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开始选择投放电视广告。
互联网革了电视以外的所有传统媒体的命。传统报刊、杂志大部分淡出人们的视野,报刊亭也在逐渐的减少直至关停,而只有电视媒体屹立不倒——其媒体价值非但没有降低,反而在逐年加大。电视媒体热播的节目,往往也成为互联网的热点;电视广告的价格越来越高,但投放企业屡增不减,除传统企业外,互联网公司们也开始纷纷投放电视广告。其原因是:
互联网产品不缺乏流量,但缺乏品牌,电视广告是提升品牌的最佳渠道;
互联网产品不缺乏用户,但缺乏信任,几秒的电视广告可以加深人们的印象;
节假日,尤其是春节、春晚,更是各大互联网公司集体轰炸观众的最佳时机。
我的一个朋友“志国”,恰好操盘了投放电视广告的全过程,并分享了如下经验,可供后来者参考:
1、互联网的战场,烧到了电视上
从2月初到春晚,你会发现不少与20个互联网品牌出现在电视媒体上,开始上演广告大战。2015年是最热闹的一年,一方面是广告创意的成熟,例如“旅游”、“双11”等撕逼大战,另一方面就是广告载体的延伸,从互联网到电视。
2、隐形与显性,不同的广告形式
一种广告形是隐形广告,例如腾讯、阿里已经谈好的,在春晚给全国百姓发红包,这种藏着红包的隐性广告,效果出奇的好,但也只有土豪公司能操作的起,动辄上亿元的投入,还不算广告费;还有一种就是显性广告,就是几秒到几十秒的广告片,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会选择此种。
3、渠道的选择,看投放的目的
如果你想覆盖全国人群,就投央视,如果你想覆盖年轻人群,就投湖南卫视、浙江卫视这类。而大多数互联网公司选择后者,主打年轻人群。有句话怎么说来着,谁拥有了青春,就拥有了未来。选择了投放渠道之后,在广告代言人方面也要选择契合的,例如投放湖南卫视首选《奔跑吧兄弟》的选手,浙江卫视首选《中国好声音》的歌手。
4、广告的形式,首选是“记住”
广告的形式多样,有几十秒的微电影,有不断的重复企业slogan,有明星代言等等。就我而言,我们选择代言人广告,因为广告价值的核心是“记住”。代言人本来就是百姓关注的焦点,他们对产品的宣传,能起到连带的“记住”效果。
有一个真实的案例,某企业投放了近5000万人民币,除了宣传品牌的有点拗口的slogan,就是一些优美的画面,然后在人们的印象中什么都没留下,很快闪过去了。一般广告都是很多一起放的,人们不可能专注每个广告,一些广告有明星,观众更容易被吸引,然后注意力太集中了,下一个没有明星的广告就放松下,于是很多广告就成了大家注意力波动的牺牲品。我们研究湖南卫视的热门节目,发现了近十个互联网品牌的广告,其中苏宁那个好像是一个羊做主演,差点就没想起来。
5、代言人的选择,看长尾效应
代言人的三种选择:普通演员、明星与自己企业CEO。从费用来看,企业品牌传播少则几千万广告费,多则上亿,费用不算少。广告代言人如果找普通演员,也许就可以算到制作费用里了,如果找明星代言,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但是,你别看多花了钱,但比起你的广告费,可能也就是1/10,甚至更低,所以费用上的支出从大方向看还是可以接受的,那么效果呢?别人数据我们不知道,但作为个体我们对广告也有所评判,代言人是能带来很深的印象的。
比如谈起一个品牌,我会想到一个明星形象,有的过了几年提起还有人能想起来。这其中有个原因,就是本身明星的知名度就很高,而其既然还在娱乐圈,就会多少有不断的曝光,频繁的出现,于是也更容易加深印象。也就是说,即使这个明星以后不给这个品牌代言了,但这个明星只要还有人记得,这个代言活动还有一定的长尾效应。
但是如果让企业老总来代言呢?之前好像互联网比较流行,但想想几千万的广告费,用来宣传自己,而自己又是那么不娱乐化的面孔,如果愣装成娱乐化还很蹩脚,还是算了吧。让企业老总自己选择的话,他也会觉得让代言人来拍广告比自己更好。个别的为自己代言可以,还需要形象契合;但多数企业,都会选择明星代言人。
6、广告的模式,注重“声音的力量”
大家都知道人的行为模式分为视觉型、听觉型、感觉型(触觉型),广告没法触碰用户,缺少了听觉型肯定是个大损失,因为还是那个观点,人对人的声音最敏感,所以百度用了鹿晗温暖口吻的“出门就查百度地图”,掌阅用了汪涵睿智语气的“手机看书用掌阅”,用来加深印象。所以,有些朋友一直记不住韩国明星代言的产品,因为……他们中文实在是不流畅啊。
我脑海深处,始终还记得,十几年前的冬天在日本看到的一个广告,一个中年男演员穿着高领毛衣,打了一个响指,燃起一股火苗,“Tokyo Gas!”就结束了,但我还记得,因为当时屋里很冷,看着那个火苗和高领毛衣,以及男演员微笑的面容,我感觉到一丝暖意。回头想想,人还是对人脸最敏感吧,尤其是颜值高、发型优雅、服饰整洁的人,给人印象更为深刻。
7、衡量广告效果,要用户还是要关注
投放电视广告如何衡量广告效果呢?一般来说,你只能衡量关注度而无法衡量用户增量。比如某一款移动APP产品,投放广告后,百度指数增加了1.5倍,但是其用户量是没有大幅增加的,即便增加也要滞后一段时间,中间还受其它因素的影响,例如新版本的更迭,应用市场本身的变化等等。
既然无法带来新用户,为啥还投电视广告呢?对大多数互联网品牌来说,一方面来说,电视观众和自有用户是两个不同的群体,即便这两个群体有重合,但是关注的维度也不同,通过电视广告能通过另外的维度来吸引新老用户;另一方面,电视广告本来就不适合带来用户,而更注重提升品牌关注度,关注度有了,后续才能缓慢的影响用户增量。
土豪公司发红包的形式能直接教育用户,不具备普适性。而一些生活用品的电视广告,比如洗发水,通过具体化的描述,是直接能带来用户的。互联网的主战场,还是在互联网上,电视媒体,只是品牌大战的一个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