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公众号:laohushuokeji 或 老胡说科技)
近期,“苏宁好大喜功”、“转型不妙”、“西服电商”等新一波苏宁转型被唱衰的言论再度涌起。
仔细拜读各类大作,发现对苏宁转型发难的言论“子弹”集中于两点:老生常谈的财报亏损和互联网基因的缺乏论。对于这些攻击的炮火,我有些非常个人的想法,如果你不喜欢的话,也不要口水四溅似的漫骂。
1、首先,来谈谈从亏损得出必败必死论的不靠谱逻辑。
数据会说话,于是“2012年苏宁净利润同比下跌44.37%,2013年净利润下跌86.32%,2014上半年度苏宁净亏损7.49亿元。”成为苏宁被攻击的最大靶子和论据。
然而,在投资界和行业内,仅从亏损来断定成败显然有失偏颇。
以当前国内电商红人,也即苏宁主要对手的京东为例。京东2011年运营亏损14亿元,2012年更达到19.51亿元,2013年净亏损4.9亿元。即便迎来成功上市的顶峰,2014年Q1京东净亏损甚至达到了37.95亿,达到最近两年之最,相比苏宁的半年亏损7.49亿元(单季度亏损不到4亿元),京东亏损是苏宁的9倍。今年第二季度,京东也净亏5.82亿元。
如果凭借财报亏损就轻言失败,那京东岂不是整个电商行业最大的被唱衰者。
一直以来,媒体人或者众多专家评论人,言论清一色标题党,都将亏损的看点放大。在这里谈论一个八卦:一位投资大佬,对媒体财报报道一直很看不上,他曾私下说“不是说所有的企业都应该只关注其亏损,运营利润、营业额、交易流水的增幅才是核心,因为这些才代表着未来。”
君不见,优酷、土豆、爱奇艺等视频网站也亏得一塌糊涂,依然深受资本市场追捧。
一句话,只简单地从账面上看亏损是远远不够的。改一句电影台词:小孩看亏损,成人只看未来;外行只盯着那些亏损的数字,内行看得是变化之后的明天。
苏宁的老板张近东在与员工和投资者交流时,经常喜欢引用巴菲特的一句话:“聚焦于赛场的人才能赢得比赛,胜者不会是那些紧盯记分板的人”。
2、其次,说说互联网基因:是牵强?是时尚?还是忽悠?
作为传统零售线下门店发展起来的苏宁在当前被指责最多就是一个名词就是:互联网基因。
似乎无论推出什么,苏宁都会被扣上一个“缺乏互联网基因”的大帽子,甚至定义为“转型难以成功”。
在此,我想问一下,何为互联网基因?凭着这些造出来的逼格概念,就轻松地成为中国互联网的谈资。近两年来,互联网基因成了显学,无论互联网公司,还是传统公司,言必谈之。
一旦某家公司做互联网产品失败了,人们统统将其归结为没有“互联网基因”,在我看来,这些分析都有点扯淡的意味儿。
事实上,互联网基因究竟是什么,没有人能够对其准确定义,各方都在凭着自己的臆测,玩着自己造出的性感概念。这个词太空泛了。电商行业亘古不变的要素是用户、流量、供应链、物流、运营、品牌等,没有所谓“基因”这种空泛的词。
所以,互联网基因就是把互联网产品做成功必备的要素,懂得互联网用户和产品特性,做出符合这些特性的产品,并将产品推到你的用户跟前。
在一些言论中,有人甚至根据“苏宁要求员工上班穿西装”的一些传言,就断定苏宁没有“互联网基因”,这明显有些牵强和吹毛求疵之嫌。穿什么有那么重要吗?!这就和演员一样,服装穿的再好看,若无演技做支撑,仍然走不远。
在这里,我猜测下,持此观点的人士,要么是对苏宁有偏见,要么就是没有真正理解苏宁互联网转型的决心和底牌。
有没有互联网基因得需要实际中去考量,而不是仅凭一句想当然。
不信,下面仅从营销角度来看看今年来苏宁的一系列“互联网基因”下的举措:免费贴膜、免费凉茶、免费果汁、免费Tesla试驾、google glass 免费体验、3D打印机免费开打等一系列的免费互联网营销牌,并借助火爆的南京青奥会进行用户参与式互联网营销。
此外,通过大量引进互联网人才来改变其运作思维正在苏宁内部悄然进行。苏宁南京总部高管250多人,2012年包括空降和各种途径引进的互联网中高层人数近80人,2013年这一数据达到150人,翻了一倍,而2014年上半年这一数据已经达到150人。
苏宁通过并购红孩子和满座网,战略投资PPTV,让PPTV创始人姚欣、CEO陶闯和满座网CEO冯晓海直接进入苏宁云商总裁办班子,可以看出来苏宁在给自己的核心高层加速输入互联网血液,以此来补强互联网基因的短板。
讲述一个小故事:苏宁内部甚至建立了1000万元的互联网创新奖励基金,在产品的开发设计、市场推广等诸多方面鼓励小人物登上大舞台。苏宁5月份推出的免费贴膜举措,就出自一个基层员工的献策。这在以往的运作思路上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3、最后,我还想说说一点尤其值得关注:移动互联网时代,苏宁门店包袱论是静止看问题的过时表现。
据来自易观国际等诸多第三方的数据显示,从当前国内移动电商交易规模占比来看,大淘宝、京东、苏宁易购分列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的前三名。
这一成绩对于苏宁来说虽然还不尽如人意,但最起码其已经在移动电商拿捏住了自己的一些阵地。
而且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苏宁率先推进全渠道的O2O模式,将实体门店转发为O2O运营最重要的资本,前景可期。
此前,甚至到目前为之,仍有众多人士认为原本线下门店是苏宁的包袱、累赘。这是一种近乎静止的眼光看问题,只是看到的PC电商时代的一个侧面。
诚然PC电商时代,线下门店确实掣肘了苏宁易购的脚步。但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移动电商已然和PC电商玩法不同。PC电商时代,苏宁陷入困境,苏宁有大量的实体店,当它做网上商城的时候,是在革自己赖以起家的连锁店的命,自己革命自己,必然很难。但移动电商就无需革自家的命了。
来听听《创业家》创始人牛文文的精辟论述:移动互联网本质上开启了一个可以精确知道用户是谁的时代。这恰是传统商业(苏宁)的模式:一件一件货物卖给一个一个具体可见的人,交易过程中伴随着情感交流。
移动商业中,传统公司苏宁甚至一开始就会有收入,因为不必漫无目的去寻找海量用户。如果你线下做得很好,在一个领域深度运营,那么,再加上移动互联网提供的自我升级,就构成了“重度垂直”,你就立于不败之地。”
移动电商时代游戏规则变了,在移动电商和O2O争夺战上,苏宁回到了曾经熟悉和擅长的战场,移动互联网新丛林法则让苏宁弯道超车变成可能。
只不过,目前移动电商还在早期,众人都还摸索的不是特明白,让没有具体实战的所谓专家看透苏宁移动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显然也并不现实。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于移动大浪潮中低调耕耘,等到迎来拐点,方能扬眉吐气。
写到文章结尾,我想起了2012年时的携程,当时老牌携程被艺龙、去哪儿和众多移动App等新势力攻打,业绩糟糕、增速放缓、股价狂跌、市值缩水,各种携程衰退论发酵,蔓延,似乎生死存亡时刻迫在眉睫。两年后的今天,携程拥抱变化,恢复元气,依旧雄踞在线旅游的江湖之上。
类似的一幕或许也将在苏宁身上上演。对于未来,谁又能真正看准。大势面前,苏宁只需信自己,心安则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