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吴福理:我眼中医疗人工智能的现状

资本大量涌入医疗人工智能领域,截至2017年8月份,根据亿欧智库的统计,国内医疗人工智能公司中有104家累积融资额已超过180亿人民币。

从这几个数字中也可看出当今医疗AI的火爆程度。那么在这个领域中到底什么才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医疗厂商、算法亦或是数据?

在近日由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指导,晶泰科技、腾讯主办,辉瑞制药、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科辉创新承办的2017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创新峰会上,浙江大学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副主任吴福理谈了谈他的看法。

在吴福理看来,技术是提供给医生的工具,而非用来取代医生的。他认为AI最后的智慧会达到全人类整体的平均水平但不会超过人类,因为医疗是开放性问题,不像围棋属于封闭式问题。

除此之外,他还多次提到标准化数据的重要性。

吴福理表示,没有标准化的数据,AI就无从谈起。现阶段所有AI公司都在笼聚一些大型三甲医院,形成数据联盟。未来的医疗数据,尤其是临床数据,会像今天移动支付领域的数据一样,在大家使用后,国家会成立类似金融“网联”一样的医疗数据连接中心将这些数据聚集起来,并统一制定数据标准、标注标准,病种影像数据标准。

提及对医疗AI的展望,吴福理表示,关于服务医生、医院、用户端,所有的信息技术都会往云上走,往AI上靠。

如今,所有医院的信息系统都在升级,通过传感器收集更多病人数据。人工智能最终是想让患者了解自己,让医生更了解患者,让医疗过程更加精准,让第三方服务更科学,医疗管理更科学。所有公司都会朝这个方向发展,不限于APP或PC,不限于移动还是非移动,不限于云端还是终端。

随后,吴福理也谈到了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他们的愿景是以人工智能为翼助力医疗服务,从检测的量化到诊断评估到干预治疗。

以下是吴福理现场演讲文稿,雷锋网做了不改变原意的修改与编辑:

我在浙大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任职,今天给大家分享下这几方面的经验:

  • 第一是医学人工智能现状。
  • 第二是医学人工智能展望,有哪些领域容易突破,计算机技术能辅助医生做些什么?这个领域到底哪些组成比较关键?
  • 第三是谈谈浙大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的状况。

医学人工智能现状

从数据角度看,国家在这方面已有不少的布局和规划。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以“自动驾驶出了事故到底是谁负责”这一问题为例,国家已颁布了相关规范。那么在医疗人工智能领域,如果机器出了问题,到底是谁的责任?

医生?机器?医院?

人出错,人们往往可以能忍受,认为情有可原,但机器出错,很多人无法容忍。这其实是一个误解。

目前浙江省、福建、江西,已经有一定的标准去建立第三方影像中心。现在一个商用CT器械,如西门子的双源CT,拍一个人可以出2000张数据。而200张数据大概就200MB,如果一个医院一年数据达数十个TB,十个医院、一个城市的数据就是几个PB级,这么庞大的数据怎么分析?

如果有了足够的数据和明确规范,成立“国家队”机构也不无可能。

现在所有的AI公司都会笼聚一些大三甲医院,形成数据联盟。未来的医疗数据,尤其是临床的各种数据,会像今天移动支付领域的数据一样,在大家使用之后,国家会成立类似金融“网联”一样的医疗数据连接中心将这些数据聚集起来,形成数据标准、标注标准,病种影像数据标准。

我认为会朝这个方向发展。

如今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在不同领域解决医生、医院各种各样的痛点。会看到计算机领域大量创业公司利用大量APP抢不同的入口:院内、院外或者病人健康数据、医疗健康、诊断、医药,再到平时跟老百姓直接相关的。这些APP更多服务于老百姓,服务于医生群体的反而比较少。

现在大家都在讲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解决医院的问题。但实际现状是相关技术及设备只在北上广深、沿海城市有所应用,在西部甚至有的三乙医院连信息化都没有完全做到,数据都没有标准化。

没有标准化的数据,怎么做大数据AI?举例说,大家听到最多的就是让AI阅片。一个病人拍了双源CT,200张到2000张的数据,医生开始看片子,看到有病灶,开始写报告并给病人。这个数据对AI公司一点作用都没有,因为并不知道是在哪一张图片上面有病灶。

这里我们就会发现,现在数据非常稀缺,稀缺到AI公司会去大三甲医院花费100元买一张带标注的数据,光买数据就要花上千万。在这形势下,创业公司怎么跟BAT竞争。

再者就是数据安全问题。医疗上80%是影像数据,而影像数据一个案例都有几百兆。大部分人都在讲云端处理,我个人更倾向于数据,计算机的AI学习在云端,而最后的推理一定是在终端。

关于AI的工具,慢慢偏向于终端发展。我觉得在医疗领域,终端比云端更重要,因为云端是学习推理能力,未来如果数据标准化,所有AI公司都拿到,标准级数据不再那么贵时,你在终端的推理能力可能变得更加重要。当然,在中国把这个做框架推导的,还没有这样的实力。硅谷已经把AI学习框架全部公开。现在相对来说算法是比较平了,尤其是在工程领域。

下面讲讲几个巨头在医疗人工智能上的进展:

  • IBM Watson大家很熟悉,它像一个搜索引擎,更多做文本分析,但并没有太多的结合对应的各种影像学数据和病理学数据。
  • Google在糖网方向做得比较好,他们有很多数据是花钱购入的。医疗门槛比较高,最近一段时间大部分创业公司或者BAT开始买医疗数据,或者以联合建实验室的方式变相买数据。
  • 从国内来说,腾讯在医疗领域布局比较多,全国有三家互联网医疗方面的公司走得比较前面,这三家公司全都得到了腾讯的投资。

与他们合作的医院我都会关心有没有结合医疗流程。对于医生或者病人来说,我并不介意是不是AI为我看的病,对医生来说更介意的是会不会影响正常的医疗流程。大部分做影像AI公司都会另做一套系统,而医生平时每天用的系统在中国是被上百家小厂商(HIS厂商、EMR厂商、PACS/RIS厂商、集成系统厂商等等)控制的,。你可以想象这样的AI落地有多困难。对医生来说,不可能今天在医院用那个系统,突然跳到另外一个系统用AI再来阅片有没有毛病,告诉我提示什么,我再反过来用现在的系统。

医学人工智能的展望

关于服务医生、医院、用户端,所有的信息技术都往云上走,往AI上靠。所有医院的信息系统在升级,通过传感器收集更多病人的数据。人工智能最终是想患者了解自己、医生更清楚患者、让医疗过程更加精准、让第三方服务更科学、医疗管理更科学。所有的公司都是朝这个方向发展,不限于用APP或者什么技术,是移动还是非移动,云端还是终端。

想要做好这五点,每一点都要投入大量的工作,当你收集足够多的数据后,就会有用户画像。一个人一生的数据沉淀不是在一个医院,而是在一个城市,从你在一个城市出生,妇产科、儿科再到普通科室。这些云如果能以城市级别的信息收集,个人的健康数据会更加全,对AI更有作用。

大家谈到的医药,新药实验,医学知识图谱,人工智能辅助分析,眼科。把这些管理全部数据化,当有大量数据时就可以做很多工作,比如最典型的医保欺诈。如果我知道城市级别整个医保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和可视化的手段就可以探测到欺诈,可视化领域不仅仅有这个作用。当然,医疗是其中一个应用而已。

做辅助诊断,拿睿医来说,因为我们是一个隶属于浙江大学的科研机构,我们的研究更多偏向于解决问题来医生辅助,不追逐市场热点。所以说,在甲状腺、前列腺、宫颈癌、肺这方面和医院合作会比公司稍微有优势,因为我们和医院科研合作方面可以得到更加高质量的数据。有数据显示我国医疗影像诊断错误的比例,在某些地区和某些诊断领域高达35%,个别基层医院的误诊率甚至更高。AI能提升到50%就非常有意义,因为能提升基层医疗医生的医疗水平。

健康方面的检测,比如医疗保险,这都是跟学术相关的,不做详细解读。

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

我们的愿景是人工智能助力医疗服务。在几个领域都已做了一些工作,从检测的量化到诊断评估到干预治疗。

第一件需要做的事是标准化的工具。我可以提供一个标准化工具让医生标注哪儿的数据有问题。再过两个月之后成立一个数据联盟,联合一些大的医院,形成一个标准化规范化标注结果。虽然你在各种医疗AI大赛看到一些数据,但那些影像的数据对放射科医生来说没多大作用,因为标注太简单了。比如肺结节,下面分六种类型,如果计算机没有足够的六种类型的详细标注数据,现在的深度学习技术不能精确判断,那么医生还要重新看,AI的实际作用大大打折扣。

可以做AR/VR工具,增强病患沟通。也可以做免费问诊,这里做一些问诊匹配,已经做得相对还可以。在TOP1能达到30%多。这个结果对全科医生很有用。做精准匹配,对病人来说口述是什么,搜索相关医生或者科室给他推荐。在一级科室分类准确率比较低,二级科室TOP5已经可以使用。

关于眼底检测,做到四方面专利。眼底检测可以判断一般患者80%的慢性疾病。如果通过非侵入式的检查患者的眼底,通云端或终端设备判断给出建议,这个比一般的侵入式检查好很多。

视网膜病变,分辨率是90%,精确度已经达到75%。两年前我们做这件事的还不多,现在有不少公司在做。我们跟北京同仁医院合作了很久。

骨龄领域做了一些工作,骨龄是判断小孩发育成长快和慢的。如果这个小孩只有六岁,骨龄关节闭合程度达到7岁,就发育过快了。医生有一个图谱,收集大量图,会看两个图的对比。这个图谱是多少年来形成的,会有一定的误差,医生读片误差一般在一岁,而计算机误差在三个月以下。当然,有些科研数据已经精确到一个月了。有些领域是可以快速的做初筛,减少医生大量重复的劳动,整个提升医疗的水平。雷

本文作者:张栋

本文转自雷锋网禁止二次转载,原文链接

时间: 2024-09-17 04:31:55

浙大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吴福理:我眼中医疗人工智能的现状的相关文章

苏州园区牵手中科院共建人工智能研究院;特异性达99% 浙大睿医糖网病 AI 研究取得突破成果

苏州园区牵手中科院共建人工智能研究院 雷锋网 AI 掘金志消息,昨天,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建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苏州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乃翔,中科院计算所所长孙凝晖,中科院计算所党委书记李锦涛出席签约仪式. 根据协议,中科院计算所苏州人工智能研究院未来将重点围绕人工智能产业优势领域,针对寒武纪深度学习处理器.视觉识别核心技术.深度基因测序数据存储分析.医学影像处理及云服务.未来网络信息系统等产业化方向发力,通过整合中科院和地方创

建设医疗人工智能的“四步曲”

在10月13日上午举办的云栖大会智慧医疗专场,阿里健康正式对外宣布,将分别与地处杭州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下简称浙大附一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下简称浙大附二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下简称上海新华医院)签约,共同推动智慧医疗落地. 浙大一附院院长王伟林在13日的大会现场透露,阿里健康与浙大一附院共同申报的"医学人工智能浙江省实验室"已经获得了浙江省发改委的初步批准,将很快落地杭州.双方还在大会现场举行了揭牌仪式. 雷锋网了解到,该实验室是依托浙江大学附

盘点国内外科技巨头在医疗人工智能领域布局

医疗结合人工智能应用领域丰富,有不同分类方法,其中一种将具体应用场景按照诊前.诊中和诊后的过程来划分:诊前的早期预测.疾病预防.健康管理:诊中的辅助诊断,医学图像处理:诊后的虚拟医护助手.慢病管理.康复机器人等.其他领域包括药物挖掘与研发.AI与VR医疗教学培训.医保控费等. 人工智能医疗 IBM的沃森俨然已走在世界前列.其优势在于自然语言处理,核心能力是挖掘与分析非结构化数据.据东方证券分析,Watson 在医疗领域的商业战略分为三个方面 :1.深度聚焦肿瘤领域 ,并向其他领域扩展 :2.通过

医疗人工智能市场有多大?

人工智能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对医疗服务的一种变革,目前,人工智能对于医疗健康领域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从应用场景来看主要分成了虚拟助理.医学影像.药物挖掘.营养学.生物技术.急救室/医院管理.健康管理.精神健康.可穿戴设备.风险管理和病理学等领域. 医疗人工智能产品应用的一个重要场景是医学影像的辅助诊断分析,那么与医疗设备厂商的合作就成为商业化的可能.而关于医疗设备市场规模的分析和预测大体是这样的:中国已有的医疗设备市场规模超过600亿人民币,而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市场规模超过220亿人民币,是全球第

Airdoc董事长张大磊:中美医疗人工智能存在这四大不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当前医疗人工智能发展十分火热,但作为一片全新的市场,大多数企业并没有很明确的方向.这种情形下,参照国外的发展经验可以为国内企业更好地看清未来提供诸多帮助. Airdoc作为一家同时耕耘中美市场的医疗人工智能企业,对于当前的市场有着独到的见解.Airdoc董事长张大磊认为中美医疗人工智能市场主要存在四大差异: 一.美国医疗机构拥有更好的诊断一致性,更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 二.美国的各类医疗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更为均衡,国内则主要集中于医学影像 三.医疗人工智能在治疗领域比诊断拥有

探讨医疗人工智能之眼科AI的真实应用场景(肽积木CEO柏文洁)丨硬创公开课

雷锋网按:目前全球范围内大约有 4.15 亿的糖尿病患者,单是中国就有 1.1 亿左右,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盲问题也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 据悉,只要在发病初期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失明风险可下降 94.4%.但由于眼底病灶微小,部分医生经验不足等原因,使得诊断中可能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因此,借助 AI 辅助诊断是未来的一大趋势. 那么如何将人工智能应用在眼底检测当中,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邀请医疗影像公司肽积木CEO柏文洁做了一期以<探讨医疗人工智能之眼科AI的真实应用场景>为主题的公开课,从

智能即服务 ThoughtWorks眼中的人工智能有啥不一样

作为一家服务于全球不同类型的IT专业服务公司,ThoughtWorks从未停止过对卓越技术的追求,为此,其全球技术委员会(TAB)会定期讨论技术战略,并将其绘制成一份能够体现技术趋势的雷达图,它相当于当下技术领域的一个"快照". ThoughtWorks在每年都会出品两到三期技术雷达,其以独特的视角解读和阐释全球技术战略和对行业有重大影响的技术趋势.ThoughtWorks技术雷达涉及技术领域幅度之广可以用"包罗万象"来形容,从基础技术到平台技术,从工具到语言和框架

专业医美APP格局初定,移动医疗抢位不易

移动医疗是近年来最被投资人看好的的互联网领域之一.有媒体2016年统计,2015年医疗领域融资总金额约157.5亿元.时下最火的VR行业据统计在2015年国内企业获投资总额仅仅刚超过10亿元.移动医疗投资火热可见一斑. 移动医疗吸引大量资本涌入,但目前仍未诞生成熟的商业模式,整个移动医疗行业呈现出"赚钱慢,赚钱难"的特征,被人们寄以众望的春雨医生.丁香园.微医等老牌移动医疗平台商业化进展缓慢,产出寥寥.为什么这些移动医疗公司难以变现?是先天缺乏赚钱基因,还是后天发展路径出了问题? 大移

医疗人工智能会替代医生吗

无论是语音识别.人脸识别,还是自动驾驶,AI的发展都会有一个由浅入深.从基础到应用的过程,一步步从简单劳动深入到复杂劳动.医疗人工智能当下从影像病理切入,也有它的道理,因为这个相对简单和成熟,不像沃森机器人,那个要做的事难度太大,所以也有很多质疑.市场上也有一种担心,医疗AI会不会像互联网医疗那样,一阵风就过去. 医学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趋势 治疗前阶段 临床治疗前涵盖了辅助诊断.医学影像诊断.虚拟助手等领域的公司.目前,这部分是AI发展比较成熟的部分,比如影像辅助诊断如果与病理分析相结合,准确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