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线平安城市建设趋于饱和的情况下,三四线城市如今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主战场。在现阶段,智慧城市安防建设因功能逐渐的丰富,各个产品组之间的协调依赖性越来越强,项目只有采纳整体解决方案才会出现一些比较新颖的技术特性。又由于三四线城市项目小,一般采用整体招投标,容易进行整体解决方案建设。所以现在新颖、创新的平安城市建设样板点基本都在三四线城市。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的各行各业之中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伴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推进以及国家“十三五”规划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正在加快推进步伐。
智慧城市不是“交钥匙”工程
早在2012年,住建部就率先推动了智慧城市的试点,到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了56.17%,越过了50%的关键节点,开始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从数量来看,住建部设立了智慧城市试点299个、公安部启动了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试点473个、国家旅游局设立了智慧旅游试点城市33个,还有工信部、科技部、交通部等所有的试点加起来已经超过400多个。从分布来看,大部分试点集中在东部的长三角、黄渤海和珠三角,还有中部的四川、湖南、湖北等。西部地区也有一些对智慧城市的需求,主要是一些生态被破坏的、或者是资源型城市在寻求转型。
不久前,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副主任周海兵在出席南京市紫金论坛时表示,截止2016年,住建部75%的试点已经完成了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有11%正在进行顶层设计。其中,四川、江苏、北京、湖北等省份工作进展相对较快;华东地区的智慧城市试点最多,占总量的36%。
对于智慧城市如何建设,也有专家给出了很好的建议。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在出席2017国际智慧城市峰会时表示,在智慧城市建设上,政府应将精力集中在“公共品”建设上,同时,要发挥群众自我解决城市问题的主动能力。
仇保兴认为,智慧城市要有自主成长性,成功的智慧城市应具备4个要点:智慧城市不是一次性工程;智慧城市不是“交钥匙工程”;智慧城市应当在政府提供智慧城市“公共品”的基础上,再从问题导向,由市场主体无数次叠加更多的智慧商务品;要注重智慧城市的不断转型,创新升级。政府仅需将精力集中在“公共品”建设上,而由城市问题专家主导智慧城市设计,IT提供技术支撑,双方长期协调,才能“有的放矢”。顶层设计只能解决“确定性问题”,但影响城市运行效率的主要是“不确定事件”,智慧城市作为“人—机耦合系统”应具有包容性、自适应性。
多个试点已建成特色模式
目前,我国多个智慧城市试点已经建成了自己的特色模式,包括银川、杭州、深圳等在内的城市智慧应用亮点繁多,不但拥有全国可效仿的优秀案例,其模式被海外城市业作为样板学习。
据了解,银川市2013年进入住建部确定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经过多年的智慧城市建设,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环保等10大重点领域13个模块建设上独显特色,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城市“银川模式”。“银川模式”具备商业模式、管理模式、技术架构、专职监管、地方立法保障五大主要特征。智慧银川建设采用了PPP+资本市场商业模式,解决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投资难和运维难的问题;建立了以强有力的领导架构和组织架构为核心的管理模式,解决了智慧城市中资源共享难题;应用了创新的"一图一网一云"顶层设计,建立了一个当期可支撑、未来可扩展延伸的技术架构;成立了专职监管机构——智慧城市大数据局,着眼于未来智慧城市运行中大数据安全规范与数据的共享、开放、交易的标准制定和监管;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银川在全国率先制定了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地方性法规,以立法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并建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体系。
通过智慧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智慧银川在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城市病的功能基础上又增加四项功能,最终形成了五大功能:化解城市病、市民的精细化服务、驱动产业衍生与发展、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和促进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同样,上海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城市创新转型的重要支撑,推动实施了两个“三年行动计划”。上海着力深化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围绕民生诉求“补短板”,着力打造智慧城市五大“新地标”:智慧社区、智慧商圈、智慧村庄、智慧园区、智慧新城。
目前,上海在7个市级商圈推动了智慧商圈建设,在14个郊区行政村开展了智慧村庄建设,在30个产业园区推动了智慧园区建设,在嘉定新城和金山新城开展了智慧新城建设。其中,陆家嘴等街镇在智能停车APP应用、自助快递箱、为老服务系统、与商业银行合作推行智慧城市炫卡等方面进行大力推进,为社区居民提供智能停车、失智老人监管、健康、门禁安全管理、快递物流等服务,取得了明显成效,正进行全面推广。
而在2016年年底发布的《中国新型智慧城市》白皮书之中,在全国335个城市的“互联网+”社会服务指数排名中,杭州以最高分成为最智慧的城市。杭州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之城,也是“新型智慧城市”的标杆。杭州地铁全面实现手机购票、线下取票;全国首条可以使用支付宝乘坐的公交线2015年8月在杭州开通;沪杭甬高速公路又是全国首个开通支付宝缴纳通行费的高速公路。截至目前,杭州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可以享受政务、车主、医疗等领域60多项便民服务。
此外,杭州98%的出租车都支持移动支付,超过95%的超市便利店能使用支付宝付款,杭州的餐饮门店有4万多家,其中有2.2万家可用支付宝买单。此外,杭州的美容美发、KTV、休闲娱乐等行业也都支持移动支付。而随着“互联网+政务”的发展,更多的事情可以在网上轻松办理,2016年杭州城市服务使用人次环比去年增长了1.5倍,近347万人次使用过移动医疗服务。
在2016年12月,全国首个新型智慧城市运营管理平台——深圳市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完成建设,投入试运行。 深圳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利用深圳超算中心计算资源,全面接入电子政务资源中心数据,并进一步接入电信运营商、基础设施运营商以及互联网企业等社会数据,形成大数据,推进技术、业务和数据融合,并通过对各电子信息“神经末梢”收集而来的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和全面感知,勾画出完整的“城市运行图”。实现城市管理从“被动反馈型”到“主动出击型”的转变,让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变得真正“智慧”起来。
信息技术是智慧城市之根本
具体来看,智慧城市构架应以网络信息通信技术为支撑,包括数据采集的传感技术、数据传输的网络宽带技术、云计算技术、数据存储技术、数据共享的云平台技术、网络信息安全的量子通信和加密技术等。可以说信息通信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而物联网技术又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石。在众多的物联网技术中, NB-IoT(窄带物联网)由于具有低功耗、广覆盖、海量连接等优势,得到多数运营商和设备商的认可。
目前,我国在NB-IoT方面处于全球领先位置。工信部也发布通知要求全面推进NB-IoT建设发展,推广NB-IoT在细分领域的应用,逐步形成规模应用体系。包括开展NB-IoT应用试点示范工程,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结合城市管理和产业发展需求,拓展基于NB-IoT技术的新应用、新模式和新业态,开展NB-IoT试点示范,并逐步扩大应用行业和领域范围。2017年实现基于NB-IoT的M2M(机器与机器)连接超过2000万,2020年总连接数超过6亿。
同时,推广NB-IoT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以水、电、气表智能计量、公共停车管理、环保监测等领域为切入点,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发展NB-IoT在城市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中的应用,助力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加快NB-IoT技术在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儿童及老人照看、宠物追踪及消费电子等产品中的应用。探索NB-IoT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应用,服务制造强国建设。探索NB-IoT技术与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相结合的应用场景,推动融合创新,利用NB-IoT技术实现对生产制造过程的监控和控制,拓展NB-IoT技术在物流运输、农业生产等领域的应用。另外,基础电信企业在接入、安全、计费、业务QoS保证、云平台及大数据处理等方面做好能力开放和服务,降低中小企业和创业人员的使用成本,助力“互联网+”和“双创”发展。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