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三方专业电子商务研究机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国内首份电商法律报告《2011~2012年度中国电子商务法律报告》。报告显示,不正当竞争、行业垄断、知识产权侵权等成为电商企业发展瓶颈。
七成电商有法律诉求
报告显示,70%的电商企业表示发生过法律纠纷,超过半数的企业表示因法律纠纷导致经济损失。在电商企业对电子商务法律类别需求调研中,76.92%的企业选择网络不正当竞争和垄断;76.92%的企业选择知识产权;53.85%的企业选择投资融资;30.77%的企业选择电子商务行业的行政许可(例如支付牌照);46.15%的企业选择电商税收。
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律师张延来认为,从调查结果来看,企业法律纠纷类型集中在不正当竞争、行业垄断、知识产权侵权、合同纠纷、劳务纠纷、财产纠纷、行政处罚、网络传销等方面。其中,前三者纠纷一般来自于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和竞争对手。
报告对2011年~2012年间发生的电子商务领域典型法律案例进行盘点,国内专业电子商务律师对各典型案例进行深度剖析解读。
其中,近来热门的“京东、苏宁价格战被处罚案”入选“2011~2012年度十八大电子商务领域典型法律案例”。张延来认为,价格战并非等同于违法行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价格战是一种常见的竞争手段,关键在于如何规范价格战在合法的限度内进行,不伤害消费者利益和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
同时,报告对近来争议较多的“太平洋(601099,股吧)直购网涉嫌传销案”也进行深入解读分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律师赵占领认为,辨别网络传销的原则有两个,是否存在虚假交易,及返利过程中是否存在发展下线。通过规则设计,把正常的积分返利由消费返利变成投资返利,而正常消费返利的比例远低于投资返利比例,则涉嫌违法。太平洋直购网具备了拉人头、收取入门费牟利的初步特征,有意打了一个擦边球,或涉嫌违法。
“电商立法”时代到来
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我国尚无针对网络商品交易的相关法律,使得国内电子商务发展出现诸多问题。价格战、虚假促销、快递乱象、售后服务、信息泄露等问题日益凸显。
在此背景下,通过立法加强网络信息保护,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呼声,针对网络信息保护的立法被提上日程。
为此,第一部针对国内电子商务实物与服务监管领域的《网络商品交易及服务监管条例》已在2012年列入立法计划。同时,2012年,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电子商务试点专项的通知》(发改办高技[2012]1137号)明确提出,由质检总局“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建立涵盖电子商务全过程的标准体系”。
这预示着在电商领域,标准也将逐渐崭露头角并发挥重要作用。记者与国家标准化研究院沟通后得知,我国在电商领域的标准建设还处在空白的阶段,电商标准制定的空间和范围非常大,考虑到电商产业的特殊性,电商企业参与标准制定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