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CPI增幅不断提高及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明年的通胀控制目标。 中国2011年的通胀目标很有可能会提高到4% 在宏观政策上,则有可能不再强调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自2008年危机以来执行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被重定为“稳健的货币政策”。 按照惯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只会初步提出明年的经济增长和物价控制目标,更重要的是为明年宏观政策的方向打好基调。具体的中国经济四大目标,经济增长(GDP)、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CPI)、就业和失业控制目标、国际收支状况,都要到翌年3月左右的“两会”上正式给出。 提高通胀容忍度 上述参与政策咨询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在近期召开的有关会议上,有关部门明确讨论了是否提高通胀控制目标,以及提高多少的问题。 在最近5年里,2006年、2007年、2010年CPI控制目标是3%,2009年是4%,2008年是4.8%。 “目前讨论2011年的CPI调控目标,基本确定需要进行一些上调,这要看两个因素,一是到今年年底这两个月会有什么表现,或者是一直到3月份‘两会’召开时CPI会到什么水平;二是看控制目标需要提高到什么水平。”前述人士表示,可能的提法会是4%左右。 实际上,就在最近的一两周,国际主要投行都纷纷上调了2011年中国CPI预期目标。 参与“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月度调研”的多位经济学家中,美银美林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将2011年中国CPI预测从3.6%大幅上调到4.5%;瑞银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将2011年预测从3.5%~4%上调到4%~4.5%;渣打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志浩则从4%大幅上调到5.5%。 实际上,中国提高通胀容忍度,在当今全球政策框架之中并不让人意外。 2010年2月,IMF在一份报告中建议决策者可考虑将通胀目标从2%提高至4%,以促使货币政策在未来通缩危机中更好地发挥效用。IMF前任首席经济学家、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肯尼思·罗格夫(Kenneth Rogoff)甚至提出将通胀容忍度从2%提高到6%。 9月,IMF的工作论文又指出,央行为实现福利最大化,应制定灵活的通货膨胀目标,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这实际上为新兴市场国家提高通胀控制水平给出了指引。 目前,主要新兴市场国家还没有提出2011年的通胀目标。但巴西、印度两个主要的新兴市场国家,在今年年初给出的2010年通胀目标,分别是4.5%、5%~6%,这都大幅高出中国当时提出的3%的通胀目标。不过今年以来巴西、印度CPI增速非常高,今年10月份,中国是4.4%,巴西、印度分别达到5.2%、9.8%。俄罗斯年初目标也是3%,但10月份通胀高达7.5%。 不再提宏观政策连续性? 前述人士同时还指出,在提高通胀控制目标的同时,政策方向也将明确提出“控物价”、“管理好通胀预期”的目标。 本报曾在11月2日报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望将目前执行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定调修改为“稳健的货币政策”。目前这一决议已经达成共识。 为了更好引导市场预期,在这种背景下,政策语境里惯常使用的“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则有可能不再重提。 实际上,在中国央行月初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就已经放弃了这一提法。三季度报告中指出,“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着力提高货币政策的灵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而在二季度报告中则是“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对比发现,货币政策描述中回避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提法。 在最近几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政策表述中,和前一年相比,2005年、2006年、2009年都使用了“继续”、“连续性、稳定性”等词语,而具有转折性的2007年、2008年则没有使用。 “2010年宏观政策的主基调,是从2008年至今的刺激政策中退出,回避连续性、稳定性的提法,有利于引导市场理解政策目标。”前述人士告诉记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酝酿提高通胀目标或提高到4%
时间: 2024-10-24 06:03:00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酝酿提高通胀目标或提高到4%的相关文章
中央经济会议召开在即通胀目标可能高于3%
每经记者刘钊发自北京 坊间纷纷传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推迟召开,<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最新获悉,12月11日开幕的可能性最大. 消息人士透露,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保增长"可能被"稳增长"替代,货币政策稍微收紧:明年财政赤字虽小于今年,但财政政策仍为"积极",并且会根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题定调相机而动.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表示,目前的通胀主要原因是货币超发,我国经济未受经济危机重创,主要得益于2008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将召开重在调结构防通胀
中新网11月2日电 最新一期<瞭望>周刊载文称,于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把"调结构.防通胀"作为重点. 文章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回顾一年得失并部署2010年经济工作.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如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产业健康发展,沉着应对通胀预期,增强后劲再上台阶,成为中国经济要继续破解的课题. 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包括四万亿的巨大投资计划出台后,紧接着实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刘迎秋认为,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非常及时,也符合中国实际情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料主攻调结构
商务部称正在会同其他部门研究明年刺激汽车消费的相关政策.新华社 图 刺激计划只微调不退出 早报讯 年度重头大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于近期举行.作为回顾一年得失,确定并部署来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其他宏观调控政策走向的定调会议,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备受关注. 根据11月2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传出的信息,明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因此明年经济工作的基调已然定下. 值得重视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同时指出,明年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预计近期召开货币政策或微调
参考往年惯例,预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在近期召开.分析人士预计,防通胀将成明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此外会议可能在明年的信贷规模.投资项目的分配以及更多的紧缩政策的出台方面有新的举措. 文/本报记者陈海玲 看点一 物价调控下一步重在落实 本月,央行罕见地连提两次存款准备金率.稳定物价的"国十六条"--一系列政策迅速出台后,预计于下周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会有何新政出台是各地投资者和百姓关注的焦点.专家预计,随着物价十六条的公布,各地菜价正在开始迅速下降,物价调控的目标落实有望,而在明年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瞻:货币政策将转为稳健
专家预测,保证经济平稳增长仍是明年首要任务,货币政策将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今年年底到明年上半年之前可能加息1到2次.CPI目标可能要上调到4%,经济增长速度降至8%左右. 本报记者 林春霞 按往年惯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于近期召开,人们普遍关注,中央将给明年的经济工作确定一个怎样的方向标?实行哪些政策措施?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的专家预测:保证经济平稳增长仍是明年首要任务,货币政策将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今年年底到明年上半年之前可能加息1到2次.同时CPI目标可能要上调到4%,经济增长速度降至8%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出哪些新信息
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结构优化 在2009年保增长取得显著成效后,中国的宏观经济去向何方,这成为海内外高度关注的焦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闭幕,记者分别采访了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他们认为,会议传递出许多重要的新信息和新信号,为明年宏观政策确定了基调,即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稳定发展仍是明年大方向
中新网12月5日电 (秦欣)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5日上午在北京开幕.这次会议将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总结2009年经济工作,对2010年经济发展作出部署.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所以备受各方关注,原因在于为明年中国整体经济工作定调.可以预见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出台"政策紧缩信号"的预期已不存在,明年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无悬念,稳定仍将是大方向.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有关经济政策是否保持连续性.促进消费需求以及如何应对通胀预期等热点颇受关注. 中央政治局会议确
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国有大行布局明年信贷
章文贡 12月13日,包括工行.中行在内的数家国有大行分别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并提出了相关的落实措施. 工行表示,将更加自觉地处理好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正确传导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要求. 中行称,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各项决策部署上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决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布局贯彻落实措施时,工行提出,保持信贷总量的合理增长与均衡投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前宏调方针敲定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有消息称,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能稍稍提前,由原来的12月初前移至本月底.会期初定显示来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调控的基本方针,已基本敲定.经济界传出信息,有关来年经济工作的大框架实际已定出. 按透露出的信息,这一大框架有3个基本点,1.高度肯定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领导层的共识,是要全面肯定一揽子计划,对保持经济走出低谷,保持增长的作用要予以肯定.2.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分别继续积极和适度宽松.3.来年的调控,以何为纲.过去一年来,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