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谢 岚 在高新张铜财务丑闻爆发一周年之间,已被*ST的高新张铜终于迎来了重组者。 昨日,广受市场关注的*ST张铜召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江苏沙钢集团旗下淮钢特钢资产注入的重组议案。 去年6月,《证券日报》独家披露*ST张铜一度陷入严重的虚假信息披露和财务丑闻。文章出后,前总经理郭照相涉嫌掏空上市公司被警方逮捕。在真相揭发后,上市不到两年的高新张铜股价飞流直下,财务也被打回原形,成为中小板首支ST股,在今年又被加上个*号。 而此次沙钢集团借壳上市方案的通过,意味着投资者即将引来该公司“起死回生”的曙光。 与银行达成和解协议 走出巨债泥潭曙光初现 6月13日,*ST张铜发布公告称,经过多方努力,公司已与沙钢集团和十三家债权银行(交通银行苏州分行、中国银行苏州分行、中信银行苏州分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南京分行等)共同签署了《金融债务协议》。 此前,上述13家银行与*ST张铜之间存在着总金额高达7.46亿元的贷款纠纷,而接连上门的银行追债与诉讼也因此导致了*ST张铜今年上半年以来公司的主要银行结算账号被冻结,企业资金周转和正常的生产经营受到了严重影响。 对于*ST张铜来说,与债权银行这一和解协议的达成意味着半年多来一直困扰着公司正常经营的巨额债务危机终于将得到一丝喘息之机。 根据公告披露,该和解协议主要分为担保更换、债务和解和权利静默三部分内容。其中,除了已经起诉、案件尚未审结的债权人将立即申请撤诉外,各方还约定在维持债务人现有信贷规模不减少的情况下,债权人与债务人可以签订以此协议约定的金融债券为标的的协议或合同,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先还后贷,展期续签等,并承诺给予债务更为优惠的利率支持。 不过,公司也声明,该协议的相关条款将以*ST张铜此次资产重组被中国证监会审核同意为履行前提条件,若资产重组被中国证监会否决或者协议签订之日起满一年,则将自动终止。 资产注入方案获股东大会通过 亟待证监会落最后一锤 6月13日,*ST张铜还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国资委《高新张铜股份有限公司接受非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备案》文件显示,预备注入资产淮钢特钢的100%股东权益的评估值比原评估结果增加了709.78万元,这意味着此前公布的重组方案需进行调整,即*ST张铜拟向沙钢集团发行的股票将提升到1,180,265,552股(发行价仍为1.78元/股),持股比例由原先的74.84%上升至了74.88%。 不过,这个“小插曲”显然影响不了此次资产重组大势所趋。6月15日,*ST张铜召开股东大会,除审议公司2008年度董事会、监事会工作报告和2008年年报等议案之外,此次股东大会的重头戏即是审议资产重组的相关议案。 特别是对于那些从去年到眼下仍深套在*ST张铜的中小投资者来说,热切期望重组成功能够带来解套机会。 “参加的人还蛮多的,现场还不错,也有中小投资者。”昨日下午,一位*ST张铜董秘办人士在股东大会结束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重组方案)得到全面通过。” 随后公布的*ST张铜披露的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显示,此次股东大会共有股东和股东代表289人参加,所持有表决权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42.42%,最终资产重组相关议案都以超过99%的同意股数获得通过。 而根据相关规定,该资产重组方案在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还需中国证监会审议批准。不过,对于*ST张铜的投资者来说,春天应该已经不远了。 投资者仍欲起诉维权 除了现任的投资者,还有不少*ST张铜的“前”投资者在密切关注着该公司此次资产重组的进程情况。 “证监会的行政处罚一直没有下来,所以还没法向法院起诉。”6月15日,一位江苏南京当地的投资者非常无奈地告诉本报记者。此前,该投资者曾相当看好*ST张铜,因而买入大量该公司股票,却不料去年*ST张铜突然爆发涉嫌虚假信息披露和财务丑闻,股价也由此一泻千里,造成众多股民几乎“血本无归”,而包括其在内的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在此后漫长的等待中最终忍痛“割肉”,告别*ST张铜。 对于这些投资者来说,要想挽救亏损,唯有将希望寄托在赔偿上。而根据相关规定,如要向法院起诉上市公司,必须有证监会开出的行政罚单,否则法院无法受理。 “估计现在公司和相关部门都在忙资产重组的事情,所以想等重组完成以后看行政处罚年底前能不能下来。”这位投资者强调自己是一定准备起诉*ST张铜的,他同时呼吁像他一样的中小投资者应该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尽可能挽回损失。
*ST张铜财务丑闻周年祭:沙钢借壳后散户仍欲起诉维权
时间: 2024-10-26 13:00:01
*ST张铜财务丑闻周年祭:沙钢借壳后散户仍欲起诉维权的相关文章
*ST张铜重组落定沙钢集团仍未放弃海外上市机会
5月21日,*ST张铜(002075.SZ)正式公布重组方案.重组方沙钢拟将其拥有的淮钢特钢63.79%股权置入*ST张铜:收购完成后,沙钢集团持有*ST张铜约11.78亿股股份,持股占比74.84%:为避免同业竞争,沙钢集团将沙钢铜业交由*ST张铜委托管理. 但沙钢副董事长贾祥瑢以及沙钢集团办公室一位负责人均对记者表示,目前沙钢借壳上市依然存在不确定因素,在未成功上市前,沙钢方面希望低调面对此事. 重组方案落定 根据收购方案,此次由*ST张铜向沙钢集团非公开发行,收购沙钢集团拥有的淮钢特钢63
拟收购淮钢特钢股权*ST张铜重组已到最后关头
头顶"中小板退市第一股"帽子的*ST张铜(002075.SZ),在其恢复上市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 "现在重组已经到了最后关头,我们在等证监会的最后批文."昨日(12月21日),高新张铜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近日,*ST张铜宣布,准备通过定向增发股票收购江苏沙钢集团持有的淮钢特钢有限公司63.79%的股权项目,公允市场价值为25.3亿元.方案目前已获得董事会全票通过. 12月21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
*ST张铜申请复牌沙钢借壳上市在望
曾有 "中小板暂停上市第一股"之称的*ST张铜(002075.SZ)有望重回中小板.3月2日,*ST张铜发布公告称,公司将在3月4日前向深交所提出恢复股票上市的申请.而国内最大民营钢企--沙钢集团离"借壳"上市仅有一步之遥. 恢复上市悬念不大 头顶连续三年亏损的帽子,一度被暂停上市的*ST张铜终于达到了恢复上市的基本要求.3月2日,*ST张铜发布了暂停上市后的首份年报.年报显示,在2010年其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分别达到125.37亿元和3.58亿元,净利润达3.2
独家:*ST张铜5月份前将复牌沙钢注资重组
网易财经2月15日讯 网易财经编辑今日从沙钢获悉,停牌近一年的*ST张铜将在今年5月之前复牌.沙钢集团成为*ST张铜的控股股东,将持有总股本的74.88%. 网易财经编辑还获悉,在淮钢特钢装入上市公司后,沙钢集团在5年之内不会再考虑整体上市. 因2007年.2008年.2009年三年连续亏损,*ST张铜于2010年4月到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高新张铜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暂停上市的决定>,自2010年5月7日起暂停上市. 2010年12月28日,*ST张铜公告,公司已经收到沙钢集团转来的证监会批复,表
沙钢重组*ST张铜获批部分资产借壳上市
证监会昨天的一纸批文,使国内最大民营钢铁企业沙钢集团,成功实现了部分资产借壳上市的第一步. *ST张铜(002075.SZ)今天发布公告称,经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申请获得有条件通过.这一重大资产重组,正是向沙钢集团非公开发行11.78亿股.购买其持有的淮钢特钢有限公司63.79%的股权的重组方案,淮钢特钢相应资产作价20.96亿元. 如果交易完成,沙钢集团将持有*ST张铜74.84%的股权,成为*ST张铜的控股股东,同时也将旗下的淮钢特钢有限公司借壳上市.
*ST张铜拟购股权评估值增加
*ST张铜(002075)公告称,6月11日,公司收到的国资委<高新张铜股份有限公司接受非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备案表>显示,淮钢特钢100%股东权益的评估值与原评估结果增加709.78万元,淮钢特钢净资产为329,342.01万元,增值率为145%.因此,淮钢特钢63.79%股权的评估值也水涨船高,公司收购淮钢特钢63.79%股权的增发数量和增发后沙钢集团的持股比例都将提升. 公司此前收购沙钢集团拥有的淮钢特钢63.79%股权的重组方案显示,公司将发行股份数量为1,177,721,910股,发行价
*ST张铜重组明日上会
被冠以"中小板退市第一股"帽子的*ST张铜昨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向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有限公司股权暨重大资产重组事宜,将于5月20日接受证监会审核. 今年4月底,*ST张铜法发布09年年报,公司连续三年出现亏损,该股在5月7日起被暂停上市,成为即两年前不幸成为中小板第一个戴帽的公司后,再一次成为中小板退市第一股.4月30日,*ST张铜发布公告称,因公司2007年.2008年以及2009年3年亏损,2008年末和2009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ST张铜重组明日上会决定生死
作为中小板第一个被暂停上市的*ST张铜究竟是否能够起死回生就看明日,其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将于明日上会.如果重组被否,其将成为中小板退市第一股. *ST张铜昨日收市之后发布公告表示,公司向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有限公司股权暨重大资产重组事宜将于5月20日接受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公司表示,将在收到审核 意见后,及时公告审核结果. 此前,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的公示,*ST张铜以<关于重大资产重组环境保护核查的请示>向国家环境保护部申请上市环保
东芝因财务丑闻再遭投资者起诉 案件总数已达26起
北京时间6月13日晚间消息,东芝周二表示,公司遭到另一组海外投资者的起诉,要求东芝为两年前的会计丑闻赔偿439亿日元(约合3.99亿美元). 东芝今日在一份声明中称,由于这起诉讼,公司计划在截至3月底的财年内计入一笔额外的准备金. 早在2015年,东芝曾曝出财务丑闻.调查结果显示,东芝在2008年至2014年间至少夸大运营利润1518亿日元(约合12亿美元).受此影响, 东芝两位前任CEO(当时仍在东芝担任其他职务),以及超过半数的董事会成员辞职. 此外,这起财务丑闻还导致东芝被26个团体和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