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 言
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我国大部分企业在管理水平上已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仍未摆脱旧的">管理模式与落后的管理手段。企业内外部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仅仅通过一些小的,局部的改良难以全面提高我国企业目前的生产管理水平,因此引进并组织实施先进的管理手段,逐步变更整个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使新型的生产方式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势在必行。
ERP、JIT以及TOC作为三种先进的生产计划与控制方式,都内涵了先进的管理思想,在我国企业引进实施中己经产生了现实的经济效益,从整体上提高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但这三种管理方式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区别,在产生背景、运用准则和管理手段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根据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并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探索一条结合发展、互通有无的道路,对我国企业管理的改进与优化将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ERP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ERP(企业资源计划)由美国Garter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是在MRP和MRP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1978年开始,我国的些企业走出国门引进国外的生产设备和管理技术,把MRPⅡ系统也引进了企业,由此MRPⅡ的思想开始在我国逐步传播开来。这些企业希望通过建立以MRPⅡ/ERP系统为核心的运作新体系,解决我国企业原有的以产定销模式与现有的以销定产运作模式在企业系统中的冲突,从运作体系上彻底清理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高库存、长周期、低生产率所掩盖的经营低质量的问题,实现由人工管理向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科学管理的转化。
但从ERP的核心算法MRP来看,它有一个沿BOM(物料清单)将需求纵向分解和沿时间横向倒推的过程。通过纵向分解可以清楚地得到所需各种物料的数量,但是在应用横向倒推的过程中,则会遇到较大的困难。其根源在于横向倒推以提前期作为参数,而提前期取决于企业的生产能力。旱期的MRP理论设计是以无限生产能力和固定提前期来考虑的,不论加工批量如何变化,事先确定的提前期均不改变,这是MRP一个根本的缺陷。后来随着由MRP发展到闭环的MRP,再到MRPⅡ,在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中考虑了实际的生产能力和采购能力,加入了粗能力平衡和细能力平衡,对计划进行反馈和控制,提高了计划系统的均衡性和灵敏度,使计划的可实施性加强,但仍未从根本上弥补这个缺陷。
ERP中的MRPⅡ是一个比较完善的计划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按需要准时生产。但是能否进行准时生产,不是由MRPⅡ系统本身决定的,因为任何计划都不可能把未来的情况考虑得十分周全,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会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出现,迫使管理人员要么修改计划,要么采取一切行动来保证计划的实现。而且,零部件和产品的生产提前期也难以做到十分准确。MRPⅡ根据生产线上的能力制定计划,但能力平衡时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同时为了应付企业能力中的不确定因素,必须要在提前期等指标上留有一定的度,这导致了一定的浪费,使MRPⅡ招致了批评。
另外,企业在应用MRPⅡ/ERP的过程中,严格按照MRPⅡ的各级计划和指令执行。人员附属于生产线,积极性难以充分发挥,而且由于币视事前计划,生产现场得不到允分的重视,容易使管理人员产生惰性,不利于飞持续不断地改善管理。
三、JIT和TOC理论
1.JIT的特点
JIT(准时生产方式)起源于门本的丰田汽车公司,它的核心是力求消除切浪费,体现一种追求尽善尽美的思想。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使企业将必要的原材料和零件在准确的时间送往必要的地点,以保证企业生产出消费者所需的必要数量、必要质量的产品。在生产运作上,JIT通过看板管理形成一个牵引式系统,每道工序都为下道工序准时提供所需的零件,每个工作地都可以在需要的时候从其上道工序得到所需的零件。使物料从原材料加工到最终的装配同步进行,从而避免零件囤积所造成的浪费。
2.TOC的特点
TOC(瓶颈管理或约束理论)以OPT(最优生产技术)为基础,于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国家迅速发展起来。TOC是,套管理理念与管理工具的集合,它把企业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现存的或潜伏的制约因素称为“瓶颈”或“约束”。通过逐个识别和消除这些“瓶颈”,使得企业的改进方向与改进策略明确化,从而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实现其目标。所谓瓶颈或瓶颈资源,指的是实际生产能力小于或等于生产负荷的资源。这一类资源限制了整个企业出产产品的数量。其佘的资源则为非瓶颈资源。TOC认为一个企业的计划与控制的目标就是寻求顾客需求与企业能力之间最佳的配合,一旦一个被控制的工序(即瓶颈)建立了一个动态的平衡,其余的工序应相继地与这一被控制的工序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