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已久的央企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下称中生集团)整体上市,终于有了定论。
5月5日,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坛生物,600161)公告称,因公司拟讨论再融资事宜停牌。一知情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独家透露:“天坛生物此次融资,将收购母公司中生集团一部分的资产,其中中生集团下属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和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的资产将放进上市公司中。”
由此,中生集团借助天坛生物实现整体上市迈出关键一步。不过,此次中生集团的资产注入只是旗下六大研究所中的两家,而非此前传言的整体注入。分析人士认为,A股目前刚回暖,中生集团比较谨慎地逐步将旗下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中,可以试探市场反应,也可为自己留下回旋余地。
部分融资为重组
“天坛生物这次融资的规模在10亿元左右,大部分资金将用来扩大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扩大产能。”知情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事实上,天坛生物颇受产能不足的困扰,一直希望通过融资扩大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产能。而且天坛生物资产负债率不低,财务成本也很高,通过融资可以减轻这方面的压力。
今年2月23日,天坛生物公告称,公司通过竞拍方式,以5405.34万元代价,获得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两块工业用地的使用权,总面积为10.23万平方米。
该知情人士表示,天坛生物这次融资分两部分,除了一部分通过增发扩大大兴基地的产能,另外一部分将用来收购母公司资产,“目前比较确切的是,成都所和武汉所的优质资产将会注入到天坛生物中”。
记者以投资人的身份联系天坛生物,当问及此次融资是否与母公司整体上市有关,天坛生物证券事务代表慈翔表示,“不知道具体方案,因为还没有确定”。对于此次融资的规模及用途,她也不愿多说。
对此,中生集团副总经理曾兵也是回避不谈。他告诉记者,“这个我不能透露,这块投资管理部门比较清楚”。
中生集团旗下拥有北京、长春、成都、兰州、上海、武汉等六大生物制品研究所。其中北京研究所核心资产为天坛生物,天坛生物2007年初划归中生集团。
此次成都所率先注入未出意外。一位接近中生集团高层的人士表示,“王总(王丽峰)是成都所出来的,成都所在中生集团下属6个所中,效益是最好的,现在注入相对比较容易”。
王丽峰原为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2006年8月升任中生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由于对成都所知根知底,现在首先将其注入上市公司中,也容易进行整合。
据了解,成都所是我国西南六省、市、自治区计划免疫协作中心,旗下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为最核心的资产,目前持有蓉生药业90%的股份。
蓉生药业成立于1997年3月份,主要从事血液制品研发、生产和经营,其产品与天坛生物比较互补。公司注册资本8326.1万元,总资产近4亿元,2006年销售额为3.3亿元。
不过,有关武汉所的资产没有明确的说明,到底会有哪些资产纳入天坛生物中,知情人士表示,目前还不太清楚。
整体上市谨慎上路
虽然此次只是注入成都所和武汉所的优质资产,但中生集团的整体上市已算有了实质性突破。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天坛生物这次融资,“母公司主要考虑选择发展比较成熟、效益比较好的资产先注入到上市公司中,其他整合难度大、效益差的资产会延后,不会像前期传说的近期会把其他所都注入”。
事实上,天坛生物此次将募集的资金大部分用到扩大大兴生物生产基地,意味着用于收购集团资产的资金相应减少,因而还无法实现整体资产注入。
此前,本报了解到,国务院国资委曾有意让中生集团整体上市。“国资委认为中生集团下属的企业业务单一,都是做疫苗,可以整体上市。”该接近中生集团高层的人士表示。
2007年初,中生集团从北京研究所受让天坛生物18315万股,占总股本的56.27%,从而成为天坛生物实际控制人,天坛生物顺理成章也就成为了中生集团整体上市的平台。
2007年4月底,天坛生物公告称,中生集团将在未来12个月内,采用定向增发、收购资产及吸收合并等方式逐步整合集团系统内部业务、优化资源配置。时间虽过去了1年,此时,开启整体上市并不算晚。
上述接近中生集团高层的人士表示,“他们前一阶段就想运作,但是碰到股市大跌,天坛生物的股价也是跌得比较厉害,不敢将全部资产注入到天坛生物中”。
此次注入的只是成都所和武汉所的医药资产,而非旗下6个所的资产,对股民来说难免失望。不过,记者接触的多家证券医药分析师多表示,股市刚刚回暖,通过逐步注入资产,一方面可以试探市场反应,也可以为随后的其他资产注入提供参照。
不过,上海证券医药分析师彭蕴亮表示,生物制药都在中生集团层面,天坛生物现在价格不是太高,这时定向增发,对集团有利,可以换取更多的股份。“这样做或许是稳妥考虑。”
截至5月5日停牌,天坛生物的股价为23.52元。接近中生集团高层的人士表示,“这个价格还比较合理,资产注入能够体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