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网站2月16日文章,原题:富士康提供了一扇了解中国制造业走向的窗户 据报道,在内地拥有120万名员工的台湾代工企业富士康,正寻求美国公平劳工协会的帮助,培训员工投票选举工会代表。这种前所未有的举措确实非同寻常。但非同寻常的并非事情本身,而是此举被允许甚至被鼓励的原因。
首先,随着每年新增800万">大学毕业生,2020年中国大专学历以上的人口将达1.95亿,比美国现在的所有劳动力还多。因此,中国员工的受教育程度正变得更高,也更加在乎他们的权益。其次,大批大学毕业生代表期望更高的中产阶层。富士康此举兆示中国向更包容和公平的社会迈出了第一步。
由于沿海地区用工荒愈演愈烈,富士康正将劳动密集型业务从深圳迁往成都等城市。用工荒与计划生育政策有关,也是“刘易斯拐点”的表现,即随着“廉价劳动力”资源枯竭,经济进一步发展导致工资上涨。
在“十二五”规划中,七大战略产业分别为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设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富士康在中国的生产对终端产品的附加值微乎其微。与此同时,中国的制造业正从“体力转向脑力”,劳动密集型业务正迁往亚非拉等成本更低的地区。
尽管如此,《金融时报》的文章认为以下5种原因仍将使中国保持世界工厂的地位:历史悠久的技术技能、经济规模、独一无二的基础设施、融入全球的供给链和世界规模最大的潜在客户市场。而且,真正的全球企业如今并不刻意区分在何处生产。这应该同样适用于苹果公司。
富士康的业务已受到环保、健康和安全问题的困扰。而中国则一直在治理污染行业,并已成为太阳能、风力和水电第一大国。但从北京最近的雾霾和其他地区的环境持续退化来看,中国通往“低碳未来”的道路依然崎岖漫长。在此过程中,透过富士康解读迅速变化的中国似乎仍是最佳方式。 (作者梁建邦,王会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