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充电桩、充电站的建设程度,直接影响着电动 汽车 的大规模商业化推广,而仅仅增加充电设施的布局并不够,还需建设高效完善的充电服务网络。 事实上,目前有实力的生产厂商都希
充电桩、充电站的建设程度,直接影响着电动 汽车 的大规模商业化推广,而仅仅增加充电设施的布局并不够,还需建设高效完善的充电服务网络。
事实上,目前有实力的生产厂商都希望自己研究的标准能够代表行业的标准,各家都认为自己掌握了较为核心的技术,并且不会将这些轻易对外开放,都希望公司能够将上游的电动汽车生产销售到下游充电技术和充电桩建设融于一身,打造一个全产业链的公司。
723座充电站,28000个充电桩。这是工信部关于目前我国国内充电站和充电桩最新的统计。而这两个数字还在快速更新着。
2014年,国际知名电动汽车品牌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炫酷的外观和搭载的动力系统给中国消费者和众多汽车企业带去了视觉和思想上的冲击。
随后,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沉淀了相当的试验产品后,开始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众多生产商推出各自的电动汽车产品来争夺这个细分的市场。
充电桩、充电站的建设程度,直接影响着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商业化推广,而仅仅增加充电设施的布局并不够,还需建设高效完善的充电服务网络。
1月27日,在一次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郑立新对外透露:“2014年新能源汽车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年共生产了83900辆新能源汽车。”
产业的蓝海效应自然引起各方的浓厚兴趣。但是记者了解发现,数据快速增长的背后,充电桩行业正进行着“野蛮的生长”。产业链条上的各个利益方之间存有矛盾且并不妥协,也缺乏合适实施的统一规则。
电桩产业:在质疑中快速增长
充电桩和充电站这一重要配套产业的完善将促进电动汽车的发展。和电动汽车产业一样,充电桩在全国的建设也在不断创造着新的记录。
工信部1月27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已经建成了723座充电站,28000个充电桩。其中,国家电网公司建成充换电站618座,充电桩2.4万个。根据十三五规划,预计到2020年,集中式充换电站将增长到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数量更将增长100倍达到450万个。
正是基于“充电设施建设网络化、规模化”的发展理念,1月中旬,国内首个高速公路跨城际快充网络——京沪高速公路快充网络全线贯通,成为了充电桩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事件。
国家电网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此条高速沿线建成50座快充站,平均单向每50公里一座快充站。每座快充站规划建设4台120千瓦直流充电机、8个充电桩,可同时为8辆电动汽车充电,30分钟内充满(80%电量),先期建设2台充电机、4个充电桩,支持所有符合中国标准的电动汽车充电。
不过,记者从一些特斯拉的车主处证实,京沪高速快速充电网络贯通后,国内一些使用了国电技术的国产电动汽车车友,自发组织了一次体验京沪充电网络的活动,部分路段的高速充电站均不能为电动车充电,并且以失败而告终。因而引发车主质疑“贯通”之说。
有车主指出,这个覆盖1000多公里的充电线网络采用的是国电的充电技术,也就是说国内市场上销售较好的国外车型(基本就是特斯拉)并不能在这条快速充电网络中得到应有的资源,因为双方的充电标准并不匹配。
而国家电网方面事后对此的解释是,可以充电,但需要提前给国家电网客服打电话让服务人员去开通充电桩,用户无法自行操作。
中电联标准化中心副主任刘永东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充电设施和电动汽车发展相辅相成,只有让充电设施建设网络化、规模化,才能带动电动汽车更好地发展,而建设高速充电网就是让其网络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按照规划,到2020年,国家电网规划建设以“四纵四横”(四纵:沈海、京沪、京台、京港澳,四横:青银、连霍、沪蓉、沪昆)为支撑的、覆盖公司经营区内所有示范城市的高速公路快充网络,续行里程达1.9万公里。
标准化道路:发展初期的混乱
按照日前颁布的《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规定,充电接口与新能源汽车数量比例不低于1∶1。以这一标准来看,虽然目前充电桩数量已经在快速增长,但是现有的充电设备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电动汽车的日常需求。
不仅仅是国家电网,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这个行业,多方资本介入之后利益的分配成为了最重要的关注点。
“在这样一个发展时期,不论是电桩配套产业的制造商,还是各家电动汽车和充电电池的厂商,都在擅长的领域做着自己的事情,希望能够借此获得更多的市场或是资源。”熟悉电动汽车领域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事实上,目前有实力的生产厂商都希望自己研究的标准能够代表行业的标准,各家都认为自己掌握了较为核心的技术,并且不会将这些轻易对外开放,都希望公司能够将上游的电动汽车生产销售到下游充电技术和充电桩建设融于一身,打造一个全产业链的公司。
“不能说这样不好,但是这样所导致的局面就是——外界看似百花齐放的电动汽车领域,其实都是在自己和自己玩,目前并没有一个可以实施的统一玩法。当消费者真正拥有一辆电动汽车并且进行使用时才发现,能够及时或是快捷地给自己的电动汽车冲上电是一种奢望。”
该人士还向记者表示:“购买一部电动汽车并不复杂还有补贴,但是随后带来的问题让用户很难对行业给与满意的评价。”
目前,电动汽车活动的范围更多的还是在城市内部,但是在城市内寻找一个充电桩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有时候找到的充电桩还可能会出现漏电损坏等情况。
而国家此前出台针对建立充电桩的补贴政策,但是建成之后的运营和维护,却成为不少企业不愿问津的环节,国家的补贴并不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布局是一个从政府到企业和个人,各方开放合作的过程,需要突破各行各业间的门槛,实现跨行业合作。” 上述业内人士指出,“要想让这几方能够坐下,共同打造一个可行的通用的系统或是标准至少在短期之内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国家相关监管部门的强势介入。”
在刘永东看来,充电接口目前已经实现了国家层面上的标准统一。其标志性事件就是2011年我国的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标准的批准发布,即《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1部分 通用要求》、《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2部分 交流充电接口》、《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3部分 直流充电接口》、《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
不过,面临着市场上出现的众多问题。刘永东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指出:“充电设施标准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伴随着电动汽车的规模发展,充电设施标准化工作也需要不断修订完善。”
挑战中前行
目前,不断降低的油价和市场上新能源汽车糟糕的客户体验,或让一些传统汽车车主有远离电动汽车的心理倾向。而除去上述政策和技术层面上的挑战,充电桩还将面临着新生事物的竞争。
2014年12月底,美国一家创业公司对外表示将推出一款汽车专属的“移动充电宝”,打破了固定充电桩的局限,有望解决电动出行方式的后顾之忧。
“移动充电宝”装有滚轮便于移动,电动车车主把车停好后,移动充电宝能够随时随地为其充电,未来一台设备一次蓄电甚至能满足5-8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一些 移动电源 的生产厂家了解到,目前国内也已经有企业针对电动汽车市场正在开发类似的移动 电源 产品。
“多方的利益角力,让电动汽车和电桩发展的道路不会平坦,但我们希望依托互联网的思维,让更多的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产生更多的美好的体验。”旨在帮助充电桩最大化利用的平台——电桩的创始人兼CEO先越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多方都能够在一个合适的规则下发展时,我们打造的完美用户体验就可以从客户端对技术进行完美对接。”
该平台被定义为一款旨在打通产业链解决充电难题的,国内首个电动汽车第三方综合服务应用。
据先越介绍,目前“电桩”不仅整合了全国的充电桩数据库,登录后还可以查找附近的充电桩、修车点并导航前往,用户可以对充电桩进行预约、支付还可以评价,甚至可以分享自己家的充电桩给 其他 车友用。
“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将现有的充电设施进行线上连接,构建起国内最大的充电服务网络。”先越向记者透露,电桩将会在上海成立分公司,“这种生态的建立也是希望能够进一步优化电桩给与用户的体验。”(编辑 王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