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面向服务架构(SOA)学习:微服务时代应该借鉴的5条经验教训

【编者按】本文作者为 Matt McLarty,通过介绍 SOA 的兴衰变化,总结了微服务应该借鉴的5条经验教训。文章系国内 ITOM 管理平台 OneAPM 编译呈现。

SOA 的兴衰变化让我们更了解如何充分利用微服务

正如笔者在上文《微服务架构是敏捷软件架构》中提到的,笔者对微服务架构的第一反应,就是质疑它跟面向服务架构(SOA)有何区别。还有很多人将这两种架构联系在一起。詹姆斯·刘易斯和马丁·福勒在他们的权威博客中包含了一个侧边栏,进行微服务和 SOA 的对比。对此,怀疑派做出的回应是二者之间并无不同。实际上,在“微服务”这个名词出现之前,使用微服务的亚马逊Netflix 都谈到它们使用的是面向服务的架构。两年多之后,关于微服务架构是不是 SOA 的争辩带来了大量的文章

为什么人们这么热衷于对比微服务和 SOA,而且还投入这么大的激情?虽然微服务和 SOA 在很多层面上可以相互区分——架构风格、实施案例、相关技术——但是它们在技术发展全景中起到了同样惊人的作用。它们都有望转变整个格局,而且都成功吸引了一大批拥护者。简单来说,微服务和 SOA 都以架构开始,但是最终都成了一场运动。

可惜啊,现在 SOA 在 IT 业内基本上被视为一场失败的运动,而很多为它投入时间、金钱和精力的人的伤痛依然清晰可见。这就是为什么大家有这么大的热情来对比较微服务和 SOA。要想了解微服务与 SOA 辩论的背景,回顾 SOA 运动的历史非常重要:它的动力是什么,以及最终导致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SOA 的兴衰

1996年,高德纳公司的分析员 Roy Schulte对面向服务架构做出了如下定义

面向服务架构是一种多层信息处理技术,能帮助企业在多个应用和使用模式之间分享逻辑和数据。

虽然 SOA 很早就获得了这个定义,直到2002年,网络服务出现之后,SOA 才在行业内得到广泛应用。尽管 SOAP/XML 的初衷是为完全不同的企业之间提供服务器到服务器的网络沟通,它们很快就被企业架构师们选择使用,他们一直在评估将网络作为新渠道、并操控新技术的方法。作为一种连接应用、互联网友好、预计能节省大量开支的方法,网络服务在这些企业中迅速风靡。这种方法被贴上了“面向服务架构”的标签,SOA 运动就此诞生。

随着 SOA 运动的兴起,一个新的集成模式出现了,用于推动 SOA 松散的连接原则:企业服务总线(ESB)。很多人现在已经忘了 ESB 模式旨在轻便、无处不在,这与当时通用的轴辐式企业应用集成(EAI)是截然不同的。实际上,ESB 概念本身就是为了应对 EAI 代理的整体式特征带来的问题而生的,例如软件交付变慢,过于依赖其他团队以及可管理性太差等。

最初的 ESB 部署版本是个恰当地集成协作服务节点的网络,让人联想到微服务运动采用的“智能端点哑管道(smart endpoints and dumb pipes)”原则。然而,随着 ESB 的理念得到更加广泛的使用,它引发了一个新的含义。2002年高德纳公司预言 ESB 模式将在2005年被绝大多数公司采用,轴辐式 EAI 中间件的代理商们得以说服很多业内人士,ESB 不是一种模式,而是用于企业软件集成的一个中间件产品。他们把 EAI 代理产品包装成 EBS,消费者们还真的愿意买账。

正如高德纳公司的预言,到了2005年,实施 EBS 成了必不可少的事。IT 公司成立了集中的交付部门来管理 EBS 基础架构,并且参与公司各部门的集成项目。ESB 为那些主张 SOA 的企业架构师提供了改造应用环境任务的立足点。他们利用这个立足点要实现两个目的:控制和保持一致性。

SOA 项目领导为控制需求辩护的理由是要确保那些支撑企业商业目标的服务的开发和使用。这就催生了 SOA 管理的分支运动,由此诞生了自有软件产品类别。建立一致性的努力包括尝试定义标准的企业数据模式,还有一套扩展的代理导向标准(总体的网络服务),旨在减少网络服务平台之间的内部操作。技术模板、规范标准、集中的命令和控制文化,所有这些都让本该轻量化的 EAI 替代者越来越沉重。SOA 迷失了发展方向。

SOA 的设计初衷是加速项目交付,提高 IT 敏捷性,减少集成成本。然而,SOA 使用者,也就是使用发展到现在的 SOA 的人们,发现它实际上带来了更多复杂性和瓶颈,而且部署 SOA 基础构架的费用(基于 ESB、注册和服务平台模板)过多。

到了2009年,人们不再质疑 SOA 方法,而是直接弃用。RESTful Web API——一种连接网络有机进化的应用的方式——作为 SOAP 服务的轻量级备选出现了。云架构的分布式本质对集中的 ESB 拓扑安置是个挑战。从公司层面和文化层面来说,敏捷运动在促进分散化和团队自治。这些因素加起来,和其他因素一起让 SOA 退出了主流。

SOA 经验教训

讨论微服务和 SOA 是否相同是个错误的问题。那有什么关系呢?正确的问题应该是问微服务运动能够从 SOA 借鉴什么。出了什么问题?以下是五条重要的经验教训。

  1. 坚守目标。SOA 运动在偏离了最初的增加敏捷性和降低成本的目标之后,偏离了正途。实施者们过度关注 SOA 的技术,忽略了他们试图解决的商业问题。2009年发布的 SOA 宣言只是对主流 SOA 运动做出的回应,而不是它的原则的具体体现。虽然业务排列是微服务运动宣称的特征,但是它也面临偏离轨道的风险。已经有实例表明,技术专家总结说,如果他们把应用集装箱化,就是在“实施微服务”了。为了成功实施微服务,在考虑实际可用的技术之前,我们必须专注于目标、希望实现的益处和原则。
  2. 从成功开始。尽管 SOA 在全盛时期使用率之高空前绝后,但是并没有什么公共实例可以证明它的承诺。很明显,SOA 最开始是由一个行业分析员提出的纯概念模型。与之相反,微服务架构是根据对无数企业的实际软件开发的观察提取出来的。亚马逊和 Netflix 只是这种风格的两个旗手。而且,微服务的范围非常广泛,除了技术之外,还包括模型、原则、文化和企业特征。这样很健康,因为它推崇的不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而是真实模型。随着微服务实施的参考内容变更,模型也应该随之进化。
  3. 视角很重要。在 SOA 运动中,有很多例子表明,冲突的意愿导致了它偏离正轨。技术管理人员搭建了集权式的帝国,而不是逐渐灌输文化的变更。企业架构师坚持标准化,却没有清晰的目标。代理商们修改 ESB 的定义来适应他们的产品,而不是反过来。依然惋惜 SOA 初始定义被遗弃的架构师,希望能再次重新定义产品的代理商,对 SOA 中间件付出大量投入的企业 IT 商店,这些手持斧头反对 SOA 运动的人,对微服务心怀警惕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不要因为反对 SOA 的证据就给微服务定罪。思想开明,倾听所有声音,但是要确保检查确认来源。质疑每个人的动机,包括你自己的。
  4. 寻求和谐,而不是绝对。SOA 最初的目标是平衡的,例如加快产品上市速度,同时降低集成成本。基于集中制的根基,SOA 运动在实践中摒弃了这两个目标,转而追求应用集成的控制和标准化。这是个极端而又失衡的定位。微服务运动的核心就是随着规模扩大,改进软件交付速度,提高系统安全性。这些是和谐的目标。然而,考虑到微服务及其敏捷根源的分散式遗产,也存在实施者偏离正轨,带来过多团队自治,因而牺牲安全性的风险。这在行业内已有前车之鉴。重要的是确保存在制衡力量来支撑目标,并坚持核心原则。
  5. 模型和原则能够持续,技术却不会。在微服务与 SOA 的争辩中,有一点是达成共识的:微服务架构符合最初 SOA 对软件系统分解为分散耦合服务的愿景。那就是一个模型。而且,最初的 SOA 原则诸如业务排列、依赖最小化和服务契约等,都与微服务的原则一致。二者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技术。这具有两面性。技术进化速度非常快。在很大程度上,技术运动都可以归结到新技术带来的原则。对于微服务运动来说,这意味着今天风头正劲的技术明天可能就会过时。各种 Docker 都有得意的日子,但是微服务使用者应该拥抱模型和原则,并且做好技术被淘汰的准备。

微服务运动令人激动。在合成已被证明的原则和新技术、文化实践方面,它的确还很新。它是否是 SOA 的成功版本、进化版本或者反面版本都无关紧要。微服务会出现,留下印记,然后被下一个运动替代,接着是下下一个,永不停歇。目前,微服务运动的成员决定了它将会留下怎样的印记。希望它能从 SOA 运动吸取经验教训,保持和谐状态,从而帮助企业实现大规模的速度与安全的优化。

本文转自 OneAPM 官方博客

原文地址:http://www.javaworld.com/article/3080611/application-development/learning-from-soa-5-lessons-for-the-microservices-era.html

时间: 2024-09-09 02:38:58

从面向服务架构(SOA)学习:微服务时代应该借鉴的5条经验教训的相关文章

微服务架构设计 (六): 微服务间的共享的管理

在微服务的架构下, 产品或许会有上百个或上千个微服务.所以, 当这些上百个或上千个微服务, 同时都依赖于某个库 (Library) 时, 则当此共享的库, 即使只是针对某个微服务做些很少量的修改, 也可能会对其他上百个或上千个微服务, 造成不可预期的影响. 但在实际的项目中, 产品中的微服务又无法避免的会对某些库 (Library) 产生依赖; 共享某些库 (Library). 所以, 架构师必需要知道要如何管理微服务间的共享? 微服务会形成共享的原因, 主要是来自于: 微服务共同继承于某个抽象

微服务实践(七):从单体式架构迁移到微服务架构

本文讲的是微服务实践(七):从单体式架构迁移到微服务架构,[编者的话]这是用微服务开发应用系列博客的第七篇也是最后一篇.第一篇中介绍了微服务架构模式,并且讨论了微服架构的优缺点:接续文章讨论了微服务架构不同方面:使用API网关,进程间通信,服务发现,事件驱动数据管理以及部署微服务.本篇,我们将探讨将应用从单体式架构迁移到微服务架构需要考虑的策略. 希望读者通过本系列文章对微服务优缺点有一个比较好的理解,以及何时使用这种架构.也许微服务架构比较适合你的应用.也许你正在开发一个大型.复杂单体式应用,

论微服务安全:保护微服务的两大方案

每个人都在讨论微服务,每个人也都希望能够实现微服务架构,而微服务安全也日渐成为大家关注的重要问题.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文章,就从应用层面深入探讨了应对微服务安全挑战的方案,为微服务安全提供了新的思路. 面向服务架构(简称 SOA)引入了一类设计规范,其核心思路在于采用高度解耦式服务部署,其中各项服务可通过一套标准信息格式经由网络实现彼此通信.这套方案与具体技术无关,即不考虑各项服务具体是如何实现的.每项服务都拥有一个明确定义,用于发布服务描述或者服务接口.在实践当中,这类信息格式通过 SOAP 实现

成小胖学习微服务架构·基础篇

看到最近"微服务架构"这个概念这么火,作为一个积极上进的程序猿,成小胖忍不住想要学习学习.而架构师老王(不是隔壁老王)最近刚好在做公司基础服务的微服务化研究和落地,对此深有研究. 于是成小胖马上屁颠屁颠的跑过去向老王请教:"王哥,我看微服务架构这么火,我也想学,您给我讲讲啥是微服务架构呗?" 老王笑了笑说:"要想知道什么是微服务架构,你得先知道什么系统架构设计." 成小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架构师,平时积累了不少知识,因此对"系统架构设计&

认清面向服务架构SOA的真实面目

本文讲的是认清面向服务架构SOA的真实面目,[IT168 资讯]软件业从最初的面向过程.面向对象,到后来的面向组件.面向集成,直到现在的面向服务,走过了一条螺旋上升的曲线.其实,自从上世纪70年代提出"软件危机",诞生软件工程学科以来,为了彻底摆脱软件系统开发泥潭,一直也没有放弃努力. 在经典软件工程理论中,不管是瀑布方法还是原型方法,都是从需求分析做起,一步一步构建起形形色色的软件系统.但是,需求变更像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时刻伴随着系统左右.每一个实际应用系统的开发者都饱尝了在系统进

现代企业架构下的微服务

本文讲的是现代企业架构下的微服务[编者的话]微服务架构获得了如此多的关注,大多数的企业IT从业者也正好奇它是如何影响其他的架构模式的:比如企业集成和API管理. 本篇博文的目的是提供一个视角: 在我们引入了微服务架构到企业中以后,现代的企业机构会看起来是什么样子.(如果你对微服务架构还很陌生的话,参阅我的前一篇博文.) 关于微服务如何适用到总体的IT版图的讨论, 我以解读Gartner关于微服务的报告来开始. 微服务架构,本质上是消除了很多的复杂性,包括设计的,开发的,部署的,以及跨服务/系统通

微服务架构如何实现网站服务垂直化拆分

3月10日,2017阿里云网站行业热点问题和解决方案线下研讨会在上海举行.阿里云产品专家银时为大家带来<微服务架构如何实现网站服务垂直化拆分>精彩演讲.主要从服务化的缘起.微服务架构的形成,以及在大规模的服务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挑战以及解决方案,跟大家分享整个微服务.   以下内容根据现场分享和讲师PPT整理而成.   关于讲师:   倪超,阿里花名银时,阿里巴巴企业互联网架构平台产品专家.国家认证系统分析师.IT畅销书作者,著有<从Paxos到ZooKeeper>一书,2015年

Spring Cloud构建微服务架构(二)服务消费者

  Netflix Ribbon is an Inter Process Communication (IPC) cloud library. Ribbon primarily provides client-side load balancing algorithms. Apart from the client-side load balancing algorithms, Ribbon provides also other features: Service Discovery Inte

云计算中几个强大的微服务用例

随着开发团队转向采用微服务,最佳使用案例有助于提供参考,因此可以了解一些主要厂商的微服务用例. 大多数企业开发团队将不再使用云托管的微服务.因为大多数可能会出现问题,而早期的使用者会放弃甚至拒绝使用微服务.最好的微服务用例分为四类,每个企业都应该联系一个或多个早期微服务采用者,让他们提出一些建议. 微服务用例 第一个用例是使用微服务来促进云采用.大多数开发团队认识到,最佳的使用公共云和混合云的应用程序架构是不同的.很少有人准备说明这些差异,以及如何实现有序的部署,安全和合规的运作以及全面的托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