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选秀大战年!有青海卫视《花儿朵朵》、山东卫视《天籁之声》、辽宁卫视《激情唱响》、江西卫视《中国红歌会》等十档选秀节目在这个盛夏百花齐放,好不热闹!
但是,这是不是说是选秀节目的繁荣呢?答案不用我说,你也知道。这个跟中国经济一样,是低水平重复建设,是泡沫,是虚假繁荣!2012年不是世界末日,但一定是选秀节目末日的狂欢。选秀节目就像那颗耗尽能量的恒星一样,盛极而衰!之后,要么如同行尸走肉,形同鸡肋;要么凤凰涅槃,升级成为“选秀2.0”版本,才有可能重新焕发生命!
选秀节目从2005年鼎盛时期的超女,到2012年的今天,已经是七年之痒了。今年这么多选秀,每个节目收视率都不高,每个人都吃不饱,观众分散。有人干脆说选秀已死,选秀,由当年的掌中宝,变成今天的鸡肋,好像就是为了弄个活动搞定广告赞助商,热闹一下而已。
为什么选秀选不出明星了?
这几年为什么鲜有能让观众记住的选手?
选秀选手最终的目的是走向专业化,成为真正的艺人,走向市场,有唱片公司包装,有人制作歌曲,宣传,经纪。成功的选秀节目可以给选手镀金,迅速积累名气就有唱片公司签约,接棒。
电视选秀节目只完成了第一步:让选手迅速出名,后面还需要有后面关键的:有唱片公司专业团队持续的包装定位制作宣传。所以很多选秀选手一旦节目结束,就失业了,闲置在那里。大量的选手由于比赛时期较高的知名度,过于高估自己,从而浪费掉最宝贵的赛后三个月,是的,选秀选手的黄金时间只有三个月,赶紧出歌,然后靠人气把流量导入自己的歌曲中,歌曲红了,就能真正在歌坛站住脚。但是这七八年来,大部分的选秀选手都错过了黄金时间,从而集体沉没。
美国有一个不成文的数据统计,一个乐队只有超过5000个忠实的粉丝才可以生存,在中国由于选秀节目过多,粉丝过于分散,导致大部分的选手都不够这个粉丝数,所以处在很尴尬的温饱线以下的地位。
2005年的超女选秀是革命性的,给当时正饱受网络音乐冲击的流行乐坛带来李宇春、张靓颖等新的形式的艺人,市场上多了草根选秀以及中性艺人等几个类型,她们给人眼前一亮,广受市场欢迎。但是之后的七八年来,每年大量的选秀节目都给市场输入了成百上千的选秀艺人,市场上的选秀类歌手严重饱和,并且是低水平重复。尤其可怕的是,当便2005年那一界的选秀艺人都正如日中天天,还没有腾出位置呢!所以选秀艺人如同大量的通货膨胀,迅速贬值。
草根选秀时代已成过去:赛制老化,急需改变!
现在大家对选秀的认识已经陷入一个误区,认为选秀必须是草根的狂欢,必须是每个人都可以想唱就唱的形式。这本来是当年超女一句漂亮的广告语,作为电视从业人员来说哪能当真?但就有很多电视人却想也不想,就拿来照抄。所以凡选秀必须大众海选、赛制是30进20,20进10……结果选秀节目和选秀选手就跟漫山遍野的山寨手机一样,让观众审美疲劳,导致收视疲软,自己把自己做死。
我在前几年就说过,《选秀的本质是半专业向专业的过渡》,一个选秀节目的成功,一定是有本身具备走红基因的选手参赛,经过节目流程的筛选而成为专业艺人!高质量的参赛选手才是关键。李宇春、周笔畅的成功,是因为她们本身就具备走红的基因和素质,经过超女的电视节目把她们自身特征放大,并不是随便一个人都可以经过选秀节目而走红。
而电视台往往过于自信,以为自己的平台推谁上去谁就红,以为明星是自己“制造”的,从而彻底忽略了高质量选手这一关键制胜因素。
现在的选秀节目还延续当年的赛制,这反而成了选秀节目最大的障碍,最大的弊端。超女赛制在当时是先进生产力,时至今日,已经成了落后的生产力!因为现在的形式和当年已经有很大变化。当年,草根选秀模式是一种新颖的赛制,颠覆了传统唱片公司独木桥式的造星模式,超越唱片公司成为的最重要的造星平台。
但是粗放式的草根海选模式的最大弊端是“靠天吃饭”,这个模式是最不能保证选手质量的体制。尤其是在选秀节目泛滥情况下,优秀选手分散,造星力度稀释,天平已经悄悄倾斜,“优秀选手”已经成了制胜关键因素。但是选秀节目还稀里糊涂。所以一拥而上的选秀节目谁也选不出真正的明星来。没有优秀选手,就造成大众对你这个节目期待值降低、权威性降低,反正也选不出好选手,于是大家就不看了。
这么几年来,每个选秀节目都是当时热闹了一下,应付了广告商和台领导。但是选秀节目一结束,选手就如同夏天的冰棍,人气满满融化消失。由于没能选出好选手,观众失望,第二年节目关注率就更低,造成恶性循环。所以,必须对赛制改进。首先是要想尽一切办法保证优秀的、有走红基因的选手进来。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做到了这一点,仅此一点,就让它迅速成功的秘密,尽管它还有很多破绽。
以后的选秀节目规则和形式一定要更换。要保证精选出好选手展现给观众。其实《中国好声音》的选手好多是其他选秀淘汰下来的选手,但是为什么收视率这么高?就是因为赛制,提前刻意的安排和渲染。而那种人人都可以参加的草根选秀,观众已经审美疲劳。观众没有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来分辨,需要编导把好关。
选秀的关键因素以前是渠道,现在是选手!
对于选秀节目来说,是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
这个摆在人们眼前的老生常谈的问题今天似乎让大家看到了不同的答案。一般人肯定说渠道为王,因为电视台是垄断的,想让谁红谁就红。可惜时至今日,天平已经朝内容为王倾斜。
对于各大卫视来说,办选秀的门槛大大降低,大家只要能招到几千万的品牌赞助,然后搞大制作,拼明星评委,就OK了。现在的选秀节目成了广告招商的需求,而不是选秀造星的本质了。就好像一个餐馆,店面大,位置好,装修好,总会有客人。但不要忘了,饭店最关键的“菜”,也就是好的原料,如果饭店没有人关注菜好不好吃?没有人重视原材料采购,这个饭店会成功吗?就是悲剧所在!选秀节目的精英们以为不管什么原材料到了这里都能做成精美的菜,都会有人买单来吃。所以选秀的关键因素在他们眼里变成了招商能力,拉到赞助,剩下完成流程就可以了。当选秀选手是谁都可以替代的时候,选手和音乐在选秀节目中就成了附庸,成了噱头。就好像数字音乐市场,每个公司都可以拿音乐来说事,但是每个公司都可以忽略音乐版权。那么,没有人会做音乐了。这个行业最终会受到诅咒和惩罚!
所以还是以《中国好声音》为例,这个节目让大家认识到,原材料其实是最关键的。相信下一届选秀节目肯定会重视选手。说不定现在就要开始圈地,寻找优质“奶源”。要像《中国好声音》一样,拼命去挖角,拼命去全国各地寻找好声音,好苗子,想尽一切办法把深海中的“鱼”都给挖出来。
那么,是不是说《中国好声音》就可以包治选秀节目的百病?可惜没那么简单。
(待续《选秀节目要让选手有真正的出口》)
作者:音乐营销专家 爱朵文化CEO 张志远