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淘”创业大军

“海淘”几乎是这两年最火爆,同时也是最受争议的行业热点。

阿里巴巴、京东、顺丰等“高富帅”开通海外购频道或物流频道,一批富有激情的创业者也纷纷加入了“海淘”创业大军。他们看好中国“海淘”大军们对进口商品的消费能力,坚信行业将出现井喷。

有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用户仅通过支付宝的海淘消费规模同比增长117%,远高于国内网购64.7%的增长速度;2013年,海外代购市场的交易规模超过700亿元。艾瑞咨询报告称,跨境电商真正的蓝海在进口。

眼下,跨境电商进口端的关注焦点,依然是快速通关、通检、结汇退税等方面的政策。做跨境电商进口业务的一大动力来自行邮税政策,最新的政策解读是:跨境电商进口试点政策逐渐明了,行邮税跟原先一般贸易进口的“关税+增值税+消费税”相比,通常有30%的优惠幅度。

另一方面是争议。蘑菇街已经于2013年12月,对曾由公司CEO陈琪亲自领衔的“海淘”业务喊停,从上线到宣布暂停仅有三个半月时间。此外,京东海外购、顺丰旗下海购丰运SFbuy、苏宁易购的海外频道,也都未能达到预期。

针对近期是否有投资“海淘”领域创业型公司的打算时,启明创投(曾投资蘑菇街)主管合伙人甘剑平对《创业邦》的回答是:不会触碰有政策风险的项目。

海淘到底难在哪里?

海淘的原理

“‘海淘’一词有点莫名其妙”,“洋码头”创始人曾碧波吐槽说。留学生时代,他从海外代购起家,是易趣中国第一批员工,之后创办洋码头,算是中国最早一批海外购领域的创业者。

他解释:“海淘”的本意指消费者直接去Amazon、iHerb、Drugstore等国外网站淘商品,再通过转运公司等复杂环节配送到国内消费者手中。它的重点在于“淘”。而现在,“海淘”却被用于泛指海外购物。除了包含消费者直接去国外网站“淘”外,还包括直接通过天猫国际、洋码头等国内网站实现一站式购物。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网站都开通海外直邮了,不需要消费者再那么辛苦去国外网站淘货,到洋码头等网站一站式购物就行。我们认为‘海淘’必死,更愿意定义自己为跨境购物或海外购物。”

消费者在海淘的过程中,确实经常遇到各种问题难以克服。首先是语言障碍,海淘入门前需要研究大量攻略;转运环节复杂,需要注册转运公司获取国外地址,再由转运公司发往国内,清关后才发到消费者手中,物流周期过长,而走DHL、UPS等直邮费用又极其昂贵;并非所有海淘来的商品都价格便宜;有时商品还会被海关扣押;遇到丢货、转运公司关闭、商品损坏、买到假货等情况时,投诉、维权无门……

总体来说,海淘用户体验差的根蒂在于购买流程复杂、个人采购物流成本过高,商品质量和退换货等服务难以保证。种种情况,使用户体验不如那些大规模采购海外产品的海外购网站。

围绕海淘用户的种种痛点,工具类、导购类、平台类、转运公司、清关公司、代运营商等类型的创业公司分别从不同角度卡位市场。

大大小小的工具类公司可谓不胜枚举,如什么值得买、55 海淘、易海淘等。有做购物分享、优惠信息推荐的,做返利类的,还有做统计汇率、关税等数据插件的。它们在海淘用户中拥有一定规模的忠实粉丝。据业内人士透露,海淘业务占最近大热的什么值得买的50% 业务。

这些工具类型的公司,都只是比较浅显地整合信息流,进入门槛较低。

再往供应链深处拓展的一些网站,能直接在Amazon、6PM等国外网站订单,实现一站式购物,如CN海淘、海猫季、金箍棒等。

这些网站的最基本功能是优化海购流程:首先,扫除语言障碍,实时同步海外的商品信息;其次,使消费者无须持有双币甚至多币种信用卡,就可以流畅购物,这些网站能支持中国大陆所有主流商业银行网银以及支付宝、财付通等网络支付手段。在后端,这些公司会将转运、清关等环节的公司整合进来,并有订单跟踪体系、支持退换货等服务。

轻生意,还是重生意?

据一位不愿具名的导购行业资深人士分析,做跨境电商与国内电商类似。导购可以作为海外购创业者们初期的切入口,但单纯做导购等流量入口级的企业,由于对供应链整合程度比较轻,容易遭遇天花板。

看蘑菇街、美丽说、51返利、米折网等几家公司,尽管前期发展速度较快,但由于对天猫、京东等上游平台的依赖性较强,遭遇天花板后需要被迫转型。这也是蘑菇街自建电商平台做优店的原因。

如上人士指出,如果海外购创业者单纯只做待下单,跟现在淘宝上的代购没有太大区别,依然属于代购角色。目前能做到跟国外B2C网站深度合作、实现订单同步的公司很少。尽管海外购领域的创业者对外宣称能做到价格、库存等进销存信息跟国外同步,但事实并非如此。比如,偶尔会出现消费者下订单后,库存不足或价格上涨的情况。能否实时同步,受限于跟国外供应商是否深度合作。

55海淘和金箍棒创始人陶伟指出,能否做到价格和库存的实时更新,无非就是网站抓取国外信息频率的高低,如果一秒钟抓取一次,肯定能保证信息同步,但成本相对较高。每天只抓取一万种商品信息,与每天跟踪上百万种商品信息所需要的技术手段和成本肯定不一样。

而据CN海淘创始人谢文斌观察,绝大多数海外购网站的做法都是抓取iHerb、Amazon、Vitacost等国外B2C的信息,推给消费者。他指出,Amazon等大型B2C不可能面向国内创业者开放价格和库存体系,创业型公司只能跟一些小型B2C网站合作。一直朝这个方向走,相当于死路一条。“最开始一天销售十几单、二十单,但等销售一个商品到一百单的时候,亚马逊怎么可能给你一百个库存?”

这也是CN海淘选择走自营模式的一个原因。它类似唯品会,先采购特价货品备货,又定位在精品特卖。除了特卖产品外,它也会做代购,主动推荐商品,或由消费者提出代购需求。但目前特卖色彩更浓。

另一个案例来自洋码头。它曾经考虑过做类似海猫季、金箍棒的导购模式,但评估下来最终放弃。“消费者的体验分为:一种是网页端的体验,属于浅层次的体验;还有一种是更深层次的体验,比如买的东西何时到货?支付后能否买到?售后体验如何?这些是相对较重的线下体验。”

曾碧波并未否定导购模式的存在价值,但洋码头的更多精力花在较重的线下体验部分。

为此,它选择了类似天猫国际的平台模式,筛选有资质的个人买手和商家来平台开店中店,并自建贝海国际物流,实现海外直邮。真正让洋码头业务呈现爆发性成长的是App“海外扫货神器”的上线,由买手同步直播国外卖场的折扣促销信息,刚上线不久,便占据交易额的50%~60%。这让曾碧波也感觉吃惊。

与洋码头的招商模式类似的还有购物搜索网站帮5买刚上线的“淘沙”,但其招商对象不是个人买手,而是国外商家或购物平台。

“做物流公司、清关公司、系统整合、代运营公司的会活得很滋润。做天猫国际这种平台,也会活得很滋润。所有能跟供应链搭上钩的,都会活得挺滋润。但只做信息层面的导购等浅层次,只能活两三年。除非自我变革。”曾碧波一针见血地指出。

针对导购类网站未来如何突破,天使湾投资总监叶东东的观点是:“导购生意本身具有不可持续性,但很多互联网公司开始都是做流量生意,比如淘宝本质上是全世界最大的导购。”他指出:“淘宝最开始时把流量导入C店商家,做到一定程度开始做天猫商城B2C。再看京东,最开始做B2C,自己采购商品卖给消费者,后来也吸引商家入驻,相当于把流量导给商家。最终,京东和淘宝都变成电商帝国。不管早期做B2C平台,还是导购网站,海外购领域的创业者遵循同样的商业逻辑。”

其实,单纯做好跨境电商的导购网站也绝非易事。首先要突破的瓶颈在于如何用低成本的物流配送给消费者,相当于整合好供应链的物流部分,这是因为组织货品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现有的物流资源,例如航空公司、清关公司、配送公司、仓储公司等,每个环节非常碎片化。CN海淘、金箍棒等几家公司均采取外包的形式。即使国内电商导购领军企业蘑菇街也在整合后端供应链时遭遇困难。除了蘑菇街的韩国服饰这种品类不适合海外购外,多位创业者指出,蘑菇街的最大问题在于后端薄弱,在通关边检等环节缺乏经验,清关问题较为严重,物流时效性难以保证。

灰色地段

与蘑菇街同期上马的海购丰运SFbuy曾经期望通过自身在物流上的优势试水跨境配送和清关服务。一年时间即将过去,但SFbuy迟迟没有任何进展。据业内人士观察,SFbuy的运费价格上浮40%左右,并对不少转运商品品类做出限制,“除非王卫自己来做才有可能成功”。一位海淘玩家直截了当指出:“顺丰做转运没人买账,因为都是走正规海关,价格太贵。”

的确,海淘领域确实存在灰色地带,经常出现一些平台“真货假货掺着卖,黑关白关掺着走”的现象。

拿淘宝全球购来说,它是典型的代购平台,成立于2007 年。全球购并不直接参与到采购、物流、仓储等海外商品的买卖流程当中,而是有大大小小的个人卖家和商家入驻。这里已经有300 亿~ 400 亿元的市场规模,至少占据中国70% 的市场份额。其最大的问题在于,中小卖家的产品质量和进货渠道难以管控,水货泛滥。这也是京东海外购的问题。

曾碧波坦言:“阳光化的正规军们必然惧怕水货,担心没底线的竞争。水货确实极具杀伤力,供应链管理效率比我们高很多。”对此他指出,洋码头维护好喜欢购买正品的那部分消费者足矣。

除了行业有待规范外,曾碧波指出该领域创业者的瓶颈之一便是商家的库存。“如果平台不跟商家的系统对接,难以保证有足够的库存,容易出现超卖或超买现象,说白了就是供应链问题。”这也是洋码头花费多年时间努力招商的原因。

洋码头多年的招商经验是:很多商家不愿意对接进销存系统,因为对现有的分销和流通体系改动太大,商家看不到销量根本不愿意对接。“中国的消费者下单的地址名字都是中文,而美国很多零售商的数据库不支持中文的双字节,对方数据库里没法存邮寄地址。如果让对方的Oracl系统或SAP系统改掉,支持双字节,需要投资很大。还有很多有货的商家不懂中文,怎么对接?”寻找过程非常痛苦,成功率可能只有1%。

而在奢侈品和化妆品类的招商方面,垂直电商平台走秀网因多年来与海外供应商保持密切合作,能获得欧洲零售价格的5~7折的新品,退税后基本与欧洲零售价同步,甚至价格更低。并且走秀网在海外建立了部分物流仓储设施,已经具备一定优势。

在跟国外供应商的频繁接触过程中,曾碧波感受到,做进口跨境电商这事儿不是靠砸钱能解决的,只能耐心等待。“中国相关人士非常激动,但距离遥远的海外零售商没有感觉,他们嗅觉没那么灵敏,海淘量也不够。这成为产品壁垒。”在曾碧波看来,即使唯品会在中国做尾货轻车熟路,一旦走到国际市场也并不一定奏效,因为国外的尾货通道已经相当畅通,唯品会谈供应商也需要消耗很大精力。曾碧波每天花费2小时做客服,感受市场的温度,他预测市场的爆发可能还需要两三年的等待期。

时间: 2024-10-14 22:59:40

“海淘”创业大军的相关文章

越来越多的国人加入海淘消费大军

"足不出户,购遍全球",随着人民币升值和网络支付渠道的日益便捷,越来越多的国人加入海淘消费大军.据国内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最新发布的2012海淘用户消费数据显示:去年全国"海淘族"人均支出1514多元,消费总规模同比增长了117%,高于国内网购64.7%的增长速度.其中,上海仅次于浙江省和广东省排全国第三,人均消费1792元.统计显示,护肤美妆.婴幼儿食品.服饰.保健品.电子产品等五类消费品是目前国人海淘的热点.跨境消费你敢买多少?去年杭州有一位"海

刘弘毅:中国80后投资创业大军崛起

文: 刘弘毅 山东大学传播学院 中国新媒体研究中心 研究员 每一代人中,都会有不安分的人; 每一群不安分的人中,都会有出类拔萃者. 朋友在报社工作,他说写文章发文章大都是悖于自己的观点和意愿,甚至都快没有任何自己的想法和动念了.然后却又找来各种原因说是为了迎合主体受众人群的喜好,毕竟年轻人越来越少有看报纸的习惯了,都是些上年纪的大爷大妈们看,肯定要写的符合他们的口味.我问他年轻人看报纸的少了是因为新媒体的发展趋势所致,还是报纸本身的内容风格和质量没有跟上社会的发展需求呢? 设想一下,如果把那些有

浅谈地方站长如何向移动互联网创业大军靠拢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站长,曾经很光荣的头衔,如今变得很苦逼.以前的站长,在部分人眼里看来,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角色:会点PHP,便是程序员;会点DIV,算得上前端 设计师;会用PS切图,就是一美工;拉点赞助和广告,初级业务员;分析和制定网站的走向,好家伙,就是一个CEO.我经常这样嘲笑身边的站长朋友,做个人 站长,那就是集计算机技术.网络营销.美学.商品学.心理学.社会工程学等于一身.可是每样都不精,一直在给互联网不断制造垃圾,赚的却是极少的广告费只 够支付空间和域名的费

从“海淘”看下一个唯品会离我们多远?

"海淘"几乎是这两年最火爆,同时也是最受争议的行业热点. 阿里巴巴.京东.顺丰等"高富帅"开通海外购频道或物流频道,一批富有激情的创业者也纷纷加入了"海淘"创业大军.他们看好中国"海淘"大军们对进口商品的消费能力,坚信行业将出现井喷. 有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用户仅通过支付宝的海淘消费规模同比增长117%,远高于国内网购64.7%的增长速度:2013年,海外代购市场的交易规模超过700亿元.艾瑞咨询报告称,跨境电商真正的蓝

海淘几乎是这两年最火爆,同时也是最受争议的行业热点

"海淘"几乎是这两年最火爆,同时也是最受争议的行业热点. 阿里巴巴.京东.顺丰等"高富帅"开通海外购频道或物流频道,一批富有激情的创业者也纷纷加入了"海淘"创业大军.他们看好中国"海淘"大军们对进口商品的消费能力,坚信行业将出现井喷. 有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用户仅通过支付宝的海淘消费规模同比增长117%,远高于国内网购64.7%的增长速度;2013年,海外代购市场的交易规模超过700亿元.艾瑞咨询报告称,跨境电商真正的蓝

酷溜网李善友:创业不赚钱 毋宁死

跟其他同行对于投资网站"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的气质都不太一样,李善友在一开始就注意了对阶段性盈利的追求和商业模式的现实性问题 "不赚钱,毋宁死!"现任酷6网董事长兼CEO李善友的创业口号声音响亮.去年4月卸任搜狐网总编辑后,李善友加入了视频分享网站创业大军,成为数百个此类创业者中的一个. 当上百家视频分享网站把几百万美元丢到带宽.市场和人员的炉火中烧成无声无息的灰烬时,李善友"躲"在北京农村的一个二层小楼里,收回了他自己投入的200万元人民币.

最大创业机会还是在IT和互联网领域

中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最近参加了几个创业论坛,讨论了不少相关创业机会的问题. 当下之中国,在西方列强的眼中,可谓遍地是黄金,遍地是机会.这种现象,在这次的金融海啸之后更甚.在我们所处的这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才是真正的"条条大路通罗马",不管你想纵向比较,还是横向参照. 然而,我始终认为,最大创业机会还是在IT和互联网领域. 在全世界所有的国家中,

80后创业故事之:兄弟散伙,创业失败(转)

在公司发展进入低谷与瓶颈时,我们也曾不断的调整自己的经营思路.调整产品结构,并且也曾经一度步入平稳发展的阶段. 一.在团队改造方面:由:设计部.市场部,扩充为:企划部.客服部.市场部.管理部.并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各部门人员配置,一度由一个三个人的小公司发展到十几号人的团队. 二.在团队建设与业务模式方面: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一个一个的带,一个一个的培养,很快下面的人员就上手了.而且业务开发模式也由单一的电话营销调整为电话营销与陌生拜访相结合. 三.制度建设方面:建立了日常的考勤.提成奖金.考评奖

看千篇创业文章,都不如自己经历一场

创业前,我看过无数相关的文章,加上我的背景,自认为对创业已做好了充分准备.然而在自己亲身经历之后,发现实际情况大不相同,实际创业的艰难,远大于我们通过文章所获得的想象,无数已知的.未知的命题都需要解,无数有准备的.无准备的坑要踩. 以下是我基于刚刚的那段创业经历,总结分享给大家的: ▍合伙人要互补且能独挡一面 支撑一个业务光产品或市场肯定不行,需要几条腿配合才能走起来,合伙人最起码要能占一条,且必须是能力和自己互补的,能规划.执行.落地到最后给出明确的结果,不能像小白一样,基本的东西还要耗费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