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不死 只是凋零

  看过太多吐槽人人和陈一舟的文章,不是正在沉默中的巨轮,就是离死不远的恐龙,但至少直到今天,人人依旧在唾沫声中活得还算可以。刷状态,水人人,这样的日子几乎是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仿佛没有了人人(校内)的大学时光是不完整的。倘若它真如众位朋友所说的是行将就木,那我们这些习惯于怀旧的8090后,岂不又多了一个感怀青春逝去的对象。到时候是不是应该为陈总拍个《中国投资人》呢?

  

  今天就换个角度来看看陈一舟和它的人人吧,来说说它为什么还能生,但又为什么大家都认为它会死。

  

  一、哥水得不是人人,是寂寞

  

  麦克卢汉曾说媒介是人的延伸,而在这样一个互联网社会化属性愈发强烈的时代,人的社会关系网
其实也随之延伸了。我们可以用微信摇一摇,也可以用陌陌约一约,可以在论坛里聊天打屁,也可以在游戏里吵个天翻。但问题是,虚拟的世界并没有给我们带来
多少满足,现实越热闹,内心越空虚。

  

  调戏siri娘变得流行,以及之前人人上那只小黄鸡带来的热潮,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我们这一代人内心的空虚寂寞冷。大家很少坐下来聊上很久,但却可以和一个机器人扯上一大通。当然,话又说回来,摆个真人在我面前,我也不敢像对siri娘似的那般调戏啊。

  

  人人其实更像一种线下社交关系的线上化,人人好友大多会是自己同学,外加学长学姐、学弟学妹,反正总有一个“学”字,这其实也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它的发展,不过这个后面再说。

  

  对于广大白领上班族来说,每天还有繁重的工作和拥堵的交通,既让自己疲于应付,又是居家必备之吐槽对象。但对于人人的主要用户群体大学生们来说却不是这样,他们需要很多东西才能全方位的填充他们除考试周外的其他时间。

  

  人人某种程度上就是这样一个打发无聊时间的工具,于是我们看到刷人人成为广大学子们上课时的必备功课,正如那句话,老师讲课吸引度和手机流量使用度是成反比的。很
多人都在拿人人的
alexa排名说事,确实人人最近的排名已经掉到了全球132位,中文排名24位,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人人在无线端的流量增量是多少,或许这很难统计,但是随便找一个学生的手机看一下它一个月有多少流量是花在人人上就好了。当然,或许去课堂上偷看一下大家在干什么可能会有更直观的感受。

  

  可问题是无聊不能通过其他途径打发吗?屌丝们宅宿舍打游戏,高富帅们约软妹子出来玩,但是有的需求目前来看只有人人可以满足。尽管需求这个词已经被说烂了,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人人满足了学生群体一定的刚性需求,这也成为了其不会死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我们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刷人人这个词非常形象地表现了用户对于人人的使用情况,大多数人往往不停地往下刷新,直到看完所有没有看过的状态,同时也会不停地刷新页面,以免自己遗漏下新的状态,这多少有点人人焦虑症的感觉。

  

  但这并不是焦虑,而是一种恐惧,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他们害怕失去对周围信息的了解,尽管他们宁愿宅在宿舍里。他们通过在人人上发状态和图片,回复与评论来维持着自己现实的社交关系网。他们害怕自己一旦错过什么,或者离开人人,自己和很多人的联系就会就此断掉,当然事实上或许也确实如此。

  

  而那些在人人上不停地更新状态的用户,又何尝不是出于一种恐惧,恐惧于失去外界对自己的关注,恐惧于自己失去了在整个群体当中的存在感。

  

  更何况,每个人心中多少总会有点窥私欲,能够看到别人的动态,然后在自己的大脑中YY一下,有时候可比看上一部日本文艺片舒爽得多。看到自己心目中的女神冲着自己笑了一下,然后发现女神在人人上发了两句意味深长的诗句,于是便开始自行脑补,尽管事实上她只是看到她的高富帅男友捧着玫瑰花恰好走在后面而已。

  

  但也正如罗斯福的那句话,我们所恐惧的只不过是恐惧本身,当人的心智更加成熟时,这种恐惧所给人人网带来的效应就降低了。于是我们看到,人人用户的活跃度往往是在大一时达到顶峰,往后便是递减的了。

  

  一方面,大家发现了这种虚拟社交给自己所带来的实际价值实在是不多,更多地只是在浪费时间,而随着大学新鲜劲的过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未来有了规划与思考,大家并不是那么无聊了,也并不是那么害怕与周围的人缺乏联系了。

  

  另一方面,恐惧有的时候是会变异的,如果说最初不停地发状态,然后各种回复、评论、转发是因为害怕被外界遗忘。那么随着用户的日益成熟,用户很久不发一条状态正是因为怕被外界注意。问及这个问题时,不少人都说随着大学生活的不断
深入,每发一条状态所经过的思考会越来越多,害怕其可能引发一些不好的后果,以至于最后就懒得考虑了,索性一条不发,只是看看别人的状态。但问题是大家渐渐都这样之后,人人对于用户的黏度也就越来越弱了。

  

  三、用户惯性,一个美丽的错误

  

  之前也有文章说用户还没有使用人人就已经开始逃离,因为新浪微博、QQ空间提前把用户劫走了。后者我同意,前者我个人坚决反对。

  

  QQ空间是高中以下青少年最常用的SNS网站这个毫无疑问,我曾经也做过这样一个小的调查。因为他们一般都有QQ号,自然而然地就开通了QQ空间。再加之腾讯各种钻、各种装饰、各种特权对于中国青少年的强大杀伤力,QQ空间劫走这些用户再正常不过。而对于一二线城市的青少年来讲,微博也是他们很常用的工具,只不过社交功能对于他们来说弱一些罢了。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用户会逃离人人,因为随着他们进入校园,他们会发现,QQ空间只能和高中之前的同学互动,而这个校园中的大多数人都在用一个叫“人人”的东西。布劳曾提出过一条重要的社交原则——接近性法则,我们往往会和那些与我们处在相同的社会位置、有着共同社会经验和角色的人进行交往。随着进入大学,我们与周围的大学同学所建立的连接越来越强,而与过去的高中,甚至是初中、小学的同学联系越来越稀疏。此消彼长间,用户还是会转移到人人上,而逐步减少对QQ空间的使用。这样一来,线下社交关系并没有能够转移到QQ空间上,而依旧留在了人人上。

  

  如此循环往复,一级又一级,人人在这样一种强大的用户惯性支撑下不断运转着,但是这股惯性却没能将人人推出校园走向社会,而是成为了人人最美丽的错误。

  

  正如当初那些用QQ空间的人踏入大学时发现这里是人人的天下一样,当这些用着人人的大学生踏上社会时也会发现,原来外面是微博的世界。

  

  四、熟人社交的悖论

  

  吴军在《浪潮之巅》中不断地再强调企业基因对于企业的影响,或许人人便是受困于这样一种熟人社交的基因吧。

  

  熟人和社交,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怎么看怎么别扭,既然是熟人了,还谈什么社交啊。但人人正是这样的一个产品,我前面也曾说过,它其实是把线下的现实社交关系移植到了线上,再加之其实名制的特点,使得其用户联系缺乏扩张性,因而不能将其庞大用户群所带来的网络效应最大化。

  

  我们看到人人更多地是依赖于游戏、广告、会员这样基于对个人用户挖掘所带来的利润,却不能通过用户之间的联系产生效益。尽管人人也有送礼物这样的功能,但是人人礼物的页面访问比例只有0.39%,这个就很说明问题了。基于个人用户去挖掘利润,太慢了挣不到钱,太快了又有可能透支用户,以至于人人弄得是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关于这方面的分析之前诸多朋友也都写文谈过,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熟人社交并不意味着它完全只是巩固已有社交网的工具,而不
具备延伸人脉的功能。但是不知道大家听过这样的对话么?

  

  A:你
认识她啊?

  

  B:不不不,我只是加了她人人。

  

  人人就是这么悲剧,从线下到线上容易,从线上到线下却缺乏连接,或许这也与中国人的性格、以及很多更深层次的因素有关,因而即便是亦步亦趋地跟着
Facebook,也可能一不小心就“非死不可”了。

  

  人人有一个好友推荐的功能,但大概是以共同好友数为推荐标准,于是有人便把那些推荐的好友都给加上了,再然后悲剧就发生了。当他打开人人的时候,发现被一群不认识的人给刷屏了,真正自己想看的那些好友状态却不是那么容易找到了。当然要是这其中再有一两个是那种转发广告的账号,那可就真算中头彩了。

  

  由于存在这种信息过载的可能,所以很多人在新加好友时往往会考虑一下,或者是慢慢地不堪忍受而逃离人人(人人删较多的好友还需要验证)。至于那些能够有一堆不认识的好友,依旧怡然自得刷着人人的高人,流光默默膜拜。

  

  而人人在
陌生人社交的领域和陌陌、微信相比,更是没什么竞争力,有人会拿实名制(虽然不严格)的人人约炮么?即便是从人人上找到白富美,难道就靠互相留言沟通吗?

  

  人人貌似只能成为
寻找女神照片的利器啊。

  

  五、社交的命做不了内容

  

  在微博上,或许你可以和本人有着很大不同,发各种图片、文字,而在人人上,所表现出来的那个你,却往往就是那个呈现在朋友面前的你。

  

  因为微博上除了少数关系不错的朋友之外,很多人可能仅仅是因为你发的图片不错而关注你,但在人人上,别人关注你的原因却是你这个人本身。微博是基于内容的产品,而人人却是基于社交的。

  

  大学生们有着充足的时间和认知盈余,但是却少了隐私性这个互联网内容生产的最大保护伞。人人用户所生产的内容就是给自己社交圈子内的人看的,这些内容就是他本人的人格特质的投射,因而发布时往往会经过各种考虑,大大降低了用户自主创造内容的热情。

  

  从人人首页与人人分享77.74%对21.65%的网站访问比例来看,用户使用人人更多地还是在看好友状态,而非那些在上面分享的内容。而不能依靠众包生产的力量创造优质内容,只是依靠像卢思浩这样的青春励志写手,如何能让用户乐于分享呢。

  

  人人这样一个带着社交基因出生的产品,天生就没有做内容的命,又怎么能苛责它做不出好的内容呢?

  

  尽管质疑不断,但我想人人并不会真的死去,除非有重大的技术变革产生,因为现在有太多支撑着它活下去的理由。只是,一个产品并不怕没有现在,却绝不能看不到未来。

  

  或许人人不死,只是凋零。

时间: 2024-10-06 15:08:34

人人不死 只是凋零的相关文章

最新科学研究否定瘦人易死于肺癌观点

据国外媒体29日报道,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肥胖和因心脏病死亡之间的联系,可能比人们以前认为的还要密切,而体重过轻和健康问题之间的联系可能被夸大了. 以前的研究发现,比正常体重指数(BMI)高,死于心血管病的风险就更大.体重指数是不健康体重水平的一个指示器.研究还显示,体重过轻(或者体质指数较低)的人,死于呼吸道疾病和肺癌的概率更高.然而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和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的科学家表示,他们发现人们低估了超重或肥胖与死于心血管病之间的联系:并夸大了体重过轻和健康问题之间的联系. 该研究发表在<英国

人若死了,网络遗产怎么办?

你可能已经决定好了,到时候房子给大儿子,顺治年间的传家宝给二儿子,(小儿子不照顾我一个子儿都不给他).但是你的5位qq号,翻墙Gmail邮箱,百度云里的几百G的资源,留给谁呢? 这些网络帐户,悲伤的家属们都想一探究竟,可能是为了寻找你生前的照片,也可能是为了解决遗产归属.可是,你真的想让你年迈的母亲看到你当年偷偷申请的百合网帐户,或者让你老伴看到你的每一封电邮? 标准法律委员会(Uniform Law Commission, ULC)的成员致力于州内法律的标准化,周三他们颁布了一项方案,计划让死

RSS不死只是凋零:感谢Google Reader的岁月

原谅我用如此抒情的方式来回应Google Reader被宣布即将停止服务的消息,在很多人心里,这一天迟早会来,而且注定令人猝不及防. "我们2005年推出Google Reader,方便人们发现内容,并随时查看最喜爱的网站.尽管这款服务拥趸众多,但过去几年间,它的使用量已经下滑了.因此,我们将于2013年7月1日关闭该服务.在接下来四个月里,对其他RSS服务感兴趣的用户和开发者可以使用Google Takeout导出订阅等数据." 这不是Google第一次砍掉自己曾经的明星产品,iGo

Facebook漏洞致用户显示人已死 扎克伯格也挂了

本周五,Facebook网站出现了一个漏洞,这个漏洞导致用户个人资料页面显示用户已经死亡. BI的多位员工周五下午也声称在他们的Facebook资料页面看到了上述信息,这个漏洞甚至还影响到了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 截至美国东部时间11月11日下午4时(北京时间11月12日凌晨5点),有用户开始声称,这则消息已经从他们的个人资料页面中删除了.随后,Facebook方面也向BI发送了声明.在这份声明中,Facebook为这个"恐怖的错误"

华为还要死多少人?华为员工乔向英昨猝死,第36位!

问题描述 华为还要死多少人?华为员工乔向英昨猝死,第36位!来源:cnBeta作者:***发布时间:2007-12-811:30:23查看评论 各位同事: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向各位通告,2007年12月5日上午,在深圳华为项目工作的技术部乔向英同事在宿舍起床后进入洗手间梳洗时突然莫名倒下,同宿舍其他同事发现后立即拨打了120.120经半个多小时的紧急抢救,仍然不能挽回乔向英同事的生命. 据今为止,类似事件已经是第36个了! 注:cnBeta在华为的内线也已证实了该消息. 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二:Nu

五年来阿里变化太明显,以至于今年双11让人觉得淘宝死了

五年来阿里变化太明显,以至于今年双11让人觉得"淘宝死了,天猫活了" "我们要把电子商务市场的60%拱手让给别人,这是我们不能接受的" 文章概述:电商对传统零售行业的冲击,在2013年底达到了一个转折点.随着海尔.茵曼.优衣库.美特斯邦威.酒仙网等品牌相继进驻天猫,阿里也在掂量着自身C2C和B2C的内部裂变.其竞争对手京东.苏宁.易迅也在快速成长.电商平台的商业逻辑似乎是"蛋糕是大家"的,有更多的买家,流量越大,平台的话语权就越高. 电商袭来 全

站长感悟—源码人变态人格分析

在网络中待的时间太长了,人似乎也变的变态起来,总是觉得自己就如网络中的一个数据包一样,一回被操纵鼠标的人发到这,一回又发到那,仿佛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在那了. 以上有点走题,正题开始: 既然要分析,就先说自己吧,省的N多愤青看完以后开始骂我,^_^  第一类:暂且称之淫身之人,这类多不多我不知道,反正我觉得不多,曾经是热血青年,以为这个网络就是应该完全共享的,自己有什么那怕是费了多大的劲搞来的,只要有人需要就直接送出去,自以为多个朋友多条路,那曾想东西送出去以后或者是犹如石沉大海,只是在跌入

2012,独立B2C已死!天猫战后观格局

虎嗅注:在整整半年前的5月13日,电商分析师李成东为虎嗅(那时还未正式上线)写了第一篇文章,题目是<传统零售公司或将面临柯达命运>,谈到电子商务渠道对传统零售渠道商的灭顶式冲击.在这半年里,我们看到京东作为新兴B2C与传统零售大佬苏宁的对决,看到天猫淘宝创下一日狂卷191亿元的全球零售单日记录. 对未来不能再迟疑. 而当下的电商格局是怎样的呢?在虎嗅上线半年之际,李成东应虎嗅之约写出这篇"电商年度观察",希望对大家理解该产业有所帮助. 他的主要观点是: •独立B2C已死.

创业路上难免遇到困惑成功人士的心得可以伴你拨开迷雾

⒈ 大师兄.大师兄,现在二师兄的肉比师傅都贵了喔! -- 佚名 ⒉ 社会的进步让你有钱投资身体,社会的压力又让你出卖了健康的身体. -- 佚名 ⒊ 做学问,不能靠二手货,不懂的字,要查<说文>,查<尔雅>,查<水经>.要查这个字第一次出现的地方,这样才可靠.<辞源>这一类书,是二手货.我们做学问要有穷根究底的精神才行. -- 古直 ⒋ 董事长是从基层业务员一步一步做起来的.我当然遇到过令人窝火的顶头上司,但没有一走了之.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在,原来的领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