里云在金融领域有针对性的推出了金融云。目前阿里金融云在国内上线了杭州、青岛、深圳和上海四个节点,机房建设全部遵从金融安全监管与合规要求,专属集群独立于公共云。加上杭州、青岛和深圳的七大数据中心,阿里金融云构建起了四地九中心的容灾架构,并采用由阿里云自主研发、服务全球的超大规模通用计算操作系统飞天,是国内首家通过公安部云计算等保四级评测的云平台,可满足金融机构同城双可用、异地多活的架构需求。
阿里金融云的打造是利用了自身蚂蚁金服在金融行业的服务能力,拥有丰富的金融产品、技术能力和场景建设能力。但在不熟悉,但未来具有较大市场空间的领域,阿里云也积极布局。
比如今年5月,阿里云与国内工业巨头徐工集团的合作推出了“徐工工业云”,希望打造中国的Predix,成为中国收个工业云平台。GE公司的Predix云以PaaS形式进入云服务市场,是希望推动工业互联网的下一阶段的增长。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国内传统制造业也将迎来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转型升级的机遇。徐工集团与阿里巴巴计划在今年年底完成“工业云”平台整体部署,并逐步向社会开放企业资源,并努力在2017年底向社会全面开放平台资源,恰恰迎合了这一波物联网的浪潮。
除了面向细分行业的服务生态建设之外,各家云计算厂商也从云计算技术普及、技术应用服务方面去展开竞争。比如阿里云在今年10月的云栖大会上就宣布与容器技术公司Docker达成战略合作。
虽然目前Docker在国内市场还没有真正的大规模应用,但Docker在IT业内已经广受关注,并且在此之前已经与AWS、IBM及微软达成了合作。阿里云认为Docker未来三五年会变成非常主流的开源技术和商业生态,而开发者也会追随Docker。所以阿里云希望通过与Docker的合作,服务中国开发者与中国技术社区。但更重要的是,未来如果容器技术尤其是Docker真的成为技术趋势,阿里云作为Docker认证的公共云提供商,在技术市场中将颇具竞争力。
目前,不仅是BAT、华为这样的传统巨头在逐鹿云计算市场,国际巨头AWS、Azure也通过各自的方式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合法身份,还有中国大大小小的云计算创业,未来一到两年内,无论是通过价格战还是其他方式,将会角逐出一批颇具实力的云计算厂商。而在这些站住脚跟的厂商之间,竞争将会升级,各自也许都会在某个领域、某个场景找到自己的优势与竞争力。这些优势与竞争力,必定是云服务生态的竞争,谁能在领域里建设好完善的云服务生态,谁就会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也将获得更多的用户与市场。
作者:魏一白 来源:Tech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