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宏观政策“钟摆效应”

今年二季度10.1%的GDP增速延续了一季度经济放慢的趋势,这本是宏观调控预料之中的结果。10%左右的增长与市场一般认为的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基本相若,如果能够保持在这一水平,通胀的压力也会有所释放。但是,决策者和市场担心,经济有可能从偏热向偏冷换挡,经济进一步下滑的风险升高。  对经济滑坡的担心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否可持续?如果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恶化,油价继续走高,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的风险有可能在累积中,这或许将使得中国的经济放慢和高通胀继续相向而行,出现类滞胀的情形。  第二,外需疲软会不会拖累出口企业的基本面,导致经济继续放慢?由于我国出口大都发生在沿海地区,以2006年为例,上海、浙江、江苏和广东四省市出口额占全国的比重高达70%。外需疲软对这些地区的影响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部分行业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原本是我国经济发展引擎的沿海地区动力明显不足,甚至有可能成为全国发展的减速器。  第三,中小私营企业会不会出现大量倒闭,引发“失业潮”?虽然最近不少关于沿海地区中小企业歇业或倒闭的报道只反映了少数细分行业面临的困难,目前实际倒闭的数量相对于存量而言仍然微不足道,且仅限于小型企业,但是,如果外需下降与生产成本的上升的双重挤压持续下去,中小私营企业的破产风险有可能会上升。  于是,政府需要在通胀与增长之间的微妙平衡中有所取舍,重新定位防通胀与保增长之间的关系,并调整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  换个角度来看,政策调整的关键是,要为传统的增长模式纾困还是继续推动结构转型,以忍受短期的“转型阵痛”谋求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尽管目前进行中的宏观调控政策的主旨是防通胀,但是,根据政策的着力点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对传统增长模式友好的政策,如价格补贴和价格控制;一类是对结构转型友好的政策,如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的调整;还有一类是直接控制经济总量、防止通胀的政策,如土地和信贷控制。  目前我国采取的价格补贴和价格控制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国内企业免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飙升的直接冲击,国内企业面临的成本上升与国外竞争对手相比仍然是比较温和的。结果,国内价格相对于国际市场价格的扭曲不但没有改善反而进一步恶化,其程度可以说是改革开放30年之最。  这方面政策回调的空间非常有限,除非国际油价继续走高,国内价格将被迫作出更大幅度的调整。重要的是,价格调整和成本上升仅仅是从“低成本”时代到“高成本”时代的开始,来自企业的一些抱怨只是表明,已经习惯于“低成本”环境的国内企业对这一转变高度不适应并且缺乏准备。  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的出发点在于抑制通胀,但同时又起到了改善结构不平衡的作用。这方面政策放松的空间也不大,如在外需疲软的情况下适当放慢人民币升值的步伐,可以为企业适应政策变化赢得时间。但是,如果这些政策出现大幅度调整,包括人民币的贬值或出口退税的大幅度提高,将会造成宏观政策的“钟摆效应”,新的问题(如企业利润挤压)被暂时缓解,但老的问题(如外贸失衡、经济过热和通胀)又可能重新抬头。这样的政策摆动虽可一时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但加大了未来改革的成本。一些原本可能为结构调整所淘汰的企业获得了喘息的机会,但时间可能很难换来长期发展的空间,其低效率占用的资源(如能源和土地)可能会挤出优质企业,拉长转型的时间。  政策调整惟一较有空间的是直接控制内需总规模的相关政策,即通过适当放松土地和信贷控制在外需偏冷的情况下适当提升内需。另外,在汶川大地震以后,财政政策已经略有放松,采取扩张型财政政策也有助于刺激内需。但是,放松信贷控制和增加政府开支的副作用是有可能推高通胀。这需要考虑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如放松对中小银行的信贷规模控制,财政政策应注重能够推动企业转型研发和税收政策,增加对与民生和刺激消费相关的公共投资。  在目前国内外金融与经济形势都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宜保持宏观政策的弹性,给市场调节适当的空间,做到防通胀与防滑坡之间的相对平衡。一方面,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出现了放缓的趋势,为防止国内经济过热和贸易不平衡提供了重要契机,部分替代了国内宏观政策从紧的需要,而且,我国传统的增长模式没有能力通过提升内需的方式完全消化外需不足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因此,政策的适当放松有利于遏制经济进一步下滑的风险。  另一方面,国际高油价已经使得全球50个以上国家或地区出现了两位数的通货膨胀,我国没有必要通过紧缩内需来完全消化由于“输入型通胀”带来的价格上涨,通胀目标也应适当上调以稳定经济增长,降低政策成本。  一个合适的宏观政策目标可能是,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大约9%-10%之间,同时将通胀控制在两位数以下。一般而言,当实际经济增长低于增长潜力的时候,通胀的压力可以逐渐消退,而保持个位数的通胀既可以避免中国进入全球高通胀经济的行列,又可以为政策调整保留一定的空间,防止出现政策的“钟摆效应”。  基于这样的目标设计,宏观政策调整可以考虑适当放松数量控制,但维持价格手段从紧。从数量手段来看,从紧的土地政策使得沿海地区企业的发展遇到了瓶颈,适当放松土地控制可以缓解企业成本上升的压力,而信贷政策的放松可以避免企业资金链的断裂,降低企业破产的风险。对通胀容忍度的提高也可以为投入品特别是能源价格的调整提供空间,逐步降低投入品价格扭曲的程度,以提高能源消费效率应对高油价。从价格手段来看,人民币汇率和出口退税政策的稳定可以避免进一步创造新的价格扭曲,保持对结构转型的压力和动力。  对政策调整的受益对象也需要有所选择,维持对以传统增长方式下进行生产的企业的压力,鼓励企业为结构转型所作的努力。在未来的十年中,我国的制造业将不可避免地从低端制造业向中端制造业升级(即技术升级),从中下游制造业(如劳动力密集型)向上游制造业(如相对资本和资源密集型)升级,以及从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升级。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政府进一步开放市场特别是资源类市场,鼓励并购和行业整合,并提供中长期的融资工具。更为重要的是,近两年股市的发展、大宗商品价格的提高以及一些宏观调控政策挤压了中小私营企业的生存空间,政府需要在向中小企业释出合理的资源方面有所作为。地方政府同时也应该适当降低税收增长目标,有针对性地降低企业税负,增加企业转型激励。另外,还可以考虑延后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时间,缓解人工成本上升的压力,待配套措施完善后逐步实施,将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惠真正落实到每个劳动者。  历史是重复也是传承。我国目前正经历着双重转型的阶段,是过去未竟改革的延续。理顺投入品价格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价格改革的继续,那次改革基本上放开了最终消费品的价格,但投入品价格改革仍然步履维艰,这次改革的终极目标是投入品价格的市场定价,这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现在企业面临的利润空间的挤压与90年代末国有企业抓大放小改革的肇因非常接近,只是结果会略有不同,上一次改革的结果是国有企业职工的下岗,而这一次则可能是私营企业职工的失业。当我国经济改革和结构转型又一次面临价格关和利润挤压,只有具有前瞻性的政策调整才是推动我国实现平滑转型的保障。

时间: 2024-07-28 23:55:08

谨防宏观政策“钟摆效应”的相关文章

调结构将成下半年宏观政策主旋律

栏目:专栏 题目:[谈法论经]调结构将成下半年宏观政策主旋律 文/马光远 导语: 为了维护前半年政策的效果,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的大方向不会轻易改变,但政策的目标函数已经悄然发生变化 在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下,中国经济快速下滑的态势基本得到遏制.这意味着,宏观经济政策第一阶段救急式的"维稳"."保增长"的目标基本完成. 但是另一方面,为了在最困难的时候完成"保增长"的首要目标,宏观政策不仅代价不菲(4万亿之巨的公共投资,7.

袁宜:宏观政策风险将由强转弱

2010年年中以来,通货膨胀.加息.紧缩,这些担忧始终在投资者心中萦绕不散.特别是今夏,长江流域.松花江流域.淮河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受灾省份和人口规模堪比1998年.这不由得让人担心今年粮食歉收可能进一步推升物价水平. 我们的研究表明,这种担忧大可不必.因为水灾与当年的粮食收成并不相关,旱灾才是导致粮食歉收的关键,而今年的旱情明显好于往年,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秋粮丰收的消息逐渐见诸报端,通胀与政策紧缩的风险将得到缓解. 粮食产量波动多受旱灾影响, 与水灾的关系很小 首先需要探究的,是水旱灾

明年宏观政策前瞻:总体不会变化强调灵活调整

"保增长"重要性相对下降,"防通胀"还不能下重手,唯有"调结构"才是真正的抓手 2010年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会怎样?继续保持目前的走向,还是微调,或者转向?昨日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总体上来说应该不会有大的变化,但可能会灵活调整.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总体基调变化不会太大.由于今年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双松型政策,尤其是政府投资的推动,经济自身增长的动力尚不稳固,因此2010年总体基调变化的可能性不大,即仍然会

国务院问计宏观政策专家称经济刺激计划应继续

专家同时提醒,货币政策在通胀预期上应给予前瞻性判断 徐以升 本月中旬,国家统计局将公布二季度宏观经济数据,而自2008年底执行的积极扩张政策,也到了一个评估和再选择的当口. 据CBN记者了解,昨天上午国务院召开专家咨询会,来自央行.国家统计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中金公司.中信证券等多家机构的权威学者与会,就宏观政策发表了建议. 有与会专家对CBN表示,专家建议,在世界经济仍然充满不确定性.过去拉动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外部需求仍然难以复苏的背景下,中国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继续执行,包括

余斌预计四季度GDP增速超10%宏观政策不会大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21日称,今年中国第四季度GDP增速有望超过10%,全年GDP增速将达到8.5%左右.明年宏观政策应该采取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双稳"方针. 余斌表示:"总体上说,2010年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并不存在重大调整的可能,政府应当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但是我们保证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要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为政策调整留有一定的余地." 四季度GDP增速可能达到10% 余斌在出席由长城伟业期货有限公司承办的第6届&quo

下半年宏观政策将结构性放松

文 /诸建芳 2010年已过半,截至6月份的主要数据显示了宏观经济走势呈现如下特征: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以及对基础设施投资开工的控制抑制了投资的增长:出口增长呈现见顶回落态势:消费需求保持基本稳定:在经济增长下降的预期下,库存投资已经明显放缓.虽然通胀压力减弱,预计第三季度CPI还将有上升,第四季度开始下降:PPI将快速下降.货币信贷增长已经回到正常水平.从外汇占款和外汇储备两方面看,6月资本继续呈现流出的格局. 在这种经济下行风险加大.通胀压力减弱的大势下,下半年政策紧缩的节奏会放缓,总体环境将有

中央高层各地展开密集调研宏观政策可能微调

国家及地方投资进入促内需保增长的关键时刻. 早报记者 徐晓林 图 6月27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中卿透露,全国人大财经委极有可能在7月16日召开会议,研判第二季度经济形势. 经济企稳之际密集调研 尹中卿发表上述讲话之际,中央最高层正在全国各地展开了新一轮的密集调研.据新华社昨日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近日到黑龙江考察,勉励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与此同时,包括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内的其他多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宏观政策定调在即四角度扫描中国经济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中央层面最高决策会议,会议通过回顾过去一年经济工作得失,展望未来经济趋势,确定未来一年的政策总基调,部署来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及其他宏观调控政策. 2007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12字方针:进入2008年后,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剧变,经济基调由年初的"防通胀.防过热"变成年中的"保增长.控通胀",再到11月的"保增长.扩内需".那么,在经济总体形势企稳向好.结构调

我国宏观政策针对小微企业推行了一系列扶持举措

今年上海自贸区挂牌,一元钱也能办公司的企业注册"零门槛"制度出台之后,小微企业对拉动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开始被社会各界人士关注.据了解,上述对小微企业暂免征收相关税收以及简化审批流程等一系列举措,被市场人士形象的称之为"微刺激".小微企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究竟有多大?权威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小微企业的数量已经占到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0%以上,而由这些小微实体企业所完成的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到全国总量的60%.57%和40%.与此同时,超过6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