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上午,北京市政协委员、市交通委副主任李晓松在小组会上谈到专车资格准入问题。她认为,客运行业承担的安全风险个人无法承担,“专车”进入客运行业必须要遵守行业规范,需要对车辆、司机驾龄等情况进行注册,为乘客提供最基本的安全保障。
1月22日,北京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亦表示,很多“专车”不在纳税范围内,破坏市场公平。对于“专车”准入各部门还没有达成共识,意味着“专车”准入还没有时间表。
李晓松表示,客运行业禁止私人运营,主要是出于安全风险考虑。一旦发生事故,以个人的财力可能无法承担。日本出租车驾驶员很多年龄在45岁以上,其中一项准入要求是司机必须结婚并育有子女,因为这样的人会更有社会责任感。
李晓松认为,专车的服务模式、水平和质量是现在规范的出租车必须要学习的。互联网引入到传统客运行业也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但是进入系统应该遵守它最起码的安全保障规范。运营前首先要经过注册,私家车不能随便载客。一旦出了事故,谁来承担责任是最大的问题。
她认为,准入条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运输工具,车辆状况是否达标;二是驾驶员的资质、经验,与使用车辆建立起相应的机制。
目前,提供“专车”业务的网络公司有技术,也有资金。但是进入交通运输行业,必须了解它的特点和要求,首先满足对乘客最基本的安全保障。
昨日,北京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亦表示,很多“专车”不在纳税范围内,破坏市场公平。对于“专车”改革,各部门还没有达成共识。
■ 焦点
6.6万出租够用吗?
本次政协会议,有委员提出北京人口从1000万增加到2000万,但出租车数量一直停留在6.6万辆,供给是否不能满足需求。
对此,李晓松认为,城市交通量的承担需要更多依靠公共交通,目前北京出租车分担的交通量占整个城市运输量的7%,国外基本是4%至5%。出租车数量不会继续增加,不仅由于道路资源紧张,同时还有节能减排的要求。
大中型城市应在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与小汽车等私人交通的出行需求上达到匹配。出租车兼具公共性与私密性,是两者的补充,绝对不能作为主体。
她认为,专车的出现对传统的出租车行业是一种刺激。正规出租车也不能墨守成规,手机订车是很好的方式,既节能减排,又能减少空驶,减轻驾驶员的疲劳程度,借助网络能够实现需求和供给的最佳匹配。网络订车技术必要规范地引入到交通行业,但是需要一个过程。
治堵还有啥新招?
交通拥堵是本届政协会议热门话题,多位委员提交了相关提案。李晓松介绍,目前,北京已制定了相关法规,实行单双号、路段管制,唯独经济手段用得少。
李晓松认为,交通拥堵一个重要原因是市民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需求没有减少,有的家庭买两辆车来应对限行。针对这样的情况,经济手段可能会起作用。像香港、伦敦、新加坡等拥堵严重的城市,主要依靠的是经济手段。香港从购车开始,购车税和每年的牌照税非常高,今年开始购置税和年费每年增加15%,违章停车罚款增加40%,咪表收费增加40%。伦敦2003年开始收进城拥堵费,几年来已从5英镑涨到20英镑。
“拥堵费是一种经济手段”,至于北京是否采取、什么时候采取,需要再征求意见。她认为应该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多管齐下,开综合药方才能有效“治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