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回流”,是美国经济复苏下的因果效应之一,从2012年开始,就持续的有巨额资金从亚洲等新兴市场被抽出——规模之大,近年罕有。精明的投资者将游资热钱回投到美国本土市场,冀望从股市里获得超出预期的短期收益。
2012年10月,云计算软件开发企业Workday也将IPO的发行价区间进行上调,从24美元拉到26美元,并在一年以来持续受到资本热捧,如今其股票已经攀升到了77美元。
2013年3月,3D打印厂商ExOne更是创造奇迹,这个在2012年总共才卖出12台打印机的公司,在大幅上调发行价(从16美元到18美元)后,一路大涨,今天股价已经逼近60美元。
所以我们再来看这个11月中概股的“异动”,其实并不意外。58同城、去哪儿也都先后如出一辙的上调了发行价区间,不仅是回应和迎合了持有热钱资本的市场,也证明了“投资无国界”的行规——网秦身陷囹囵,那是他的事儿,另一片场子上的买卖,不受影响。
在这个趋势下,如果万众瞩目的Twitter没有宣布上调发行价区间,才不对劲。
除了资本和产业的内外呼应,Twitter的运营理念也开始呈现“大器晚成”的效果。
2010年,Twitter时任副总裁Kevin Thau公开否认Twitter是社交网络平台,他说:“Twitter无关社交网络,而是新闻、内容与资讯的服务”。这个来自Twitter官方的自我定位曾让业内大为不解,在媒体日渐式微的数字时代,为何社交属性鲜明的Twitter要重回媒体路线?
原因很多,比如根据第三方调研数据,那时的Twitter上只有22%的用户关系是双向(互相关注)的,在Flickr上这个数字接近68%,而Facebook是100%(只有相互成为好友,才可订阅对方的动态);《哈佛商业评论》当时也对Twitter做过研究,结果显示大约90%的Twitter信息是由10%的用户贡献的,这个失衡的比例甚至超过了维基百科。
也就在这一年,Twitter跻身全球流量Top 10的网站之列——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一个UGC数据并不出色的网站,却依然有着极高的访问量,这意味着尽管很多用户都不主动发声,但他们却又保持着活跃的登录黏性,毋庸置疑,这正是媒体的特征。
这绝非Twitter希望看到的,但它却是事实。
Twitter真正兴盛起来,还是借奥普拉、黛米?摩尔等名流的入驻,加上SxSw音乐节、美航航班坠河等知名事件的影响,让用户意识到Twitter提供了“史上最快”的信息传播服务。为了追踪新闻的传播效益,Twitter还在2012年收购了新闻聚合推送网站Summify,用于理解和挖掘Twitter的信息流数据。
所以,当Twitter打算将自己定义为媒体运营下去——事实上,Twitter的三名创始人都“因故”远离了管理岗位,董事会邀请FeedBurner的创始人Dick Costolo前来担任CEO,于是,Twitter在失去一些概念上的红利之后,却有了意外的收获:Twitter驶入了一条安全航道。
社交网络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行业,尤其是面对Facebook的强势支配地位,任何被挂上社交网络这一标签的竞争者都会被卷入零和游戏的争议,继而丧失投资者的信心。
Twitter很巧妙的避开了这片凶险的“百慕大三角”,作为媒体而言,Twitter的产品形态在全美都是独一无二的,位于打着灯笼也看不着竞争对手的行业,投资者的“放心指数”接近满格。
即使Facebook和Google 一度也分别添加了“单向关注”功能,都未能撼动Twitter的传播效率。
2012年,奥巴马大选连任,他在Twitter和Facebook上发布了相同的获胜感言:一张他与妻子拥抱的照片,和“又一个四年”的简短文案,这条消息在Twitter上被转发了超过76万次,而在Facebook上的分享量却只有47万次——要知道,Twitter的用户规模不及Facebook的一半,而且奥巴马在Facebook上的关注者要比他在Twitter上的关注者高出900万。
身处安全港,无外乎Twitter不仅上调发行价格,连股票被超额认购的预期和筹备都做好了。按照上调后的发行价格,Twitter的市值达到了136亿美元,这个体量约为Facebook的十分之一,并不算高。而且Twitter也还没有被兴奋冲昏头脑,像当年的Facebook做出既上调发行价区间又扩大发行股票数量的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