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在2010年,一桩桩出人意料的员工“N连跳”让全球最大代工工厂——鸿海集团(“富士康”的母公司)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富士康”“血汗工厂”的骂名也是四起。但是最近,根据京华时报的消息,在进入“不惑之年”后的鸿海转型路线图已经开始显现:鸿海可能将从代工工厂逐渐转变成为实现Machine to Machine(机器对机器)的制造公司和大数据公司。
这是不是意味着“血汗工厂”时代将迎来?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富士康的最新情况。
1、“和世纪互联的文定就是我们转型的开始,一个signal(信号)!”
在4月23日,行程紧张的郭台铭专门是腾出了参加晚上两个小时的时间为富士康和世纪互联的签约仪式。“和世纪互联的文定(联姻)将会成为是我们转型的开始,它也是一个signal(信号)!”郭台铭声称,目前双方初步规划,将合资组建新一代的数据中心,先在天津、深圳、高雄和贵阳展开初期合作。而在今年3月,富士康刚刚与贵州省贵安新区管委会签约建设富士康绿色隧道数据中心、研发中心,项目投资额达2.2亿元人民币。
郭台铭和富士康对大数据和云端投入的热忱,与代工业务的隐忧相伴相生。鸿海旗下主要上市公司鸿海精密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2013年鸿海精密全年收入3.95万亿元新台币(约1303.3亿美元),同比增幅1.3%——不到年初定下的15%目标的1/10。过于依赖某些品牌的代工业务,以及代工工厂和品牌商毛利的鲜明对比,也为鸿海埋下了定时炸弹。
郭台铭希望下一个十年营收能增长逾一倍至新台币10万亿元(约合3300亿美元),实现业务多元化。从新一代数据中心的建设中也可一窥郭台铭求变的野心。
“我们现在设计一个模具时,可以同时在网上、云上跟客户、供应商和设计制造单位同时看一张蓝图讨论。定一个合适的公差,过去要花一个礼拜的时间,现在15分钟就可以搞定。”郭台铭说,“我们和世纪互联建立一个平台,将来这个平台开放,鸿海已经累积了上百万套模具和制造工艺,将并行工程放在云端,大家都可以看到蓝图。世纪互联的科技和我们的经验结合起来,可以给第三方制造企业、物流企业、服务企业提供数据服务。”
2、“我们许多工厂已经实现了关灯生产,不需要人员,完全靠机械人和机械手。”
发布会上,郭台铭饶有兴致地要展示两张描绘未来富士康图景的PPT,但是一边讲话一边摆弄了15分钟,投影机都没有投影出来。“一两年内,手机可以控制投影机,内容放在云端,一键操控就可调好。现在的情况就是云、网、端还没有结合。”
郭台铭比划道,现在大家用即时通讯工具Wechat(微信)、WhatsApp、LINE仅限于娱乐和社交家庭生活领域,对GDP创造的价值是有限的。但将来,云端结合各种应用设备,除了社交家庭、娱乐生活外,还可以在工作、教育、安全、健康、财产交易、环保和交通生活等领域大有作为。“互联网大数据将可以对几十万台机械进行管理,可通过云端实现Machine to Machine串联。未来你在WhatsApp、 Wechat收到的讯息不是去哪里吃饭,而是哪一台机器的下一个螺丝钉可能在三天以后有松脱危险。”
在台湾,“鸿海企业专利云端运算中心”保存着全鸿海的专利数据,“专利云”散布在其全球生产据点,与世纪互联合作后,双方将实现专利共享。
郭台铭预言,20年后,许多单调重复的工作将被机械所替代,“比如要去超市买瓶水,不久富士康机械就会帮你搬回家”。他透露,鸿海甚至在跟清华大学合作研究如何通过网络接收一碗泡面,就像在网络上接收一本书、一部电影那样,“我们在跟清华大学研究,把泡面通过基因工程纳米化之后变成颗粒,然后很快地经过网络送到你面前,20年后这也不是不可能”。
不过,比网络直接接收泡面更靠谱的是,富士康对多功能机器人(49.100, 0.90, 1.87%)的研究,鸿海精密拟投资的赐福科技的要就是涉及生产线自动化业务,也即“机器人”项目。“我们许多工厂已经实现了关灯生产,不需要人员,完全靠机械人和机械手。”
3、“90后员工”的网上再造
“网络的教育靠云端的传送,使得人无时无刻不在学习。现在富士康的厂区已经从一个工厂变成网络大学。”
对于鸿海,“代工帝国”是汲取大陆低廉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的养分而成长的,随着业务的扩张和营收的逐年增长,郭台铭已经是150万人的老板。然而,令郭台铭无法释怀的是,他的帝国总令人们联想起员工连续自杀、血汗工厂、罢工、斗殴、兼职厂妹等负面形象。
“80%到90%的员工都喜欢加班,多赚点钱将来可以回乡买房子。”郭台铭曾经在股东会上如是说,以表明富士康内部管理问题没有媒体报道那么严重。不过基层员工的问题也让他开始思考,对于90后员工,教育恐怕要比钱更重要。他透露,日前富士康已与网龙达成战略合作,要使每一个员工都能接受网络云端的教育。
“网络的教育靠云端的传送,使得人无时无刻不在学习。现在富士康的厂区已经从一个工厂变成网络大学。”
郭台铭感慨,90后年轻人,对重复机械的工作是不向往的,他们在手机上网能看到各种资讯,他们接受资讯的能力是一流的,但是判断资讯的能力却非常贫乏。“学是一辈子的事,习比学更重要,习是执行力,是能力的提升。知不去做,永远停留在知的阶段。‘习’可以用经验告诉你怎么做判断,所以年轻人要在习的过程中提升判断力。”
4、一百万员工是底线
当京华时报问及富士康是否会因为机器人的使用增加而大量裁员?
郭台铭给出的答案是不会。他表示,这个问题我不能含糊,富士康1988年进入大陆一步步发展,我们的产品占全中国总出口4%,不管淡季旺季,除了每年依绩效淘汰约3%的员工,没有大量的裁员。至于会不会因为机械智能化减少用工数,我想一百万是我们最低的数值,但我们现在更注重质的提升而不是量的扩充,所以要对员工进行教育。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将来人类生活方式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要靠有知识有能力有头脑的人才。
5、靠苹果的收入未超1/3
众所周知,富士康的收入十分依赖苹果,是不是会有比较大的风险?
对此,郭台铭透露:我们现在整个鸿海集团依赖任何大客户的原则是收入不超过1/3。我们整个集团,去年营收超过1500亿美金,有很多子公司。大家都以为我们只是代工企业,最近有一群天使投资人来台北,它们看了我们研究中心以后非常笃定地要跟我们合作。其实在软件、内容等方面,我们有很多的创意和内外部创业项目,公司内部提倡“三创”文化:创意、创新、创业。我们公司今年绝对不是只有硬件,硬件不止有手机平板,将来所有的结构都会有变化。
6、计划2020年实现转型
郭台铭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鸿海的转型正进行到和世纪互联的文定阶段。他回答,鸿海要在2020年实现转型。和世纪互联的文定就是我们转型的开始,signal(标志)。
他说,我们和世纪互联建立一个平台,将来我们开放这个平台。鸿海已经累积了上百万套模具和制造工艺,我们可以把这些大数据产生的经验,来告诉大家照相机的镜头要用什么材料、当做塑胶框、金属框天线公差怎么定,天线怎么设计。我们已经和全世界的客户有合作,小到手机,大到汽车,将来每一个数据都留下来,把并行工程及其相关过程放在云端,大家都可以看到蓝图。世纪互联的科技加我们的经验,给第三方制造企业、物流企业、服务企业提供适合工商、无所不在的数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