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0中文SNS的观察和实践,互联网营销

  (一)回顾Facebook之前的SNS

  社会化网络服务(SNS)不是Facebook开创的,在Facebook之前,“交友”和“社区” (尤其BBS社区)这两类互联网应用都具有SNS属性。特别是前者交友网站,几乎完全归属于SNS。为便于下面的讨论,在本文中把处理“人”和“关系”为主的互联网应用,都归属SNS范畴。

  由于BBS社区的“媒体”属性更强一些,所以在我们这篇文章中暂时不讨论。这样在Facebook之前,观察SNS主要就是看“交友”网站。交友网站前几年的发展,大致分三个阶段,用三个案例网站代表:

  1. 亚洲交友中心,2000年左右,交友网站的最基础模式。
  2. Uuzone:2003年左右,引入了“六度空间”概念。
  3. MySpace:2003年左右,引入了照片服务。

  先放在这里。说另外一个问题:SNS到底在做什么?归根结底,SNS做两件事情:1)帮助人与人“认识朋友”;2)帮助人与人“保持联系”。所有SNS网站做的事,都脱离不了上述两点,只是有些SNS网站只做其中一点,有些两点都做。在Facebook之前,主流的SNS网站主要做“认识朋友”。

  如何借助互联网工具让人和人“认识”,表面看起来很容易,但其实挺难的。我用另一类互联网应用“媒体(门户)”来举例。在一个消费者的实体世界中,他通过阅读报纸来获得新闻;在网上,他通过阅读媒体门户的新闻页面来获得新闻。但无论在实体世界或网络世界,用户为了满足自身新闻的需求,他的行为模式是一致的——都是通过“阅读”行为。

  如果一种用户行为模式,在他从实体世界转移到网络世界时,不会进行改变;那么用户很快会习惯网络。这就是互联网上,媒体(门户)率先发展起来的原因。媒体门户只是改变了用户“阅读”的内容,但没改变用户“阅读”的行为。

  但是“交友”就不一样。在实体世界中,通常情况下,并不存在特定的“交友”行为。我们的行为可能是聚餐、泡吧、踢球等等,“交友”只是一种结果。试图把“交友”移植到网络后,我们就发现问题了——在网上交友网站,你无法做到让用户真的喝酒吃饭踢球,因此很难复制用户真实的交友行为(对比上述媒体门户复制“阅读”的例子)。

  这样看来,网上交友根本没法做啊。但是做互联网的聪明人们,还是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发现了实体世界中存在一类比较特殊的交友——婚恋交友。他们发现,婚恋交友的实体行为模式,和一般交友有区别。婚恋交友基本上就是一个对用户名单数据的阅读、搜索、筛选;而这种行为模式是可以复制到网上的。

  因此抽象的说,早期互联网交友应用,是对用户数据库的处理。从中,交友应用发展出两个流派。一个流派是把用户数据“封闭”,阻隔用户获得其他用户信息,站方从中赚钱,这就是“婚恋网站”;一个流派是把用户数据“开放”,用户随意搜索和联络其他用 户,站方试图通过用户的粘度,而以广告费或增值费获得收入,这就是“(通用)交友网站”。

  两个流派各有利弊。对于前者“婚恋网站”,商业模式非常清晰,但市场潜力有限。是一盘生意,但是是缺乏想象力的生意。这包括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婚恋网站本质上卖的是“名单”,所以用户付出的代价就在于获得名单,而真正需要用户花大钱的交友过程,并不在婚恋网站实现,因此婚恋网站也赚不到这个钱;第二,婚恋网站往往是“一锤子买卖”——正常的用户在婚恋网站认识人并结婚后,往往两个人会同时注销账号,以示对婚姻的忠贞。因此从做站效率来说,做“婚恋网站”可能还不如做招聘网站。而这么多年来,这个流派也几乎没啥革命性的变革。比如搞一些婚恋评测之类的小创新,其实都是噱头。归根结底,“婚恋网站”是传统生意,没有发挥互联网的特性:网络效应。

  对于后者“(通用)交友网站”,市场潜力很大,但商业模式并不清晰。但由于它具有网络效应,是真正的互联网生意,所以这些年的发展创新很多。在Facebook之前,包括我们最开始提到的3个发展阶段;然后是最关键的一次变革:Facebook。

  (二)“妓女化交友”的困境

  在Facebook出现之前,观察(通用)交友网站发展的三个阶段,能从中看出一个清晰的脉络——交互模式的演进。所谓一个网站的“交互模式”,基本上是回答网站“做啥”,用户在你的网站“玩啥”这个问题,在交互模式确定之后,才有产品;然后才有运营、推广一系列工作

  在最开始,类似亚洲交友中心这类网站,还是简单的list,用户主要的交互模式(玩法)也就是搜索资料等等。这类网站发展不成功。

  到uuzone阶段,是用“六度空间”理论,试图让用户玩升级版的list——包含“关系”的list。这类网站依旧不成功。

  到MySpace阶段,此时,Web2.0兴起,尤其是数码拍照和iPod激活了mp3市场,用户的玩法主要是“照片”和“音乐”,尤其是照片。这个时候交互模式是围绕“个人”。即通过照片,日记,音乐等等手段,使得“个人”真正丰富起来。这种模式是否成功呢?MySpace和国内的跟随者51.com的现状就能证明。

  “冷冰冰”的用户数据列表——“冷冰冰”的带有“关系”的用户数据列表——数字化“鲜活”的个人,这三个阶段,就是交友网站这些年的发展,围绕着设计“交互模式”的发展,也就是用户在你的网站“玩啥”的发展!

  虽然在Facebook之前,非常多交友网站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但是我们可以说,在Facebook之前,所有交友网站在“交互模式”这个问题上,都是不及格的。因为这些交互模式的设计存在“三大缺陷”

  缺陷一:“上帝视角”——用户可以全局搜索或检索其他用户,并“到达”。这里的“到达”包括发短消息,空间留言等等。

  缺陷二:“虚拟身份”——用户可以注册任何ID,无任何熟人“背书”,完全独立出现在交友网站。

  缺陷三: “不适配”——小马拉大车,交互模式并不能成为普遍用户需要的、常用的、愿意使用的交互手段。比如,“玩空间”这个交互模式,请问谁说交友必须要有“个人空间”?让用户持续、长期维护“个人空间”来交友,用户的成本其实非常大。用户原来指望交友网站轻松交友,但网站的交互让他越来越 感觉沉重,不适配,用户就会觉得不值得,不好玩,不玩了。

  老牌交友网站上述“三大缺陷”到底意味着什么?美国SNS研究专家Danah Boyd给出了一个答案:“妓女化交友”——所谓“妓女化交友”包括三层含义:一,太廉价获得朋友,因而不珍惜,可轻易放弃;二,无法了解朋友真实身份背景,因而朋友关系是虚幻的;三,朋友之间的交流方式和手段单调乏味,因此往往直接指向性。

  更加麻烦的是,当我们稍微思考就会发现,“妓女化交友”实际上对“交友”是一种反对;即“妓女化交友”模式,让用户是交不到朋友的!(我们说的用户是主流用户,不提极个别就是为了性而交友的用户——这些为性交友的人,其实一直是非主流,不在我们交友网站考虑范畴)

  也就是说,由于存在“三大缺陷”,必然导致“妓女化交友”;从而使得交友网站“做多错多”——他们越是希望用户交到真朋友,却越是让用户交不到真朋友。这就是交友网站的致命逻辑。

  从其诞生之日,直到目前的一些交友网站,十年了,交友网站在这个致命逻辑下从无更改。虽然随着一轮轮概念炒作,投资介入,交友网站各领风骚数年,但随后都会快速趋于平淡,从无一个交友网站真正完全“立”住。以国内来说,都不说51.com了,像360quan、uuzone、wangyou、亿友,这些拿到投资的交友网站,无不是风光一时,但现在呢?

  直到Facebook横空出世。

  (三) 关系的“重构”

  在前面我们一直探讨的是“认识朋友”类SNS。如前所述,在Facebook上线之前,SNS应用主要集中在“认识朋友”这个方向,而“保持联系”的SNS比较少。不过,也不是没有,比如“校友录”应用。那么你一下就发现了,Facebook和“校友录”做的“保持联系”的SNS互联网应用,并且他们面对的都是同一类关系——“同学关系”。

  那么,什么是“保持联系”类型的SNS呢?所谓“保持联系”就是通过互联网,对既有关系进行网络重构。在这里,“既有关系”包括两类:一,在实体世界中的既有关系,如血缘关系、 同学关系、同事关系、同乡关系等等,“重构”指把这类实体关系搬上网;二,在网络世界中的既有关系,因为对网民来说,上网一段时间后,已经形成网络关系,如QQ好友、MSN好友、博客好友等等,“重构”指把网络关系从一个网络转移到一个新建网络。下面简述这两类“重构”

  (1) 实体关系的网络重构,代表网站:Facebook。

  我认为只有两类实体关系存在网络重构的可能性,“同学关系”和“同事关系”。因为对实体关 系重构时,原实体关系自身的“密度”是关键因素,并且阀值就是“150原则”。密度太紧,则重构后的网络关系不能突破阀值产生网络效应,比如血缘关系,因此一些所谓“家族SNS”肯定做不起来的;密度太松,则重构后的网络关系不能收敛,会快速“水化”,同样不能产生网络效应,比如同乡关系,因此一些所谓 “老乡SNS”肯定做不起来。而恰恰只有“同学关系”和“同事关系”处于“复杂系统”状态,每个个体的关系圈差不多正好符合“150原则”,不松不紧,恰可以产生网络效应。

  基于同学关系,已经产生了Facebook和校内;基于“同事关系”的大型SNS,国外的LinkedIn如果算的话,那就已经有了一家了;国内肯定会有一家。但国内目前做的那些所谓商务SNS,基本没做到位。

  (2) 网络关系的网络重构,代表网站:kaixin001。

  网络关系的网络重构,关键因素在于宿主网络的“开放性”。举例来 说,Kaixin001对msn关系的重构,因为msn的开放性而成功;51对QQ关系的重构,因为QQ不开放而发展艰难。

(关于kaixin001,其实它有很多“同事关系”和“同学关系”的重构;但是其最核心的重构,还是对msn关系;所以我们把它归属到网络关系重构范畴)

  当Facebook定位于“保持联系”的SNS上线后,以前“认识朋友”类型SNS的“三大缺陷”,对“保持联系”的Facebook全然不存在。如果用做题来比喻,老牌交友网站n年来绞尽脑汁做不出一道题,Facebook一上来就换了题目。这真是一个聪明的选择!

  但Facebook上线后,他也有自身的问题——Facebook需要发展出适合 “保持联系”类型SNS的交互模式。这个非常重要的创新,Facebook做到了!——以照片、日记、分享等等app应用形成的“feed流”,就是“保持联系”类型SNS的交互模式。通俗的说,玩Facebook玩的就是feed。然后,Facebook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让我们小结一下:Facebook的成功证明了一件事情——如果做SNS,聪明的做法是效仿Facebook,利用feed交互模式,去做“保持联系”。但是这个问题换到国内,情况出现变化了:因为我们有——QQ!

  QQ事实上就是“保持联系” 的SNS。虽然QQ最开始并没有做SNS,他们只做了一个IM工具。但恰恰是这个无心插柳的 “IM工具”,其实就是适合中文用户的“保持联系”类SNS的“交互模式”。QQ凭借核心IM以及“QQ空间”和“QQ群”,在中文网络上已经事实地满足了用户“保持联系”的大部分需求(注意,并不是该类全部用户需求,因为给校内网留出了空间,下述)。所以,虽然从效率上看,做“保持联系”的SNS更有效,但在国内,这个需求的空白市场空间却非常小!

  因此我的结论是,对于关系的“重构”(“保持联系”类型SNS),“IM工具”是最适合中文用户的交互模式, “feed流”是最适合西方用户的交互模式——但无论中西方,这类SNS网站都找到了合适的“交互模式”,因而能持续快速增长,而不像从前的“交友网站”存在自身逻辑bug。

  作为本节附录,再谈两个题外的话:

  一,关于“创新”。有些朋友认为创新肯定是事先想好了才做。但其实不然!你看 Facebook,他们上线的时候,其实连最主要的feed玩法都没设计出来(当时Facebook的主要玩法是美女pk);但是只要大方向是对的,而你的设计一开始逻辑bug。那么,顺着网站的发展,你慢慢可以从中发掘出你最需要的核心创新。大的逻辑没错,核心创新就一定会出现!但如果大的逻辑错 了,如老牌交友网站的“三大缺陷”,那神仙都帮不了你。

  二,关于“继承”。谈了Facebook的“创新”, 还需要谈到它的“继承”——目标用户群的选择。Facebook和几乎所有SNS一样,在开始的时候都是面向低龄用户群体(25岁以下)。无论这些SNS是做“认识朋友”的,还是做“保持联系”的!只有两个例外:商务SNS网站和婚恋SNS网站。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在网上消费“关系”的用户,往往正处于建立自身人际关系的活跃期。年龄越大,要么是对“关系”淡化,要么是可以通过实体世界的活动来消费关系。Facebook开始只做校园,因此很好的继承了SNS的传统目标用户群。

  四、2008年之前:Facebook——校内

  从04年Facebook,05年校内网上线后,无论国外或国内,基于“保持联系”的SNS应用成为主流;而“认识朋友”的SNS应用被边缘化。这是最近5年SNS领域的整体趋势。这几年SNS的发展,相关文章很多,我不做全面回顾,只简述一下,然后谈几点体会

  Facebook的发展:最开始Facebook上线后,做的是“美女pk”,且只对常青藤联盟大学开放注册。后来发展到对所有大学、中学以及公司开放注册用户,同时,发展出feed、开放平台,直到发展到现在;校内的发展:最开始抄了Facebook,上线不久,做了一个“班车送大学生寒假回家”活动, 始主要针对“211”大学,发展了“校园大使”的推广系统,在与陈一舟的5q、占座网等等网站竞争中,脱颖而出。07年下半年被收购,直到发展到现在。

  几点体会:

  (1) 为什么Facebook最开始做“美女PK”:这很有意思。因为“美女PK”其实属于“认识朋友”类SNS应用,而不是“保持联系”,但Facebook上线的时候,最开始是做这个的。我分析认为两个原因:一,Facebook在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清晰理解自身是在做“保持联系”;他们毕竟是这类SNS的第一家,所以他们最开始的时候,也是在做“认识朋友”,只是由于自身产品逻辑——封闭系统,从校园熟人网络开始等等,特别是 “feed”的玩法创新出来后,使得其后自然发展到以“保持联系”为主;二,当初始系统数据不够时,“保持联系”是无法完成的,所以需要以“认识朋友”为主的应用进行推广,以积累初始数据。这个例子再次说明,创新有时候是在运营过程中,演进形成的;但你的系统初始设定要符合演进逻辑。

  (2) 校内网startup阶段搞的“送同学回家过年”活动,和Facebook“美女pk”有异曲同工之妙。校内网startup的另一关键经验——面对 “211”大学重点推广,这也和Facebook面向常青藤联盟的推广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校内网在startup阶段,其实是不只在产品本身抄袭了 Facebook;在运营策略上,也暗合了Facebook。

  (3) 5Q为什么打不过校内:关键是“品牌”。对大学生群体来说,5Q这个 品牌根本没法和“校内”比。

  (4) 占座为什么打不过校内:关键是“团队”。占座的创始人网络意识不到位。从他们和校团委合作的活动开始,这种“自顶向下”的观念,就注定了他们打不过校内。

  (5) QQ的问题:QQ一直没看到SNS趋势,直到陈一舟收购校内,他们才开始发现被挖了墙角,但在校园细分市场上,为时已晚。

  (6) 中、西方大学校园用户无差异!对于互联网应用,中国大学生群体和国外青年群体没有太大差异,因为大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不错,生活方式也接近(读书,生活)。这是中文网络用户中的一类非常特殊群体,大约占全中文用户10%左右。

  五、2008年之后:海内、开心001、开心及其他

  当时间进入2008年,国内SNS的大戏正式开幕。下面根据上线时间来说明:

  校内:从07年底开始,校内效仿Facebook面向公司用户(白领)。但与Facebook顺利走向公司用户不同,校内即使采取了BD的手段,但也没能进入公司用户——这个事情后来让开心001做到了。如果仔细琢磨这件事情,你会发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校内是最忠实的Facebook模仿者,之前他模仿的每一步都成功了。但恰恰在“走出校园”这一步,校内的模仿失败了。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Facebook模式的SNS不适合中文公司用户(白领)!但开心001后来在这个市场却火了,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开心001模式其实并不是Facebook模式的SNS——否则,轮不到开心001, 校内就应该先在白领中火起来。

  海内:在08年3月,海内已上线了几个月,以业界网友为主。王兴在做海内的时候,延续了他做校内的经验——面向高端用户。他优先选择IT人士、媒体人士推广。这种策略,在海内效果甚微(但这是后来饭否做起来的原因)。那么,王兴在海内的高端策略错在哪呢?错在他没有真正普遍推广。尤其是在6月初,他应该也看到了开心001的msn推广非常有效,但是令人诧异的是,王兴却没有跟进做这样广泛、高强度的推 广。真正该下注的时候,王兴没敢下注,海内就再没机会了。后来项目逐渐淡化,开始做饭否。

  开心001:关于开心001,我写过很多。不再重复。如果要让我从开心001成功因素中只选择一条,那么就是:msn推广。msn推广是开心001做起来最为关键的因素。他们仅在这点上的推广投入就不会少于200万人民币。开心001其实是一个以社会化游戏为主要交互模式,配合强有力推广,快速聚集了大量用户的SNS。而这也回答了当初为什么校内进入不了白领市场,而开心001进入了——中文白领用户并不需要“保持联系”,他们需要的是“社会化游戏”。

  陈一舟的开心:陈一舟的开心,从抢域名的策略上来说,特别损。这样欺负开心001,非常过分。但是,如果在商言商,当你用相似品牌竞争开始策略,那你一定要做到第一,这样才能成功;你如果做到第二,那你所有投入都实际上在给第一的开心001做义务的品牌宣传。陈一舟的错误恰恰在于这么费尽心机,却只做了第二“开心”。现在开心001的品牌,说到底可以算是程炳浩和陈一舟共同完成的。那陈一舟的开心为啥没做起来?因为不坚决!力度不够!尤其是到了09年,基本就放弃了和开心001的竞争。

  其他通用SNS类型网站,没有特别之处,暂时不提。

  六、QQ的狙击

  从上面可以看出, 2008年以来,以Facebook的榜样,国内所谓SNS网站做的都是“保持联系”类型的SNS。其中的佼佼者是校内和开心。似乎,中文SNS大局已定。情况真的是这样吗?且慢!我们不要忘记QQ!

  在我前面谈过,“保持联系”是QQ的核心领域,不容他人染指。并且,由于QQ足够强大,外人其实也极难进入。这里的QQ,指IM、QQ空间和QQ群。

  (1) QQ有软肋。QQ确实存在软肋(否则就不会有现在的校内和开心001)。对于校内,QQ的软肋在于反应迟缓,让校内在一个细分市场做得足够大;对于开心001,QQ的软肋在于开心001是建立在一个几乎可以和QQ抗衡的IM——msn基础上。(所以,现在如果有一个基于旺旺的SNS,也是能做到千万用户的)

  (2) QQ天花板。但是QQ更有“天花板”,即QQ可以让你在一个细分市场存活,但你想从这个市场突破,几无可能。以校内来说,陈一舟拿到软件几亿美元的投资,有两年多了,但是,校内走出校园了吗?开心001同样面临这个问题,在拿到几千万美元后,从09年下半年开始,开心001还强力增长吗?

  对于综合SNS来说,千万IP登录是一个关键的门槛;是一个能否成为big deal的关键门槛。QQ可能犯错,让新竞争者做起来;但是到千万IP门槛时,必然会遭遇QQ强力阻击。目前所有中文“保持联系”类型SNS,都无法迈过QQ在此时的狙击——09 年下半年,QQ做了2件事:一,推出了QQ农场;二,改版了QQ空间,引入了feed和app应用。QQ做的这两件事,前者就让开心001停止增长,后者就让人人网困于校园。

  我们更宏观的看,面向个人的应用,有哪些超越了千万ip的门槛呢?有!迅雷,360、搜狗拼音等等!然后你发现,恰恰在这类纯软件应用(客户端应用),QQ反而无法阻击新竞争者。

  所以,QQ真实的核心能力,并非软件能力,而是用户“关系”。在QQ上沉淀了亿万用户的“关系”,任何试图做“保持联系”的SNS,都是试图从QQ的“关系”大盘中分一杯羹。这是QQ的核心利益和优势资源,QQ岂能轻易放弃?

  在中文“保持联系”SNS网站上,人们被短期增长诱惑,以为进入了快速发展的乌托邦;但当他们投资以后才发现,QQ的天花板,来临得会比想象快得多。

  七、蚂蚁网的SNS实践

  从2008年3月上线,蚂蚁网开始了SNS的 实践。正是因为上面的分析,和所有中文SNS不同,我们认为中文SNS只有做“认识朋友”,才能突破QQ的封锁。因此,蚂蚁网与其他SNS全然不同,我们从一开始就做“认识朋友”。

  这是一个巨大的差异!如我前面所说,“认识朋友”原本是SNS的主流应用,但是其自身一直存在“三大缺陷”,所以多年来没有一个真正成功的应用;尤其当2007年之 后,Facebook类“保 持联系”SNS大为成功,“认识朋友”类SNS完全被边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蚂蚁网反其道而行之,去做“认识朋友”类SNS。我们的特立独行,来源于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对SNS的理解。

  我们虽然看清了方向,但我们自身面临更大的问题——资金。现在线上的蚂蚁网,基本只在08年做了9个月,产品还是一个“半成品”,然后就完全停滞了。但在这大半年的实践中,蚂蚁网有一些有趣的发现,说几条最重要的和大家分享:

  1. “认识朋友”的需求及其庞大。用户需求甚至可以用“嗷嗷待哺”来形容。站方只要提供一个合适的产品,就能快速发展;甚至,一些网站提供的产品不完善,但用户数还是很多。

  2. 用户真正缺乏的是“认识朋友”的能力,既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社交的能力——而网站的产品落脚点就在于此。

  3. “认识朋友”和“保持联系”是一个完整的逻辑;用户如果在你的网站“认识朋友”,他会优先选择在你的网站“保持联系”——只有你的网站不能提供“保持联系”的产品时,用户才会离开你。

  4. “上帝视角”、“虚拟身份”、“不适配”,是市面上“认识朋友”类型SNS的通病。

  5. Facebook的feed产品结构,适合“保持联系”的应用,但不适合“认识朋友”的应用。

  八、歧路:中文SNS的“庸俗化”

  从2008年开始的中文SNS浪潮,首先是以国外Facebook之火引发,然后以校内被软银投资而发酵,最后以开心网爆炸发展而进入高潮。到现在,遍地SNS。Facebook——校内——开心,这就是中文SNS几年来发展的“三部曲”。

  首先应该说,中西方互联网对SNS的理解和应用,在这几年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在“保持联系”的SNS方面,适合西方用户的“feed模式”和适合中文用户的“IM模式”完全形成;此外,中文网络还发展出开心001这样基于“社会化游戏”的火爆应用。

  其次我们应该看到,基于“认识朋友”的SNS,在这几年却并没有多少发展。除了蚂蚁网在这个方向上坚持探索外,国内外并无新的模式产生。而蚂蚁网在此的探索,也困于资金等因素,而步履维艰。

  最后我们应该警惕的是,由于Discuz推出了Ucenter Home系统,使得大量草根网站升级到所谓“SNS系统”,造成“遍地SNS”的假象。这极大的误导了中文网站和用户。概述如下:

  (1) 作为康盛公司,他们基于公司产品部署,推出自己的SNS系统Ucenter,无可厚非。

  (2) 作为站长,是否要将原来的BBS系统升级到Ucenter,大有学问!在本文一开始提到,BBS社区虽然是“社区”,有一定SNS属性,但它更强的是“媒体”属性。所以最近几年,Facebook也罢,校内也罢,开心001也罢,他们的“热闹”,其实和“媒体”的BBS社区并无必然联系。那么,为什么你一定要把你的Discuz升级呢?!大量的站长没理解,盲目升级到Ucenter,反而可能会破坏原来的应用,降低用户体验。举例,我去某个BBS原来为了看帖,现在你让我玩农场,无聊不无聊啊?!

  (3) 无论什么业务的网站,都要做SNS,然后都上一套Ucenter或其改进版,就开始所谓的SNS。这种情况和上述盲目升级Discuz的站长类似,都是被所谓SNS潮流吸引,不考虑自己的用户需求,把SNS搞成网站的“标准配置”。

  这些不顾网站自身特点,不顾用户自身需求,泛滥化的上线SNS系统,且还是基于娱乐性很强的Ucenter构造的SNS系统,就是中文SNS的“庸俗化”。当每个网站都在“偷菜”时,其实这只是站长的自娱自乐。

  中文互联网很大程度是一个资本驱动的市场。所以在本篇最后,概述一下这几年SNS领域资本的走向:

  (1) 大约20%的资本投向了老牌交友网站,由于老牌交友网站的“三大缺陷”,资本回报堪忧。

  (2) 大约10%的资本投向了早期众多“保持联系”SNS网站。而这些网站在和校内、开心001的竞争中,已然失败,资本回报堪忧。

  (3) 大约70%的资本投向了校内和开心001这两家“保持联系”SNS网站。这两家SNS在局部市场已经获胜,但是他们面临QQ的门槛,资本回报前途难料。

  (4) 0%的资本投向了基于“认识朋友”的SNS。这种新型的交友网站,资本还没有看到其潜在价值。

  回首2008-2010中文SNS的观察和实践,我认为归根结底就两条:一,“用户需求”,用户到底需要什么?二,“模式创新”,如何设计最好的交互模式。第一条是“看到”,要有足够的智慧看到用户的需求;第二条是“做到”,要有足够的创新、执行力和资本做到用户的需求。

  其实不独SNS,做网站,大抵如此。

  【麦田的其他文章】

  中文SNS的真实现状和机会

  笨蛋,只有沟通工具,没有SNS!

  机会或陷阱:国内SNS网站全面总结

  中文互联网根本没有“白领市场”

时间: 2024-09-17 03:36:18

2008-2010中文SNS的观察和实践,互联网营销的相关文章

2010年SNS行业站点数量大幅滑落

摘要: 失意代表:SNS 事件 开心网下滑.蚂蚁关张 观点 泡沫破裂.理性调整 数据 2010年全年网站数量减少34.8% 失意指数 ★★★★ 2009年SNS(社交网站)风光无限,偷菜几乎成为年度最热的词汇 失意代表:SNS 事件 开心网下滑.蚂蚁关张 观点 泡沫破裂.理性调整 数据 2010年全年网站数量减少34.8% 失意指数 ★★★★ 2009年SNS(社交网站)风光无限,"偷菜"几乎成为年度最热的词汇.然而似乎一夜之间,天下大变,"种菜"."偷菜

2010年SNS将朝垂直社区化方向运营

中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SNS这个词在最近这几年异常的火爆,什么偷菜呀,停车呀,之类的网页游戏充实着SNS社区,有时候不明白到底是通过SNS认识到更多的朋友还是通过SNS来玩游戏,玩寂寞.其实SNS的作用并不在于游戏,游戏只是能提高网友的在网站的粘连度而已,个人猜想在2010年SNS网站必定会向垂直领域发展. 1:社会网络营销被更多的人重视,通过社会网络营销建立品牌

SNS到底能不能成为互联网的主流?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回望2008年的互联网最热门的概念之一,SNS成为最大的赢家,到如今SNS网络服务已经遍布互联网的各 个角落.08年初,千橡集团成功融资软银4.3亿美元之后,开心网.校内网为代表的SNS网站迅速崛起,一时间大江南北无论是用户还是互联网商对于SNS 的热衷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同时也把中国移动.联通.华为这样与互联网的关系并非紧密的企业也拉进来了.社交网的走红以及各大互联网企业的加入将SNS推 向了08年互联网应用的主流,那么SNS真的可以成为主流吗?

SNS模式下的星巴克营销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3.0互联网时代改变了整个世界,同时也让传统的营销模式发生质的改变,企业纷纷投入重金打造自己的互联网营销体系,而SNS以其极强的用户体验度和互动性在网络营销中脱颖而出,极强的冲击着传统营销模式. SNS-全称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直译过来就是社会网络服务.而SNS营销就是基于SNS网站的分享和共享功能,把产品用病毒式的传播手段让更多的人了解.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所谓的六维理论.任何陌生人只需要六层关系就可以认识到,笔者

云上Java System Profiling与Debugging——蚂蚁金服观察与实践

从1995年Java1.0beta发布到现在,整整过去了20年.Java的发明源于嵌入式领域,不过后来Java的发展,出乎意料地在企业级应用领域占据了几乎统治的地位.阿里巴巴以及支付宝(就是后来的蚂蚁金服),绝大部分的业务代码都是Java编写的.在Java20岁生日这年,我们用这篇文章记录蚂蚁金服内部,在金融云环境下Java系统的Profiling和Debugging经验与实践,与大家分享交流,有非常特别的意义.希望读者能够从中借鉴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 线上Profiling/Debuggin

2010年SNS网站或将成为网页游戏的春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跟现今网页游戏遍地开花的景象甚是贴合.据不完全数据统计,目前我国有近300多家互联网公司在开发以及运营网页游戏.市面上正在运营和即将运营的各类网页游戏就已经超过450余款,并按每2天1.5个的速度在持续增长着. 规模与收入成反比 450余款各式各样的网页游戏,似乎营造出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不过一组数据,立刻就将人们从光辉璀璨的幻象拉回到残酷的现实之中. 在2008年,中国大陆的游戏市场总产值超过200亿.但网页游戏对此的贡献份额,却仅为5亿人民

2010年SNS网站成网页游戏的春天

中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跟现今网页游戏遍地开花的景象甚是贴合.据不完全数据统计,目前我国有近300多家互联网公司在开发以及运营网页游戏.市面上正在运营和即将运营的各类网页游戏就已经超过450余款,并按每2天1.5个的速度在持续增长着. 规模与收入成反比 450余款各式各样的网页游戏,似乎营造出一番热火朝天

Visual studio 2010 中文SP1 无法安装Silverlight5 Beta Tools的解决办法

和之前安装vs2010中文版安装 英文silverlight4tools遇到的问题一样,所以解决办法也一样! 打开注册表 命令:regedit 打开节点: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visualstudio10.0setupvsbuildnumber 在此处增加一个"字符串值",输入名称为"1033",设置它的值为"10.0.40219" ok 重新运行 silverlight5_tools.exe安装即

Velocity China 2010大会回顾,互联网营销

Velocity China 2010 北京之行收获良多,选择的几个session都很有料,当然也有个别还是比较虚. 这次大会主题是web性能和运维,主题也基本分为两大块:web前端性能,分布式. 接下来就把我参加的session逐个回顾一下: <Facebook网站的Ajax化.缓存和流水线 >Changhao Jiang(Facebook) 在这个报告中,我将介绍在Facebook网站前端性能优化中采用的最主要的一些技术.这些技术不光降低了服务器的开销,而且同时极大地提高了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