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事件中网络营销如何“作恶”

蒙牛人员雇佣网络公关公司发帖损害伊利商誉案,让网络公关行业再次
曝光在公众视野,其恶意发帖、删帖的一些行径也再次遭业界诟病。跳出事件本身来看,其实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无论蒙牛、伊利,还是被“雇佣”的网络公关公司,当社会责任与商业道德纷纷退位,只有利益占了上风,一切营销伎俩不过成为违法勾当,不仅当事各方都成为必然的“受害者”,受伤更深的是整个中国的乳品行业。  孙进 张一凡  “蒙牛的一名品牌经理由于涉嫌雇佣网络公关公司,并利用网络对伊利进行商业诽谤而被公安部门控制。”这两天新浪微博(http://t.sina.com.cn)上关于此消息的传播甚嚣尘上,而此事件的传播亮点在于大家讨论“蒙牛策划圣元奶粉性早熟事件”在先,而后抽丝剥茧,引出昨天新华社的稿件,定性“蒙牛品牌经理涉嫌恶意攻击伊利公司被拘”。  那么,曾经在海外具有良好口碑的网络营销,如何成了网络“作恶”呢?  网络公关“生意经”  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在网络上做公关生意的公司主要有两种业务,一是为企业营造良好口碑营销,一是为企业的竞争对手制造负面新闻。而做良好口碑营销的方式也有两种,一种是帮助企业发“表扬稿”,还有一种是帮助企业删除网络上的不利信息,也就是删除“负面新闻”。由于难度很大,网络删稿成为一个比单纯发稿更赚钱的生意。  由于网络传播速度奇快,负面新闻简直是防不胜防,无数网站会进行抓取和收录。删帖公司除了采用常用手段外,往往有一些特殊资源,对于难对付的稿件会通过更高层来施加影响,将网络上所有的负面新闻一扫而光,甚至搜索引擎都无法搜索到负面新闻。同时这些删帖公司也会采用另外一些手段来转移读者注意力,比如发布带有特殊关键字的新内容,帮助将新发的负面新闻从搜索引擎里的权重降低,或者在论坛里发帖或者顶帖,将一些老消息发上来,让读者不容易在第一时间发现企业的负面新闻。  有些网络公关公司为招揽生意,还会恶意发布一些企业的负面新闻,然后再去进行删除,以赚取费用。  不过,随着网络传播的深入,一些公司开始对主要竞争对手发起了“先发制人”的主动攻击。部分企业亲自动手将竞争对手的负面新闻发布到网络上,更方便的是雇佣公关公司发布竞争对手的负面新闻,甚至策划针对对手系列的“有步骤、有组织、有规划”的打击。  据悉,较为普遍的诋毁对手的方式是,先找到个别普通消费者,在网络上或者论坛里发帖,同时雇佣“网络水军”去对此消息进行评论和互动,此时众多的消费者可能就会站出来,声讨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网络水军”和消费者形成一种舆论氛围后,媒体记者往往就会开始关注,在主流平面媒体进行报道后,大量的平面媒体也会跟进,同时门户网站会进行重点位置的转载推荐,“于是铺天盖地都是一个企业的负面声音。”  这种网络恶意营销手段的升级版叫做“无中生有”,也就是“诽谤”。而当事方由于确有瑕疵存在,所以会出现不解释不行,解释了也会被人认为“解释就是掩饰,掩饰就是事实”。一位此类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就单纯的论坛批量发帖而言,一个帖子的收费可以从5毛做到不到1分。这些专业发帖公司从2007年才开始大批量兴起。市场的中小公司批量进入原始的发帖市场。主要战场包括百度贴吧、天涯、猫扑、凯迪等论坛。甚至有些细分市场的公司专门承接在校园网站内部BBS的发帖任务,如果有“负面”文章,就应客户要求跟帖“驳斥”。  记者获得的一份此类合同中就规定:大帖(篇幅长或者有原创新意)每篇300元,炒帖(进行目标性的转发)每篇50元,小帖(含顶帖、回帖),每条2元。  对此,一位曾经做过网络营销的公关公司的人士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再这样搞下去,迟早有一天会让政府出台相关法规让这门生意没法做下去。”  网络传播的“滥用”  有需求就有产业链。这两天炒得沸沸扬扬的“蒙牛事件”显然就是行业斗争中的一种需求所致。其实在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上,诸如“2万元百篇网络新闻发稿网络营销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信息不在少数。从4A公司到各类网络顾问,网络公关服务产业链已十分完善。其公关“全案”服务形态方面,包括网络监测系统、事件和话题策划、媒体和社区发稿、跟踪优化、搜索优化、撤稿等各个环节。这些服务都无可厚非,但其中每个环节都有可能被滥用。  比如网络监测系统服务,可为企业监控各大网络门户、媒体网站、论坛社区,可以让企业第一时间发现网络上与自身相关的话题,发现相关负面新闻和帖子可以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某公关企业人士就对记者表示,这种监测用于自身是完全正常的,但一些企业会多付出几倍的投入,用于密切监测几个竞争对手的动态,一发现对方的负面新闻出现后,就会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要利用对方的问题“推波助澜”,这就是工具的滥用。  网络发稿方面的滥用更是比比皆是。网络公关业内人士表示,其实大部分业务都是企业用于自身宣传的,攻击竞争对手的属于少数业务。这类业务收费更高,但企业自身不仅会选择更加信任的公关公司,而且公关公司也不会随意接下此类业务,比如像“蒙牛事件”这样违反法律的做法,也会给外部公关公司带来极大风险。对于此类攻击,大部分是公司公关人员自己操作,少部分案例也是公关公司进行操作,但一般选题主要是选择争议类话题。  事实上,论坛、博客、即时通讯、社交网络、视频等国际上称之为“社会化媒体”的媒体形态,日益渗透到网民的日常生活中,再加上门户网站和新闻网站影响力的日益增强,企业的传播危机随时可能毫无征兆地爆发——有的是因为自身错误,有的则来自于竞争对手的操纵。  “行业里总是有一些喜欢主动发动攻势的企业,而你没能力还手或撤稿,就会持续被打。”一位公关总监表示,企业拥有内部和外部的公关力量属于一种“战略威慑力”,而每个企业的需求就会形成一个巨大市场。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年薪百万、身价千万的公关总监近年来大量涌现。  企业需要“做大的气质”  惠正一  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只有仇恨,没有理智。  在“雇佣”网络公关公司发帖损害商誉一事中,无论是蒙牛,还是伊利都是受害者。资本市场的反应向来是最敏锐的,两家公司的股票已对此作出了反应:昨天蒙牛股价下跌0.22%,伊利下跌1.98%。  捷信公共关系顾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意欣表示,中国缺乏世界品牌,是因为中国企业没有做大的气质。李意欣所称“做大的气质”是指对于品牌价值的真正关注和呵护。而不少公司却将心思花在了别的地方。  作为中国乳业的老大和老二,伊利和蒙牛在竞争中都花了不少心思,也付出了不少代价。在吵吵闹闹之中,都成长为乳业巨人。似乎一个完全开放竞争的行业总免不了恶性竞争,也许大家相信这是乳品企业的“宿命”。  其实,当“三聚氰胺事件”从天而降时,大家曾发现,这个行业其实没有真正的“干净人”。当时伊利和蒙牛都没有幸免。显然当这些企业在绞尽脑汁构思营销策略的时候,也都曾忽略对上游供应链的严格监管。实际上,再花哨的营销都掩盖不了产品的缺陷。当“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所有乳品企业的声明都很诚恳,整个行业也都陷入了反思。  现在,随着三聚氰胺事件逐渐淡去,乳品企业又上演了新一轮“内讧”。蒙牛“陷害门”同样是公关公司策划,同样是操纵媒体和舆论,同样是报案、查处、拘捕……大家重新发现,指责与质疑再次充斥乳业市场的每个角落。乳业专家王丁棉指出,类似丑闻会令当事企业信誉下降,最终两败俱伤。“丑闻将打击消费者信心,最终给行业造成负面影响。”海通证券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赵勇也表示,这是中国乳品行业的悲哀,拷问的是中国乳企的社会责任。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消费者对中国乳业的信任度大打折扣。雅培一则本和
中国市场并无关的召回都在中国市场引发轩然大波。因为不少消费者宁可费劲周折网购海外奶粉,也不愿在家门口的超市买。因为某些消费者“固执”地认为,即便是同一个国际品牌,当其被摆在中国超市的货架上时,身价已经打了折。  面对消费者脆弱的神经,面对洋奶粉水涨船高的价格,“爱国”呼声甚嚣尘上,不少国产品牌在洋品牌面前很“委屈”。但是,外资品牌奶粉在中国奶粉行业占据强大优势的格局,已然成为事实。  现在,在液态奶领域碍于运输成本,外资尚难立足,希望中国乳品企业暂时放弃恩怨,用过硬的产品“说话”。

时间: 2024-07-28 23:56:48

蒙牛事件中网络营销如何“作恶”的相关文章

网曝蒙牛牛奶中被加入了大量的牛尿 官方辟谣

蒙牛官方微博中午对网友的爆料进行了回应 近日,网络曝光蒙牛添加牛尿,中国牛奶再次陷入质量门.中国知名牛奶品牌蒙牛被网友在微博中曝光,利益驱使奶农会给牛奶添加牛尿,因为如果添加水会稀释牛奶.蒙牛公司回应添加牛尿根本不可能,纯属谣言. 网友曝光:蒙牛牛奶中被加入了大量的牛尿 微博ID为坚缆逻驼庶的网友称:家乡河北某县,在2008年前农村大量养植奶牛,由于利益的驱使,很多养殖户直接往牛奶中添加大量牛尿,如果掺水,牛奶被稀释了,检验会不合格,往里掺"牛尿"就不会稀释,而且合格.牛尿奶如何躲得过

“蒙牛事件”殃及A股食品饮料板块昨日跌幅居首

由于圣诞休市,虽然蒙牛乳业(02319.HK)旗下产品被检测出致癌物事件尚未影响到其股价,但已波及到A股同类上市公司.伊利股份(600887.SH)昨日收盘跌幅已超过5%.据国家质检总局24日在其网站上公布的近期对液体乳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蒙牛该批次超标的产品为该集团眉山公司2011年10月18日生产的250ml/盒包装的纯牛奶产品,该批次产品黄曲霉毒素超标140%.该事件一出,昨日A股食品饮料板块也成为当日跌幅最大板块.据Wind资讯统计,以证监会行业分类,食品饮料行业昨日跌幅2.31%

从网络事件看网络营销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7954.html">nbsp;   最近做了个网站自娱自乐,想到些关于营销方面的问题,和大家讨论一下.大家知道,在网络中很多事情都不需要策划和炒作,而真正炒作的事情一般都是深埋其中而不肯让人知晓,因为说出来的时候很多网民就会觉得自己被戏弄了,广告效果会相反.而贾君鹏事件的迅速蔓延全国百万网民的事件,其实就是一个网络特有的幽默.  其实在贾君鹏事件出来之前,每天在WOW吧都会有大大小小这样的回帖,在

牛根生手里已无蒙牛股份 中粮或更换蒙牛高管层

据经济之声报道,蒙牛创始人牛根生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这缘于一篇关于牛根生减持蒙牛228万股.套现20亿港币的报道,但是由牛根生捐赠并发起的慈善机构老牛基金会的人却澄清,这和牛根生没有半毛钱关系.不过这件事却扯出牛根生和三个上市公司不得不说的故事. 媒体关于牛根生再次减持蒙牛228万股,套现20亿港币的报道,使得这家曾经的"中国乳业总冠军"再次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5420.html">前景不明起来.不过老牛基金

制造事件:网络营销的原子弹

几年前,互联网第一次浪潮席卷而来,带着破碎的泡沫而去,当时的一片哀鸿如今还犹在耳,第二波网络影响力又兵临城下. 一系列的数字让所有投身于互联网以及关注互联网的人再一次热血沸腾--CNNIC第21次调研结果显示:中国网民数已增至2.21亿人.中国网民数增长迅速,2007年一年则增加了7300万人,年增长率达到53.3%,在过去一年中平均每天增加网民20万人.目前中国的网民人数位于世界第一.中国网民人均上网时间3.28个小时,而电视平均的使用时间才只有1.21小时.    对于刚刚成长起来的女性领域

从“吴宗宪裸退演艺圈”事件看网络营销

中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吴宗宪要全面退出台湾娱乐圈?这样的消息实在不能不令人感到诧异和难以置信.可是,这句话却的确出自吴宗宪本人之口.日前在台北接受鲁豫的采访时,吴宗宪透露了这个让人惊讶的消息,称自己将在2009年6月30日全面退出娱乐圈.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不管这次吴宗宪要全面退出台湾娱乐圈还是他的神来一笔,已经让全国的媒体以及宪迷们大吃一惊.企赢在

蒙牛事件眉山探源:霉变饲料怎致乳品毒素超标

"蒙牛多灾,我也是多难,怪我们没做好,"蒙牛集团一名高管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达感慨,"只要有点事,就发酵成大事."在公众高度关注食品安全的氛围下,涉及致癌物质超标的负面消息令企业感受到了巨大压力.在黄曲霉毒素M1超标事件 曝光之后的第三天,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蒙牛集团")昨日回应称,事件原因已经查明,是奶牛食用霉变饲料引发的.另一家涉及超标的福建长富乳品也称,超标原因是饲料霉变.而此次检测结果是该公司13年牛

从“艳照门”事件看网络营销

从年前到年后,要说国内互联网哪条新闻最红,而且到现在还都是红的发紫,让各大网站争相报道?不是南方雪灾,也不是跌跌停停的沪深股市,而是香港艺人陈冠希的"艳照门"事件.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不管这次频繁 曝光众多香港知名女星不雅照片的幕后主使是谁,笔者都以为这"艳照门"事件堪称经典的网络互动营销教材.它所释放的影响力,不但让企业注意到引导网络舆论的重要性,也给网络营销策划人上了一堂生动的案例课. 我为什么这样说?大家都知道,互联网互动传播(也有人叫口碑传播)

抢盐事件中的营销策略

中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今天的头条新闻肯定要属于疯狂的抢盐事件了,连我妈也打电话说家里买不到盐了.可见这件事的影响力已经强大到无法想象的地步了.我们不会去抢盐,也不会去跟风,我们要从这件事中看出一些营销的方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下这件事的营销点在哪? 首先我们先整理下整件事的来龙去脉:日本地震-->日本核泄漏-->"专家"说食用盐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