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鸣:今日头条有授权零商业化没有侵权

张一鸣:今日头条有授权令商业化没有侵权6月3日,手机资讯APP“今日头条”融资1亿美元,估值5亿美元,由红杉资本领投,新浪微博跟投。一夜之间,今日头条激起“天下共诛之”的滔滔愤恨,原因是媒体行业积怨已久的版权问题。版权问题的争论是
所谓的“深度链接”(Deep Linking),即绕过被链网站首页直接链接到分页的链接方式。被链接网页上可能没有任何被链网站的标志,用户可能会误以为还停留在设链网站内,导致网站所有者的误判,容易引起侵权纠纷。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称,今日头条没有侵权,理由是:有授权、零商业化。今日头条的内容均获得了授权;今日头条从未在详情页上生成广告,没有将上述内容商业化,没有产生任何收益。6月5日,今日头条发布声明,称自己“意外地上了传统媒体的头条”。今日头条的声明没能阻止群情汹汹。消息人士透露,广州日报对今日头条的起诉已经在朝阳区法院开庭,后续还有更多媒体继续起诉,新京报也已经
提起诉讼。对传统媒体的质疑,张一鸣表示理解,创新被市场接受,需要一定的时间,公司会与媒体保持沟通,让行业更多地了解今日头条的智能学习推荐系统;另外会探索更多更新商业模式,让全行业受益,做建设者,而不是颠覆与破坏。互联网技术不断创新给媒体带来了
新的机会,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广告主、媒体平台(既包括今日头条这样的移动媒体,也包括新浪这样的门户)、内容生产商(报纸)三者之间如何实现合理的利益分配,是个争论了十多年的老问题。移动互联网技术给这个老问题带来了新话题。消息人士透露,类今日头条的一点资讯也已经获得了投资。6月6日,有消息称虎嗅获得了阿里巴巴的投资,估值超过5000万元。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可能解决十年前的老问题吗?今日头条有没有侵权?今日头条在内容方面有三种合作模式,张一鸣称均无版权问题。第一种模式是签约合作伙伴,比如新华网、中新网、新浪网、凤凰等,点击这些网站,通过今日头条访问这些网站的新闻时,会直接跳转到这些公司的网站上。上述网站之
所以愿意与今日头条合作,因为今日头条是移动端的资讯流量入口。以环球网为例,目前今日头条一天给它带去的PV超过环球网过去一个季度的PV。今日头条提供的一份后台截图显示,今日头条6月5日为环球网带去的PV约为501万,6月4日约为562万,6月3日约为651万,6月2日约为361万。此外,今日头条为中新网一天带过去的PV差不多有700万,为新浪网带过去的PV一天差不多1000万。由于用户活跃度,安装量迅速增加,这一数字还在迅速增加。对传统媒体而言,互联网流量是极大的诱惑。今日头条有关人士透露,就在传统媒体声讨今日头条的情况下,仅6月5日就收到了20多份来自机构媒体的合作申请。第二种合作模式即“转码”产生的内容,也即备受争议的“深度链接”问题。转码问题不是今日头条一家的做法,其他新闻客户端,比如百度等也有类似做法。但此前在欧洲等国家与地区的司法实践中,已经将深度链接定义为侵权。在上述相关人士的解释中,深度链接与合作网站的IT能力有关:一些较小的机构因为IT设施投入不够,如果直接链到该机构的网站,曾出现死链、宕机缓慢等问题,为了改善用户体验,今日头条在技术上做了转码处理。与第一种模式一样,今日头条为这些中小网站带去PV,这些中小网站可以自己售卖广告,今日头条不放任何广告,收入全部归合作网站所有。今日头条在公告中声称:不会修改合作网站的页面内容,把合作网站页面完整的呈现给用户,包括网址、广告、品牌、下载链接、微信公号等。第三种则是与自媒体的合作。今日头条开放编辑后台,自媒体自主更新内容。目前加盟今日头条的自媒体有1000多家,还在起步阶段。因为自媒体人没有能力售卖广告,未来今日头条会在他们上面投放广告,类似广告联盟的合作模式。另一个争议点是,传统媒体与网站合作,网站与今日头条合作,今日头条使用了这些媒体的内容,传统媒体
认为今日头条构成侵权。对此,今日头条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上述有异议的内容,今日头条会在第一时间做断链处理。对于公司定位,张一鸣表示,今日头条是一家移动互联网技术驱动型公司,是依靠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来为用户自动推荐信息的工具,不生产内容。今日头条有什么创新?从2012年开始创业,今日头条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取得这样的成功?个性化新闻推荐是其关键。今日头条的智能学习推荐系统能通过读者的订阅标签、浏览行为、所处的位置等洞察用户的需求,
然后推荐不同的新闻。今日头条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你关心的,才是头条,每个人打开的新闻头条是不一样的。通过新技术,今日头条将选择权交给了用户。与之对比,门户及一些杂志、报纸的客户端只是将网站、杂志、报纸上的内容在手机上的再次呈现,内容是一样的,但遵循的是编辑推荐制。机器推荐背后有两项关键的技术,一是智能推荐系统的算法,二是爬虫技术,实现对内容的全网抓取。媒体思路从内容出发,机器推荐则从产品与技术出发。今日头条从产品和技术出发给媒体行业带来的创新包括:一是产品;二是渠道;三是广告。在今日头条这一平台上,既有基于专业新闻生产流程产生的媒体,也有基于非专业生产流程制造的自媒体,还有读者自己产生的内容(比如评论),前两者称为PGC,后者称为UGC,今日头条这一平台整合了上述所有内容。渠道创新从报刊亭到PC,再到现在的智能手机,未来可能是可穿戴设备(比如腕表、眼镜等)、汽车电子等,过去三十年,很多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因在渠道迁移上动作过慢已经付出了代价。在这个技术变幻莫测的年代,别说过慢,慢半拍也不成。而从智能手机上单点突破,今日头条成为移动互联网这个风口上的猪。对于广告来说,最初是展示广告,PC门户时代变
成了banner、浮窗、视频、弹窗等,这些广告都是硬广告。今日头条对于广告产品的创新体在将硬广告为主的收入模式变为以软广告为主的收入模式,即广告是可阅读的,同时是基于用户行为分析的,预知用户有阅读兴趣的广告与内容,达到“广告即内容”的结果。另一个让投资者惊叹的是今日头条评论的活跃,一条新闻动辄数百条、上千条:因为今日头条基于爬虫技术全网抓取评论,除了微信之外,比如微博、原发网站、手机端的评论,全部呈现在今日头条中。评论等UGC内容的所有权该归属谁?是产生评论的平台,或是发表评论的用户,或是其他?目前没有定论。用户是沉默的大多数,目前暂无版权纠纷。媒体重构在纸媒领域,报纸、杂志均以百家计;在PC资讯领域,中国最初是以新浪、搜狐、网易为代表的三大门户,后来演化为新浪、搜狐、腾讯、凤凰、网易五大门,在门户之外,还有数十家传统网站。在智能手机资讯领域会是
什么样的格局?张一鸣创业的同一时期,新浪、搜狐、网易、腾讯都推出了手机新闻客户端,背景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与今日头条比,这些公司更有资源,资金优势,为什么今日头条短短两年就后来居上?编辑推荐制被机器推荐战胜,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张一鸣透露:目前今日头条累计激活用户数据是1.2亿,月度活跃用户4000万。今日头条一位投资人解释这一结果时说:在移动互联网出现之前,信息是不对称的,尽管PC互联网带来了一波信息大爆炸,在这样的背景下,编辑推荐更有效;人手一台智能手机带来的一个结果是信息对称,用户对信息具备选择能力,机器推荐适应了信息对称这一趋势,对用户而言,智能学习推荐系统是一个赋能工具。在门户时代,雅虎、谷歌都做个性化新闻推荐,也有类似Zaker(扎客)等应用出现,但均未成功。上述投资人认为,因为信息并没有真正对称,时机错了。消息人士透露,新浪微博与今日头条的谈判持续了半年,新浪最初希望控股,张一鸣不愿意,价格从1亿美元谈到最后的5亿美元。新浪的想法很明确,移动互联网是下一波,移动媒体对PC媒体的冲击已经到来,花钱买今日头条,是买未来。最终引来的红杉及其他几家机构领投,是各方妥协的结果。张一鸣缘何这样坚持?原因是张一鸣觉得今日头条可以讲一个大故事。在今日头条模式下,媒体行业的特点是赢家通吃,格局不同于纸媒,也不同于PC媒体。由于今日头条可以理解每个用户的阅读需求,实现个性化推荐,如果你是一个财经读者,
那么今日头条就会变成一个财经资讯客户端;如果你喜欢娱乐,今日头条就会变成一个娱乐资讯客户端。甚至财经、娱乐、体育、科技这样的分类都会被消解,今日头条负责每个人推荐一切,真正实现媒体产品的C2B。重构未来媒体格局,两年前张一鸣创业时,尚没有想到这一点。但现在张一鸣开始想这种可能了,在新的现实面前滋生了新的野心。但让张一鸣意外的是,版权问题会在一夜之间成为全行业关注的问题。这是张一鸣必须面对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有三种,一个像传统PC门户那样,养一批记者,二是让PGC、UGC内容成为主流,摆脱对专业媒体内容的依赖,三是让内容生产商也挣到钱,大家共赢,做建设者,而不是颠覆者。张一鸣选择共赢,但共赢的
前提是巨大的利益,解决全行业的生存,创新兼顾生态建设,这是一个行业持续发展的前提。张一鸣的创新面临的窘境,就是未能解决这一问题,当然也与整个行业在PC互联网时代被长期盘剥有关。

时间: 2024-12-25 04:57:39

张一鸣:今日头条有授权零商业化没有侵权的相关文章

“今日头条”被诉擅自刊登文章侵权

据北京商报报导,8月17日,据海淀法院网发布的消息, 因认为今日头条擅自刊登"中国篮镜头"文章,"中国篮镜头"所属网站北京搜狐互联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以著作权侵权为由,将今日头条的所有人和经营者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诉至法院.目前,海淀法院已受理了此案. 原告称,其系搜狐网站的所有人和经营者,"中国篮镜头"系搜狐体育下的自媒体公众号,原告对该自媒体公众号下的所有文章.图片等均享有合法著作权.被告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经营的今日头条网站未经原告允

今日头条处境岌岌可危

一边是被国家版权局立案调查,另一边被各大媒体巨额索赔,才刚刚拿到1亿美元投资,"今日头条"就在突然间从大喜掉到大悲,而且仿佛在一夜之间就成了所有人的敌人. 在6月24日,搜狐公司率先提出发难,搜狐宣布正式起诉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今日头条的所属公司)侵犯搜狐著作权并且今日头条存在着不正当竞争行为,要求对方马上停止侵权,并索赔经济损失1100万元.而根据爆料,北京市海淀区法院目前已经正式受理了该诉讼. 而且,就在之前前几天,国家版权局有关负责人就曾经公开表示,国家版权局目前已经收到有

避风港原则能拯救今日头条吗?

今日头条的版权风波愈演愈烈,媒体与今日头条各执一词,传言中要索赔巨额版权费的媒体并未采取实质行动,而今日头条的说法也站不住脚. 争论的焦点仍然围绕侵权展开,今日头条称其扮演搜索引擎的角色,只是抓取和导流,并不存在侵权行为. 网易科技联系了专门负责知识产权纠纷的律师张岩对双方说法进行了解读,要点总结如下. 1.搜索引擎说法难成立 法律上对搜索引擎没有明确定义,不过维基百科.百度百科的"搜索引擎"词条中提到,搜索引擎指自动从因特网搜集信息,经过一定整理以后,提供给用户进行查询的系统.搜索引

“今日头条”已起诉搜狐诋毁索赔

网易科技讯 7月9日消息,今日海淀法院发布微博称,"今日头条"已起诉搜狐,要求其停止商业诋毁行为.公开道歉.消除影响并赔偿经济损失100万元.目前法院已受理此案. 上月末"今日头条"融资1亿美元的消息意外引发了其与媒体口水战.此后搜狐又宣布因侵犯著作权和不正当竞争,起诉"今日头条"侵权,索赔1100万.今日头条随即发表声明称"搜狐通过发布会与发通稿方式大肆诋毁今日头条,已经严重超出公司间正常竞争".而今天这一起诉正是"

今日头条张一鸣:1亿美元之后凡是来找的都说不需要

2014年6月份,今日头条装机量已过2亿,日活跃用户超2000万.融资1亿美元之后,估值已经达到5亿美元,下一轮融资后估值将超过10亿美元.今日头条快速发展,寄托了更多人的希望,就要更以长期的计划来安排事情,要更慎重.张一鸣说:1亿美元之后,凡是来找的,我们都说不需要.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毫不讳言他这一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功.在这波移动互联网公司之中,不论是用户规模.用户停留.产品的数据,还是团队.营收增长,很少有能和我们相比的吧. 目前今日头条APP装机量已过2亿,日活跃用户超2000万,利润快速

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独特定位是我们的优势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资讯类手机App"今日头条"6月3日确认其已完成由红杉资本领投.微博跟投的1亿美元C轮融资.加上A.B两轮从SIG(海纳亚洲创投基金)等机构获得的两千万美元融资,三轮融资的总金额已达1亿多美元. 这款由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在2012年8月推出的泛阅读手机软件,"现在日活跃用户有1300多万,月度活跃用户4000万,下载并启动过手机的累计激活数据是1.2亿."今日头条创始人兼CEO张一鸣告诉动点科技,曾有一家网站因为

今日头条张一鸣:分发优质内容头条号比微信更有优势

WeMedia年会12月14日,WeMedia中国自媒体年会在北京召开.今日头条CEO张一鸣 认为,用户感兴趣的小众内容具有极大长尾,发掘此类内容是重点.传统时代博客不具备优质分发能力,和YouTube等仅能通过分类.搜索等方式得到传播,因此今日头条推出了头条号.张一鸣表示,和头条号相比,微信需要人工订阅,很多优质内容账号无法得到传播分发,反而营销号得到病毒传播.内容创造者不应花费大量精力在于营销,头条号的机器推荐具备更大优势.WeMedia年会WeMedia CEO青龙老贼在题为<世间再无自媒

今日头条张一鸣:四战四败,“程序猿”的艰难转型

四战四败后,第五次创业他做出"今日头条".人家靠编辑整理新闻,他偏让代码推荐新闻. 作为程序员,张一鸣和一帮"码农"为"今日头条"写了上万行代码:作为CEO,他"发明"了一套工程师逻辑的公司运营规矩. "今日头条智能水平只能打30分" 员工们对张一鸣有个共识:一个没什么爱好的"码农宅男". 张一鸣听了很委屈:我有爱好的,我的爱好就是获取信息! 自称"重度信息获取症"患

今日头条张一鸣:移动互联网让内容发布者和用户直接发生联系

今日头条张一鸣:移动互联网让内容发布者和用户直接发生联系11月19日消息,在2014 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今日头条CEO张一鸣表示,移动互联网时代是双向的,用户的行为可以随时返回到内容发布者,并且内容发布者有机会不 经过第三方和用户直接发生联系.张一鸣指出,近两年最大的变化是传播介质的变化.首先是信息传播形态,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不仅仅是视频.图片.文字等等,现在投票和游戏也是一种形态:其次,我们发现它确实是双向的,用户产生的动作行为无论是评论 也好,还是游戏的测试结果,也是对这个内容的再一次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