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惠普公司的董事会在过去六年来一直似乎麻烦不断。一切都起因于前首席执行官卡莉-菲奥莉娜 (Carly Fiorina) 收购竞争对手康柏电脑的计划。消息宣布后,惠普的创始人后代、前任董事沃特-休列特 (Walter Hewlett) 领导了一场旨在反对董事会决定的斗争,8个月内双方唇枪舌剑,进而闹到法院。虽然兼并案最终有惊无险地获得了监管机构的批准。
显而易见2006年初的惠普董事们仍然在暗中摩擦。1月CNET新闻网站上报道了惠普董事会曾在某度假村开会讨论公司未来战略。报道本身相当中立,而且语焉不详。但是究竟是谁泄漏了这个秘密会议?惠普的女董事长帕特里夏-邓恩 (Patricia Dunn) 大为光火。她下令聘用某家调查公司展开了一场秘密调查,收集了所有董事会成员和新闻记者的电话记录,其间甚至使用了冒用别人名义的不道德调查手段。这场调查很快失控,演变成让惠普在整个06年非常狼狈的所谓“间谍门”。
调查很快发现了究竟谁泄露了消息,但也激怒了一些无辜的董事会成员们,其中包括某著名风险投资商汤姆-帕金斯 (Tom Perkins) ,帕金斯曾经建议邓恩用最简单的方法,即直接质询每位董事是否将消息泄露给媒体,但显然邓恩没有听取他的意见。9月间恼怒的帕金斯将惠普公然侵犯董事会成员隐私的事情公诸于众,迅速引发了媒体的争相报道,官方随之介入调查,最终导致邓恩引咎辞职。
如何确保客户数据得到隐私保护,这本身就是一个高科技行业必须正视的问题,作为高科技行业的龙头和象征性企业,惠普却为了一个本不容易解决的问题,直接或间接地侵犯了隐私。显而易见,这是用大炮在打蚊子,轻易将自己推向一场难以收拾的声誉危机。公关界人士普遍相信,惠普的声誉虽然不致于说是受到了致命打击,但是至少也需要数年时间的恢复。
对于全球各地的企业界领袖来说这都是一个宝贵的教训,企业领袖需要在战略层面上重视声誉风险,在一个透明化的时候,任何决策,任何举动都会成为报章杂志的头版头条,从而带来意想不到的声誉风险。
1,不要假定某些事情是可以秘而不宣的,相反,任何事情都有可能以各种意外的方式公诸于众。一个行为不只是给企业带来财务、营运和法律后果,声誉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很少有企业在决策过程中考虑这样的后果,并且从没有认真在制度上确保其决策是深思熟虑,充分考虑社会环境因素的。
2,不要过度依赖律师,律师的意见往往忽略了对于利益相关方诉求的充分考虑和预见,因而反而于事无补。现有管理层应该充分地利用专业公关人员的协助,以便对于政策和企业行为层面上可能带来的声誉风险在事先有足够的了解。惠普的间谍门事件发生前后,人们看不到明智的公关建议,相反似乎律师的建议占了唯一的上风。硅谷著名律师拉里-索西尼 (Larry Sonsini) 看起来起到了强势作用,因此董事长邓恩的百般辩解被人认为是试图降低问题的严重性和推卸自身应该承担的责任。要知道律师看问题往往过多的从法律角度来考虑,而无视新闻媒体报道企业丑闻的推波助澜、各利益相关方迅速以各自的方式和要求介入,形成一个高度动态、包括各种利益方诉求的环境。法律很重要,但是单纯的法律考量显然不足以控制各方力量对企业声誉造成的压力。
3,不要假定人们会忘掉你一直在宣扬的价值观,相反,人们会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你。任何企业行为必须要符合公司所宣扬的价值观。惠普有着值得自豪的价值观传统,是一家道德感很强的、被视为楷模的公司。此事的发生,不能用董事长邓恩个人举止失措来解释。人们有理由怀疑为什么这样一个违背常识的举动,可以轻易获得执行,惠普的企业文化和严格的管理程序难道只是形同虚设?
(写于2007-05-12)
分享到搜狐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