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快的合并背后所折射的

在易到用车和滴滴打车那桩齐大非偶、不被看好的绯闻之后,滴滴和快的却喜结秦晋之好了,“伤心”的易到随即向商务部提出了举报,而冷眼旁观的神州专车也没有送上祝福,这段堪比偶像剧的感情纠葛背后,所折射的是当事企业很难向媒体倾吐的行业困惑和商业焦虑。

合并案宣布的这十多天以来,媒体对打车专车业务的未来格局已有很多解读,但往往基于特定的预设立场,又因为缺乏数据支撑,其实有诸多毫无根据的揣测。本文更多依据数据及商业逻辑来对此案进行一些辨析。

追问一:这桩交易的敏感与微妙处在哪?

对于滴滴和快的合并的消息很多人最初的感觉是震惊,因为交易中存在一些正常商业思维难以解释的问题,特别是还有易到用车的乌龙绯闻搅局,而真相的复杂则超出很多人的想象,这桩交易究其实质是中国式公司治理、投资人商业谋划的混合产物。

首先当然是烧钱带来的成本压力。打车之战的补贴高峰出现在2013年末,那是移动支付快速成熟的关键时期,滴滴和快在最高峰时每天2000万美元的补贴即令钱多如山之腾讯和阿里也无法承受,亦如快的CEO吕传伟所说完全“不可持续”,2014年第一季度,腾讯已经基本停止了对滴滴的资金支持,在残酷竞争中快速失血的滴滴快的不仅令其创始团体骑虎难下,双方的财务投资人也陷入前所未有的困窘之中,合并只是一种本能的自救。

合并的另一个驱动力是资本层面的。在高速迭代的资本模式下,新一轮融资已达7亿美元的滴滴和快的面临着与Uber一样的问题:以他们的烧钱速度,再想通过融资扩张已经非常困难,高估值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尤其是存在强大竞品、政策未明的情况下,因此无论是Uber还是滴滴快的,势必都会在2015年完成IPO,如果两家公司继续恶性竞争,既不符合投资人的利益,也会使融资风险大增。快的打车曾经吸纳了一嗨租车的2500万美元投资,作为回应,滴滴的程维曾经与神州租车有过接触,后者上市后荷包充盈,但因为正酝酿自己的专车品牌——神州专车,所以双方的会谈无疾而终。

事实上滴滴和快的秘密筹划合并已有数月之久,但在创始团队和大多数投资方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合并却遭到阿里方面的顽强阻挠。由于担心掌握微信支付入口的腾讯在这次交易中获利更多,阿里一度对这桩交易有行使否决权的冲动。于是为人作嫁的易到用车适时出现了,并在这桩交易里扮演了一个颇为戏剧化的角色,滴滴通过放出与易到合并的“内幕消息”,变相对阿里施压,至少从结果看,这个中国式权谋还是相当成功的,无端入局的易到当然不肯配合,CEO周航在微信中直斥一切都是“胡说八道”,甚至向商务部发起了反垄断举报。

在公司治理上,滴滴和快的合并案使用了少见的Co-Ceo二元化共享权力结构,新公司对此给出的解释是有利于避免恶性竞争,又保留了两家公司的优良基因,未来仍然可以平行而独立的开展业务,这纯粹是一个天真的谎言。二元化权力体制过去和将来在中国都不太可能取得成功,即使在古希腊的斯巴达,二王制也是有明确分工的,共和时期的罗马执政官可以有多人,虽然权力很大,但任期极短,在特殊时期,元老院仍会提名有无限权力的“迪克推多”。中国创业型公司需要的是不打折扣的执行力,Co-Ceo的松散化管理只能是自取灭亡。尽管合并之后滴滴和快的都一再强调双方的管理团队会留任,但事实是以吕传伟为代表的快的团队肯定会退出,新公司的所谓辟谣更像是为了稳定军心而许下的善意谎言。

在这桩交易中,腾讯和阿里最先完成了角色转换,他们的身份已从战略投资者转型为普通的财务投资人,虽然“二马”都在第一时间对新公司送上了祝福,但对公司的重要决策不再享有否决权,这可以让程维不再纠结于两大金主的恩怨情仇,独立自主地开展业务,但很大程度上也意味着曾经让滴滴和快的赖以成功的那种输血式支持将趋于弱化。

其次,新公司的控制权众所周知转入了滴滴系手中,但整个交易中刻意留连于聚光灯下的柳青与低调谨慎的程维,未来的权力分配与平衡还待观察。

追问二:滴滴快的合并后到底有多可怕?

从表面看,大多数人普遍认为滴滴和快的的合并将使中国出行市场诞生一个前所未有的巨无霸,新公司的市场份额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但真相并非如此简单。虽然出行创新是科技圈的热门话题,但这一行的很多内部情况仍不为外人所知,诸如滴滴、快的、易到甚至Uber都不是上市公司,并没有义务公布他们的运营状况和财务数据,这也使得外间的浮议如雾里看花,很多挠不到痒处。

首先,Uber的情况完全不足以作为参考,因为中国和美国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市场。2013年,Uber已能做到1070万美元的单日收入,另遑论在美国这样的成熟市场,Uber可以在毛收入中提取约20%作为净营收,反观国内,由于出行体验不成熟,滴滴们不得不逆向复制Uber模式,先进入相对成熟的打车市场,导致切入专车服务的时机过晚,再加上腾讯和阿里的推波助澜,使得恶性竞争成为常态,烧钱式补贴这种不正常的商业行为则长期存在。Uber的移动支付一直是用信用卡来完成,后来才增加Paypal这样的三方支付平台,而滴滴和快的主要是依赖微信和支付宝,乘客付给司机的车费很难被认定是滴滴和快的们的营业收入,在两家公司合计占有打车市场99.8%份额的情况下,这也是他们敢于不把合并案报请商务部的信心所在。

我们在这里披露一些数据,可以约略勾勒出这个行业的一些情况:

滴滴和快的的收入究竟是多少?准确数字令人震惊,2014年两家公司的合计收入只有2500万美元左右,差不多也就是Uber两天的收入,如果横向对比汽车租赁公司,如神州租车的年营收在6亿美元以上,小得多的一嗨租车也有1亿美元。在滴滴和快的这种可怜的营收规模上,去讨论诸如垄断这样的问题,无疑略带讽刺意义。如果仅以专车业务而论,一号专车平均每天的订单量在6—8万左右,滴滴专车略多为8—10万,其中来自北京的订单大约占到10—15%,但系统派单的成功率不到40%,且绝大部分是由无法满足的打车业务导入,单均金额集中在50—80元区间,以2014年11月为例,一号专车当月下单总人数为23.2万人,其中新增会员有18.8万人,说明专车业务目前非常依赖新客推广和打车业务的导流,由于拼补贴的过度竞争,下单用户的留存率并不理想,5个月后的留存率不到40%。

好消息是专车用户的月均订单量是增长的,一号专车单个用户的月均订单量在整个2014年都是持续增长的,虽然增长的幅度不大,从1月的2.37单提升到12月的3.75单。再从支付方式上看,专车被证明是一项高频的刚需服务,具体表现是愿意绑定信用卡并乐于充值的用户逐渐增多,一号专车的数据是2014年11月充值的人数就达1.4万人,充值总金额近400万,人均充值金额近300元,这也是神州专车刚刚上线,就启动大规模充值返利活动的根本原因。

不过数据同时也反映,滴滴和快的以私车为核心的专车服务存在明显瓶颈,2014年7月,快的推出一号专车之后,一直在大力扩展车源,这与滴滴专车的作法如出一辙,但扩充的速度远不如人意。截至2014年底,一号专车在北京仅有400余台车辆,全国注册的司机总数亦不超过1.5万人,以这个数字再匹配订单量,可以约略算出平均每个司机的日单量在5-7单左右,对比快的打车一个月3500万的订单量,可谓九牛一毛。

数据只是印证了一个基本事实,滴滴和快的在业务层面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成功,在专车这个全新的市场,他们也只是刚刚起步,日均订单量大致相当于易到用车,毫无优势可言,2015年1月上线的神州专车的订单量也已逼近这个水平。未来的竞争将更聚焦于规模,整合后的滴滴快的将用尽一切办法将优质用户从亏损的打车业务输出到专车服务,而神州租车将把原有的短租自驾客户输出到神州专车,这个输出和转换过程对几家企业来说都可谓生死攸关。

追问三:新专车之争格局?

今年对于所有出行创新企业来说都是决定性的,可靠消息显示,Uber与滴滴快的合并后的新公司都将在今年IPO,但事实证明,打车应用在中国不可能成为一个有效的商业模式,出租车作为公共交通的组成部分,有着特殊的行业门槛和准入机制,尽管改革的呼声不断增长,也有舆论的有力支持,要在这个细分市场中攫取利润仍是一个极不现实的商业诉求。

滴滴和快的转型专车服务是大势所趋,但模式上存在政策和法律风险,尽管两家公司曾多次宣称100%与租赁公司合作,但事实上绝大部分中小租车公司也都是依赖私车挂靠的,资质问题并不能单纯依靠与租车公司的一纸合约而解决。租赁牌照特别是一线城市的租赁牌照掌握在如神州租车这样的大型租车公司手中,神州租车仅在北京就拥有约1.3万张牌照,这有助于理解为什么一号专车经历了半年的运营,在北京仍然只有400余台车辆,而上线不到一月的神州专车仅在北京就坐拥4000多台运营车辆。指望法律政策在短时间内开放私家车运营是天方夜谭,因为这在任何国家都没有先例,强如Uber在欧美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专车服务另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是亏损,没有任何一个正常的商业模式可以躺在创新光环背后却经历着无休止的亏损,在腾讯和阿里这样的战略投资人退位之后,滴滴快的将不得不认真考虑赢利问题,他们过往那种创造大规模现金流却不断失血的模式已到末路。

以较早进入专车服务的易到用车为例,除了短时间失败的运营打车小秘之外,它一直聚焦于更为赚钱的专车业务,但仍然承受了长时间的亏损,且看不到任何扭转的迹象。在整个2013年,易到用车平均每月的亏损都在200万元以上,12月单月亏损甚至突破了1000万,全年的亏损合计达到5800多万,2014年平均每月的亏损更是上升到了1000万元以上,原因主要是服务成本过高和无节制的广告投放,按照任何正常的商业理论,这样的公司都很难维持了。

如何实现赢利对专车公司是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当公司面临IPO的关键时刻,滴滴快的在合并之后逐步剥离打车业务以寻求止血是可以断言的,原来依托百度专车提供入口的易到用车则会因为百度投资Uber存在运营风险,特别是被动充当了滴滴向快的施压的工具后,至于AA租车这样的公司,由于规模太小暂时还没有讨论的价值。

比较有利的反而是后起的神州专车,因其主营业务神州租车已经上市,且向资本市场定向募集了5亿美元用于拓展专车业务,资金不虞匮乏,又因为使用自有车辆提供服务,经营风险得以大大稀释,可以专注于服务体验的改善和提升。当然,行业中还有类似的后来者,如春节期间上线的一嗨接送。2015年的专车竞争可能呈现滴滴模式VS租车公司的态势。

时间: 2024-10-17 13:44:11

滴滴快的合并背后所折射的的相关文章

滴滴快的合并后,打车软件前途很迷茫

3月16日消息,继2月14日滴滴打车快的打车合并至今已有一个月.这一月,不少用户反映,不管是司机端还是客户端,两种打车软件的补贴力度都明显下降了.有专家分析指出,滴滴快的合并后,已经一家独大,形成事实的垄断,不需再在补贴上下功夫,未来其更多的精力会集中在提高服务质量上面.       这一个月,关于专车服务规范方面也有了进展.两会期间,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表示,正在制定指导意见,专车规范具体细则预计年内出台.他还表示,私家车永远不许当专车用.有专家对此指出,目前关于专车规范的政策还没落地,其前景

海尔努力为消费者创造智慧生活体验的背后,折射出鲜明的网络化战略特点

"儿子调皮,整天摸爬滚打,羽绒服外套最多能撑两周.我和老公常常偷懒一股脑丢给洗衣机,可最近发现新买的羽绒服洗了几次,填充物变得稀稀拉拉,摸上去有些地方薄有些地方厚.这羽绒服到底怎么洗才合适?"新浪微博上,网友"辣妈不辣"正为羽绒服洗涤而纠结,她的问题也引发了网友们的共鸣.深冬到来,轻便舒适的羽绒服成为网友保暖御寒的首选.而娇贵的洗涤特性也让不少网友"抓狂",手洗 时费力,机洗效果差强人意,干洗店的猫腻也让人望而却步.微博交流中,网友总结了每种洗涤

走进滴滴快的合并的背后内幕

2月14日早间9点58分,程维在电脑前指挥着滴滴的工作人员发出了一封关乎公司未来命运的全员邮件.他特地问了一句,"柳青收到了没?"在听到肯定地回答之后,他松了一口气. 一分钟后,腾讯科技频道发出了一条消息:快的打车与滴滴打车今天(2月14日)联合发布声明,宣布两家实现战略合并.新公司将实施Co-CEO制度,滴滴打车CEO程维及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将同时担任联合CEO.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业务继续平行发展,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性. 腾讯科技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双方原本不想

就算滴滴快的合并,出行之战还没完

摘要: 2月初天空飘来5个字,滴滴易到将合并,估值将达80亿美元.现在天空已经飘满了滴滴快的即将合体的传言, 估值将达60亿美元,也许会叫快滴?滴的?或者嘀嗒? 日前,<华尔街日报 2月初天空飘来5个字,滴滴易到将合并,估值将达80亿美元.现在天空已经飘满了滴滴快的即将合体的传言, 估值将达60亿美元,也许会叫"快滴"?"滴的"?或者"嘀嗒"? 日前,<华尔街日报>消息称,打车软件两大巨头滴滴和快的正在讨论合并事宜,从而结束旷日

滴滴快的合并发布互联网专车标准是为增强话语权

北京商报讯(记者 曲忠芳 姜红)昨日,处在合并整合期的滴滴和快的,发布了<互联网专车服务管理及乘客安全保障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明确了专车车辆.司机.服务等标准.业界专家认为,此举或是为了规避可能面临的监管政策上的风险,此外,增强话语权.抢市的意图也较为明显. 滴滴快的方面表示,此举规范了专车安全管理标准,力求专车服务做到事前严格准入,事中实时监控,事后全程可追溯.<标准>中还对服务评价方面进行了规定,当周累计评价不达标的司机都将被"静默",超

滴滴快的合并后会因为垄断被掐死吗

摘要: 春节里一点也不消停,滴滴快的,你以为情人节宣布完就能开心在一起了吗?近日,易到用车向有关部门举报,滴滴快的两家合并未按相关规定申报,涉嫌垄断.请求立案调查并禁止两 春节里一点也不消停,滴滴快的,你以为情人节宣布完就能开心在一起了吗?近日,易到用车向有关部门举报,滴滴快的两家合并未按相关规定申报,涉嫌垄断.请求立案调查并禁止两家合并. 后续的各种回应不赘述了.今天只是想探讨两家合并是不是垄断?会不会因为这个两家就不能在一起了. 我的答案是不会. 判断是基于3Q垄断诉讼的过程和结果做出的.这

滴滴快递合并背后:Uber感受到了压力

2月15日,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这两个"巨无霸"的合并,震动了国际舆论.2月14日是东西方的周末和情人节,但仍有海外媒体对这一事件进行了关注报道和分析. 美联社.彭博社等权威外媒均指出,两家公司合并之后,将成为中国市场最大的打车租车软件(或移动出行服务商).而中国移动出行市场日渐激烈,其中百度和全球最具优势的厂商Uber进行了合作,此次合并重要目的之一,也是增强和Uber的竞争力,阻止Uber在中国的扩张. 众所周知的是,中国互联网形成了"BAT"三国演义的格局.而滴

滴滴快的要合并,未来三大猜想

滴滴快的合并三大猜想:柳青设局.政府招安.拉高离场 近日传言关于打车市场烧钱风头正盛的两大巨头滴滴打车和快的将要合并的消息不断,虽然双方都以最快的速度予以否认,但今日投资界获得资本市场消息人士爆料称,二者已经正式合并,但具体股权分配比例尚不清楚. 得此消息后,投资界第一时间联系到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公关部门,但都得到了否定的答案. 不过消息人士透露,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双方股权分配比例在45%和55%之间选择,除腾讯与阿里之外滴滴与快的的其余股东也对合并事宜表示赞同,具体控股权花落谁家投资界会持续关

经纬中国管理合伙人徐传陞透露,滴滴快的早在一年前就有合并的提法

经纬中国管理合伙人徐传陞透露,滴滴快的早在一年前就有合并的提法.但直到2015年1月21日在深圳,双方才进入实质性的谈判阶段.最核心的框架都是在13个小时内谈成的,最后准备了一页纸,没有签字,提了9条认知,其中包括怎么处理阿里和腾讯的关系,主要是以公司的核心利益为考量,不去偏袒任何一方股东. 他是最早接触并认可快的打车的投资人,他近距离见证了滴滴和快的合并全过程,他是吕传伟背后的融资军师.他曾在2013年,逆市主导了经纬创投对快的的A轮投资,在B轮继续跟进,并帮助撮合了软银.老虎基金等对快的6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