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自称“要拿出一个亿来回馈员工”的90后CEO横空出世,惹得众人在微博上疾呼“王思聪不是我老公,余佳文才是”,甚至还有脑残女哭着喊着要给余佳文“生孩子”……
看过整个演讲过程,这位90后的“霸道总裁”给人的总体感觉就是牛逼吹得震天响,打着90后的幌子,肆意放纵所谓的“野性”。细心看你就发现,在《青年中国说》节目的整场演讲中最精彩的演讲点,就是他强调自己创业的艰辛,以及对">员工福利待遇有多好。不管这次演讲是不是余佳文的个人公关秀(如果是,那真是自找麻烦),他的这番“肺腑之言”怎么听都和以前在公众场合发表的言论有些冲突。
一位投资人的评论:
曾经近距离接触过余佳文,因为在去年,我们曾经考虑过是否投资这个领域,细节这里就不多说了,只说一下这个团队存在的问题:
1、太草根了,我本人没有学历歧视,但太草根的团队做大学市场是存在先天缺陷的,这个团队有非常多不是正规大学毕业的学生(自考,成教或者什么),我们也问过这个团队一些问题,比如怎么做北京上海的高校市场,结论是没有的,另外他们对北京上海高校市场的理解存在很多想当然的成分,也包括对自己在上海高校的使用率的夸大(复旦、交大、同济)。
2、缺乏创意,90后创业者对我们最大的吸引力应该来自于他们对同龄人的理解,以及脑子里不断丢出的新花样,奇怪点子,超课这个团队恰恰相反,他们最信奉的是成功学,关系学。在校园推广中更强调上层关系的作用,以及有志者事竟成的决心,在几次交谈中,每每遇到挑战时,余会脱口而出周鸿祎(注:周是超级课程表的投资人)或者雷军的语录,成功经历,生活小“智慧”来回应我们。
3、传销式结构,超课也好,金山也好,课程格子也好,还是更早的校内,5Q,都有校园大使的存在,但大使更多还是一种义务或者参与感的需要,虽然后来多蜕变成一种兼职身份,也有通过计算人头来算业绩的,但这么强调积累下线,并让下线再去发展下线的组织结构我是第一次见到,所以前面有回答说超课做假数据,我不确定,但确实不排除在这个体制下,会出现一种放卫星式的增长,这也是导致我们无法信任其数据的主要原因。
一名内部员工的爆料:
1.去年号称融资1000万人民币,其实小几百万人民币,然后对外界模糊说“千万美元”,此事极为可笑。
2.今年又融资,通过一些不可表达的关系(跟某回答的红色资本相关),拿了阿里巴巴号称千万美元,其实小几百万美元,然后对媒体号称数千万美元,通过吹牛完成了自己的资本梦。
3.一直号称数千万用户,和他们做过流量互换的就知道,超表的数据低得可怜,也就刚刚百万级,而且活跃度低得吓人,一个学校一个活人都没有。你们注册下产品就知道了。
4.大学改成了武大,可惜自己确实没什么文化,当时也就混上了三本。为自己的出身感到可耻并修改的人,也是自卑到不行。
5. 团队内部有能力的人都走了,现在都是一些没技术没能力的脑残粉和奴才。
6. 赶紧卖掉公司套现,是余佳文多次在朋友圈里表达的态度,但是有没有人买单,不是上节目吹牛能吹出来的。
一位创业者的评论:
理性的分析,明年拿出一个亿分给员工,这很多吗?
假设超级课程表团队明年扩张到200人的规模,按照现在广州互联网圈年薪20万计算,日常工资开支一年就要花费4000万,假如员工扩张到300人,固定工资就是6000万。算上核心员工的期权呢?再加上骨干员工的额外奖励呢?算上社保+公积金投入呢?合计算起来,离一个亿很远吗?(有人说到余佳文说的是用利润来分,我想,这不重要。口误或有意为之,年轻人没PR经验,再正常不过了,如果你一定要揪着这不放,那我没话可说)
我们暂且不说明年超级课程表能实现多少的盈利,即使明年超级课程表营收和开支持平,如果余佳文说的获得阿里巴巴“数千万美元”级别投资属实,那么按照B轮融资1-2年的周期,每年烧1个亿人民币在人力成本开支上,也是可以承担的。何况,现在超级课程表已经走在盈利探索的道路上了。
简单思考一下,就能想象得到,从传统的盈利探索思路上来说,未来超级课程表会逐渐和分期付款购物的融合、和O2O的融合、和游戏平台的融合、探索广告品牌合作等,超级课程表并不缺乏盈利突破点。
往更深层次考虑,坐拥高校优质应届生资源,未来是否会诞生出一个专注于应届生招聘平台?拉勾网专注于互联网招聘,估值都已过亿,应届生招聘市场呢?超级课程表和应届生垂直招聘的结合是不是很自然,一旦做成,估值是否再上一个台阶?
再从阿里战略角度考虑,别把阿里巴巴的投资团队当成傻子,他们拥有评估一个团队、一个产品的整套科学体系。投资超级课程表,看中学生社交市场,将来和阿里巴巴的电商打通,会是怎样的情况?
还有更多的扩张市场空间、探索盈利的方式,不再一一的列举,相信余佳文团队会比我们想得更清晰、更全面。
当然,实现大规模盈利依然困难重重,远没有余佳文在电视上说的这么简单。在看视频的时候,我甚至在想,余佳文是不是被央视《中国青年说》这个节目给利用了?媒体最喜欢寻找这类存在争议的人物、利用敏感的爆点去提高收视率了,打造一款精品节目的路数大致如此。
其实余佳文在央视节目中表现出来的确实很浮躁,是一种过度自信带来的浮躁,他的团队在很多专业人士看来,确实也存在种种弊端。但是人总是会成长的,团队也是可以不断打磨的。相信经历这次事件余佳文会有一个深刻的反思,将来他会被逼着逐渐的稳重,他们公司的PR能力也会越来越专业。
下面这两点,我想,值得余佳文去思考:
1、成为了一个公司的CEO后,你的一言一行,不再仅仅代表你自己,还代表着你的公司。你的公司并不属于你个人,它是资本市场的一个项目,你需要对公司负责,对投资人负责。因此,是时候考虑在公众场合如何正确的表达了。
2、是时候建立一个专业的PR团队了,永远的以民兵的思路去发展,不是一回事。
(来源: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