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喧嚣无比,移动互联网更加喧嚣得无处不在。短平快地接受信息是一种瘾(bing);今天是飞天猪,明天被黑出翔;昨日复盘,今日豹变;上穷碧落,追求体位。
传统媒体常见的浮躁,主要表现是热衷炒作社会新闻,而且往往缺乏周密调查,以偏概全。现在这个自媒体时代,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若看多了就信以为真,则是人生悲剧。就像看多了动作片,就认为女人高潮轻而易举,男人总是蝌蚪上脑,搞不好变成心理无能。
90后很高级么?难道80后没有叫嚣过?好吧,如果你真的太年轻,不妨去了解一下高燃,了解一下董思阳,了解一下达贝妮……
我随便从以前的新闻里找了一段话——
“未来必定是80后的天下,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是现在,80后注定难以成为商业的中坚力量,这也是不可抗拒的现实存在。
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出生于风云际会之时的80后都有一些欣欣向荣的精神特质:自我、执着、狂热、不循规蹈矩、敢作敢为。因此,也被看多了大场面的长辈们习惯性的贴上幼稚、骄纵、享乐、浮躁、桀骜不驯等标签。
代沟总是存在,这也是自然规律。确实,与前辈们相比,80后不够成熟。这也导致了其身上的优点很容易成为创业过程中的最大阻力。但我们毫不怀疑的是,在商业领域,80后一定会如先辈们一样,在社会的熔炉中百炼成钢,成长为新一代的领军者。虽然,在这个群体中,只有那些用时间来换取到成长空间的人,才会最终到达巅峰的顶点;更多人,则是在中途,便黯然陨落了。”
好吧。把这段话里的80后换成90后,好像一个字都不用改。
说回来,我们不是太浮躁,而是还不够浮躁,没到达矫枉过正的地步。比如说硅谷的投资者,可能更清楚浮躁和普通会是大多数创业者的通病,或者说,他们愿意从一开始就帮助这些创业者避免这些陷阱。Dropbox创始人Drew Huston说他起初给天使投资人Paul Graham发邮件试图说服他不需要合伙人,但被坚决回绝,并声称这样会得不到投资。而在Y Combinator的创业夏令营上,其中一名创业者在谈话过程中提及“下一个Google和苹果”的字眼,Paul Graham毫不客气地当众说:“这根本不是你该考虑的事,连做这种梦也不该,你应该做的就是专注你正在做的东西。”
很可惜国内的创业者几乎不会投资者这么“修理”,相反,很多投资人对于争议漩涡中的创始人往往下背书或者暗地里赞许。投资人真的远不如想象那么厉害。看十个案子投一个,投十个案子成一个。这个数字是平均值,那就意味着既然有的优秀投资人远超这个值,那自然有人远低于平均值。说白了,后者这种水平,交给你来干几年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风险投资”,风险风险,有时候投资人就是真的看不懂,但又必须要冒着风险来投资你,所以他需要很多保证,比如创始人的背景。什么?十分钟就拿到数百万美金投资?因为团队够华丽,项目概念好。如果团队不华丽,投资人接着会想看产品,体验了依然没把握,就要看数据。这就是人之常情。讲概念说故事拿投资这种事情,注定只有命好的人才能干。所以,对普通的年轻人而言,哪来的泡沫?
既然投资者都如此,创业者的是非就更难分明。利用媒体扩大影响力没有错,但很少有人有直面现实问题的勇气,一种足够坦诚和自信才能有的勇气。
如果做不到分辨事情的真相,最简单的办法其实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管他东南西北风。我们普遍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就事论事精神,下一代也不见得会更好。但任何事情,戳到最深的真相,管他什么牛逼,到最后还是基础的人性逻辑牛逼。现在的各类小小社群、个人领袖,无非都是忽悠一帮屌丝来累计自己的影响力,而参与者可以获得相应的利益。各色媒体则是哄抬“眼球价”,用大家的“同感”或“吐槽”来换取他们得到的传播。
至于围观的看客,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