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说机器学习被严重高估 这事不靠谱

大多数IT专家普遍认同机器学习在增强搜索引擎能力以及万物互联方面展现出巨大的价值,但机器学习在网络安全方面的价值却一直处于争议状态。

比如想知道哪些员工正在计划离职或带着企业的专有资料一去不复返的话,机器学习就可以帮你做到。只需要大约一周的基线数据梳理,就能获悉哪名员工要走或是可能对公司不利。同时,还能预测一天中哪个时段需要哪个层级的带宽,人们将会访问哪个端口甚至哪个网站。机器学习通过对时间基线数据的处理,发现有所不良企图的员工,其速度比传统人力资源部门要快得多。

虽然机器学习在网络安全方面的应用相对较新,但它拥有“革命性”的潜力。赛门铁克前首席技术官,阿密特·米塔尔(Amity Mital)认为,在当前网络安全的混乱状态中,机器学习是为数不多的希望灯塔之一。

每个系统都可能被玩坏,我们应该问的问题是:如果没有机器学习,问题会严重到什么程度?

但也不是所有的专家都认同机器学习的革命性力量。

安全初创公司Bromium首席技术官西蒙·克罗斯比(Simon Crosby)声称:“机器学习是网络安全最新一场白日梦。安全没有万灵药,根本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些工具有用。”

这一论调非常符合美国咨询公司Gartner的结论,该公司将机器学习列入了其2015技术成熟度曲线中处于“过高期望峰值”的5大技术之中。

但还有很多安全专家,虽然也同意网络安全没有万灵药,但说机器学习是白日梦的说法也过于极端了。

是的,机器学习不是万灵药,但在一个部署了数百万美元的安全防护措施的企业,被黑客攻击而造成巨大损失的威胁依然时刻存在。机器学习,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加任何考虑地做任何事。还有很多事目前它做不太好,因此应该在机器学习上投入有经验有技能的人才,将之导向情报工作。

当有了足够的数据,也能够理解为什么这些数据呈现出某些特定的趋势的话,我们就能将预测准确度改善至90%以上,甚至会超过99%。这意味着,不仅可以简单问机器“我下周会被攻击吗?”,还可以具体到“我会在下周二下午3点受到来自某国的攻击吗?”,甚至“下一次攻击的时间、形式、来源、攻击者都可以预测。”

在今天,这种预测达到很高准确度的例子屡见不鲜。更为复杂的算法不仅仅是可能的,而且已经在被实际运用了。Gartner的技术成熟度曲线结论很可能大错特错,机器学习不仅没有被过高期望,相反明显地被过低期望了。

当然,在承认机器学习是个强有力工具的同时,同时也要看到其不成熟的一面。如不久前,见诸报道的“谷歌对确定流感爆发期的预测严重不准。”

这表明,虽然机器学习在发现事物相似性上有着巨大的优势,但在发现异常上可能没有想像的那么好。事实上,关于异常行为的任何讨论都建立在正常行为可能会发生的前提下。对于恶意攻击者来说,他们完全可以把攻击隐藏在正常行为之中,甚至他们还能够把系统训练成视恶意行为为正常行为。

困难归困难,每个系统都可能被入侵。但如果没有机器学习,问题会严重到什么程度?的确,机器学习不能替代人类,但机器学习能替代人类进行自动化识别。简而言之,机器学习就是通过数据集的分析,找出模式,并定义哪些是正常行为哪些是异常行为。而攻击者误导系统让“模型中毒”的方法,则可采用每个数据源应用多个模型的方法来抵御。这就意味着采用模型中毒方式的攻击者必须对用来检测危险行为的所有模型都了如指掌,无异这是非常困难的。

机器学习的部分能力在于能识别上下文,比如:“某人有权执行某项特定动作吗?在哪里以及何时执行等等。这意味着一个简单的预测能带来将60GB防火墙的需求降至6GB的效果。而且其可能性还远远不止这些。

机器学习是目前最火的话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如今有了更好的数据存储和更高品质的数据供我们更快地处理。”

那种认为机器学习被过度炒作的认知可能是因为其在网络安全方面的应用还相对较新,而且机器学习更难以应用到网络安全领域。要知道安全圈的人不喜欢分享数据,没有企业会告诉别人“我被入侵了,这是我的防火墙流量日志,给我看看你的呗。”而且,很多科技公司都还没意识到自己已经成长为大数据公司。

但机器学习将会很快达到在网络安全中广为应用的那一步,因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已经提供了大量成功案例供参考。一旦机器学习展现出与在其他领域所取得的同样成功,它将重塑网络安全。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时间: 2024-07-29 07:53:41

Gartner说机器学习被严重高估 这事不靠谱的相关文章

微信拉低中国人整体智商?这件事不靠谱

昨天,一篇<为什么微信会拉低中国人的整体智商?>顿时让朋友圈躁动了会,看到这个标题我顺势摸了摸我的头,我问自己,你最近笨了吗? 想了想,我还真的没敢直接去下一个结论,赶快安静的去看了看朋友圈,褒贬不一,不过也着实让大家安静了会,想了一想最近的生活状态.与其说这是一篇讨论微信对社会发展危险的大智文,还不如说这是一篇让人反思的生活警示小助手,毕竟这是在朋友圈看到后我才在网页里面找到这篇文章的具体源头. 强关系改变了公知,这件事真的不那么靠谱! 以前的生活中,聊天的方式有很多种,知道信息的方式有很多

百度收购搜狗,我看这事不靠谱!

日前,在新浪微博上有传言说,百度经和搜狗达成全资收购协议,通过现金与交换爱奇艺股票的方式,搜狗将会被招至百度旗下,而搜狐则将成为爱奇艺最大股东.在这两天是最轰动的一条微博,我认为这件事并不真实. 首先百度经和搜狗达成全资收购协议如下:1.买价在20-25亿美元,现金和爱奇艺换股,比例是不详的;2.换股后搜狐可能成为爱奇艺大股东,搜狐视频或不再洽购PPTV.这样搜狐就可以拥有爱奇艺和PPS和搜狐视频,牢牢占据视频行业第一份额!而百度则会巩固它搜索市场霸主的地位! 1.搜狗估值不合理 20亿美元收购

不靠谱的5个模仿互联网新模式

在中国互联网谁带下,"模仿式创新"并没有让人们特别避讳.Copy to China模式如今已经被证明是一条成功捷径,不过就在这样一条捷径下,因为技术.文化.习惯.体制政策等原因,不是所有copy 都可以稳稳当当的在中国互联网土壤中生存下来,谷歌.ebay在中国区的折戟就是最好的例子,还有也包括大批倒下的模仿者.以下这5个模仿模式就是被誉为不靠谱的5个模仿模式: 号称未来唱片店的Spotify与未来电台的Pandora等都是美国出色的在线音乐服务平台,但侧重展示而非交易.面对专业音乐人的

TED演讲 | 数据滥用时代,3招教你辨别身边不靠谱数据

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数据--广告.新闻.公司会议.工作汇报中比比皆是,甚至算命和星座,也开始用数据来证明自己的真实性. 越来越多的数据引用,一方面证明更多的行业与个人开始关注并运用统计,另一方面,也可能会让人迷失在错综纷杂的数据中. 那么,对于众多对数据有兴趣,但非专业出身.不需要太深度复杂学习相关知识的小伙伴来说,到底如何分辨数据真假?今天我们推送的视频<TED演讲 | 数据滥用时代,3招教你辨别身边不靠谱数据>,或许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开篇,Mona谈到,对待统计,我们要保

手机驱蚊不靠谱!

夏季到来,蚊虫叮咬又成为很多读者的烦心事.在家里还可以关窗户.挂蚊帐.点蚊香,可如果外出活动,就基本上没办法了,总不能一出门洒一身花露水吧.听说手机上有款软件能驱蚊,本报记者抱着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态度,亲自体验了一把手机驱蚊的效果. 超声波能驱蚊子? 本着"智能手机无所不能"的美好初衷,记者去APP STORE里搜索了一下,看看有没有解决方案.果然,相关智能应用还真不少.电子蚊香,防蚊专家,驱蚊高手等等一大堆手机APP,而且不少是要收费的,貌似很专业的样子.网络上也有不少文章介绍,宣

《程序员的修炼——从优秀到卓越》一一1.1 待办事项不靠谱

1.1 待办事项不靠谱 程序员的修炼--从优秀到卓越 除了看这本书,今天你还打算做些什么呢? 你注意到了吗?在众多类似LifeHacker.com1这样的效率工具网站上,你可以发现大量压得人喘不过气的有关"又有一个新的To-Do(待办事项)软件了"的消息.你可以在各个平台上找到大量的类似软件.现在你大概开始觉得这件事情有点可笑了,按照Life Hacker的规律(每24小时就会有一个新的To-Do软件发布),你大概需要一个To-Do软件来跟踪所有的这些To-Do软件. 在生活中,我不断

UC创始人总结移动互联网五大坑:权威跟经验不靠谱

UC创始人总结移动互联网五大坑:权威跟经验不靠谱文/金错刀 来自微信号:ijincuodao这是UC创始人何小鹏在创新派主办PMx沙龙上的一次主题演讲,从产品经理的角度深度挖掘了移动互联网创新的那些坑,很干货,也很毁三观:1.权威跟经验不靠谱.2.先超后抄不靠谱.3.极客用户也不太靠谱.4.光看数据不靠谱.5.单点的专注不靠谱.在波诡云谲的移动互联网新战场,什么才是靠谱的创新武器?口述:何小鹏 UC优视创始人.总裁移动互联网创新的那些坑,实际上是UC和很多公司在过去所犯的一些错误.有些坑,我们甚

李志飞:想在中国复制 Echo 的成功,肯定都不靠谱

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按:李志飞明白,智能音箱背后有一个庞大的产业,中文生态.内容.服务.对接,渠道等等,但他并不认为现在就要考虑这些,所以当别人认为这最终是一场巨头之争时,他说他能给出一百个理由证明巨头做不过他们.这是雷锋网关于"智能音箱系列"的第六篇报道,来自出门问问 CEO 李志飞自述,雷锋网整理. 1 2010 年,我还在美国的时候,亚马逊招了很多做语音识别的人.我师妹,还有跟我同一个实验室的博士都过去了.当时我就特别困惑,心想,这家公司有毛病啊,招这么多做语音识别的人干嘛.

外媒吐槽:苹果保密措施像筛子一样不靠谱

"每一次蒂姆·库克又或者是其它苹果高层在接受采访时总会带着微笑说,我们不会对未来的产品发表评论.是的,因为别人都评论完了."威锋网消息,科技观察网站 The Mac Observer 今天在一篇评论文章中吐槽了现在苹果越来越糟糕的保密措施.这家网站的编辑 John Kheit 甚至毫不留情地指出:现在苹果的保密措施就像筛子一样漏洞百出. 外媒吐槽:苹果保密措施像筛子一样不靠谱 "苹果可以真正令我们感到惊喜的日子已经永远过去了".这名编辑认为,最近几年苹果在每一次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