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产业自2005年发展高峰期之后,进入连续5、6年的低谷期。进入2011年,音乐产业将有哪些机会呢?
一般看来,2011年跟前几年一样,是一个没什么悬念的一年,是继续低迷的一年,是继续面临崩溃的一年,就跟中国经济一样,一步一步在走向深渊,继续匀速下坠,并且没到底。
2011年将有更多中小唱片公司歇业。更多老一批从业人员、传奇人物淡出视线。其实,对音乐产业影响最大的,除了市场,更多的是政府的影响。2011年是黎明前的黑暗,有一些局势将逐渐明了。例如网络音乐进入正版化,政府将更严厉打击盗版,包括线上线下。
上篇 传统音乐市场的机会
一、 演出市场,晚会红歌艺人的天下
2011年是建党90周年,今年音乐产业将进一步受到政策影响而低迷。音乐产业连年受到政策影响:08年奥运、09年地震和60周年、10年世博会和亚运会,2011年建党90周年,2012年又将迎来政府换届的18大。这几年都是政治年,一年比一年影响大。加上这几年是多灾年,大型活动经常被取消,对文化产业的审查也越来越严重。所以,对于演出市场来说,今明两年还是晚会红歌艺人的天下,或者流行歌手制作或翻唱一些红歌,也有可能分一杯羹出来,流行音乐市场进一步受到挤压。
除了政策影响,从市场环境来说,随着经济危机的深入,传统流行艺人的演出市场进一步冷淡。而曾经风光一时的小众音乐,也受到影响。遍地开花的各地音乐节也只是一场大庙会,音乐人热闹回来后,还是馒头咸菜过苦日子。另外,受到政府维稳的影响,大型活动将越来越难批准,不确定性导致商家也越来越难以给予赞助。
2011年,对于传统唱片市场,不提也罢。唱片产业其实在2000年就已经死了,只是在2004有了彩铃以后,回光返照了一下,延续了寿命。2011年将继续低迷下去,或许在未来两年会有新的模式来挽救,但是2011年是看不到希望了。不过,音乐产业还是有很多机会再。例如“音乐营销”这一新的课题,已经初见苗头。电影产业这两年广告植入已经遍地开花,而音乐产业在未来也将迎来成熟期。
其实有一种音乐形式,已经开始悄悄占领主流,这就是影视剧音乐
二、 影视剧音乐的又一个春天
随着各大电视台播放MV的节目越来越少,电视台宣传歌曲的空间趋近于零。回想八十年代央视的“每周一歌”栏目,和各地电视台的“点歌台”栏目,让电视成为最大的推歌平台。而以前电视剧的演唱者都是韩磊、孙楠、毛阿敏等老一代的歌手们。 大家都熟悉当年的《渴望》、《少年壮志不言愁》等都是经典影视歌曲。但是,后来由于电视剧数量的增多,收视率分散,电视剧歌曲质量的下滑,导致影视歌曲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形同鸡肋。
但是从近两年来看,影视剧音乐的演唱者,已经转移到年轻主流歌手身上。这也是由于近两年来年轻观众题材的电视剧开始占领市场。例如张靓颖的《画心》,以及湖南卫视的《流星雨》、《宫》、《回家的诱惑》等一些列影视剧歌曲迅速走红。据不完全以及金莎的《星月神话》,《老男孩》随着网络视频的走红,小沈阳的《我只是个传说》、《大笑江湖》。影视这两年进入牛市,未来还有一两年的风光。
其实这些影视歌曲在市场上也就是综合打个80分左右,还算不上90多分接近完美,但是因为影视剧的走红,同时也意味着网络和其他媒体渠道的分散,更意味着现在市场缺乏好歌好作品。才让这些并不是太强的歌曲得以浮出水面。
遥想当年,04、05年电影行业处于低迷的时期,票房惨淡,而音乐市场当年正是资本市场青睐、音乐产品本身繁荣昌盛的时候。今天,冰火两重天,电影和音乐市场形式颠倒过来,有点讽刺。
三、偶像组合市场开始繁荣
从近两年起,国内唱片公司开始尝试日韩艺人模式,偶像组合。例如至上励合、MIC、爱朵女孩等偶像组合。因为目前的大环境,是在娱乐产业目前正处于从运营产品(歌曲)向运营品牌(艺人)的升级过渡期。音乐产业正在升级,艺人、唱片公司、消费者都在洗牌。现在消费者已经变了,消费行为也已经变了。消费者由原来的成年男性为主变为年轻女性为主,消费行为由理性消费(歌曲)变为非理性痴迷性消费(偶像艺人),盈利特征由百万数量级歌迷每人消费2元彩铃,变为一万数量级歌迷每人消费2000元(各种明星衍生产品)。统唱片产业赖以生存的几项收入(演出、无线、在线等)都受到了毁灭性打击。加上现在金融危机,靠融资输血也是没指望了,这种情况下,而只有偶像艺人可以增加唱片公司的收入,有多种盈利模式。
从去年开始,韩国偶像组合东方神起解散和韩庚解约,以及SHE、飞轮海面临解散。这一系列的事件都给了内地组合很大的机会。内地组合很有可能从这两年冒出一个大家公认的一线组合,从而带动内地音乐市场整个像偶像艺人市场的过渡。
无论如何,内地音乐产业一定需要跳出传统模式,只有开发新的盈利模式,抓住新一代的消费者,建立出版权、演出以外的盈利模式,才可以破茧重生。
(待续:下篇《数字音乐市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