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柳传志整整七十岁,已年入古稀,联想成立整整三十年。我是幸运的,能够在这个历史时刻采访到柳老。
他饶有兴致的谈论世界杯,他说自己喜欢梅西,但迪马利亚的受伤让人遗憾,好在伊瓜因及时爆发。短短一句话提到了三名大将,堪称真球迷。柳传志相信本届杯赛的阿根廷会有上佳表现。他猜中了开头,却没猜中结局,阿根廷最后败给德国,拿了第二。我便是想,要是柳老能再次做客《抉择》,那一定要听他侃侃足球,聊聊“阿根廷别为我哭泣”,聊聊德国战车给管理人士的经验教训,相信会有别样的收获。
在今年博鳌亚洲论坛的一个分论坛上,作为主讲嘉宾的柳传志谈起了早前在收购IBM之后,如何换下国际CEO,保护杨元庆的故事。这是他甚少提及,鲜为人知的细节。事实上,回顾联想的这三十年,从分拆到收购IBM到集团化运作,为何每一个阶段都不可避免的“将杨元庆保护一把”,是将遇良才,还是另有隐情?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我试图找到一个答案,以诠释更接近柳传志内心的“抉择”。
在采访中,柳传志将“1994年”定义为自己这三十年间最艰难的时刻,这超出了我的预期的。我不曾料想到,当年的“倪柳之争”竟被安放柳传志的心底,三十年之后都尚未能真正坦然淡化。
1994年前后,曾做出巨大贡献,担任联想总工程师的倪光南决心创造新的技术制高点,试图寻求芯片技术上的突破。而已在市场上摸爬滚打10年的柳传志则反对过多投入,他希望在电脑组装生产线上“赌一把”。倪柳关系迅速恶化。
1995年6月30日上午,时任中科院计算所所长、联想董事长曾茂朝宣布了艰难的决定,倪光南被免去总工程师的职务。据说,会议室主席台仅摆了一张桌子,两把椅子,柳传志和倪光南分别坐在第一排的两边。
“内部出了大的矛盾,当时对我来说还是相当艰难的。”柳传志在采访中用及“艰难”一词,虽然语气平和,但分量可见一斑。对于这段经历,很多年后,他坚信“在某些情况下,集权是必要的”。
在这一次的集权过程中,另一个对于柳传志和联想来说都至关重要的名字日渐清晰。在1994年被柳传志任命为微机事业部总经理的杨元庆如果不是那一次的“传球”,大抵不会拥有今天。今天,整整半百的杨元庆是联想集团现任董事局主席兼CEO,当年,他年仅29岁。在杨元庆的率领下,联想自有品牌电脑销量跻身中国市场三甲之列;1996年,联想首次位居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名。
柳传志曾经被无数次地追问关于接班人的人选问题。2000年联想做了一次有史以来最大的战略决断,神州数码与联想集团分拆,柳传志将“联想电脑公司”的大旗传到杨元庆手中,将写有“联想神州数码”字样的大旗交到郭为手中——杨元庆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柳传志的“嫡传”。
“如果当时您选择的是郭为留下,今天会是什么样局面?”“我想过,但是我不想在这里说。”
一向逻辑严密,侃侃而谈的柳传志在回答我的这个问题时,声音明显收起,避开正对的镜头,眼神中闪露出难以捕捉的情绪,无从确定是悔意,或是无奈,或是遗憾,或是其他。我很清楚,抉择是没有“如果”可言的,我也惊讶于他坦诚的说他做过如此假设,只是他的答案是永远藏在他内心深处的一个谜。
若论私人情感,相比杨元庆,郭为与柳传志似乎更为亲近。1988年,郭为研究生毕业,他到联想应聘的那天,接待他的正是柳传志。柳传志面试郭为用了30分钟,在匆匆问了他几个问题之后,柳传志却花了20分钟的时间向郭为描绘联想公司的美好明天。
联想集团真正的明天,于2011年11月2日晚上,被柳传志放心地交到杨元庆手中,杨元庆肩挑董事长和CEO于一身。开创与传承,荣耀与责任,柳传志与杨元庆有了一个最紧实的拥抱。
如今,对稳步发展的联想集团和年逾古稀的柳传志来说,最大的挑战却是“90后”。
在联想成立三十年之际,柳传志给全体员工写了一封信,强调将联想的“发动机文化”发展壮大。对此90后主编丁道师发文质疑称,“发动机文化”不符合当前的现实,强调年轻人的梦想该是“U盘”:装满自己,然后就想插哪里插哪里。
对此,柳传志在采访中对90后们做了回应,他指出“U盘人生”是一种选择,不能代表全部年轻人想法。而做U盘的年轻人真要把事业做大的话,还是要组织别人来做他的“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