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来自第三方的国内首份电子商务人才报告显示:中国目前电商人才奇缺,近六成电商企业有急迫人才需求。并有消息称,未来五年我国大量中小企业均有意向转向电商,人才缺口将达300万至500万。
尽管这个数字乍一看有些夸张,但据《IT时报》记者对多家不同类型电商网站采访了解,发现它们的确都面临人才缺乏现象。在恶性挖人现象稍许消停的情形下,一些电商开始呼吁更为理性地招募人才,而不少新兴电商仍显浮躁。
普遍稀缺: 两栖人才可遇而不可求
由于电商兴起才数年,人才积累并不深厚,除了技术人才稀缺,同时具备传统销售和电商背景的“两栖人才”也往往是可遇不可求。
B2C旅游网站“驴妈妈”首席营销官王小松表示,“驴妈妈”成立之初优势在于有不少与景点、酒店关系良好的旅游产品经理,但对比传统旅行社,在线旅游网站的用户预订步骤、操作体验等要求完全不同的流程架构,技术人才成为稀缺对象。
随着业务发展,还发现员工须具备替合作方进行网络营销的能力:“对于一些较为偏僻或新开的景点,我们和传统旅行社的做法完全不一样,会为对方做全年的网络推广计划,精细到各个节点的促销、打折、抽奖等。许多老员工我们自己培养后渐渐适应岗位需求,但新招的只懂传统旅行社业务的人员或一些应届毕业生,似乎就不适合。”
名品限时特卖网站“聚尚网”副总裁易宗元则告诉《IT时报》记者,“限时特卖”人才“最好熟知各类品牌的零售特点,同时对抢购的时间点及打折价格有着精准的定位。“纯电商人才恐怕不行,我们甚至会从商场、超市等的销售能手中进行寻找。”
他介绍,一位从传统行业招募来的零售高手曾对同一品牌男士衬衣定出三个不同的抢购价位,最终中间价位的那款卖成了“爆款”:“我们对比过三款都定一样价格和采取他的定价模式的最终效果,后者的销售额高出30%,可以说这位人才对男士消费心理的零售经验起到关键作用。”但是,这种“两栖人才”实属可遇而不可求:“常出现有些人来了一阵子后发现并不适应电商环境。”
浮躁仍存:电子商务毕业生不堪大用
易宗元称,去年团购网站的恶意挖人现象加剧了电商人才环境的恶劣。不过今年以来,团购网站业务纷纷萎缩,难获资金青睐,而万达、红星美凯龙等资金雄厚、试水电商的传统公司却开始高价抢人。
广州营易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陈洋告诉记者,不少传统企业多选择在天猫上开一家官方旗舰店,但往往 “从内部的一些部门随便抽调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市场部的做做图,销售部的搞搞销售,再找一个自称有过电商从业经验或帮企业运营过天猫的‘人才’来带队,就以为能成功”。但做电商绝非一两个“英雄”就可以成事的,陈洋说甚至见过这样一个例子,一名90后“人才”被捧为总监,拿着高薪,但却一个星期请假三次,销售始终比投入低数倍,仍以产品不好、供应不好等理由搪塞企业。
陈洋介绍,与真正人才相距甚远的还包括一些 “电子商务班”应届毕业生:“真正能在学习阶段就培养电商实战经验的学校很少,老师本身只懂得政策,学生也大多只学到理论,却开口就要四五千的工资,比较浮躁。”
“酒仙网”董事长郝鸿峰印证了这一说法,他表示自己面试过的“电子商务班”学生,有的被问到“凡客、京东”时竟然反问“它们是什么”,让人啼笑皆非。郝鸿峰称:“这类毕业生,刚毕业第一年基本都不能用。”
回归理性:为人才,CEO三顾茅庐
与此同时,不少电商网站已意识到尽管人才稀缺,但招募方式要回归理性。
B2C比价搜索购物网站“帮5买”CEO尹汝杰有着硅谷从业背景,因此较为注重规避国内电商招人才的盲目性:“今天高薪招,明天随便辞,在国外不太有这样的现象。”他较为推崇美国linkedin 网站的“社交招聘”方式:“通过社交方式,一个人才周边的同事评价、事业动态等都是真实可信的。”
该网站如今的副总裁王女士,就是由这位CEO亲自“三顾茅庐”请来的。王女士有着为数家海外背景公司服务以及电商的从业背景,对于希望高端管理人才以硅谷化的专业水准发展网站的尹汝杰而言,这样的人才在国内十分稀缺。在第一次见面时,对方并没有太大兴趣,甚至略微迟到的情况下,他依然亲自将网站的文化、远景包括一些可能涉嫌机密的策略和盘托出,并多次以这样的诚意与对方商讨,感动了这位难得的高端管理人才。
易宗元认为:“不同类型的网站应对人才稀缺有不同的策略,一味希望短期打造品牌、而非踏实赚钱的电商开始大量招入4A广告公司等人才,但注重实效的电商则招入对长远发展有益的人才,宁缺毋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