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不少以“搜索要死”为主题的文章,都是在讨论基于web的传统搜索会被新兴的搜索所取代,或者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中自己淹没。如果是一般的网民,听到百度要或者搜索引擎要垮掉时,一定会说“开玩笑”、“放屁吧”这种话,因为他们怎么也不会相信这么好用的一个东西会无端端地没掉。
对于普通网民来说,只要不还原到早期雅虎那个信息大饥荒的时代,搜索永远是有需求的。正是基于这种基本的需求,搜索不会被什么任何神乎其神的东西所取代。在中国,百度还会继续成为人们的基本工具之一。
看了很多媒体报道和观点,说的最多的能够威胁到百度这种传统搜索的主要有两个:基于社交关系的社交搜索和移动互联网的APP。其实,这两个看似尖锐无比的利器未必能刺进百度的脏。
(一)、社交搜索跟百度搜索有关吗
首先说说社交搜索。之所以说它会威胁到百度的存亡,主要是因为社交网络的海量数据不归百度所有。如今的许多社交平台如新浪微博、微信、qq平台甚至人人网基本上都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生态圈,里面的信息大部分与百度无关,但是这些信息正在不断膨胀,因为多点对多点的社交平台每天都会产生互动交流,这种活跃度必然会产生海量数据。有海量数据产生的地方,搜索就有价值。但是这些数据却没有完全对百度开放,使得百度对此有心无力。因此很多人说百度的搜索功能会在社交数据的膨胀下逐渐被冷落,取而代之的是更有个性化的社交搜索。
其实这种说法看似有理,实则站不住脚。社交搜索的基本要素之一就是社交关系,只有掌握了这种社交关系,才能给出基于社交关系的个性化搜索结果。而这种社交关系正式百度缺乏的,因为它一直以来都只有媒体基因,没有社交基因。所以首先百度就没必要去插手这种搜索。更重要的,社交数据和媒体数据根本就是两种水火不容的数据。社交数据是包含社交关系的碎片化数据,只适用于特定的圈子和个人。而媒体数据则是大众化的数据,面向大众,适用于任何一个人。如果把社交数据的社会关系硬生生地剥离当做媒体数据面向大众,那时一件非常滑稽的事情。
举个例子:“王某某是同性恋”这句话可能是出现在某个圈子中的一句话,在这个圈子当中具有交流互动的作用,出了这个圈子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也没有兴趣。但是如果这个王某某刚好与一个公众人物同名的话,这句话放到百度的搜索结果当中就太恐怖了,就成为一则具有轰动效应的八卦新闻了。
这就说明了社交数据和媒体数据两种交集甚少的数据,只有那些具有每天属性的社交数据才能放在百度的搜索结果中,如名人微博。因此,其实社交搜索怎么崛起都不会对百度造成多大的影响。
(二)海量APP干得过百度APP吗
另外,很多人都说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会把百度这个庞然大物冲垮,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非常多样和分散化,不再集中于百度的搜索,而由众多的APP所取代。这个说法也有值得推敲的地方。
首先,APP是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入口之一,这是值得肯定的。百度搜索APP作为其中一个APP,能发挥多大的统治力呢?相信很多人的手机除了微博APP、QQ、微信这种明星级的应用之外,也会下载一个百度搜索APP。也就是说,百度APP会成为一个最常用的APP之一,这种结果源于强大的用户惯性,因为说道搜索,很多人脑子里就一个百度,在手机也不例外。其它搜索引擎在PC端面对百度时都那么吃力,在移动端没有用户惯性更是别指望会超过百度了。
其次,有人说很多企业在桌面上过于依赖百度入口,但是通过百度排名竟争过于激烈,大部分落在后面的企业一分钱都捞不到,因此在移动端会自力更生,把自己的数据集成在自己的APP里面,不开放给百度抓取。但是其实这是一种很吃亏的行为。因为依赖百度入口这种推广方式是比较经济实惠的,如果想绕过百度,就要自己花重本去开拓其它的推广渠道,这么做又何必呢?
更何况,APP在手机上的装载量是有天花板的,就像hao123网址导航一样,终究会封顶,到时候想获取更多的信息和APP还是要通过搜索。用户的搜索行为是非常即兴和多样化的,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有数不清的搜索请求。用户不可能今天想搜房了就打来搜房APP,明天想搜地方了就打开旅游APP,还有更多更随意的长尾词搜索,难道都要有一个对应的APP吗?当然是不可能的,大部分的搜索请求都要一个大众化的APP来承载,而这个大众化APP在未来很长一段之内都只能是百度,因为用户惯性实在是太大了。
总结一下:社交搜索和APP都不是百度终结者。前者是因为数据属性的差异化决定了两者交集甚少,后者是因为用户惯性和搜索需求多样化决定了百度统治力依然强劲。
本文由电动晾衣架http://www.yzmdl.com/原创,转载请标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