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那些年的云计算厂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在日新月异的IT领域,飞速迭代的技术背后,总是伴随着相关企业的起伏跌宕。短短数年在传统行业看来也许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IT行业来说则常常是沧海桑田。因此许多资深IT人每每谈论往事,总是会忍不住唏嘘感慨。
回首当年,起步较早且在国内市场红极一时的云计算厂商名单着实不少,以至于我们可以轻松列出阿里云、盛大云、新浪ASE、百度BAE、华为云、世纪互联、天翼云、腾讯云……等一长串名单。眼见云计算正在神州大地上风起云涌,然而当年那些叱咤风云的云计算厂商如今安在?
阿里云:不但走得早,还要走得好
作为国内最早的云计算厂商之一,阿里云起步于2009年,并于2012年8月启动“站上云端”项目,帮助中小网站从传统服务器向云端迁移。在与中国最大的虚拟主机提供商中国万网合并后,阿里云不但吸收了万网的用户及渠道,而且在IDC领域也开始攻城拔寨。目前阿里云已经成为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增长最快的业务板块,并常被人们称作“中国的亚马逊”,但其实两者在业务种类及商业模式等方面都有不少区别。
自谷歌的AlphaGo击败李世石以来,人工智能瞬间成为了全民关注的焦点话题。然而AlphaGo的高冷范,却让普罗大众感觉难以接近。然而就在此时,另一位人工智能——阿里云小Ai却以神秘嘉宾的身份亮相《我是歌手》总决赛,要跟听众的6亿只耳朵进行歌王预测PK!最终小Ai准确预测出容祖儿被淘汰,张信哲、黄致列、李玟晋级,并以42%的胜率一举命中总决赛歌王李玟,三轮比赛全部预测准确。
随着媒体的集中报道和社会关注,阿里云小Ai正在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人工智能“蝴蝶效应”。而云计算的魅力,也将通过这种接地气的方式被更多人认知和接受。
盛大云:令人唏嘘的云计算先驱
很早就在云计算领域开始布局的盛大,一度号称是“中国最完整的公有云平台”。早在2009年,盛大集团就针对“虚拟化和云计算”立项进行研发,并于2010年初正式将云计算列为未来十年发展三大战略之首。2011年盛大云更是突飞猛进:1月成立盛大云计算创新院;7月推出盛大云平台开始公测;9月盛大云成为盛大集团子公司开始独立运营;10月开始对外提供收费云计算服务。2012年3月,盛大云又推出了数据库云和网站云服务。
不过很快盛大云就厄运不断:先是旗下号称“永不丢失的云中记事本”麦库记事本APP在2012年4月被用户发现有不明故障;紧接着2012年8月盛大云物理服务器磁盘损坏导致用户数据丢失;随后盛大云官微发表声明“建议您在云主机之外也做好数据备份”,更是让无数用户大跌眼镜。事故的频繁发生和糟糕的应对措施,直接导致业内人士对盛大云的信心大为动摇。在经历了业务的长期萎靡以及好几任负责人的离职之后,曾经高居盛大集团“未来十年发展三大战略之首”的盛大云虽然还没有像其他一些部门那样被“清理门户”,但是也已徘徊在了集团业务的边缘。
不过人来人往的IT江湖,总是不缺各种传奇与精彩故事。不久前,前盛大游戏总裁凌海又重操旧业创办了蝴蝶互动,并推出了HTML5游戏《传奇世界H5之王者归来》上。截至2016年3月,该游戏月活跃用户已高达200万,月流水超过1500万,再度创造了一个传奇。然而在云服务提供商的选择上,由几位前盛大高管创办的蝴蝶互动,最终看上的却是自己当年的竞争对手——阿里云。
新浪SAE:首家公有云计算平台
新浪SAE(Sina App Engine,新浪应用引擎)的起步甚至比盛大还要早。作为国内首家公有云计算平台,新浪SAE于2009年8月由新浪研发中心开始内部开发,吸纳了亚马逊、谷歌等公有云巨头的成功经验并加入了自身的技术特色,于2009年11月3日正式推出第一个Alpha版本。
新浪SAE的目标用户主要有两类,一类是Web开发者,另一类是普通网民。其技术开发团队虽然人数不多,但是作为国内首个公有云计算平台,新浪SAE仍然为国内云计算市场培养了不少技术中坚。
百度BAE:面向开发者服务
与新浪SAE类似,百度BAE(Baidu App Engine,百度应用引擎)是百度推出的网络应用开发平台,旨在为开发者提供稳定、可靠的应用托管服务和丰富的组件支持。
2012年12月25日,百度BAE开始针对“云环境”和“云存储”服务进行收费。由于在推出时间、知名度上都较新浪SAE有不少的差距,百度BAE为了吸引开发者入驻,其收费价格要略低于新浪SAE。
华为云:目标远大的实力派
华为进军云计算市场的时间也不晚,早在2010年的华为首届云计算大会上,任正非就给华为云描绘了未来的蓝图:“华为在云平台上要在不太长的时间里赶上、超越思科,在云业务上要追赶谷歌,让全世界所有的人,像用电一样享用信息的应用与服务。”
在将云计算作为支撑未来公司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后,华为开始大张旗鼓地进军云计算市场,其目前的业务重点主要是拓展以IT产品线为重要支撑的企业业务。值得一提的是在开源云计算领域,华为旗下庞大的工程师队伍和深厚的技术沉淀,也让其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2015年下半年,华为云又给自己立下了“未来5年100+亿美元”的宏伟目标。
世纪互联:折戟沉沙的云快线
作为IDC厂商,世纪互联其实很早就开始了在云计算市场的布局——2009年1月即推出了基于云计算及IaaS平台的云快线业务。即使是在2010年净亏损达到2.47亿元人民币的前提下,世纪互联依然坚持IPO并最终成功上市。然而就在不久之后的2011年10月,云快线却宣告其经营战略失败并将部门解散,当时在业界掀起了轩然大波。
随后世纪互联开始调整公司战略,频频与国际巨头开展合作。2013年6月6日,微软Windows Azure公有云服务落户世纪互联,成为首个在华落地的国外公有云品牌;2014年9月23日,基于IBM全球统一标准的企业级云平台CMS(Cloud Managed Services,云管理服务)企业云在世纪互联正式上线;2015年10月15日,IBM携手世纪互联宣布将云计算平台Bluemix正式引入中国。世纪互联似乎在以此不断向人们强调:“我们是巨头入华的第一选择。”
天翼云:运营商也玩云计算
这可以说是电信运营商进军云计算市场的代表。2011年8月31日,中国电信正式对外发布天翼云计算战略、品牌及解决方案,宣布计划在2012年正式推出云主机、云存储等系列天翼云计算产品。作为国内对外发布云计算战略及解决方案的第一家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此举也彰显了运营商对中国云计算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极为看好。目前天翼云的云计算产品及服务主要包含云主机、云服务器、云存储、对象存储、CDN、内容分发、大数据、桌面云、大数据分析、云主机租用、云主机试用等。
腾讯云:实力强劲的后起之秀
只要谈起IT,似乎都很难绕过BAT。然而在BAT三大巨头里,腾讯云初期主要是服务于腾讯集团内部的QQ、微信、游戏等业务,一直到2013年3月才开始“内销转出口”,对外全面开放并为用户提供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DN、对象存储服务等基础云计算服务,腾讯云分析(MTA)、腾讯云推送(信鸽)等大数据运营服务,以及包括游戏、移动应用、视频、微信等一系列行业解决方案。
2015年9月,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表示未来5年将在腾讯云上投入超过100亿元。随后腾讯云与甲骨文的战略合作,也帮助其进一步完善了PaaS服务体系。2016年3月29日,腾讯云更新了品牌LOGO,推出“黑石-混合云Plus”、“云+CDN”等升级产品并公布了“出海”计划。
上云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虽然随着云计算市场的迅猛发展,目前国内几乎所有重量级的IT巨头都已经进入了云计算领域。但是看看从2009年以来的云计算风云史,我们不仅要心生疑问:在数年的群雄逐鹿之后,这些厂商中又有几家还能笑傲江湖?企业在上云的时候,又应该如何选择云服务提供商?
以前面提到的天翼云和世纪互联为例,这两家云计算厂商实际上走的都是IDC的路线。而其他某些厂商,要么正面临业务萎靡无米下锅的尴尬,要么正在逐渐压缩云计算产品及服务的种类与范围。当日后云计算市场竞争加剧,需要各家厂商比拼用户体验、响应速度、技术实力、运营能力、资金财力甚至生态圈资源的时候,那么整个行业就即将迎来一场大洗牌。也就是说,如今这种群雄争霸的局面,在数年之后尘埃落定时,预计也就能够剩下三到五家。
换句话来说,当洗牌来临的时候,目前活跃于国内云计算市场的大部分厂商,要么被实力更强的对手并购,要么直接关门倒闭,没有第三种选择。如果属于前者,那么被并购厂商的企业客户及相关数据还有可能被下家接收;然而如果属于后者的话,那么这对于上云的企业无异于一场灭顶之灾。
上云有风险,选择需谨慎。在面对眼花缭乱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时,您是否确认自己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