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苗助长给数字音乐带来的喜忧参半

  (接上一篇 《数字音乐对传统唱片业的冲击与革新》,本系列文章发表于《艺术评论》杂志10月刊)

  数字音乐的混乱局面

  人们以为数字音乐市场会永远这样疯狂发展下去,可惜好景不长,运营商自2004年以来,开始打压SP,成立中央音乐平台,跳过SP直接跟唱片公司合作。原来的无线音乐产业链是内容生产商(CP)》内容销售商(SP)》销售平台(运营商)》用户,现在缩短成为:内容生产商(CP)》销售平台(运营商)》用户。这看似是一个好事情:少了一个销售的中间环节,唱片公司可以获得比以前多一倍的分成比例。但是实际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了种种问题,使音乐市场发生戏剧性的变化。

  因为取消了SP,也取消了营销环节,就没有人做营销了,无线音乐市场就开始停止增长,甚至萎缩的局面。SP和CP更多去争取运营商内部的推广资源,例如用捆绑群发等手段,拉来一些忠诚度和活跃度极低的用户;而不是去想更多办法去做运营商外部的营销,以拉更多的用户进来。赚钱最多的SP的盈利,靠的是刷帮、捆绑、群发、倒账这些唱片公司没有听说过的名词,靠的是运营商关系,跟歌曲的关系其实并不大。无线音乐市场由音乐产业的一个救星,终于变成腐烂的赌场。

  运营商成立中央音乐平台是参考日韩运营商的模式,直接和唱片公司合作。但是由于国情不同,所以在实现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原来没有预料到的问题。

  首先是由于国内唱片公司太小太分散,难以承担起SP的营销功能。而在日韩,唱片公司都已经形成规模,由几家大唱片公司垄断,所以可以承担起营销的功能。

  还有一个矛盾是:有推广能力的大公司,所出品的艺人和歌曲都不是口水歌,因此推广也没有用;而出品彩铃畅销口水歌的都是小公司,没有推广能力。这就造成:一方面,大众喜欢的彩铃口水歌的供应紧缺,更主要的是宣传资源紧缺;而富裕的高雅歌曲虽然有宣传渠道,但是大众却不买账。这就造成彩铃业务的资源配置错误,而导致市场萎靡。

  如果仅仅是运营商政策的调整和过渡,这不算什么,因为是改革中必须承担的阵痛。但是真正的灾难却在不恰当的时候到来了,这更令音乐产业意想不到。

  运营商政策倾斜给数字音乐市场带来的灾难

  这点可以从两届中国移动主办的“无线音乐年度盛典”上可以看出。回想2006年举办的第一届无线音乐颁奖典礼,运营商被四大唱片留得笑柄,因为06年出席颁奖典礼的大多都是草根歌手、毫无美感。很多大牌歌手都不到场,因此此次典礼被质疑成为没有品味、没有权威。这是一件运营商不能容忍的事情。于是运营商开始调整策略。打击草根音乐,给港台歌曲让路,来提升品味,但是这无疑是拔苗助长。运营商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给内地乐坛造成了悲剧。07年的音乐市场就被这个政策扼杀,一切起因就在于此。

  一旦资源都给了港台歌手,那么内地原创音乐就得不到足够的支持。运营商政策人为地扭曲了音乐市场的走向,导致唱片公司不知道该如何来运作歌曲,也不知道该运作什么样风格的歌曲。当然对于一天纯利润就2个多亿的运营商来说,哪会去管彩铃增值业务或音乐风格这样的小事情。数字音乐这一点收益对运营商来说多少无足轻重,但是,却给音乐产业带来灾难。

  从2007年到2008年,数字音乐市场没有一首像样的好歌出来,市场急剧萎缩,数字音乐是不是走到了尽头?

  如果仅仅是数字音乐的影响,那么音乐产业还不至于伤筋动骨,只要等待运营商重新调整政策就可以了,因为是临时的。音乐产业还可以去发展其他收益,例如演出等,但是情况远非那么简单。现在除了数字音乐市场以外,音乐市场各个方面都格外的冷淡。所以我们不能简单从数字音乐看音乐产业,数字音乐的确给音乐产业带来巨大的革命,但是是不彻底的革命。音乐产业最终的革命还需要现代化的运营体制来配合。

  音乐市场低迷的根本原因是产业升级,而不是运营商调整、奥运会等影响

  那么,音乐市场的低迷,表面上看是地震和奥运的影响,以及运营商调整了政策。理由是大型活动不再报批,原来预定的活动纷纷推迟或停办。运营商打压SP,调整无线音乐市场的政策。但是这些都是表面现象,这两个是造成现状的催化剂,而不是根本原因。音乐产业的产业升级才是真正原因。

  我们首先从口水歌说起,自从数字音乐时代来临以后,手机和互联网这个音乐新载体渠道的出现,让音乐的销售渠道从音像店转向了手机彩铃,消费群体也从大中城市的青少年群体转变为二、三线城市和农村的成年男性为主,于是出现一大批口水歌曲。于是众多公司一窝蜂来针对无线市场来做口水歌,结果市场却急剧发生了变化,遭遇运营商的政策调整,资源向港台和四大倾斜,所以2007年国内就没有口水歌曲走红。并且已经有苗头看出,音乐风格由之前的口水歌开始像《该死的温柔》、《老人与海》、《自由飞翔》这样的歌曲风格提升。

  目前,大部分的唱片公司的思维还停留在做“歌”的模式上,但是娱乐产业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就是消费者与明星之间的联系。而歌曲的比重在唱片运营中的分量逐渐缩小。所以音乐产业已经开始由初级阶段做产品(歌曲)升级为高级阶段做品牌(明星)。单靠版权模式盈利为主的公司空间越来越小。

  最重要的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也在升级。消费者已经不是以前我们所认为的消费群体。为音乐产业和艺人的买单者,已经逐渐由成年男性群体转为主变成年轻的女性群体。这在日韩已经很普遍。但这是很多艺人和唱片老总不能想象的,也无法接受的。谁消费,谁有发言权,所以年轻女性的喜好,就会影响未来娱乐产业和艺人风格趋势。

  所以,唱片市场从各个环节来说,都面临产业升级。但是,唱片公司却一点也没有准备好。

  数字音乐技术的确改变了音乐产业,但是最根本的改变要靠现代化的运营

  仅仅技术解决不了音乐产业的问题。数字音乐只是从技术上改变了音乐产业,但是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于数字音乐。因为音乐产业跟一个国家的改革一样,仅仅开放经济,引进先进技术,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根本问题是进行政治改革,经济(技术)和政治(制度)是这个社会发展的两个车轮,这两个车轮要相辅相成,有一个拖后腿都不行。

  数字音乐是由于新技术带来的渠道革命,改变了音乐产业。但是新技术不能解决一切,音乐产业落后的原因是体制,是运营和营销能力的匮乏。所以,要救音乐产业,一定要从现代化的公司运营着手。

  音乐产业正在升级:由歌曲向歌手,再由实力歌手到“实力加偶像”歌手

  音乐产业的升级,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从产品升级到品牌。以前,消费者认的是歌曲(产品),现在认的是歌手(品牌)。从80年代李谷一的《乡恋》开始有了通俗歌曲以来,唱片公司其实一直都是以歌曲为核心来运作,这20多年来,歌手走红都靠的是一曲成名。我们能记住很多歌曲,例如《黄土高坡》等,但是记不住是谁唱的。一直延续到2006年,从2007年开始,唱片公司靠歌曲为主的情况好像走不通了。具体的体现,就是去年到今年居然没有一首走红的歌曲。大家能列举一下去年和今年的走红歌曲或走红的新人?有没有?大家答不上来了吧?别的时候答不上来老师要给你们记零分。这个问题你答不上来就对了。因为就是没有。

  产品(歌曲)本身并不是娱乐产业盈利最高的环节。一般来说,初级阶段是产品(歌曲)本身,发展到高级阶段一定是品牌(明星)。现在音乐产业已经升级,唱片公司的盈利模式已经由歌曲(产品)变向明星(品牌)。目前主流的唱片公司的收入比例,彩铃等无线收入只占唱片公司收入的20%以内,以前那样靠一首畅销彩铃而日进斗金的公司不多了。目前,超过70%的收入还是来自于演出和广告等由人(明星)带来的业务。

  音乐产业的消费者已经变了,消费行为也已经变了。消费者由原来的理性消费,为音乐消费2块钱彩铃和20元的专辑,变成了非理性消费,为艺人消费2000元,包括写真、T恤、演唱会、衍生产品等;而消费群体由原来的成年男性为主、成年女性为辅,变成了未成年少女为主。

  娱乐产业的本质是垄断

  要想做好一个娱乐公司,首先要抓住音乐产业的大势所趋,其次是要抓住娱乐产业的本质。

  因为在中国,渠道(运营商和媒体)是垄断的,所以唯一能跟渠道提高议价权利的就是要垄断内容。以后的音乐公司,必须能够在某个领域进行垄断才能有所发展,垄断不了全部,就要垄断一个细分市场,并且这个细分市场是娱乐产业价值链中最高的一个环节。而任何没有达到垄断或者没有垄断意识的公司,都不会活的很好。另外要有新的模式。在音乐产业正在升级的过程中,按原有模式怎么做都是死局。未来胜出的公司必须是有自己特色的,能在细分市场垄断的大公司。

  今天的音乐产业竞争要素已经大大提升,音乐产业操盘手需要懂资本运作,懂音乐,懂营销,懂管理。大浪淘沙,一代新人换旧人,那些积极做好准备,主动升级的公司,以及新模式的公司才是赢家,他们以后为将市场、为消费者创造真正需要的价值。

  总之,数字音乐是音乐产业的前锋,但是不是全部。音乐产业要积极利用数字音乐的变革,而不能被数字音乐洪水冲散了方向。数字音乐的功能还远远没有开发出来,例如数字音乐在传播和销售过程中,都有数据可查,可以清晰地调出用户的地域分布,消费习惯等特征,这是传统CD销售不能做到的。从而更精确、更即时地给音乐公司反馈信息,有利于唱片公司更好的对音乐市场、对音乐风格的把控,以帮助音乐公司即时调整营销策略。其他例如彩铃精细化营销、MP3排行榜、彩铃销量榜等数据都对音乐产业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时间: 2024-09-15 03:39:11

拔苗助长给数字音乐带来的喜忧参半的相关文章

刘晓松:数字音乐产业的中国探索 需加强立法

中国的唱片市场似乎从来未能发育成熟.传统音乐产业长期困扰于盗版对其利益的侵蚀,发行唱片无利可图是一个公开的事实.数字音乐的到来,对一直在生存道路上苦苦挣扎的中国唱片业人士来说更像是一个扩展自己生存空间的新机会.传统音乐产业.电信运营企业和数字技术新贵们争相进入这一领域,一批具有一定规模.拥有各自竞争优势的代表性企业相继涌现,对在中国市场条件下发展数字音乐产业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 A8音乐董事局主席兼CEO刘晓松 日前,A8音乐董事局主席兼CEO刘晓松先生接受了投资界记者的专访,就中国的数字音

数字音乐收益分配方式刷新

本报讯 (记者 徐璐明)去年11月,甲壳虫乐队登陆苹果数字音乐销售平台iTunes成为业界轰动一时的大新闻.甲壳虫的歌曲在iTunes上线不到24小时,就在销量排行榜中占据前几名的位置,其在iTunes上的下载和销售远比人们预期的要火爆得多.被称为最后一块未被数字音乐征服的"领地"的甲壳虫乐队最终也被征服,许多业内人士称之为"数字音乐的全面胜利",而苹果也当之无愧地坐上了数字音乐供应商的世界头号交椅.然而,在这项合作的背后,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这些细节也许会

数字音乐欲破无人买单窘境:收费模式成行否?

南都插图:陈婷" src="http://upload.wabei.cn/2012/1030/1351551106411.jpg" width=540 height=470> "我看上了一辆奔驰,你能不能免费给我一辆,然后车上我给你贴满广告,你让我开20年?好的东西大家都想要,但是绝对不是现在这样一种方式."虾米网CEO王皓这样形容数字音乐产业链过去10年的生存状态---用户收听音乐产生流量,再依靠广告.网络游戏等来挣钱,数字音乐产业慢慢变化成&qu

在线音乐推动数字音乐进入了产业化发展阶段

在线音乐是用户利用电脑或者手机客户端通过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在线试听.下载音乐.目前业内对无线音乐和在线音乐的定义比较混杂.准确的来说无线音乐与在线音乐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都是在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内进行的音乐服务和消费的行为,两者无本质的区别. 近年来,网络传播的兴起改变了传统依靠音乐专辑售卖的版权盈利模式,由此,数字音乐进入了产业化发展阶段,年均增速近9%,市场份额逐年递增,并 借助web2.0社交网站的演进,逐渐成为音乐产业的发展主流. 在线社区音乐的兴盛 数字音乐包括在线音乐和无线音乐

不久的未来,全球数字音乐的营收总额将超过实体发行渠道

普华永道日前发布的最新年度预测报告显示,到2016年时,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总量将在当前基础上增长两倍多,即增至29亿,其中将近10亿来自中国市场,占总数的34%.预计到2015年时,全球数字音乐的营收总额将超过实体发行渠道.预计到2016年时,数字音乐营收将占据全球音乐产业总营收的55%. 数字音乐的广阔前景使得让高品质音乐落地成了市场关注的焦点.除了苹果.谷歌这些IT巨头纷纷布局移动音乐市场,移动终端设备层出不穷.美国SONOS公司作为无线多房间音乐系统的全球领先厂商,推出的无线HiFi系统,

专访诺基亚邓元鋆:重新定义数字音乐产业链

诺基亚邓元鋆(中).华动飞天董事长刘晓松(左)接受新浪科技独家专访 4月8日下午消息,唱片商与互联网企业大打官司的新闻犹在眼前,而今日诺基亚与合作伙伴却能携手各大唱片商,共同推出了"乐随享"正版音乐免费下载服务.诺基亚高层在接受新浪科技独家专访时表示,该服务将重新定义数字音乐产业链. 由于 版权和收费问题,唱片商此前与互联网企业多有过招,官司不断.即使苹果iTunes音乐商店也收取正版费用,并进行DRM保护. 诺基亚今日联合深圳华动飞天共同推出了"乐随享"音乐服务.

巨鲸之死:产业备受资本瞩目 数字音乐何时能盈利?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视频.游戏.动漫等行业迎来第二春,一批又一批风险投资前仆后继地涌入这个市场.而同样有着广大用户基础的音乐行业却没这么幸运,从传统的产业模式到新兴的数字音乐的转型并不十分顺利,整个音乐产业处于低利润.同质化竞争的红海,资本对这个行业表现出来的态度是又爱又恨. 自2006年以来,整个SP行业日益受到以唱片公司为主的内容提供商.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垄断运营商的双重挤压,加上越来越严格的审查.监管力度,整个行业放缓发展步伐,开始进入改变商业模式的探索期. 实际上,音乐产业从来

数字音乐收费前途暗淡 网站迎风作案

中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数字音乐收费已经成为2013年非常重要的关键词,从当初的宣传6月份开始全面对数字音乐进行收费,甚至连百度也开始这么宣传,但是当这个时间窗口来临之时,数字音乐的收费依然停留在口头上,但是数字音乐的版权问题已经得到了司法界的认可,也就是说网站想要提供一些免费可供下载的数字音乐,那还是有可能冒着盗版之嫌疑的,只不过对于那些小型的网站而言,还不具有什

多米石建平:移动数字音乐增速远超互联网

多米音乐总裁石建平(TechWeb配图)11月28日消息,多米音乐总裁石建平近日在接受TechWeb专访时表示,移动互联网数字音乐市场未来将达到上百亿市场规模,远远超过互联网音乐产业的增长速度.他还透露,多米音乐用户规模已数千万,明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11月17日,谷歌正式发布覆盖美国地区的免费谷歌音乐服务,目前该服务支持PC及Android设备,用户最多可上传2万首歌曲至谷歌云端.谷歌此举也引发国内对云音乐产业的关注,而多米音乐就是国内首家 提出"音乐云"概念,并以此为核心技术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