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是不少早教机构、培训机构和学校向家长介绍教育理念与育儿方法的交流平台,但开发“微课程”还有待时日。
微博变身为求职工具、销售工具、调情工具、炒作工具,相继成为多个领域的宠儿时,又开始把教育领域变成它的用武之地。试想,如果有一套“微博课程”,是否就能改变传统课堂40分钟的“长篇大论”,仅仅用时一两分钟就可以把学生调到最HIGH?而早就在微博上开始“互粉”生涯的师生们,是不是能像哥们和闺蜜那样毫无芥蒂地切磋学业、讨论习题?近期,在深圳业界,“微博”如何应用到教育中去,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那么,微博有没有可能化身为一种高效的“教具”?“微博课本”、“微博作业”、“微博教室”到底有多大的可行性?在一批深圳教育工作者看来,“微博化”教育并不是梦想,一个个新颖的“微课程”样板正在他们的心中酝酿。
动态篇
深圳“微博课”有理论,无实际?
在深圳一教育中心开设的“微博讲座”中,除了邀请专家当场主讲外,还会有专门的接线员把家长提问通过微博收集摘录,实时作出回馈解答,线上与线下交替、现场与远程同步———这种“微博课”模式目前已风靡深圳早教界。从形式看,新版“微课程”似乎就是Q Q课程、">网络课堂、远程教育之类的翻版,只不过把传统的网络平台换成了“微博”这一新载体而已。
事实上,近年来,无论是已经开课的“微博课程”,还是尚在口头和理论阶段的“微博课程假想”,都或多或少存在“有理论、无实际”的状况。深圳老师对微博的利用率,常常也只是做到“师生联谊”、“八卦沟通”、“家长协调”等层面,直接将微博搬上课堂,目前也只是在“试用”阶段中,其成效尚待长期观望。正如深圳第二高级中学资深教师周蓬雨对南都记者所说的那样:“与电脑授课、网络授课的发展过程相似,‘微博课’也一定会成为一种流行的教育手段,但是,‘微博课程’目前很难建立常模,很难变成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一般经验。”
不过,名门望族研究中心主任蔡照光则认为深圳的硬件优势、科技优势有利于推广“微博课”:“深圳有望成为‘微博课’的重镇,因为深圳的教学科技、科研、硬件都十分优越,多媒体教学的基础已经比较雄厚,只需要一定的契机或激励,‘微博课’就有可能应运而生。第二,深圳的基层教育工作者,实际上已经或多或少地有了些经营微博的感性经验,与学生之间的微博关系也已经初步形成,这些基础均是催生‘微博课’的关键。第三,在‘课改’背景的驱动下,不少教师正在对一些新型的、局部的微博课程进行初步的实验,也取得了有趣的成果。”
专家们乐观憧憬着“微博教育”的未来,“微博课”的全面铺开,似乎已“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技巧篇
微博在教学领域中怎样应用?
一些“微博控”师生已经开始利用微博组建信息共享、微博家委会、微博学生会等平台,但这还仅仅是微博的“协调组织功能”,微博的教育功能并没有充分发挥。事实上,微博的教育价值可以渗透到多个学科中去,它教会学生怎样熟练运用修辞手法,怎样收听国外视频讲座,教会学生怎样把老师变成“哥们”和“闺蜜”……无论智育、德育还是美育,微博都有可能完全超越传统教育模式。
微博令语文教育更有趣
我们的常规语文教育套路是———阅读、识字、划自然段、提炼中心思想、思考文段意义……四平八稳的课本加上发挥空间极窄的作业和考试,简直把学子修辞赋文的乐趣统统阉割。而横空出世的微博,才是修辞达人们的聚集所,140字的佳句可以变形为拍砖揭短、搞笑取乐、心灵鸡汤等各种体裁,尤其是那些转发率高的微博,简直就是一出出绝佳的微型版语文课教案。
正如资深语文教师蔡传巧对南都记者所说的那样:“抛却网络式的不规范表达元素,微博就是一部修辞教科书———比喻、夸张、拟人、通感、排比、对仗、杂混……即使是号称‘经典’的各种语文传统读本,修辞手法也很难达到如此娴熟自如的境界。微博语言的新潮性、简洁性和诙谐性还可以剔除不少学生作文中的‘学生腔’。”她提出,把微博上的各种经典段子组织、编排起来,与传统语文课本搭配使用,比老式的照本宣科更有效。
微博让“思想教育”不再等同于“批评”
曾国藩云:“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现在,微博就可以充当这个“私室”。众所周知,中国的教育传统中,所谓“思想教育”,几乎与“批评教育”画等号,责备和数落占大多数,致使师生关系常常陷入尴尬紧张。幸好,出现了“微博”这样活泼生动的交流载体,一下就将“思想教育”的内涵刷新升级了。
蔡传巧老师分享了她的经验之谈。第一步,先通过微博建立起“互粉”和信任关系,电影、八卦、桥段、体育都纳入聊天范围,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毫无芥蒂的闺蜜和哥们;第二步,“思想教育”要配上一个有趣的开场白,而这个开场白,就是在微博上随处可觅的段子、故事或搞笑视频,找到与“思想教育”主题相关的部分切入;第三步是开始“谈话”,即使是纠错和批评,也可以穿插使用微博的表情功能缓和“批评”的气氛。况且,这种有私信记录的“批评教育”,便于翻看和回顾,与“耳旁风”式的谈话相比,教育效果也更持久。
微博视频可成为传统教育课件的补充
微博上流传着很多精彩的视频讲座,涉及科学、历史、哲学、伦理等多个领域,常由国外名家主讲,他们用谐趣的科普段子,向学子们呈现着各种传统课本上根本无法涉及的知识领域,正好补充传统课件的缺失之处。其实,老师也完全可以把这些分散的微博讲座按照某个主题规整、梳理起来,集结成“微博讲座系列”,不就是一份优质多媒体教案吗?
问题篇
微博教育的隐忧
面临着怎样避免与网络课程、多媒体课程雷同化问题
“微博课”前景可期,但它也面临着怎样避免与网络课程、多媒体课程雷同化的问题。
“微博教育目前的问题是,并不能超越、代替其他形式的多媒体教学。你说微博聊天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吧,但Q Q聊天一样可以,其互动性和受众基数更占优势;你说微博可以通过信息发布实现远程教育吧,但同样的功能‘官方网站’更全面、更丰富;而最致命的是,同样是以网络、多媒体为媒介的授课,微博如果不能从内容上奉献出超越传统的新东西,仅仅就是一个新型媒介又有何用?既然把‘微博教育’单独端出来,就应该有其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特征所在,这种特征一定要有鲜明的‘微博性’,要避免它沦为传统‘网络教育’的一个子选项。”深圳专栏作家Roe道出了“微博教育”所面临的悖论。
另一个就是“微博教育”的推广普及问题,它能否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样板?能否统率于某种教育理论、教学纲领之旗下?在不少教师看来,这也是个艰巨的工程。“微博140字的限定实际上也是个天然的劣势,它所承载的信息很难深化,更多是充当一种点缀、花絮、娱乐作用,难以成为主流教育手段。微博是不少早教机构、培训机构和学校向家长介绍教育理念与育儿方法的交流平台,但这个开放的平台存在的问题是,信息泛滥与哗众取宠,常常出现各种以偏概全的言论引发争议,如德国命令禁止学前教育、中国式育儿导致的十大致命伤等。这些误区难以得到严谨而正面的澄清,破坏性会大于建设性。”南都学习智库专家、七田真国际教育CEO马思延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