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走红的音乐心理学研究——周海宏教授讲座的启发

&">nbsp;

现在内地流行乐坛口水歌占了主流,为什么这些歌会走红?而为什么很多歌手想做一些高雅的歌曲却大多成了先烈?那么怎样才能让大众的口味提高?什么时候中国乐坛的音乐水平会提高?

这一连串的问题,让大部分的人无从下手解答。但是所有的问题可以归为一个主线——这是由受众群体的听觉心理学决定的。

前些天去接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教授到我们公司讲座。他的主题是“如何听懂严肃音乐”。听完周教授演讲后收获颇多,他主要论述的是严肃音乐与通俗音乐的分别,而他的理论同样适用于通俗音乐中的所谓口水和高雅歌曲之分。他把我多年来研究的相关问题体系化了,现在我就把周教授的一些精彩观点及我自己的一些观点分享给大家,可能解决大家长久以来对开头的问题以及对以下这些问题的疑问:为什么有人喜欢高雅音乐?有人喜欢通俗音乐?这是跟人的品位有关系吗?跟觉悟有关系吗?跟欣赏水平有关系吗?

很多人天生认为音乐有高低贵贱之分。这就如同北京的小市民歧视外地人,城市小市民歧视农村人一样。其实人生来平等,音乐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精英们不要觉得是大众素质低。从美学原理上看,审美价值判断是高度主观性的,正所谓“青菜罗卜各有所爱”。

怎么是高雅?怎么是庸俗?

根据周教授总结的观点:决定“高雅”与“通俗”的关键是一个音乐心理学的问题——人的审美听知觉能力发展的问题。正如人的肌肉力量与思维能力一样,人的感知能力并非与生俱来,它有一个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在味觉与视觉中均有体现。

从味觉上看,味觉能力不太发达的人比较喜欢味道单纯、明确、甜的食品;反之,能力发达的人则喜欢味道丰富、细腻、不那么甜的食品。这从小孩喜欢喝软饮料,不喜欢喝酒类饮料,而大人则对甜饮料不感兴趣,却对酒类乐此不疲就能够看出来。

从视觉上看,视觉能力不太发达的人喜欢简单、明确、色彩明艳的画面;反之,能力发达的人则喜欢丰富、细腻、微妙的画面。这从商店中儿童用品与成人用品的颜色差异及年画、农民画与油画、水墨画的欣赏群体差别就能够看出来。

从听觉上看,总体来说,听知觉能力不太发达的人喜欢简单、鲜明、柔和、协和的音响;反之,能力发达的人则相对喜欢复杂、细腻、刺激、紧张的音响。

我们可以把这种差异,概括为听觉材料的听觉适宜性、知觉鲜明性与结构复杂性的不同。

周教授还用一个日常生活中很准确的例子来形容通俗音乐与“高雅音乐”之间的差异——软饮料与酒。通俗音乐好比是软饮料,“高雅音乐”好比是酒。

软饮料,口味很甜,但是各种饮料之间的味道差不多;而酒类则从低度的米酒、甜葡萄酒,到干葡萄酒、白兰地、威士忌、中国白酒……种类与口味繁多。软饮料味道简单,甜酸而已,品之乏味;好酒则味道醇厚,细细品之,耐人寻味。软饮料除了口味之快外别无它物;而酒则口味之外,带给人精神世界深处的变化。软饮料味道明确,容易接受,人生下来就能够饮用,所以广为年龄较低的人喜爱,但是很少有人终身地强烈热爱某种软饮料;而烈酒味道复杂,强烈刺激,人生之初难以接受,需要很长时间味觉经验的培养才能享受其美,可一旦喜爱,则会终身乐此不疲,甚至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所以仅仅有通俗音乐还是不够的。

听完周教授的观点,我个人也有些对性格和音乐喜好的研究观点:人们对音乐类型的喜好是跟个人性格有关系的,及某一性格的人会特定喜欢某一种情绪的歌曲类型。

在我十几岁的时候,也以为世界上所有人对音乐风格的喜好都应该是一样的,好听和难听的音乐的标准也是一样的。我从十几岁开始喜欢刘德华,当时的我就不太理解为什么有人会第一喜欢张学友,尽管我是第二喜欢张学友,更搞不懂为什么有人喜欢摇滚,有人喜欢R&B。我理所当然地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应该像我一样会第一喜欢刘德华。

后来才知道这是一个心理学的问题,尤其在之前公司和同事一起策划交友频道时,对性格特征和音乐喜好的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目前所有的婚恋交友类网站的性格测试和性格速配都是基于瑞典心理学家荣格的人格类型理论:人分为16种性格。某一种性格的男孩会喜欢某一类型的女孩。同样道理延伸下来,某一种性格的人喜欢某一类型的偶像,某一性格的会喜欢某一种情绪的歌曲类型。有的人性格安静,有的暴躁。性格安静的人一般也相对喜欢安静的歌曲风格;有的口味重,就倾向喜欢摇滚,感觉安静的音乐没劲,触动不了自己的神经。

也就是说,我的性格决定了我会喜欢刘德华,喜欢刘德华的音乐风格(艺人的歌曲风格基本上在一定时期之内是特别固定的,因为要保持这个定位来占领自己核心的消费群体),喜欢刘德华的其他歌迷也大多和我的性格和音乐喜好口味相近。正如音乐推荐分享网站里的一个常用观点:喜欢朴树的人是不是也同样喜欢许巍。

当然,由于人性的复杂性,以及音乐类型的复杂性,也并非就是简单的16种性格和16种音乐类型的对应,需要更精确的模型。

说到这里,大家是否能自己解答文章开头的那一系列问题了?

人不会凭空由喜欢一种音乐类型提升到另一种音乐类型,比如从喜欢大众口水歌一下子到喜欢R&B.这个转变比一般人想象中要慢,也会更难。人很难转变自己对恋爱对象的偏好,同样对音乐的喜好也很难转变,尤其是成年以后。

这也是我在给传媒大学学生的一次讲课中讨论的问题。当时有同学问我,怎样才可以让农民兄弟的欣赏水平提高,变成和城市人一样听高雅一点的音乐?

我说,人不可能凭空拔高水平。唯一的办法就是给农民兄弟们再多10倍的农民歌听,才可以慢慢提高,而不是强迫灌输一些所谓的高雅音乐,现在资讯这么发达,其实农民兄弟已经方便地接触到所谓的高雅音乐,但是他们选择视而不见,是因为这些歌不符合他们的听觉习惯,就像你很少去听严肃音乐(比如交响乐)一样。现在农民歌市场是需求是远远得不到满足的——10亿农民每年也就只有那么10几首农民歌供选择,唱片公司对农民歌每年也也只有几十首的供给量,而大城市人每年可以听到自己喜好类型的音乐有几百首之多。

由于只有农民歌才符合他们的听觉习惯,所以只有有步骤地多一些农民歌给他们听,才能逐步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而所谓高雅歌曲是无法灌入他们内心的。所以只有把农民歌听腻了,然后在小地方或农村也有先富起来的一些人开始觉悟:自己要和身边的人不一样,要有个性。当其他人听《老婆老婆我爱你》,那么我就要听再洋一点的《月亮之上》;当其他人都听《月亮之上》,那么我再听洋一点《秋天不回来》。在这里要注意,很人认为的很土的口水音乐里,其实也是有细分不同档次的。而让大众口味的提升,是一步一步的,而不会凭空一下从口水歌拔高到R&B。

所以不要天真地以为,大众的欣赏水平不高是因为人家只吃窝头,没见过面包,不知道面包更好吃,这个比喻不太恰当。应该是人的喜好不一样,仅仅喝惯了豆浆而喝不惯牛奶的区别。就像刚开始中国人都喝不惯啤酒,也喝不惯可乐。

IT界有一句话,早一步是先驱,早三步是先烈。没有人否认一首歌在艺术上的价值和高度,但是在商业上可能是不成功的。这也是很多欧美回来搞最流行的歌手成为先烈的原因。

时间: 2024-09-20 10:02:58

歌曲走红的音乐心理学研究——周海宏教授讲座的启发的相关文章

再无人耳语周海婴:喏,那是鲁迅的儿子

周海婴摄影作品<熟食小贩,1949,上海霞飞坊> 鲁迅全家福(摄于1933年)"千万别做空头文学家",是鲁迅对周海婴的叮嘱.(图据CFP) 孩子生于前年(指1929年)九月间,今已一岁半,男也,以其为生于上海之男婴,故名为海婴." --鲁迅在给挚友李秉中的信中写道 希望他只是暂时的昏迷,暂时的假死,忽然一下苏醒睁开眼睛.然而父亲终于没有苏醒,终于离我们而去,再也不能慈爱地叫我"小乖姑",不能用胡须来刺我的双颊了-- --周海婴<鲁迅与我七

从《引爆流行》看歌曲走红的规律

歌曲是怎么样走红的?流行又是怎么一回事? 音乐行业的每个人都应该看看<引爆流行>这本书,它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就像我前两年一直推荐的<蓝海战略>和<长尾理论>一样. 一般情况下人们会认为,歌曲的流行是抓不到规律的.但是通过这几年对音乐走红体系的研究发现,虽然歌曲走红的因素很复杂,但并非没有规律可遁.<引爆流行>一书也为我这两年研究歌曲走红的基因起到理论的支持. 正如吸烟现象.戒烟已经是世界各国的一个难题,怎么样戒烟?最笨的办法是告诉他吸烟有害健康.后来有人发现

鲁迅之子周海婴今晨在京逝世曾任广电总局干部

本报讯 (记者 夏琦)今晨5时36分,鲁迅之子周海婴在北京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2岁.目前,广电总局正筹备治丧委员会. 周海婴1929年出生,为鲁迅和许广平仅有的独子,他出生时鲁迅已50岁,老来得子令鲁迅非常兴奋感恩.鲁迅逝世时,周海婴年仅7岁.1952至 1960年,周海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无线电专业.曾任国家广播电视局干部,也是无线电专家.他同时还是一位摄影师,从10岁起拿起相机摄影至今,拍摄了数万张照片,其中不乏一些珍贵的重要历史瞬间.著有<鲁迅与我七十年>等书. 上海鲁迅纪念馆副馆

鲁迅之子周海婴追悼会举行

捧着周海婴生前最喜爱的照片,周令飞缓缓走出礼堂.本报记者 张沫 摄 本报讯 (记者聂宽冕)昨天上午,鲁迅独子周海婴追悼会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各界人士到场致哀送别. <田园>交响曲送行 昨天上午11点,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外,吊唁者近千人,队伍已近300米,人流缓缓向礼堂移动.礼堂内,挽联和花圈摆满追悼会现场.礼堂正中间,周老的遗体上盖着国旗,被白菊簇拥.他身着青灰色西装,神态安详.告别室北墙正中,挂着一幅周老的彩色遗像,"这是我父亲生前最喜欢的一张照片."周海婴的小儿子

周海婴表侄:春节通话已是表婶代劳

周海婴资料图片 1933年,周海婴与父母合影 南都讯见习记者 靳颖姝 记者 朱丹婷 鲁迅与许广平之子周海婴昨日凌晨于北京逝世.南都记者赶赴许广平在广州的故居探访许氏后人,为读者探寻周海婴与广州之间共同的记忆. 4月7日下午,体格健壮的许氏后人许绍汉告诉记者,他得知周海婴逝世的消息后非常伤感,但是考虑到周海婴的家人心情也很悲痛,今天一定很忙,他决定稍晚些再打电话过去问候亲人.北京路高第街许地33号,许广平曾经住过的两层楼的旧宅已经斑驳,许绍汉是居住在故居这边为数不多的许氏后人,"十几代人都在这里住

南京大学周志华教授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欧洲科学院近日公布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南京大学计算机系周志华教授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周志华教授是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6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研究所(LAMDA)所长.人工智能教研室主任.目前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模式识别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多项科研课题,在重要国际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80余篇,获发明专利11项.现为中国人工智

关于gcForest这篇论文 我们请教了周志华教授以下几个问题

雷锋网[AI科技评论]按:3月3日下午,AI科技评论参加了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主办的[人工智能前沿讲习班],本期的主题[机器学习前沿],由南京大学周志华教授担任学术主任.周志华教授在讲习班开场做了关于前沿讲习班的相关介绍,并在会后接受了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AI科技评论]关于其最新gcForest论文的采访,整理编辑如下. 1. 周老师那篇arXiv的文章还是在强调"深度",并没有完全否定深度学习?您只是提出了另一种做深的方法?使得很多参数更稳定鲁棒,也是要依靠大数据.请

2006无线销量十大歌曲走红原因分析

无线音乐颁奖盛典--网络歌手大胜明星歌手 最近,第一届中国移动M.MUSIC无线音乐颁奖盛典举行.该奖项依据2006年歌曲在无线平台上的销量高低,颁出了年度"最畅销"的42个大奖.和其他颁奖典礼不同,42个奖项中网络歌手占了近一半的奖项,内地专辑前五名被网络歌手垄断.年度最畅销的内地专辑前五名是郑源的<一万个理由>.王强的<秋天不回来>.誓言的<我的誓言>.庞龙的<你是我的玫瑰花>以及张振宇的<不要再来伤害我>.颁奖盛典最大赢

周轶璐教授:服务好医生,如何更全面地了解数据、利用数据?

进入2017年,人工智能与医疗的结合受业界瞩目,后者被认为是AI最有可能率先实现商业化的领域.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到底该如何与医学场景真正结合?或者说AI能为医疗行业带来些什么? 美国福特汉姆大学副教授周轶璐在近日的一个论坛上给出了他的看法. 在他看来,现在各处都有医疗的相关数据,这些数据杂乱无章,如果利用AI就能很好地将这些数据分类,进而更好地为医护人员提供便利:另外,如果利用数据挖掘及机器学习的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还可以知悉数据背后的"含义",从而发现病灶并预测个人的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