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潜能:商业颠覆、创新与执行》一一2.2医疗技术:人工耳蜗

2.2医疗技术:人工耳蜗

新产品的商业化在到达终点之前将经历漫长的过程。在众多个人和公众参与者的行动结果上,新产品所基于的技术的发展仍然需要很长时间。只有到创新的最终阶段,在新技术充分发展之后,公司才能吸引足够数量的消费者以获得利润。人工耳蜗的案例表达了漫长崎岖的商业化之路。

人工耳蜗的原理是借助电刺激使耳聋者听到声音。这项技术看似有望颠覆耳聋残疾人的生活。在过去,只有存在残存听力的人可以使用助听器,完全耳聋的人没有希望通过技术得到听力上的帮助。

在20世纪70年代,私有企业试图将人工耳蜗商业化。关于发展这项技术的研究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始了,但是这面对着很多商业化的障碍。

科学家要经过漫长的基础研究—在世界各地的实验室进行研究—而他们与从事商业化的公司几乎没有联系。
科学家需要不止在一个方面,而是很多方面进行突破。
在成为商业产品之前,设备需要一个高度坚定的拥护者群体。
多种开发途径是快速商业化的障碍。
参与人工耳蜗开发的各私有企业彼此不合作。
医疗报销依赖于专业医疗机构的认可。
必须获得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批准。
先驱者必须对产品带来的益处抱有热情。
要让使用者买得起设备,成本还得降低。
研究者需要缓解潜在消费者对于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顾虑。
研究者需要开发筛选适用患者并向他们提供支持的配套服务。
最初研究这项产品发展的公司要有坚持的毅力。
创业公司没有将产品广泛推广的实力。
自医疗技术存在以来,这些障碍很常见,并且值得进一步研究。

在各种实验室的基础研究
借助电刺激使耳聋者听到声音的想法产生于200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亚历山德罗·伏特(Alessandro Volta)的试验中。亚历山德罗·伏特是研究电激发听力的第一人。世界各地的物理学家和研究员基于此想法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然而,该领域的先驱主要来自于各大学和临床教学,非商业性的公司。他们的关注点也不是商业利润。没有人专门研究这项技术。大多数工作致力于在听力科学的基础知识上做进一步探索,他们几乎没兴趣面对市场,面对消费者提供产品。

在其他方面的突破
在生产有效的人工耳蜗之前,很多其他方面需要突破。这项技术漫长的酝酿期持续了40年。可能对商业化有兴趣的私有公司并不为研究注资;研究经费主要来自于政府和各大学。

坚定的拥护者
通过对听力神经进行电刺激可以产生听力的研究报告早在19世纪30年代就产生了,但直到19世纪50年代的法国才开始试验。此技术需要一位坚定的拥护者。洛杉矶霍兹听力研究所的创始人威廉·霍兹(William House)担纲了这一角色。霍兹不遗余力地致力于集成各机构和科学家的发明并创造第一个能够工作的设备。即便如此,他研制的人工耳蜗直到1961年才在美国由一位医生进行临床实践。直到1973年,在一次以电激发听力神经为题的国际会议上人们才认可人工耳蜗具有商业前景。

多途径开发
20世纪70年代的研究带来了多方向的发展途径,商业化也产生了不同的方向。人工耳蜗可以是外置于耳蜗的,也就是设备的电极未进入耳蜗(耳朵内部)。或者是内置于耳蜗的,也就是电极进入耳蜗。人工耳蜗可以是经皮植入,也就是在头盖通过直接的通道到达耳朵内部,或者设计成通过磁偶方式接入耳内。早期的一些设备是单通道的。后来的是多通道的。

私企合作的失败
私有企业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积极参与。3M、Storz、塞班(Symbian)、Nucleus和Biostem公司追求不同的开发途径,并开始了独立的专利研究和开发。在研究之前,他们需要先证明此技术具有商业前景。在研究的过程中,他们不断向投资者描述该领域的美好前景,否则,人工耳蜗可能面临着从公司的研究预算中移除的境况。每家公司进行独立的人工耳蜗研究项目,并成为竞争关系。试图建立各公司间的合作关系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他们追求不同的技术途径。每家公司绑定不同的学术机构,以接触基础知识,继续对应用项目进行研究。各公司在探索不同商业化途径的过程中相互竞争。

专业认可
直到1983年美国医学会(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才给予人工耳蜗官方认可。美国演讲、语言与听力协会(The America Speech,Language,and Hearing Association)针对这个设备特别创建了一个临时委员会。美国耳鼻喉与头颈外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直到1985年才认可此技术的前景。如果没有美国耳鼻喉学会的认可,此设备是无法进行医疗报销的。

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批准
所有的医学产品都必须经过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评审和批准。这是一个3至5年才能完成的过程。在以人类为样本进行临床试验之前,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要求以动物为样本进行试验。如果动物试验效果优秀,该机构将决定允许人类试验。后来,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批准几家医院进行人类试验。如果人类试验认为试验程序安全、有效,并且仪器的生产厂商证明有仪器生产的最佳实践,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才有可能授予投放市场前的批准。

1985年,人工耳蜗面对的通过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批准的最大障碍是美国医疗技术评估办公室发现给儿童使用人工耳蜗会导致内耳损伤。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批准只能授予非儿童类别的单通道设备。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不能批准该设备应用于儿童,并且尚未准备批准更加复杂的多渠道版本。

用户群的抵制
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批准之后,人工耳蜗市场并未像商业化公司所期待的高度发展。聋人群体抵制人工耳蜗。这个群体中的很多人依赖于肢体语言。在学校、社会活动和其他情况下的肢体语言的普及应用使得他们抗拒改变。虽然花费了很多努力,但是他们已经成功适应了无声世界的生活。他们害怕进入有声世界,担心这个改变可能给聋人群体和耳聋援助群体带来不良的后果。

高成本
全套的人工耳蜗需要用户花费大约10万美元,因此第三方的报销至关重要。在医保覆盖范围并不充足的情况下,潜在使用者不得不对如此高的费用进行担忧。在聋人群体中,关于收益是否大于成本负担的讨论尚无定论,人工耳蜗设备的销售增长并不快。由于成本高昂,接受人工耳蜗的大约30万人当中,大部分来自于发达国家。

安全和功效顾虑
由于安全和功效顾虑,设备的市场推广受挫。安装人工耳蜗必须经过外科手术。这将伴随内耳损伤的风险。安装好之后,更换电极还要承担更多风险。由于这些顾虑,一些医生不宣传使用人工耳蜗。医生们的不赞成让销售人工耳蜗的公司面临市场推广上的两难境地。他们应该给潜在用户描绘怎样的效果图呢?

辅助服务
销售人工耳蜗的公司需要开发配套的辅助服务。他们需要借助辅助服务识别可以受益的人。识别治疗流程的潜在用户是否能够受益不是一项简单的检查,因为他们表现出广泛的听力损伤信号。在安装人工耳蜗之后,患者需要适应。他们听到的声音与听力正常的人不同,他们经历的有声世界也与听力正常的人不同。听力矫治专家、言语与语言病理学家、心理学家和耳科医生需要与患者配合,识别并解读声音。

撤资
由于市场开拓进展缓慢,起初推广这项技术的公司开始撤资。他们无法证明持续不断地投入将带来充足的销售额。虽然研究院辩称他们将坚持针对潜力股技术的研究,但起初为该项技术奠基的公司离开了这个行业,也带走了有价值的知识。

后起之秀
后起之秀进入了这个行业。2013年,三家公司拿到了在美国使用设备的许可。没有任何一家是最初的开发公司。这三家公司分别是:澳大利亚的科利耳有限公司(Cochlear Limited)、美国的高级仿生公司(Advanced Bionics)以及奥地利的公司MED-E。除美国,法国的Neurelec公司和中国的诺尔康公司(Nurotron)也销售人工耳蜗。

这样的案例并非仅此一份。技术从酝酿到成熟,可能需要若干年的时间。很多公司在完全实现商务上的成功之前就失去了耐心,放弃了新的技术。

时间: 2024-09-28 13:32:39

《技术的潜能:商业颠覆、创新与执行》一一2.2医疗技术:人工耳蜗的相关文章

音乐工业的自救之路技术进步助商业模式创新

本期创意经理人俱乐部由歌华大厦移师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歌德学院和本报邀集中德音乐界资深人士就中国音乐产业发展之路展开研讨,各路专家建言献策,为行将崩盘的产业带来些许希望. 差距篇 差距一:德国音乐年获资助6000万欧元 对于欧洲音乐产业的资金扶植,来自德国文化联盟的总裁Jens Michow表示,"在音乐制作和电影相关制作的领域,德国每年会提供制作资金6000万欧元,这些钱包括一些基础领域资助,比如说在音乐项目.人才的培养.对外演出的艺术家和团队的资助,这些资金都是用于音乐领域基础

《技术的潜能:商业颠覆、创新与执行》一一1.3医疗技术

1.3医疗技术 医疗技术包含提供医疗服务的程序和设备.它涉及医疗服务的多个领域.最好的例子是心脏病的治疗.自1970年以来的每个10年,医疗状况都在持续改善. 20世纪70年代,医院引入了心脏科加护病房的概念.就心律失常应用利多卡因(lido caine)镇静.降血压使用β-受体阻滞剂(beta-blocker).治疗血栓使用血栓通,严重者可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80年代,血液稀释剂和微创手术更加流行.90年代开始使用有效抑制血栓形成的药物,并使用支架技术保持血管畅通.就心律失常可以植入除颤仪.

《技术的潜能:商业颠覆、创新与执行》一一第2章 商业化障碍

第2章 商业化障碍 技术的潜能:商业颠覆.创新与执行将前一章描述的先进技术商业化总是充满艰难.发明仅仅是在实验室里提出新观点的过程,而创新则是将新观点进行充分改良,以适应广泛的商业应用.创新者视商业收益为机遇,将二者结合-他们从实验室收集想法,并将他们广泛商用.创新者努力发掘的"想法"应当是在市场引入.发展和产品成熟化各阶段能够快速演进的.然而,实际上大多数想法并不能如期待中在各阶段快速发展.很多都在初期展现前景,然后失败.其他的可能一夜成名,但是需要缓慢的过程积累.

《技术的潜能:商业颠覆、创新与执行》导读

前言 技术的潜能:商业颠覆.创新与执行技术是很多世界性问题的根源,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良方.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所有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不约而同提出了技术变革的重要性.事实否定了托马斯·马尔萨斯(Thomas Malthus)由于食物供给跟不上人口膨胀速率,从而失控的人口数量将带来更大灾难的悲观主义理论.这得益于科技变革已在人口膨胀大爆发前解决了问题. 繁荣与技术先进

《技术的潜能:商业颠覆、创新与执行》一一第1章 技术难关

第1章 技术难关 技术的潜能:商业颠覆.创新与执行依熊彼特的理论,技术变革是一系列围绕特定领域或前沿工业的创意爆发.新技术周期性.阶段性替换旧技术的过程是未来繁荣的动力.前沿领域推动经济发展:没有前沿领域就没有经济增长.根据熊彼特的观点,出色的技术以一定成本替换拙劣的技术并成为主导技术的变革过程是"创造性破坏".熊彼特认为,落后的领域日渐过时.落伍,新技术勇往直前,激发经济复苏和蓬勃发展. 对于世界上各工业大国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迎来活跃的经济增长期.然而,自1970年起,全球性经

《技术的潜能:商业颠覆、创新与执行》一一1.1思维的力量

1.1思维的力量 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将主导二战后经济增长大潮的技术重要性逐渐减少的阶段称为后工业时代.在这一时期,理论知识是创新的源动力,经过技术培训的专业人员成为主导力量,技术评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思维的力量在残酷角逐中胜出.从前,经济活动围绕人力.自然资源和资本进行.现在,物质财富输给了知识财富.以信息技术(IT)崛起的关键元素微处理器为例(见第9章,"错过移动科技的诺亚方舟:英特尔和AMD"),原材料成本只占产品成本的2%,而主要利润来源于微处理器芯片的设计.在医疗技术.基

《技术的潜能:商业颠覆、创新与执行》一一2.6前路曲折

2.6前路曲折 决定进行商业化之后,很多方面都可能遇到挫折.试图将技术商业化的创新者在争取资金时都面临失败的风险.在产品投入市场之前乃至问世初期,它们持续面对这项风险.即使产品已经投入市场,障碍依然可能随时产生. 正如人工耳蜗.转基因种子和电动汽车的例子所展示的,甚至在产品发布.投入市场之后,障碍也可能产生.为实现有利于获得更广泛的市场接受度的新想法,资金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资金可能不充足或者不能在项目生命周期中持续供给.资金的来源可以是多样的,包括投资人.著名企业.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以及政府.正如

《技术的潜能:商业颠覆、创新与执行》一一1.7商业化挑战

1.7商业化挑战 前文描述的各种技术前景巨大.它们也已经引发巨大挑战.创新的下一次巨浪将是使后工业时代减少对物质的依赖,而更多依赖于思维.<未来主义者>杂志(Futurist Magazine)每年都会对下一创新进行预测.它的预测包括IT创新(更加智能的云科技).医疗技术(检测疾病的手持型呼吸分析器).基因技术(基因设计),替代能源(生成而非消耗能量的汽车),以及人工智能(机器人护理师).将这些技术商业化的吸引力巨大,但必须跨越重重障碍.先进技术商业化的缓慢而艰难之路将是下一章的主要内容.

周鸿祎:颠覆性创新的重点是体验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

摘要: 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1月11日在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表示,颠覆性创新的重点是体验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 此前一直在各种场合都强调微创新的周鸿祎今天的演讲主题变成了什么是颠覆性 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1月11日在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表示,颠覆性创新的重点是体验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 此前一直在各种场合都强调"微创新"的周鸿祎今天的演讲主题变成了"什么是颠覆性创新".周鸿祎认为,颠覆性创新的两个重点是体验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创业者应该不停地从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