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习近平主席在第七次全国人防会议上指出“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建设强大巩固的现代人民防空体系作出新贡献。”
人防综合防护建设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作为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具有人口密度大,重要经济目标多,交通路网复杂等特点,是未来高技术战争中遭敌空袭的主要目标,是极容易在各种自然灾害、人为灾害中造成重大损失的区域。因此,城市人防综合防护体系建设极为重要。
人防综合防护体系建设是积极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体现,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城市整体安全为核心,运用大数据掌握城市运行中的关键要素,消除影响城市安全的各种不利因素。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安全规划、安全建设、安全管理和安全服务等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人防有哪些大数据资源
总体来讲,大数据为人防综合防护体系提供“七大数据资源保障”“两大应急服务支援”。“七大数据资源保障”包括了人防宣教数据、人防通信资源数据、人防工程数据、人口疏散数据、人防警报数据、机动指挥所/车数据和人防战备物资数据。“两大应急服务支援”包括了应急指挥服务和应急通信服务。
大数据在人防综合防护体系中的定位
战时防空。人民防空是城市经济命脉的“保护伞”,对于城市而言,交通、通信、电力等生命线工程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也是人民防空的重要防护对象。通过实施严密的组织防护,合理分散布局,积极组织抢救、抢修等措施,能有效提高这些重要经济目标的防空袭能力。人民防空能有效保存国家战争潜力。人民防空以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重要任务,通过人民防空教育和训练,提高全民的防空意识和防护技能,注重修建规模合适的人员防护工程和人口疏散地域。人民防空能够有效的稳定民心。在空袭发生时,极易引起心理恐慌和行动失措,动摇民心士气。对此,只有通过平时的人民防空教育,战时广泛深入的人民防空动员以及切实有效的人民防空措施,才能使广大群众做好心理准备,增强防护信心。
平时服务,应急支援。人民防空能够有效增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通过在城市建设中增强各种灾害、事故的防护措施和手段,能够减轻各种灾害、事故的破坏程度。人防防空有效提高城市应急支援的能力。人民防空同时具备功能完备的人防工程防护体系、警报预警报知体系、指挥体系、通信网络体系以及群众防空组织体系。在城市应急事件中能够实现防空防灾资源共享,给政府应急救援体系注入新的保障,提高政府应急救援能力。人民防空有效提高了城市土地的综合利用能力。人民防空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不仅增强了城市防护能力,还有利于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提高城市土地综合利用效能。
大数据在人防综合防护体系中的作用
人防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突出人防特色,实现人防资源优化配置和整合,为整个城市的智能防护提供保障。同时,人防建设需要融入城市建设大局,加强人民防空建设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有重点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加强应急指挥通信的保障能力建设。通过不断完善人防基本指挥所、指挥中心、机动指挥所建设,构建地上、地下和机动相结合、“三位一体”的人防一体化指挥通信体系,满足应急指挥通信的需求。
其一,构建一体化指挥体系。将现有的指挥调度系统与一体化指挥平台对接,有了平台技术支撑后,重点收集各类人防业务数据,充实人防基础数据,为后续辅助决策系统提供数据支撑,形成分步实施,逐渐完善,最终达到全效高能的一体化指挥体系。
其二,构建人防综合通信系统,集语音通信、视频通信和数据处理为一体,多种通信网络资源有效整合和管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及调度指挥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信息及指令上传下达的速度,保证战时防空指挥,平时应急处突及指挥的效率。
加强新技术下的信息综合应用建设。充分利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构建和完善人防“两朵云”,一方面实现人防各类信息资源的采集、管理与应用,另一方面实现与政府其他职能部门(交通、公安、卫生、国土、经济等)的信息共享,不断提升信息惠民服务能力。
其一,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建设“人防战备数据云”,实现功能完善的大数据支撑环境,满足人防指挥、战备值班、训练演练和日常业务处理需求。
其二,按照“互联网+”思想,构建非涉密的“人防公共服务云”,实现人防部门与其他政府职能部门间的资源共享。
其三,依托“人防公共服务云”,不断扩展人防惠民服务建设。积极响应国家“数据公开,信息惠民”的相关政策,让广大民众受益。
通过以人防大数据为主要抓手,利用云平台关键技术,助推人防信息化发展,助力城市安全新模态,切实履行好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的使命和任务。为战时防空提供辅助决策,为平时城镇居民提供惠民服务,为政府应急提供数据支撑。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