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的风口真的来了,从巨头到草根创业者,他们都开始了O2O淘金,其中餐饮外卖O2O竞争已逐渐激烈。
上周五下午,在3W咖啡,由i黑马主办的“外卖O2O”专场沙龙上,美团副总裁王慧文、饿了么联合创始人康嘉、阿里旗下的淘点点产品负责人王磊、外卖库创始人孟超,四位O2O行业的“先驱玩家”,分享了自己对于外卖O2O的看法。
在 i黑马 对本次沙龙对话内容进行了整理的基础上,派代又进行了优化。
王慧文:外卖O2O时机已经成熟
美团副总裁王慧文认为,团购是O2O的其中一种形式,外卖也是O2O的其中一种形式,不能把这件事情完全的割裂看看待。
在2005年时,有叫趣多多的网站做了一个外卖的网站,当时他们还和校内网做了一个联合活动。但前几年,很多家做相关业务的死掉了,当然死掉的原因有很多种,无外乎几种原因:时机不对、做法不对、资源不到位。
随着团购,微信、移动互联网,一轮一轮过来,在消费者和商家对于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来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需求,意识在越来越强。商家利用移动互联网的意识也越来越在变强,所以有很多家又开始进场尝试。
王慧文表示,外卖行业是够大的,消费者使用频率够高,商家也都是服务业餐饮商家,所以跟他们之前原先的团购业务是有很大互补的。美团对此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实际过去这些年他们做事情都是很低调的,这次其实是比较破例很高调的做了(外卖O2O)这件事情,入场时间非常短,机会非常大。
康嘉:用产品驱动外卖O2O
从2008年开始,饿了么联合创始人康嘉和舍友(现饿了么CEO张旭豪)在宿舍里打实况(电子游戏),经常叫外卖,觉得这个市场很大,他们就调研了一下准备做外卖。到2011年3月份他们毕业的时候拿到了金沙江的风险投资,2013年饿了么已经完成了红杉领投的C轮(2500万美元)融资。
其实,当年饿了么做的事情就是给服务业商户提供互联网服务或者IT服务。康嘉归结了他们比较幸运是踩在了行业爆发的点上,其核心:
第一点,我们做的事情一定是真的能够帮他们赚到钱,提升他们的利润水平;
第二点,网站无非就是帮商户获取用户,核心是帮他获取的用户在不在他社区半径范围之内,如果不在他社区半径范围之内实际上这些用户对他是无效的,就算吸引过来了这些用户也是很难留下来的。
饿了么专注于餐厅的O2O的生意——餐厅的后台Napos,他们给餐厅的服务主要是通过这个东西来实现的,简洁、好用。
其产品(未来)发展的三个方向:
1.社交点评,就是所谓UGC的一些东西——给餐厅打分之类的。
2.数据分析,在第一版的Napos应该还很粗糙,只是一个尝试,就把餐厅分布饿了么菜品分布做了进去,后来惊奇的发现有的餐厅老板用的非常溜,甚至有的时候会组合出来一些新菜,通过这些帮他获取新的市场、开发新的需求,很有意思。
3.餐厅的客户端,也会带来一些新的机会,解决一些以前解决不了的问题。现在每天大概是10万单左右,在高峰的时候可以达到每小时2万单,一般来讲这时候都是天气、气候很恶劣的时候。
王磊:淘点点只做自己擅长的事——平台
淘点点产品负责人王磊表示,阿里极度重视餐饮O2O,未来希望能将它做成和淘宝、天猫一样。方向已经很清楚——做移动餐饮的生活服务平台。
在王磊看来,消费者和商户这两头要的东西都是很清晰的:
消费者要信息,很多公司在做这个东西,大众点评、百度地图、高德地图,另外要解决吃什么、去哪儿吃,吃完之后有没有折扣,美团最擅长做这个事情。
商家那头很简单,他只关心你能给我带来多少增量的单数, 商家只关心你能给我带来多少订单这个事情。
淘点点只做擅长的事情,剩下的交给擅长的人做。阿里最擅长的东西,就是建个市场,然后解决支付、解决物流,外卖其实跟这整个流程很像,大家只看到了外卖是因为淘点点还没有把所有业务都铺开,他们正在捋顺思路,目前在杭州、深圳做点菜的试运营。
孟超:外卖O2O的机遇与挑战
外卖库是外卖O2O领域的草根创业公司,前期以外卖信息为主,最近由于O2O风潮到来,在保证生存而对同时谋求转型。其创始人孟超认为做O2O需要考虑以下条件:
1.跟LBS位置相关的行业;
2.刚需,如果没那么有必要你做起来就很困难;
3.频率要很高;
4.这个行业得赚钱,如果这个行业什么都满足了最后不赚钱。
首先,外卖很显然的满足了前三个需求,它是个非常强的位置关系,基本算是刚需,对有需要的人来讲使用频率是很高的。最后,我们在想我们干这件事到底能不能赚钱。外卖O2O这个行业在今天能收到的钱可能就是交易额的5%。当然还有另外一类做的更辛苦更沉重,替商家做物流服务,能收到订单的15%左右的钱
当然做外卖O2O存在着很多挑战:
与商家的交通和交互,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这些变得越来越容易了。
服务质量、菜品口味、食品安全等问题,作为一个外卖O2O企业来讲都是必须要考虑。
用户投诉处理、责任界定、结算、产品开发、推广等等,这些都是如果你介入外卖O2O这个行业里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最后,还是回到前面对盈利的思考,一个企业能不能盈利无非是两个方面:收入、成本。
特别是今天,O2O大潮来临了,这个行业的大佬进来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要做一些策略性的改变。虽然我们是小公司、创业公司,但我们认为可能也有一些方式,去在夹缝中生存做一些不同的东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