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思索集》一如何看待开源社(kaiyuanshe)

如何看待开源社(kaiyuanshe)

开源思索集
很早就因为罗聪翼的提问与邀请,关注了这个话题,却一直都没有想好怎么回答。
我算是常年混迹于开源社区的一份子,这次的开源社从发起到成立,我也算是深度参与者之一。“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反而感到难以评价。越是了解细节,就越是难以客观、全面地评价。

简单的挑一些关键词来讲吧:

摸索
这个组织,从发起到成立,到各次的会议,有太多的讨论。各种意见,各种立场,各种观点,各种设想,实际上没有一个人,清楚开源社究竟要做哪些事,怎么做,以及找什么人来做?
举一个例子:我现在是开源社的文案小组的成员,主要参与起草各种的文档。从最初的《成员合作备忘录》,约定成员的各种权利和义务,到后来的各种规章、制度,都是大家参与讨论、起草、修改的。最近正在讨论的,有入社申请表、FAQ、普通会员晋升核心会员的制度等。

其他的各个小组,都存在同样的讨论、摸索的过程。我一方面从中感受到了混乱,也感受到了未来的无限可能。身在其中,我很确信的一点是:这种摸索,我也是参与者之一。如果希望开源社将来变得更好,我责无旁贷。

「混乱」,开源社的成员,有越来越多的趋势,我们的一个微信群,几乎每天都会有新的成员加入。每周的例会,也会有新成员自我介绍的环节。目前看来,开源社几乎是来者不拒的欢迎各种申请者。也由于这种源源不断的加入者,使得整个开源社,有太多想做的事情,太多的计划与太多的可能。

各种参与者,如何协调?各种利益诉求,如何协调?各种提议与建议,如何决策?各种贡献,如何衡量?

说实话,大多数问题,都还没有定论。各种组织能力与开会议事的能力,也都有待提高。

「诉求」,当然,所有的参与者都是有所诉求的。基于自己的诉求,对于整个开源社的诸多目标,也有种种赞同、旁观、不感冒的区别。我并不完全了解其他人的诉求,仅仅谈谈自己的诉求。

我虽然是以个人身份加入的开源社,但毕竟我的职业身份是华为的员工。我也希望能够对于自己的企业,带来某些益处。在我看来,国内的大多数企业,对于开源的理解,都尚处在懵懵懂懂的状态。“某个开源软件,开源类库,我们企业能不能用?”“我们企业能不能参与到某个开源社区、开源项目中去?如何参与?”“作为企业,应该如何确立自己的开源战略?”这些问题,很多企业不知道,也迫切希望得到专家的咨询与指点。

如果开源社能够通过服务企业,进而对国内的开源环境有所改善,这是我的主要诉求。至于开源社是否能够达成我的诉求,我尚且无法肯定。我认识的很多朋友,也都处于观望的状态,我想只怕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最后,还得回到问题本身:“如何看待?”我想,也许可以拿一个小故事来作为结论:“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之初,有人质问,这有什么用处呢?法拉第的回答:一个新生的婴儿有什么用处呢?”同样的,对于一个新生的社区“谈不上如何看待”。

原文发布于:2014年 @ 知乎
两年后的今天,开源社已经做了很多有价值的工作,我也成为改组后的理事会的理事,希望能够为国内的开源环境,做出更多的贡献

时间: 2024-09-20 06:10:30

《开源思索集》一如何看待开源社(kaiyuanshe)的相关文章

《开源思索集》一开源项目也要讲注意力经济

开源项目也要讲注意力经济 开源思索集这是因OSTC大会的需要,接受CSDN采访的一个答复稿.文字与CSDN网站的略有不同. CSDN: 庄老师,可以自我介绍一下吗?您现在在华为的工作还是以推广开源服务为主吗?我是2013年11月加入华为的,目前主要的工作是华为的内源社区平台建设.简单的说,这项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将开源社区的思想.方法.开发模式与激励机制,引入到华为内部,让华为内部的六七万研发人员,能够以开源的方式,开展内部的开发协作活动.(Open Source -> Inner Source)

《开源思索集》一开源不是石头汤

开源不是石头汤 开源思索集今天,@小马msn 的一条长微博<开源就是一锅石头汤>,引发了很多开源爱好者的思考与探讨.我当时的回复是:"这个话题很值得细细分析一番.回头好好写一篇". 1.这是一个老故事,主角有时是士兵,有时是流浪汉,有时是聪明的小孩子.但是寓意非常清晰:走投无路的家伙,凭借忽悠,让别人付出了很多资源,而他(们)得以坐享其成. 2.汤的底料是石头,人人都明白,石头对于汤毫无贡献.但开源不是这样一种生态,在一个开源项目中,发起人投入的,是整个项目中最为宝贵的财富

《开源思索集》一开源项目成功的十条准则(修订版)

开源项目成功的十条准则(修订版) 开源思索集Everyone wants it, lots of people try it, yet doing it is mostly painful and irritating. I'm speaking about free software aka open source. Today I'm going to summarize 30 years of coding experience in ten management-proof bullet

《开源思索集》一开放源码是开源软件吗? - 简书

开放源码是开源软件吗? - 简书 开源思索集开放源码和开源软件的不同是什么?开放源码不能叫做开源软件吗?所谓开源,仅仅是指符合OSI定义的Open Source吗?Open Source的来历1997年,埃里克·雷蒙(Eric Raymond)出版其著作<大教堂和市集>,探讨黑客社区与自由软件原则.1998年初,该论文受到极大的关注,成为促成网景通讯公司将其受欢迎的互联网套装软件<网景通讯家>(Netscape Communicator)释放成为自由软件的因素之一.这些代码即为今日

《开源思索集》一如何看待陈皓在微博上对闭源和开源软件的评论?

如何看待陈皓在微博上对闭源和开源软件的评论? 开源思索集 忍不住要深深地叹息一声,各位,这个观点真的一点都不新鲜,而且早就被批得一钱不值了. 在1998年,微软的万圣节文件被泄露,然后流到了Eric S. Raymond的手上,他是<大教堂与集市>的作者. ESR以极其尖锐的语言,点评了这批文件,我只打算摘录与陈皓观点相关的部分. 微软的文件中说:"当向JimAll描述这个问题的时候,它提供了漂亮的模拟"追逐后灯".要使一大批半组织的暴民合作,必须要向他们指出一个

《开源思索集》一当我谈开源时,我谈些什么?

当我谈开源时,我谈些什么? 开源思索集 这本来是一篇打算投稿给<程序员>杂志的稿子,可惜他们用不上了.于是我就打算发在这里,欢迎大家多多批评. 关于开源,我有很多的感想,但是在一篇文章之中,我可以谈些什么呢?在与程序员杂志的编辑杨爽聊天时,我虽尚未理清自己的思路,却想到了一个听起来不错的标题<当谈开源时,我谈些什么>.因为像这样一个看起来完全开放的标题,似乎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简直可以随便涂涂就写出一篇形散神不散的散文了. 一.关于创新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开源呢?近日我在读的一

《开源思索集》一基于包管理工具的开源生态圈

基于包管理工具的开源生态圈 开源思索集2005年,我还是一个典型的Java程序员.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一篇文章--<Ruby on Rails实践>. 在简单的试用之后,我于2005年05月27日在当年的JavaEye社区写了一篇热情洋溢的帖子:Java社群该向Ruby on Rails学习些什么? 当时的JavaEye站长Robbin回复到:"Python/Ruby是下一代的编程语言,Java是这一代的编程语言,要等到Python/Ruby流行,至少5年以后.正因为5年以后,所

《开源思索集》一三代开源社区的协作模式

三代开源社区的协作模式 开源思索集一.研发工具与研发模式据说,人之区别于禽兽,最大的特征在于利用,甚至发明工具.在没有任何其他工具时,我们只能借助于自己的肢体,一旦有了工具之后,我们的能力将会大大地增加.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工具也同时在限制我们的能力,甚至限制了我们的行为模式与思维模式.有一句俗话说得好:"手里拿着锤子,看见什么都像钉子." 而在研发工具的领域,我们观察到另外一些有趣的现象:因为软件研发工具的开发者,同时也是工具的使用者.因此,他们不仅仅会受制于工具,也往往会由此

《开源思索集》一Java社群该向Ruby on Rails学习些什么?

Java社群该向Ruby on Rails学习些什么? 开源思索集 软件开发者是分社群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按照语言来划分大的派别,门派不同的人,很少相互交流--"跟那种用XXX的有什么好说的".越是这门语言足够的自给自足,越是懒得看别的语言的东西.作为一个次新兴语言,Java社群已经足够封闭了.自己内部热闹非凡,新技术.新名词.新战争.新领袖层出不穷,哪里有空去理会Java以外的世界? 可是最近的事情有点奇怪了,Java社群在非常热烈的讨论另外一个语言的项目"Ruby on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