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消费者权益,防止现实中的打假异化为网络上的删假,本质上需要更有力度的长线打假
又到“3·15”,全民打假维权红红火火。与打假相随,网络删帖公司的“删假”生意也跟着异常红火。媒体报道,一些非法“3·15”网站通过登载消费者的投诉信息,向相关企业索取“删帖公关费”。而在“3·15”期间,企业删帖需求暴增,删帖价位水涨船高,有的网站甚至可以日进数万元。
打着为消费者讨回公道的旗号,非法网站行的却是牟私利之实;明知被删帖公司“勒索”,涉事企业却甘愿花钱“消灾”。当真相与良知被金钱删除,纵容的是继续危害社会的问题产品,受伤的是被出卖的消费者。这种乱象为何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维权日益成为消费者维权的重要形式。非法网站借此收集消费者投诉信息,利用“有裂缝”的涉事企业害怕被曝光的心理,删帖敛财。网络删帖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有多方因素,需要从不同层面入手才能禁绝。其“生意旺季”缘何集中在“3·15”期间,也值得人们深思。
近年来,一些令人触目惊心的重大侵权案件如“三聚氰胺”毒奶粉、地沟油交易等,都是经由媒体揭露,相关部门继而跟进查处。但网络删帖旺季反映出的,恰恰是媒体舆论监督以及相关行政职能部门执法的不足。
对企业进行舆论监督,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批评报道,媒体本当责无旁贷。但不少媒体是在“3·15”前后,进行集中应景式的例行批评报道,如果平日时刻擦亮眼睛,做到舆论监督常态化,涉事企业就不会有“只要平安度过"3·15",就能偷得浮生一年闲”的侥幸心理。
删帖行为本质还是为了逃避打假。由于不少行政职能部门对企业侵权事件采取“灭火式”处理,平时打击力度不够,“3·15”前后才是打假风声最紧时期,企业不想撞在枪口上,就宁愿借助删帖公司花钱“消灾”。
维护消费者权益,防止现实中的打假异化为网络上的删假,本质上需要更有力度的长线打假。打假不应止于“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