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微软谷歌两巨头的竞争也绝非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请参考51CTO相关文章:2010谷歌与微软十大血腥之战)。据2月28日的外电消息称,微软公开发表声明,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CIO,又在考虑迁移至Google Apps,微软建议你应该向潜在的云服务商提出一些问题,甚至专门开设博客列出了五大问题。矛头直指它在企业云应用领域的劲敌——谷歌。
而此时,距离《虚拟化战争升级 微软致VMware用户的一封公开信》的余温还未彻底消退。微软有点心浮气躁,它在努力维护自己在企业级市场的霸主地位和意在虚拟化领域书写新的辉煌。而与谷歌在云端的竞争,使它更加坐不住,“它在挑战我的底线”。
这是一片肥沃的土壤
弱水三千,吾只取一瓢饮。本文仅以3个典型事例来说明企业级市场的热乎程度。企业级云市场,这是一个多么具有诱惑力的词啊。
事例1:就在3个月前,连多年来精心耕耘运营商市场的华为也一改平日低调,宣布华为云平台要在不太长的时间里赶上并超越思科,在云业务上追赶谷歌。
事例2:13个月前,思科投入2.5亿美元推出了基于云计算的电子邮件服务Cisco Mail。据称,随着人们对云计算服务的接受,思科看到了与其成功的WebEx会议服务一起提供电子邮件服务的机会,然而,用户似乎对于从思科那里接收电子邮件并不感兴趣。很不幸,2.5亿,就这样打了水漂。
事例3:为了抢占云计算市场,红帽也曾打出一则有趣的销售宣传语,“只有两家IT供应商具备构建完成云所必须的软件,而且这两家公司还具有让工作负载从一个云上迁移到另一个云上的技术。这两家公司就是微软和红帽。”步调落后的它毫不羞涩地把自己与云计算最大力度的推动者微软放在了平起平坐的位置。
而对于微软和谷歌最主要的征战领地——企业办公软件市场,则更为激烈。这是直接动摇微软赖以安身立命的根本,即微软Office办公软件系列。与此对应,二者之争也将影响谷歌多元化战略在企业办公领域的持续推进。(详情请看:谷歌的意图 我为什么要做企业业务?)
从底层硬件,到网络设施,到IT基础架构,到平台软件,再到应用软件等IT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在“喊云”,土壤够肥,只能引来更激烈的争夺。
PK 你方唱罢我登场
在2010年年报中,微软把云计算列为能够保证公司持续增长和成功的首要关键因素(其他两个是强大的产品组合和良好的财务状况)。在过去的一年中,微软投入了87亿美元做研发,其中4万名工程师70%的工作与云有关(据传,今年,这一数字将达到90%)。微软是云计算推动力度最大的公司,尤其是在企业办公软件领域的推广。
怎堪示弱?谷歌全球销售和业务开发总裁尼凯什•阿罗拉在2010年5月的TechCrunch Disrupt技术大会上的豪言,在未来3年到4年内,Google Apps在线办公软件营收将达到10亿美元。(而当时Google Apps的年收入仅为5000万美元,相对于谷歌250亿美元的年收入来说,确实不值得一提。)
微软将其云计算定名为“Cloud Power”,在花费数月的时间宣传其云计算的“All In”理念后,微软针对企业发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广告宣传,大肆宣扬它比传统服务器模式计算所能带来的更多优点。在各式的平面、媒体与网络广告中,微软也一再借其Windows Azure、Office 365与Windows Server等产品来展示其云计算实力。除了大量的广告宣传之外,微软也将会针对超过五万以上的客户进行至少200场座谈会,同时也会针对其网站的实际客户进行为期更长的「云端会谈」。
气势上,不输对手。据国外媒体报道,谷歌一直在努力推广其基于谷歌应用程序(Google Apps)云的企业套装软件,在包括《经济学家》杂志在内的各种杂志的显要位置刊登广告。这个长达四页的广告称,每天有30个企业转向谷歌的平台。自从谷歌应用程序在2007年推出以来,已经有300万个企业应用了这个软件。谷歌最近在《经济学家》杂志上刊登的广告反应了谷歌要使其办公套装软件领先于微软的决心。
在相关竞标中,微软多次击败了Google。这让Google大为不爽,其中包括沃尔沃(1.8万终端用户)、杜邦(5.8万终端用户)、澳大利亚Spotless Group、Sunoco以及Godiva。此外,微软与云计算相关的Live@EDU也新增了许多用户,包括加州州立大学系统、蒙大拿大学、北肯塔基大学、杜佩奇学院(College of DuPage)、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和英国阿斯顿大学。目前已经有超过1万家学术机构的1100万终端用户使用Live@EDU,该产品包含Office Web Apps、Windows Live SkyDrive和Outlook Live等组件。
还有,美国纽约市政府同微软达成的一项大型云计算合作协议,据称,涉及纽约全市约10万名公务员的软件使用更是一个典型案例。对于Google的失利,在遗憾之余,Google企业业务总裁戴夫•吉拉德以Google从未被邀请参与竞标的理由予以了解释,并称作为重新签署长期软件协议的一部分,纽约市只是简单地增加了使用部分微软云计算服务的选择,嘲讽之意溢于言表。
不仅是落败的消息,对于谷歌来说,美总务署将用Google云计算服务代替微软软件,无疑是令人振奋的消息了。美总务署将使用Google基于云计算的电子邮件和日历服务。美总务署是首个以Google云计算服务代替微软软件的美国主要联邦部门。这一合同为期5年,价值670万美元,虽然,这与微软动则高达几千万的单子相比,逊色了点,但至少扬眉吐气了一回。
谁是新王者
目标同,而路线异。
早在2009年,谷歌就把它的云计算在线办公套件Google Apps全力推向了利润优厚的企业级市场,在这一方面,微软转向云计算的动作较为迟缓。谷歌企业部总裁Dave Girouard曾公开承认,“微软已大大落后于谷歌,要想跟上已不可能,但一旦微软正式参与进来,谷歌就不如先前那样具有明显优势了。”从市场情况来看,两者正处于优势互相削弱的前期磨合。
云计算的一大特点是大量数据与企业级用户开放共享,从这一方面来说,谷歌无疑比微软做的好。因为企业级用户的认可直接决定了云计算服务商是否能够有市场及收回前期投入。凭借谷歌先前的市场渗透,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用户,而且这些用户的数量还相当可观。并且,我们相信,随着Google Apps的价格越便宜、易用性越高,对微软的威胁也就越大。而且Google Apps的大量普及标明,这款产品的确非常方便易用。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对谷歌表示了担忧,谷歌中国云计算研发中心在大陆,而服务器在香港,谷歌目前的市场表现还不是很好,而且谷歌要想在中国云计算市场占有更高的份额,渠道服务体系不可忽视。事实上,谷歌从云办公软件市场获得的收入还很有限。
虽然,相对于谷歌,微软是一个后来者,但“后来者居上”的事儿,微软做的还少吗?“就办公软件来说,微软是事实上的标准。”市场研究公司Gabriel Consulting Group分析师Dan Olds说。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凭借多年专注于办公软件的经验,微软更用事实说话,向用户提供早已熟悉和理解的功能和服务,尤其这一点,对国内用户来说,很有决定意义。
政府和教育是微软和谷歌竞争最激烈的2个领地。Google的Apps for Education网站(教育)也坦言,目前谷歌在全球拥有800万名学生使用者,比微软目前服务的用户少了三分之一。虽然许多民间企业与组织偏好选用Google Apps来满足自家的协同作业需求,但学生市场在这方面还是难以把Google视为胜过微软的选项。
同时,据高盛的研究数据显示,企业在将来购买云计算服务的计划时,29%的企业把微软列在他们的购买计划之中。而IBM排在第二位,计划购买它的服务的企业约有25%;Salesforce为24%,Google为20%。虽然这份数据不具有权威意义,但至少在某程度上说明了微软比谷歌更具用户心理选择优势。更何况微软已经将云计算作为其未来的核心战略。
而对于搜索业务占主力的谷歌来说,要想在云计算办公软件市场上有所建树,它就必须提高应用程序的便捷易用性,并增强应用程序的整合力度,使习惯更好的迁移同时并带来应用整合的凝聚效应。“为了更好地微软竞争,谷歌必须清楚有所为,有所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