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狂魔这种“病”是如何炼成的?

 一、点“赞”的病

本韦努托·切利尼曾说,一个人若打算描述自己的生活,至少应该年满四十岁,而且还要在某方面取得斐然成就。不过,如今任何一个拥有手机的人,都根本不会搭理这位文艺复兴时期大师的古怪规矩。

博客和微博是人类借以描述自己生活的两件利器,但在微信崛起之后,它们就坠入了石器时代。

是微信,而不是facebook,使中国人得以大规模呈现自己的日常生活,同时偷窥他人的日常生活。这些日常生活却又常带着表演的气息,就像一位国家主席的新年讲话,或者一个过分友好的推销员的笑容。

在微信朋友圈中,人们用各种状态推销他们理想中的现实生活,得到的货币则是赞。

“防治癌症的十个办法”这样的帖子,会假装得到了方舟子的认可,从而在朋友圈里广传。排名第一的方法是“多喝水”。我每次看到这种帖子,都会毫不犹豫地点赞,以麻痹转帖者。

“柏拉图关于爱的十句真言”这样的鸡汤贴,我也会乐不可支地点赞。它的第一句话就是“如果爱,请深爱”。

还有星座贴,只要在朋友圈看到,我都会点赞。有时还会跟帖,附和一下楼主的意见,痛骂冷血的天蝎座,鼓励憨厚的金牛座。我是金牛座。第一个拒绝我的女孩是天蝎座。

各种上师语录,我也会点赞。虽然我知道一百句里可能有九十九句是废话,剩下一句则是屁话,但为了尊重人们的纯真,我会以点赞来宣示开明。

我点赞,还有不可告人的心思,那就是希望被点赞的人能够知恩图报,也给我那些无聊的状态点几个赞。

兄弟的状态必须点赞。不论他是宣布戒酒,还是声称刚喝光了一瓶十五年的茅台。兄弟们喝酒之后往往会说一堆颓废的废话,似乎每个人都是在邮局给心上人寄耳朵的梵高,或是躺在穷途、醉死待埋的刘伶。这时候我会恰到好处地点个赞,并且跟帖说:来,兄弟,干一杯!女性朋友的状态也应该点赞。她们发的自拍照,个个都是林志玲,或者高圆圆,甚至苍井空。有时我会把眼睛揉了又揉,想自己是多么失败,多么缺乏一双在生活中发现美的眼睛。后来我发现了美图秀秀这种在线整容大杀器,就释然了。不过我还是会为她们点赞。P图拯救世界,陀思妥耶夫斯基如是说。

爱妻的状态更要点赞。如果你漏过一次没点,她就会揪着你耳朵,来回拍打你的脸颊,或者板起脸,连续两个小时不理你,让你错以为自己在某个女孩的所有照片下都点赞的猥琐行为东窗事发。仓央嘉措说得好,就连虎豹和狼,你养熟了都会跟你亲热,可家里那头母老虎,却是越熟越咬人。

同事的状态要点赞。上司的要点,因为你得表示自己的忠诚和仰慕。下属的也要点,因为你得表示自己的亲和与慧眼。同级的也要点,这样当你在晋升的羊肠小路上把他挤下悬崖时,才不会有丝毫内疚。

亲人的状态同样要点。既然你们已经很少通电话,见面的时候也各自把玩手机,那么除了给亲人的状态点个赞之外,你还有什么法子来真情流露?

话说回来,点赞也是有正能量的。某些时候,点赞也是出于一刹那的惺惺相惜,片刻的审美共鸣,或者发自肺腑的利他心。点赞让我们在虚伪中寻求温情,而这虚伪,也因此而变得真诚。

不必那么深刻,不必那么认真。以赛亚·柏林说过,“别人不晓得我总生活在表层”。这是非常好的态度,但更好的态度也许是,“让别人晓得我总生活在表层”。

生活在表层,不去挖掘生活的终极意义,是继续活下去的一个办法。如果我们掀开生活的面纱,用显微镜观察他人和自己心灵中的每一个结构,生活很可能就此成为一个悲剧。

身处悲剧之中的人无法欣赏悲剧。一旦跳出,他会发现悲剧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而悲剧的黄昏正在来临。在悲剧的黄昏,不是英雄美人,而是微不足道者担当主角--灵魂里全是白发的年轻人,白发中荡漾灵魂的老年人。在悲剧的黄昏,我们点赞来过活。

二、“点赞党”眼中的赞究竟啥意思?

如果我说“点赞党”是社交媒体时代的最大网络族群,估计绝大多数网友都不会有异议。自从社交网站Facebook在2009年挂出表示“喜欢”的大拇指按钮后,点赞就迅速变成了最受欢迎的网络社交语言——数据显示,Facebook网站如今平均每日获赞5000万次以上;而在中国,从2011年7月到2013年7月,QQ空间“点赞党”规模已从2700万人猛增至3亿人,平均每日点赞超过2亿次。

  在网络社交的特殊语境中,“赞”已远远超出其最初的符指意义,转而成为一种几乎能表达所有态度的符号。于是,有人看到老同学上传婚纱照会点赞,看到朋友为分手伤心欲绝也会点赞;看到朋友生病会点赞开玩笑,看到有人被骗也会随手点赞;有人换新工作会被朋友点赞,有人几天不见“胖若两人”照样收获一堆赞……那个小小的拇指符号,俨然已成为想评论却不想敲字时的最佳选择。

  可以这样说,大多数“赞”所表达的态度,都已超越“喜欢”的本义。有时候,点赞的意义类似于论坛时代的“冒泡”,人们以留下足迹的方式证明自己的存在;有时候,点赞是非常巧妙的社交策略,它是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的关心,人们可以藉此向同事、上司、家人传递某些信息;有时候,点赞几乎没有实质意义,它只是在隐晦地告诉对方——虽然我很久都没联系,但我一直都在关注你。

  无论点赞者的真实意图如何,收集“赞”都是很多人乐此不疲的一件事。不少热衷于晒旅游、美食和各种社交活动照片的人,传完照片后每隔几分钟都会看看手机,数数自己收获了多少个“赞”,看看最在乎的那几个人有没有留下“已阅”的痕迹。这种心态其实不难理解,网络社交本身就是人们增强自我认知的一种途径,还有什么比随便更新一条无聊信息都能收到几十个“赞”更令人开心呢?

  不过,虽然每一个“赞”都意味着一个真实存在的关注者,但这种关注的层次无疑是非常浅的。在很多场合,点赞仅仅是一种礼节性的客套,甚至可能只是一些人受强迫症驱使的行为。这种零碎而且含混不清的态度表达,只会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碎片化、模糊化,它并不一定能转化为现实中的人际联结。

  以此来看,当我们动动鼠标和手指给别人点赞,传达的意思其实非常类似于日常交际中的“呵呵”或“已阅”——“呵呵”前不久被刚网友推选为“最伤人的网聊用语”,因为它常被用于表达一种皮下肉不笑的社交敷衍,点赞显然也与此类似;“已阅”则是客套地满足了一个人渴望被关注、被看见的社交需求,点赞也常常带有“我看到了,仅此而已”的意味,它甚至不指望得到对方的呼应。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尽管收到“赞”的人不一定很清楚点赞者的真实想法,点赞这个行为本身却已“出卖”点赞者的隐私。剑桥大学一项最新研究证实,通过研究人们在社交网站上点赞的内容,可以非常精准地识别一个人的政治倾向、宗教信仰、性别、种族和性倾向等隐私信息。换句话说,点赞是我们在社交网络时代留下的指纹和气味。不知“点赞党”们看到这个研究,是否会“细思恐极”?

 三、点赞狂魔存在的两大深层原因

自从Facebook在2011年加入了like(赞)的功能之后,其他社交网站争相效仿,无论大名鼎鼎的Instagram,还是我们熟悉的微博、微信,他们都加入了赞这个功能。

究其原因在于,赞这个功能能够给社交应用带来足够的价值。一方面从产品的角度上讲,能够解决当一个人看到另一个人的状态或分享时,想要说什么但又不知道说什么的困境。从而降低沟通的成本,进而促进人们社交。另一方面从心理学的角度则满足了两个具有连续性的行为。一,你知道我在关注你。二,不但关注你,而且还赞同你。说明咱俩是穿一条裤子的。这对于被赞同者的心理干预是要远大于赞同者的,而这种由于被赞同而获得的愉悦感也就会成为社会化分享的动力。

这也就是为何赞这个功能会出现的原因。

但是呢,任何设计在真正实践过程中,总会产生某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赞这个功能也不例外。

很快的就出现了这么一波人。就是无论你发的是高兴的还是郁闷的状态,无论你分享的欢快的或是低沉的内容,只要有赞这个功能,就一定会点一下。结果就是被赞者经常被这些人刷屏,也因此被人们成为点赞党,更有甚者称为点赞狂魔。

那么为何点赞狂魔会出现呢?

iDoNews 小牛在“惨无人道”的模仿和观察后,认为主要原因有如下两点:

首先,按照最先所说的点赞其实是一种通过愉悦他人,进而促进整个群体的社交生态。而点赞狂魔则正好相反,它是通过这种多频次的点赞来愉悦自己,进而破坏这个社交生态。具体来说就是,点赞狂魔通过多的让人厌烦的点赞,让被点赞者产生种种有趣的反馈,而这种反馈在点赞狂魔的眼中就是一种有趣的事情。深层次的原因可以用弗洛伊德的死亡驱动来解释,即是人们天生有着破坏的欲望。

其次,在手Q的附近的人这个功能里发现了这么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是随便几个人,他们的个人点赞能够很轻松的达到一万甚至几万的数值。这对于微博也好,微信也好,都是非常令人惊讶的数字。分析发觉很有可能是手Q本身用户群所导致这样的结果。我们都知道50/150法则,即是当人们只有50个朋友的时候,他就希望更多的拓展朋友圈子,而当朋友数达到150时,他就希望收缩圈子。所以对于绝大多数手Q的活跃者,他是更加希望拓展自己的朋友圈的,而这种需求就被高数量的点赞的行为所表现出来。

因此点赞狂魔的另一个原因也就慢慢的浮现出来了,就是通过疯狂的点赞,来获得别人的关注,并且这种关注由于有“点赞狂魔”的标签推动,进而会留下更深的印象。当然为何会希望被关注,想来肯定也是跟性驱动有关了,此处省略二十七个字。

因此我们也就知道了,为何点赞狂魔这一类人会出现。一方面是一种内在的破坏欲的释放,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这种特别的方式,来获得更多的关注。

时间: 2024-10-31 08:51:10

点赞狂魔这种“病”是如何炼成的?的相关文章

大数据变现之琅琊榜是怎样炼成的

文章讲的是大数据变现之琅琊榜是怎样炼成的,在如今的大数据领域,大数据变"现"已经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所谓的变"现",就是利用对数据的收集处理后给企业以决策引导,从而为企业带来真实的价值和财富.而想要变现,其中一大难点就是如何在特定的场景应用合适的数据和大数据技术.那么,在传统行业之一的影视行业中,大数据是如何发挥其作用的呢? 上周,IT168主办的2015 SACC中国系统架构师大会于周六完满落幕,大会的三天议程中,许多专家及业内人士到场交流学习.在SACC的&

友加炼成记:专注90后陌生人约炮,随时可去秀场开店

8月27日凌晨消息,友加创始人之一的胡铸韬近日接受新浪科技专访时透露,目前友加累计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0733.html">注册用户近3000万,月活跃用户逼进1000万,绝大部分注册用户是15到25岁的年轻人. "我们的用户非常年轻,更重在表达自我,需要他人倾听."胡铸韬表示,因此用户内容产生更随意,更碎片化.更轻娱乐.更自我.符合90后行为习惯和心理需求. 在他表示,现在的90后用户空闲时间多,喜爱热闹,

一个网站的炼成

本文背景:主要以媒体中国(www.cn-media.com)建站的经历做为引导,指出一些观点和思想. 媒体中国是一个以信息分享为主的交流平台,以"观点评论.调查.思想分享.共参与"为主导方向. 更多的背景资料请访问http://www.cn-media.com/seit.shtm 本文评点:观点本没有统一可言,如果读者觉得有误欢迎指正交流.邮件:21media@163.com 述 记得媒体中国(www.cn-media.com)是03年的一个夏季正式发布的.起初只是,纯个人爱好而建的一

优秀博客是如何炼成的?

今天看到方兴东写的一篇文章"优秀博客是如何炼成的?",文章是去年写的,不过现在看看也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 其中有几点不能苟同:使用真实的姓名在中国的环境内是极不现实的,很容易吃大亏.关于哗众取宠,贩卖个人隐私,下半身写作等等,我记得方兴东的博客中国不正式靠这些起家的吗?后来不是还特意请来木子美来做市场总监吗?看来方兴东的记性也不太好啊.另外我替方博士补充一个,那就是要有政府公关能力,把那些海外的BLOG服务全都封了(目前只有MSN SPACE还没有被封,大概因为微软的名头比较大),W

一个网站的炼成-媒体中国

媒体 本文背景:主要以媒体中国(www.cn-media.com)建站的经历做为引导,指出一些观点和思想. 媒体中国是一个以信息分享为主的交流平台,以"观点评论.调查.思想分享.共参与"为主导方向. 更多的背景资料请访问http://www.cn-media.com/seit.shtm 本文评点:观点本没有统一可言,如果读者觉得有误欢迎指正交流.邮件:21media@163.com 述 记得媒体中国(www.cn-media.com)是03年的一个夏季正式发布的.起初只是,纯个人爱好而

企业站点SEO是怎样炼成的

对于企业站来说SEO们经常会遇到网站无内容可更新,找不到相关的行业网站的友链,在推广优化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尴尬,下面A5站长网SEO诊断团队(http://seo.admin5.com/seozhenduan)在这里和大家简单的说下最常见的企业站SEO是怎样炼成的,怎样克服企业站自身尴尬的境地? 内容更新 原创成难题 相信企业站的SEO们都有同感,为了搜索引擎蜘蛛每次来抓取有新的内容,企业站每天都要保持网站内容的更新,可网站基本上又没有对应的栏目或是很难找到此方面的信息,想要原创企业站的内

外链是怎么炼成的 一个SEOer的经验分享

网站优化,无非是内部优化和外部优化,两种方式相结合,只要网站内部结构组织好,保持文章内容的原创度,持续更新,然后再加上持之以恒的外部链接建设,那么你的网站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那么外链是怎么炼成的呢?这里总结了一些外部链接建设经常用到的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软文投稿 效果是最好的一个,也是新手seoer比较头疼的方式之一,其实,只要在工作中,总结经验,结合实际问题,写出自己的感受,文笔通顺,表达清楚,一般还是很容易通过的,投稿网站的包括像admin5,chinaz这种免费的站长门户网站,通过率还

月入2万的SEO是怎么样炼成的——重获新生

之前我已经写了<月入2万的seo是怎么样炼成的--初出茅庐><月入2万的seo是怎么样炼成的--跌倒谷底>,虽然很多朋友都不屑于看这种文章,而是喜欢追求一些seo方面的术,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nofollow.相信有很多朋友都会非常的纠结于这个nofollow,以为用好这个 nofollow就好像是学会了一种高超的seo技术一样.其实真的是这样么,如果有时间你可以看看A5的首页有木有,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seo很迷茫的原因所在,包括之前我也是一样,太追求术了.   闲话不扯,咱们

百万级应用是怎样炼成的:基于产品与推广

自从乔帮主推出APP Store 构建起一个可循环的生态系统后,移动互联网行业开始火热起来,继而蔓延到中国,甚至影响到整个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可以这么说,APP Store出现的那年是移动互联网的元年.这两年,移动互联网成为互联网行业最热的词语,不管你是个人开发者.初创企业还是互联网巨头,都以各种方式开发 出移动互联网产品,寻找新的蓝海.而在上周,业内朋友推荐我看了极客公园<百万级应用是怎样炼成的>的视频,颇受感染,深受启发,同时结合业内前辈的经验 与自己的经历写下此文,希望正在观看的你能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