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破亿,年入千万,打赏百万,这样激动人心的数字依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网络文学圈子里了。十几年间,网络文学从BBS、文学论坛、文学分享站简单形式,一步步成长为一个拥有着2.74亿用户的大市场,成就了一批名利双收的职业写手,也同样成就了起点这样的商业性网站。十余年间,有人趁兴而来,有人失意而去,有人屌丝逆袭,有人散尽家财。
商业的趋利主义和文学的理想主义在此交融,并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不断地延伸、扩展。而士商相轻的中国传统文化也由此打破,商业与文学在这样一个平台上迸发出了不一样的火花,也引来不小的非议。时至今日,我们也难说清高度商业化的网络文学究竟是一种文学适应时代潮流的进步,还是一次理想主义彻底失败后的颓废,但就商言商,网络文学早已成为中国互联网经济拼图上一块重要的拼版。
在商业上重要性不断提升的网络文学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玩家入局,一年以来腾讯、百度两大巨头相继涉足于此,也让原本一家独大的盛大文学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起点——盛大文学梦开始的地方
十年坎坷梦惊醒,商场浮沉雨打萍,从2003年5月起点中文网的成立,到去年3月吴文辉携创始团队的出走,起点十年间见证了中国网络文学商业化的从无到有。而作为推动这一进程的急先锋,起点也从中得到了巨大的回报,市场覆盖率和知名度第一,培养了唐家三少、我吃西红柿等一众大神级作者,以一己之力撑起盛大文学的半壁江山这样的评价对于起点来说并不为过。但也恰恰因为这样,使得起点在盛大文学中的地位显得颇为尴尬,这也为吴文辉的最终出走埋下了伏笔。
将时间推回到十年前,起点由一个原创文学协会正式转型为商业化网站,但在那样一个互联网尚且不算普及的年代里,商业化又谈何容易。
在此之前,互联网更多的只是文学作品的一个传播平台,无论是被看做网络文学开山之作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还是后来更为人们所熟知的《寻秦记》,都还是走传统的纸质出版或连载路线。
虽然也有人试图走付费阅读的道路,但缺乏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和盗版横行的局面让这些尝试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大多数的网络文学作品依旧是依靠网络传播获取知名度,然后寻求实体出版的机会,包括如今早已褪去写手身份的网络文学三驾马车——李寻欢(路金波)、宁财神和邢育森。
而起点在创建当年推出的VIP付费阅读模式则成为了一切的转折点,千字2分钱的低廉价格,促使着更多的读者开始尝试付费正版阅读,时至今日,这个价格依旧是网络文学市场的标准定价。但这一模式的确立,意味着网络文学在正版与盗版之间建立了一道付费墙,使得其在商业模式上与网络新闻、网络视频这些服务就此分道扬镳,也让盗版成了无数网文人心中最大的痛处。
随着04年刚刚成立不久的盛大文学全资收购起点中文网,起点就此在商业化的道路上一路狂奔,整个网络文学市场的规模也不断做大。这期间,虽然有17K、纵横中文网这样的竞争对手出现,但无论是中文在线、还是完美时空这样的幕后金主,在实力上显然都无法与盛大抗衡。而起点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的平台壁垒,更是让竞争对手难以攻破,这种壁垒也在这个过程越建越高。
某种意义上来说,网络文学堪称马太效应的最佳典范,作品越多,付费读者就越多,因而作者数量也因此不断增加,从而进一步促使书库的作品增多。而用好作品充实书库,对于后入局的挑战者来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高价买断新作品几乎成了唯一的选择,但知名写手动辄千字百元,甚至千元的买断价格,使得资本成了挑战盛大文学必须迈过的一道门槛,但显然这也并不是一道所有人都无法迈过的门槛,比如说腾讯,又比如说百度。
“160多万作家,每个月的正版独立用户接近一个亿,每天有数亿次互动发生”,盛大文学CEO侯小强曾透露过这样的数据,而翻看已公开的数据也不难发现,仅起点中文网一个网站的书库中就有111万部作品,每天有超过一万本小说在更新。如此一家独大的盛大文学,在将竞争对手们都远远甩在后面之后,也在12年迎来了其发展的黄金时期。
2012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移动阅读成为一个热点话题,而中国移动阅读基地的建立则让热度变为真金白银,整个市场迅速膨胀到数以十亿计的量级。读者正版意识的增强、网络支付的便捷化、优秀作品的积累,这些利好因素在移动互联网的促进下终于爆发。大批作者顺势成为年入百万,甚至千万的明星写手,大量聚焦网络文学的CP公司(内容提供商)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依托网络文学这个平台,追求自己的文学梦、致富梦,而作为行业龙头的盛大文学自然也成为了除中国移动外最大的赢家,营收破亿,融资估值8亿美金,IPO似乎触手可及。
但商业总是如此,网络文学终归也还是一门生意,起点创始团队和东家盛大文学之间的矛盾也在起点不断壮大的过程中不断地积聚着。而盛大文学赴美冲刺IPO的失败,则进一步激化了这个矛盾。蛋糕越做越大,但分蛋糕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是给一群热爱文学、心怀理想的生意人分蛋糕。
在这里或许一切都绕不开另一个充满了理想主义精神的职业经理人——盛大文学前CEO侯小强。
腾讯——巨头入局的号角
“记得陈总召开第一次董事会时问我要把公司带到何处,我说希望它是一家伟大公司。它会是一家年收入五十亿,一百亿的公司。它一定会深入地影响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离开并不意味着诀别,甚至是为了更好的相见。期待我们的重逢。盛大文学一定会赢。”
2013年12月12日,在经历了近一年的动荡之后,侯小强最终选择了离开盛大文学,并在辞职信中留下了这样的话语。
曾经一手策划并将新浪博客打造成新浪王牌产品的侯小强五年前加盟盛大,在陈天桥看来,在新浪一直从事文化、内容方面业务的侯小强无疑是盛大文学最好的领军人。但最终也恰恰是侯小强的这种文化情怀让他选择离开,因为网络文学的草根性显然和这位文青CEO格格不入。
在侯小强的力主下,盛大文学先后收购了一大批文学网站,甚至是出版社,但这些网站的营收能力却不能让人满意,起点依旧是盛大文学最主要的营收来源。有数据称,盛大文学2012年营收10.8亿元里,起点就贡献了3.6亿元。但相比之下,起点在整个盛大文学的架构中的地位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因而作为创始人之一的吴文辉希望以MBO(管理者收购)的方式重新拿回对起点的控制权就变得不难理解,一面是庞大的文化产业蓝图,一面是草根的网络文学,道不同,自然不相为谋。
而在这个时候,外界的推力更让一切变得水到渠成。
在经历了一番波折之后,网名“黑暗之心”的吴文辉携多名起点创业元老和资深编辑出走,加盟腾讯旗下的创世中文网,而其带走的还有众多颇具影响力的“大神级”写手。
“就像自己养一个孩子,父母考虑的角度,就是希望他得到更好的教育和环境,而不是自身的利益。”吴文辉在十年前盛大文学收购起点时曾这样说过,而如今看来,吴文辉团队此番出走似乎依旧还是为了这样一个更好的环境。相比于在网游市场中已经沦为三、四名的盛大,刚刚步入“千亿美金俱乐部”的腾讯显然能够提供给他更多的资源,而这其中很多恰恰是盛大所不能给的。
腾讯网络文学业务负责人张蓉之前曾不着痕迹地晒了一下腾讯将要给创世提供的资源:用户流量、云服务、架构与数据,而微信平台、Q币支付体系未来也很可能开放给创世中文网。而用户流量导入和支付体系显然是盛大此前一直所头疼的事情。盛大曾经尝试过将游戏、视频、网络文学三方面的用户进行整合,但结果却并成功,其在网络游戏上积累的用户资源很难顺利导入盛大文学,而盗版横行和百度在这一问题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更是让很多读者读过盗版起点中文网的一些小说,却并不知道盛大或者起点,更不必说付费阅读。
而腾讯在用户资源的导入上显然是无人能敌的,桌面右下角的那个小弹窗,堪称中国最好的广告位,没有之一。在创世成立之后,腾讯也确实在努力地为新网站导入流量,甚至是通过自己的游戏业务进行导流,创世中文网的点击榜上不乏和腾讯旗下LOL(英雄联盟)、CF(穿越火线)等网络游戏相关的作品。
随着微信的改版和微信支付的迅速普及,网络文学和微信的结合也成为了人们热议的焦点,也让人们对腾讯在网络文学市场上的前景充满了信心。
或许对于腾讯来说,网络文学市场上得到的收入只能是九牛一毛,但网络文学作为网游、影视的上游产业,其在业务布局上的重要性才是腾讯所看重的。而作为PC端用户单页面停留时间仅次于网络视频的网络文学,在移动端的用户黏性可能更大,这也让腾讯可以为自己的核心业务——社交挖一道更深的壕沟,来挡住阿里来势汹汹的来往。
但正如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中论述的那样,市场的先入者可以在垄断竞争市场中获取一定的超额利润,但随着充分的自由竞争,就必然会吸引更多的竞争者。
于是百度也来了。
百度——未来的X因素
对于网文人来说,百度是一个让他们又爱又恨的公司,百度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力,也让他们失去了大量的正版订阅收入。粗略估计,中国正版网络文学的读者不超过总人数的十分之一,这也就意味着更好的打击盗版可能为这个市场带来数倍于自身的增量,而百度显然是这个进程中重要的一部分。
百度踩着2013年的尾巴完成了对完美时空旗下的纵横中文网的收购,全面进入了网络文学市场,未来也很可能将其归入它的前置收费业务群。作为一个传统的toB企业,百度在2013年不断地发展着它的toC(面向消费者)业务。而网络文学较高的用户黏性和广阔的移动互联网前景显然是百度所希望争取到的,而百度的入局也让人们对网络文学未来的发展模式有了更多的期待。
毕竟随着网络文学粉丝经济的发展,付费阅读并不再是网络文学唯一的收入点。去年,就是在纵横中文网,接连出现了两位对作者“捧场”超百万的读者,而吴文辉在起点所创立的“打赏模式”也成为了网络文学粉丝经济最好的变现点。(所谓打赏,就是读者购买金币或点券,直接赠送给自己喜爱的作者,而这笔钱则由网站和作者进行不同比例的分成。)
而随着互联网经济这一概念的提出,在付费阅读上并不擅长的百度完全有机会用互联网思维来改造网络文学,而这也是避免百度内部互相拆台的最好方式。毕竟,且不论百度贴吧和百度搜索对盗版小说带来多么大的福利,前不久百度为了推广 手机 百度客户端而推出的一键离线小说功能,无疑成为了盗版小说传播的温床,以至于UC等公司也迅速跟进,一时间移动端的盗版问题再一次成为网络文学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
小结
在中国几千年文化史中,文学这个原本并不非用来牟利的事物,正在一点点地变为一种文化产品,但这样一种变化随之而来的则是互联网对文学本身的解构。快餐化式的生产模式、千篇一律的情节设置,甚至是一些不良内容的泛滥,这些都使得网络文学在其产生之初就备受非议。
经历了十年商业化之路,网络文学市场的竞争在腾讯和百度的相继进入之后再一次变得激烈起来。而随着这个市场的越做越大,商业化气息的日渐浓烈,让网络文学本身也面临着更多的变化和挑战。
或许更值得我们,以及那些参与其中的公司思考的是,我们究竟应该以一种怎样的态度来看待网络文学本身,是一种娱乐产物,还是一种文化产品,抑或是 其他 的什么?这决定着一个行业、或者说文化现象未来发展的方向。
但无论如何,每一个参与者都不应该忘记的是,这样一个剧烈商业化的行业面向的是两亿多普通人,其中很多可能还是缺乏一定判断力的青少年。追逐财富是商业的本质,但理想主义则应该是网络文学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