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苹果最新财季净利润73.1亿美元,同比几乎翻倍。分析师预测,苹果30年来季度收入超微软近在咫尺。学习苹果好榜样,中国信息技术的先行者们,站在“战略新兴”的猎猎大旗下,用财
苹果最新财季净利润73.1亿美元,同比几乎翻倍。分析师预测,苹果30年来季度收入超微软近在咫尺。学习苹果好榜样,中国信息技术的先行者们,站在“战略新兴”的猎猎大旗下,用财富效应激励后来者。
战略新兴,财富放大
信息技术财富家族榜采集自3739个财富家族。今年“10亿级”家族80个,涉及74家上市公司。大部分公司“贡献”实际控制人一个家族,海康威视、歌尔声学、神州泰岳、中瑞思创等为数不多的上市公司,出现了几个财富家族。“10亿级”群体所在公司上市时间过半集中在2010-2011年,反映近两年行业财富家族群体扩大化。
去年的信息技术财富家族中,电子元器件领域“10亿级”财富家族17个,歌尔声学姜斌家族财富63亿元排名第一;信息服务领域“10亿级”财富家族29个,东华合创薛向东家族56.8亿元居首;信息设备领域“10亿级”财富家族18个,海康威视龚虹嘉家族81.3亿元夺头魁。去年信息技术“10亿级”财富家族64个,比今年少16个。
去年冠亚军龚虹嘉家族、姜斌家族,今年刚好调换位置。并且今年这两大家族财富均成功升级到“100亿级”。
同时,去年以来上市、财富“3亿级”以上的信息技术公司56家、财富家族85个,占比均过半,说明信息技术产业资本化步伐的陡然加速以及财富效应的急速放大。
信息技术产业政策强心针,当是今年3月发布的“十二五纲要”。纲要提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将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和信息服务。
涉及上述重点领域的信息技术行业公司,在财富家族榜中皆有不错表现。比如新一代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的拓维信息(实际控制人李新宇家族9.53亿、总经理宋鹰家族9.25亿),下一代互联网中的顺网科技(实际控制人华勇家族15.17亿,总经理寿建明4.79亿)等。
由于统计分类依据差异,位于信息技术财富家族榜榜首的是歌尔声学的姜滨家族(姜滨胡双美夫妇为实际控制人,106.3亿元)。歌尔主营产品属于消费电子。主要客户是手机、笔记本电脑、电视类消费电子领域的国际大客户,产品以外销为主,国际客户包括三星、缤特力等。
尽管有着不少技术专利,歌尔存在两个发展隐忧:毛利率下滑(2008年至2010年销售毛利率分别是28.2%、23.44%、25.25%),销售客户集中(2008年至2010年前5名客户销售占比61.21%、56.61%、61.96%)。
随着国内“优质客户”资源的透支利用,以及国外技术巨头的“市场觉醒”,技术比较劣势的中国信息技术公司,获得的本土政策支持效应不断递减。如何化解歌尔“成长中的烦恼”,当是中国多数IT创业家回避不了的时代命题。
一个名叫龚虹嘉的天使投资人
信息技术财富家族中,做硬件的比做软件的“牛”——入围榜单数与财富数都要大。这种信息资本化排名,实际上反映出中国目前IT行业的窘状,硬件易做而软件难做。
海康威视龚虹嘉家族是信息技术创富的杰出代表。2001年11月,龚虹嘉与浙江海康信息技术公司共同投资设立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公司,彼时龚245万元出资对应49%的出资比例。2006年12月首次增资,由有限公司的未分配利润投入。
龚早在2004年1月就曾承诺,将参照原始投资成本向经营层转让15%股权。2007年,海康总经理胡杨忠获得授权,实施股权激励——龚将15%股权以75万元转让给经营层持股的杭州威讯投资公司。此外,龚还给予胡杨忠、副总经理邬伟琪1%的额外股权激励。
接下来,海康又通过第二次股权转让,强化了“52所”对海康的直接控股权。第三次增资之后,海康IPO前的各项资本运作完毕。龚虹嘉是外商天使投资人,其另外的“神来之笔”在1995年投资的浙江德康通信,该公司与亚信股权置换,后者在美上市。
46岁的龚虹嘉,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早年在广州、香港等地从事电子产品外贸。我们可以想象,龚的信息技术“梦想”成功,首先得益于其“资本先导”的先进思想。通过大股东“52所”的强大技术支持,辅以“重赏之下”的经营层,海康得以施展拳脚。
海康第一代产品所使用的视音频压缩和解压缩软件,来自于龚找到的一个名叫王刚的技术专家。随后出现的“H.264算法标准”自主知识产权软件,与王刚的分道扬镳,与相关机构签订专利授权许可使用协议等,似乎都属于“讲故事”层面了。
天使投资人的飞来前后的蜕变,“52所”当初或许永远也想不到。就在2009年,创立近40年、业务庞杂的“52所”全部营收28亿元、净利润6.3亿元,而产品集中于前后端音视频产品的海康威视2010年上市当年,营收就创下36亿元、净利润10亿元。
在产业化资本化路上狂奔
反思龚虹嘉财富家族首位的获得,有两个要素:一是基于开放技术平台的自主开发,二是未雨绸缪的资本嫁接。
相较机械、家电、农林等传统产业,信息技术的最大想象就是技术的无限性。时至今日,在资本研究机构眼中,以ERP为代表的传统行业IT,以及新兴IT应用产业,因为分别受益于结构升级和景气周期,将迎来“确定性增长”。
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电信、电力、金融、医疗、政府、铁路等行业的应用软件需求扩张自不待言,而空间地理信息、智能交通等新兴IT产业,更有着广阔前景。
本土信息技术产业服务与产品提供商,在国外公开源代码或标准的基础上,自主创新开发配套。借助熟悉国内市场销售的禀赋,不断提高应用范围。而作为领军人物的创业家,通常具备国营大厂或者海外工作背景,通过盘活各种资源,引进PE,实现智力和技术资本化。
实现企业上市的中国信息技术创业家中,有推出国内首套“智能交通管理平台”的易华录,有“智能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核心部件提供商的东软载波,有物联网龙头公司北斗星通,有触摸屏龙头莱宝高科……
还记得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挂牌上市仪式时,笔者在深圳五洲宾馆现场目睹的场景。彼时28家公司中,就有神州泰岳等6家电子信息公司。信息技术公司,成为创业板最初的宠儿。
而截至2011年7月19日245家创业板公司中,仅有48家电子信息类公司,其中总市值最大的神舟泰岳仅113亿元。换言之,中国的信息技术产业化、资本化,潜力仍然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