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DDD聚合根

DDD的核心是聚合。这没有问题,大家都认同。但关于DDD中的聚合方式,其实我还是有些担心,下面说说我的想法,希望大家参与讨论。

其实当初第一次看到DDD中关于聚合根部分论述的时候,就感觉有些僵化。DDD中的聚合根的分析设计思路大致是这样:1、业务本质逻辑分析;2、确认聚合对象间的组成关系;3、所有的读写必须沿着这些固有的路径进行。

这是一种静态聚合的设计思路。理论上讲,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实际上,人对第一步中的业务逻辑分析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是稳定不变的。不是谁都可以成为业务领域专家,就算是业务领域专家也不一定都是对的。在我看来,从时间维度和多用户场景下看,这种静态的聚合分析设计方法是根本无法保证领域模型的稳定性。

也许有人不理解,那可以打个比喻:过去几个孩子可以和爸爸妈妈高高兴兴地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但是孩子们长大后是必然要分家的。其实我只是在强调,人们对业务过程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谁也无法避免。

DDD本来就是处理复杂业务逻辑设计问题。我看到大家用DDD去分析一些小项目的时候,往往为谁是聚合根而无法达成共识这说明每个人对业务认识的角度、深度和广度都不同,自然得出的聚合根也不同。试想,这样的情况下,领域模型怎么保持稳定。

更现实的解决方式是怎么在动态过程中尽可能地保证业务领域模型的稳定性。在我看来:对象之间是平等的,没有谁高人一等(也就是没有聚合根);场景(业务)是聚合对象行为的唯一理由;复杂的场景是由简单场景聚合而成。不管业务如何变化,总有子场景是不变的,这样就能获得最大的“维护利润”(业务不变性)。

作为企业软件开发而言,最大的挑战就是业务变化。这一方面来源于业务本身的变化(应用系统应用不断深入和推广),另一方面是我们对业务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不能适应变化的系统只有死路一条。复杂的业务要求软件架构必须具备很强的适应能力。如前面所说,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DDD本身就是为了解决复杂业务的软件开发问题的。“如何避免颠覆式修改”是最大的挑战。如果发现找的聚合根是错误的,那领域模型还可重用的价值还有多大,这种代价和成本是否能够承受?

核心观点:

  1. 每个人对业务认识的角度、深度和广度都不同,得出的聚合根也就会不同;这才有了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对谁是聚合根以及聚合根的边界大小达成共识;
  2. 我们对业务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模型也会相应调整;
  3. 从DDD的最后落地实现角度来看,最终出来的是一个个聚合。但是因为聚合不仅仅只是一个根实体,而是还内聚了一堆子实体和值对象。那它的这种内聚结构对于后期因各种原因而发现原来的聚合是错误的时候,此时模型重构的成本和代价会相对于“一个所有Entity对象都地位平等的模型”的重构成本会更大,特别是在引入了Event Sourcing时问题更加凸显,这点也可见我上篇发表的帖子;
时间: 2024-09-16 05:05:17

危险的DDD聚合根的相关文章

DDD中聚合根与聚合的概念

问题描述 最近看到DDD这个话题,感觉很有意思,越深入研究越是疑惑,DDD是为了聚焦业务而设计的,但是我在做的过程中发现在Repositories持久化层有聚合根的概念,我看了很多文章,里面讲的大多都是一样的,聚合根存在的目的是为了不让聚合外的实体直接访问,需要通过聚合根来访问这个实体,但是我有几点不懂.聚合根在我觉得很像是一个表的主键,网上都说到查找数据什么的都是通过聚合根来查的,但是在我遇到的项目中,都是通过一系列搜索条件来查找一个或多个实体的,我没觉得聚合根有什么优势啊?我设计的数据表中都

快速理解聚合根、实体、值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DDD - 使用聚合(Aggregate)来设计类库

OpenExpressApp使用的是CSLA进行类库框架,进行类库设计时可以借鉴DDD的领域驱动设计概念,本篇介绍一下其中的聚合概念,理解这个概念后能够清晰的管理类库之间的关系网,可以降低复杂系统的复杂性并提高可维护性. 聚合 一个模型会包含众多的领域对象,不管在设计时做了多少考虑,我们都会看到许多对象会跟其他的对象发生关联,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关系网,如果设计不好时,这个对象网会带来不好的维护性和低性能. 聚合是一个用来定义对象所有权和边界的领域模式,它使用边界将内部和外部的对象划分开来,针对数据

关于领域驱动设计(DDD)中聚合设计的一些思考

关于DDD的理论知识总结,可参考这篇文章. DDD社区官网上一篇关于聚合设计的几个原则的简单讨论: 文章地址:http://dddcommunity.org/library/vernon_2011/,该地址中包含了一篇关于介绍如何有效的设计聚合的一些原则,共3个pdf文件.该文章中指出了以下几个聚合设计的原则: 聚合是用来封装真正的不变性,而不是简单的将对象组合在一起: 聚合应尽量设计的小: 聚合之间的关联通过ID,而不是对象引用: 聚合内强一致性,聚合之间最终一致性: 上面这几条原则,作者通过

聚合(根)、实体、值对象精炼思考总结

1.      聚合根.实体.值对象的区别? 从标识的角度: 聚合根具有全局的唯一标识,而实体只有在聚合内部有唯一的本地标识,值对象没有唯一标识,不存在这个值对象或那个值对象的说法: 从是否只读的角度: 聚合根除了唯一标识外,其他所有状态信息都理论上可变:实体是可变的:值对象是只读的: 从生命周期的角度: 聚合根有独立的生命周期,实体的生命周期从属于其所属的聚合,实体完全由其所属的聚合根负责管理维护:值对象无生命周期可言,因为只是一个值: 2.      聚合根.实体.值对象对象之间如何建立关联

DDD实践问题之 - 关于论坛的帖子回复统计信息的更新的思考

之前,在用ENode开发forum案例时,遇到了关于如何实现论坛帖子的回复的统计信息如何更新的问题.后来找到了自己认为比较合理的解决方案,分享给大家.也希望能和大家交流,擦出更多的火花. 论坛核心领域问题分析 论坛领域的核心概念是:帖子.回复.大家都知道,一个帖子可以有零个或多个回复.对同一个帖子,不同的人可以并行发表回复.回复发表后,查看帖子详情时,可以根据回复的发表时间排序显示:此外,我们还关心某个帖子的最新发表的回复.最新回复的作者.最新回复时间,以及总回复数. 我们设计的系统,应该在实现

关于DDD领域驱动设计的理论知识收集汇总

最近一直在学习领域驱动设计(DDD)的理论知识,从网上搜集了一些个人认为比较有价值的东西,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一直觉得不要盲目相信权威,比如不能一谈起领域驱动设计,就一定认为国外的那个Eric Evans写的那本书中的一些概念就一定是正确的,认为领域驱动设计就一定是聚合,聚合根,实体,值对象等概念.我们要有自己的思想,要有自己判断真正的领域模型该是什么样子的勇气和追求. "领域驱动设计" = "问题域模型驱动领域建模" + "领域建模驱动软件实现&q

领域驱动设计(DDD)的实践经验分享之持久化透明

前一篇文章中,我谈到了领域驱动设计中,关于ORM工具该如何使用的问题.谈了很多我心里的想法,大家也对我的观点做了一些回复,或多或少让我深深感觉到面向对象设计和领域驱动设计是两个不同层次的东西.你会面向对象并不代表你就会面向领域设计.后来,我无意中发现了一个网站,http://www.jdon.com,这个网站中所包含的知识在我看来非常深入,而且基本上都包含了现在一些最新的设计思想.我看了几篇文章后渐渐感觉到领域驱动设计并不是我想象中那么简单.其实学技术,学框架并不是太难,只要你肯花时间就一定能慢

DDD关键知识点整理汇总

创建领域对象采用构造函数或者工厂,如果用工厂时需要依赖于领域服务或仓储,则通过构造函数注入到工厂: 一个聚合是由一些列相联的Entity和Value Object组成,一个聚合有一个聚合根,聚合根是Entity,整个聚合被看成是一个数据修改的单元,也就是说整个聚合内的所有对象要么同时被保存,要么都不能保存,即保存到数据持久层时必须以覆盖的方式来保存,而不是追加方式或合并的方式来保存,否则无法确保聚合内的对象的数据一致性.另外,整个聚合的不变性约束由聚合根负责维护.作为推导的一个结论:我们不能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