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俨然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电商巨人

  如果说阿里是依靠的中国庞大的线上零售基数,亚马逊依托的则是强大的物流转运,有人问Rakuten靠的是什么?

  手头拿到一份2014年Rakuten的Q1季度财报,其中乐天的电商增长率为31.7%,其毛利增长也仅为22.2%,但在信用卡增长率方面却高达51.3%。纵使一个没有去过日本的朋友也知道日本的信贷业的发达,耳濡目染“一支唇膏可以按揭”的坊间传闻,其实不假。但真正值得背后深挖的东西确是Rakuten在日本进入后电商时代——移动电商时代,用户线上消费潜力挖掘殆尽后如何的生存和发展的真实经历。

  仅仅从乐天在移动支付端上的运作模式,完全可以套用孙正义先生的时光机理论:当从一个先进的国家去一个落后国家,仿佛回到了过去。我以为,下一个轮到的必定是中国。

  二维码和NFC

  马云于4月去了趟日本,会了老朋友:软银的孙正义。朋友说他回来第一件事情就是码上淘计划,阿里看中二维码其实是在为自己培养用户在移动端扫码支付培养习惯。而二维码技术在日本和NFC技术有着各自不同的分工,前者方便用户大信息量的获取,而后者负责支付。至于两者谁先进谁落后,这个问题至今无从解答。

  “中国特色”的扫二维码在移动支付方式的过渡期确实是一招低成本的且能培养用户习惯的方式,但由于国内移动网络质量的局限(扫码在日本的体验完全不同),导致了用户体验上的糟糕,支付宝和其他平台在扫码支付上的努力在中国可以说是失败了。而完全本土知识产权(索尼)的NFC支付拥有快捷,安全,简单,不受网络信号干扰等一系列的优势,但其门槛是:

  1.需要附带这种技术的手机

  2.用户自备专属的卡贴

  3.非加密带来的安全隐患

  这显然不是所有用户都能接受的了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支付宝在扫码支付和虚拟信用卡计划被叫停后推出了支持NFC技术的支付宝钱包,据支付宝的朋友介绍:目前利用这种技术可以直接贴在手机上给北京上海两地的地铁公交卡充值。但目前,仅能充值,手机并不能像在日本一样当作钱包直接支付,其重要原因就是害怕更大的安全问题所会导致的公关危机——NFC技术目前主流的非加密式比加密式来的吃香,也来的危险。

  EDY虚拟信用卡

  既然说了是介绍乐天的文章,下文将重点介绍当今最先进的虚拟信用卡:乐天EDY卡。

  EDY,其寓意为欧元E、美元D、日语Y之外的第四种即WEB货币。用户可以在乐天平台上申请带有EDY功能的乐天平台信用卡,选择绑定信用卡账户或者不绑定,前者绑定后每次消费可以获得乐天平台积分,后者则可以像交通IC一样进行小额消费,免去了带钱包的麻烦,不过不绑定是拿不到积分的。

  用户拿着带有EDY卡可以直接在地铁,便利店,自动售货机等任何您可以想象的到的地方进行消费。在日本绝大部分的电器店里,使用EDY卡可以获得10%的返点,同时获得乐天积分,这是O2O实现最基本的第一步——线下那个O:如何诱导消费者使用。每一个使用EDY卡的商户都是乐天平台线下扩张脚步的一部分,不同于中国银泰-阿里,微信-尚品折扣这类”独占式”的合作,乐天采取开放的态度,换取的是目前其高密度的覆盖率。

  线上端的那个O,EDY可以使用配套的非接触式读卡器,不同于网银的U盾的复杂,以及输密码,手机验证码等一系列繁琐的过程,只需要放置在读卡器上即可。从线上支付种模式看,它颠覆了我们目前的线上网购支付体系。这项支付手段同样适用于RAKUTUEN的头号竞争对手:日本Amazon平台,以及其他电商平台。

  EDY充值,它的点遍布全日本,且随时可以完成现金充值。为了用户安全的考虑,目前最大的储值力为每日5万日元的限额,“快消费”的初衷原汁原味的体现在它的限额上。虽然EDY非加密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但每日5万日元的限额保证了用户在挂失前损失的可控性。根据两国人均收入水平看,个人认为丢失一部支持无线支付的手机比丢失一张存有50000日元的EDY卡要损失的大些。

  乐天平台65%的消费源自于移动端,可能很多朋友又会想当然的觉得诸如日本4G信号覆盖率高之类的理由,然而世界第三大电商平台把点放在移动的目的不在于让消费者从线上或者手机上买走更多的商品,而是利用这种支付方式让你花的每一分钱都来自于他们的平台,即便是用交通系EDY卡做一次地铁。

  在我看来孙正义的“时间机器”确实存在,单从传统零售的支付环节上看,站在乐天EDY肩膀上,电商平台可以做的其实还有很多。

 

时间: 2024-10-02 16:18:58

阿里巴巴俨然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电商巨人的相关文章

“史上最惨烈”的电商价格战

"1945年8月15日,东京向美苏投降.2012年8月15日,京东向苏美宣战."这是网友对号称"史上最惨烈"的电商价格战的调侃.此次电商大战由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在微博上高调宣战拉开序幕,引发各界关注. 为什么会突然爆发这场价格恶战?导火索是苏宁拟发布80亿元公司债的一则公告.这对于准备明年IPO上市的京东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的信号,一个现实的压力.一方面,在白热化的电商大战中,谁能够扩大规模,谁能在行业中占据好的排位,就能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面对苏宁发债融资的逼人

“史上最惨烈”的电商大战在全国打响

詹国枢 似乎没有任何征兆,8月15日,一场"史上最惨烈"的电商大战在全国打响!京东商城与苏宁易购为交战双方,国美电器等数家电商相继卷入.大战导火索是京东商城CEO刘强东的一条微博:"从8月15日起,如果苏宁敢卖一元,京东商城一定是0元.买大家电的人不关注京东必吃亏!"苏宁闻讯,立即挺身应战:"苏宁任何一款家电,保证要比京东便宜!"--一时间唇枪舌剑,互不相让,好不热闹!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两家企业如此不惜血本相互厮打,得利的当然是消费者.央视某

阿里巴巴社交化迷路:SNS大潮来袭 电商被迫让位

近日,阿里巴巴屡次被传重金投资陌陌,当事双方对结果讳莫如深,但阿里已经露出再次涉水社交化商务的端倪. B2B和SNS相结合的产物社区化商务(S-commerce),像一股飓风席卷全球,电子商务被迫让位.从2008年起,阿里巴巴陆续推出了雅虎关系.淘江湖.爱逛街.来往等一系列社交化产品,但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2012年6月,阿里巴巴正式退出港交所,并宣布未来三年,集团发展重点从增加用户数,转向提升买家在交易平台的用户体验. 易观国际分析师董旭对21世纪网表示,"阿里巴巴是电商平台,开发和利用社交

王健豪言:与阿里合作世界无敌,要做电商寡头

地产寡头王健林,这次要做电商寡头. 最近,一篇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报告传遍了朋友圈,在报告中,他花了将近一半的篇幅去描述,这个投资了五十亿的电商项目,如何在三年左右找到盈利模式.之后他还对全公司下达了一条严明的纪律:必须将全部线上资源提供给电商公司. 这么看来,一年前王健林和马云打了个一亿元的赌注,更像是一个定情信物.一年后王健林说赌局就此作罢,我们很快就会合作. "万达若与阿里合作,全世界再无敌手." 作为多年的中国首富,王健林苦心经营的万达地产,已经雄霸世界,看不到竞争者.可是地

世界工厂网进军社交电商体验杠杠的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电商平台怎么样才能更好地"粘"住用户?世界工厂网借微信进军社交电商,用新型的网络营销方式创造奇迹.两年前,以Facebook为代表的网页社交网络在全球兴起,让许多商家初次看到了所谓"社交电商"的商机.如今随着社交网络手机客户端的广泛应用,社交电商和人们的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人们又开始发现了社交电商的第二轮商机.作为社交电商的主力渠道--微信,截至2014年6月,活跃用户数达35986.73万,已经成为21岁以上用户的首要手机应用.

阿里巴巴欲利用H5游戏提升移动端电商导购效率

DoNews游戏2月3日特稿(记者 赵玥) H5游戏因其低廉的开发成本和强大的传播能力,从神经猫起便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但同时,较低的变现能力,及以微信等平台对其传播的限制,又让这一新兴的游戏类型进入了商业化模式的迷茫探索. H5游戏的开发者想要一个舒适的生存环境,而阿里的电商平台在从PC端转至移动端的过程中也亟需导购模式的转变.二者的结合,刚好能同时满足阿里手淘卖家和H5开发者各自的需求,阿里巴巴商家业务事业部无线商家负责人张阔表示. 利用H5游戏提升移动端电商导购效率 张阔介绍,淘宝的用户在由

阿里巴巴背后的隐匿群体:千亿电商服务市场躁动

一个隐匿群体正浮出水面. 2011年6月,eBay以高达30亿美金的价格收购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和服务公司GSI未引起国内太多注意,1月9日阿里巴巴公布的数据则使其中国同行的规模大白天下. 阿里巴巴宣称:去年中国电子商务服务业整体成交额约为2000亿元,同比增长83%,支撑起大约1.2万亿网络零售交易(B2C)和8.4万亿电子商务交易(B2B).而服务商是指为中国电子商务平台上的个人卖家及品牌商户提供包括IT系统.运营.仓储物流等服务的公司. 目前,阿里系共有"阿里巴巴B2B"."

上云最佳实践——电商行业

本文正在参加"最佳上云实践"评选,来给我们投票吧:https://yq.aliyun.com/activity/158(编号23) 一.故事的开端 那是2014年的12月中旬的某日,客户联系到我们.由于客户2015年2月机房机柜到期,所以想把资源迁移上云.客户联系到我们时,表示需要我们的支持.客户需求很明确,希望根据平台目前数据及特性,兼顾成本与性能给予最佳云架构/资源方案. 客户背景:2006年成立,杭州某知名网上私人订制礼品购物平台. 二.前期调研 运维团队规模(4人):运维1人.

“史上最惨烈”的电商“价格战”以一种滑稽的结局收场

"价格战"发起方删除降价微博,产品价格悄然回调.人们从当初的欣喜到茫然再到失望,无疑成为"最受伤的人".而商家在这场试图"空手套白狼"的营销战中,却在宝贵的诚信上失分,令整个电子商务行业蒙羞. 如今看来,不少数据都印证着这场"价格战"实为"营销战".比价网一淘网监测数据显示,"价格战"打响第一天,真正降价的商品仅有5%左右,而在此前一天晚上,部分商家还悄然提升了商品价格:"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